嬰兒出生時非常令人歡喜,但一段時間後卻非常令人抓狂,尤其是如何将寶寶「哄睡」,簡直太難了......
這時候一部分父母會另辟蹊徑,發現如果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推車走一走,寶寶竟然「秒~睡~」了!
為什麼一些寶寶在颠簸的嬰兒車裡,反而睡得很快?這樣的哄睡方式是好是壞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為什麼寶寶在嬰兒車裡
明明很颠卻睡得很快
初生的嬰兒與成人對比而言,生理、心理都是完全不同的。
對于一個新生兒來說,在颠簸的嬰兒車裡入睡很快,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 狹小的空間讓嬰兒感覺像回到子宮裡一樣,更容易放松下來
當寶寶在母親的子宮裡時:寶寶被羊水包圍着,而包着羊水的是羊膜;這就像一隻裝滿水的氣球,由子宮緊緊包圍着。
他可以用手觸碰到自己的臉和腳,母親走動時羊水的波動也會讓他感受到颠簸。
子宮裡狹小的空間、颠簸的環境都和寶寶躺在移動的嬰兒車裡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處。
熟悉的感覺讓寶寶容易放松自己,加速進入到睡眠的狀态。
2.緩慢移動的嬰兒車,讓嬰兒感覺平靜而有安全感
英國神經生理學及神經心理學博士薩莉·戈達德·布萊斯(Sally Goddard Blythe)在他的著作《平衡良好的孩子》(The Well Balanced Child)中提到:
輕柔的前庭刺激有助于讓嬰兒溫和平靜,讓孩子更快進入睡眠。
寶寶在嬰兒車裡的移動和搖擺,和輕柔的前庭刺激相似,所以更容易讓他們平靜,進入睡眠狀态。
3.嬰兒車減少了不必要的幹擾,讓入睡更容易
還有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當外部的刺激變少、光線變暗時,我們也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态。
嬰兒車提供了一個相對半封閉的環境,也減少了人為的幹擾。
當孩子進入相對安靜的環境,慢慢會感覺「無聊」,打個哈欠,把小手放進嘴巴裡自我安撫,很快就進入夢鄉。
既然寶寶在嬰兒車裡推着就能入睡,那我們每次就讓寶寶在嬰兒車裡哄睡,不就可以睡得更快了?
長久使用「推車哄睡」
可能不利于寶寶自主入睡
雖然嬰兒車讓寶寶入睡更容易,偶爾在嬰兒車裡睡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如果長期如此可能會形成「睡眠聯想」,不利于寶寶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1.不利于寶寶學會自主「接覺」
人的一個睡眠周期通常是由淺睡眠+深睡眠構成,每夜我們一般需要4~5 個這樣的睡眠深淺交替的周期。
淺睡眠期我們會容易醒來,然後再慢慢進入深度睡眠。
嬰兒的睡眠時間更長,但周期比成人要短,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容易醒的原因。
當寶寶是放在搖籃或者嬰兒床裡自己睡着的,那麼當他在處在淺睡眠期時,會學着「自主接覺」,再次熟睡。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而當寶寶是被照顧着入睡(即被推車哄睡、抱睡、奶睡),而且習慣這樣的入睡方式。
那麼在淺睡眠期,他們也希望在同樣的照顧下再次入睡。
睡眠聯想的環境是孩子醒來後再次入睡的關鍵。因此長期推車哄睡,可能會不利于孩子學會自主接覺。
2. 長遠來看,也不利于寶寶學會自主入睡
之前有用戶留言自己大晚上還在家推着車哄睡,看夜景多麼凄涼。
在後台我們常常會遇到父母詢問:孩子習慣通過「推車哄睡」,2歲以後還這樣,怎麼辦?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長久采用「推車哄睡」的方式可能不利于孩子學習正确入睡的方法。
會導緻寶寶幾乎沒有機會學習自我安撫入睡,非常依賴搖晃的嬰兒車;但随着孩子長大,這樣的方式總還是需要去調整。
三步建立健康睡眠聯想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
每一個寶寶都需要通過自己的經驗,學習自主入睡。
但這并意味着為了讓寶寶學會入睡,就把嬰兒丢在床上讓他自己哭到絕望地入睡。
孩子首先需要經曆一個被人照顧着入睡的階段,比如溫柔的撫觸和輕柔的對話。
當他産生對世界的信任,相信自己在這個新環境裡可以安全入睡後,慢慢學會自己入睡。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也不知道如何安撫自己,平靜下來入睡,就需要父母創造一個正确的環境來幫助寶寶。
家長可以做好以下三步,來建立健康的睡眠聯想,逐步培養寶寶自主入睡。
1.觀察并及時捕捉孩子的「睡眠信号」
當孩子發出屬于自己的「睡眠信号」,如:
打哈欠
揉眼睛
吃手
雙眼無神
我們就需要及時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拉上窗簾,帶他去到卧室的床上,幫助孩子把「睡眠」和「床」聯想起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床是可以用來睡覺的地方,當我累了,我可以來到這裡休息。
這就建立起了自然且健康的睡眠聯想,一旦這個習慣被養成,後續孩子自我入睡和接覺的能力會快速提升。
2. 根據寶寶情況采用3種不同強度哄睡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采用什麼方式哄睡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聯系,互相了解,形成私密的默契的過程。
通常我們哄睡的方法有:抱睡、拍睡、放床上陪睡。
這三種方式哄睡強度:抱睡>拍睡>陪睡,強度越大越費媽。
建議剛開始哄寶寶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拍睡的方式。
拍睡
把孩子放在床上,陪在孩子的身邊溫柔輕拍,陪伴入睡。
輕拍能夠給到孩子安全舒适的感覺,同時這種入睡模式保留了孩子更多學習自主入睡的空間,充分建立在床上入睡的睡眠聯想。
或許寶寶剛放下進行輕拍的時候,會哭鬧一會兒,這很正常;他或許是有點累,或許是不習慣離開媽媽的懷抱。
但我們不離開和他說說話,保持回應,安撫他,親親拍,孩子慢慢會平靜下來,也可以睡着。
随着這樣睡眠習慣的形成,孩子和床睡眠聯想建立,我們就可以嘗試逐漸降低父母幹預的時間和強度。
比如:減緩拍的動作,讓孩子慢慢會自己學會在床上自我安撫入睡(比如自己吃吃手、翻翻身都是自我安撫的動作)。
但還是需要特别強調:如果孩子在床上無論怎麼拍都哭的很厲害,非常抗拒,那我們就需要升級安撫的強度,比如抱起來走走,等到情緒穩定後再放下進行哄睡。
抱睡
雖然寶寶小小的,但是要一直抱睡,也會累殘半邊胳膊。但對于一些高需求寶寶,我們可能不得不采用這種高強度哄睡方式。
抱睡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充滿信息的思維方式與寶寶交流:
你看起來好像有點累了,睡覺時間到啦!
媽媽在你睡覺前先給你換個尿布,然後就可以上床了。
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比較心安,更容易放松下來。
等寶寶徹底放松下來了,我們就可以嘗試放下寶寶,采用拍睡哄睡。
但如果寶寶很抗拒,我們可能會經曆從抱起到放下哄睡的反複過程,非常考驗父母。
但無論怎麼樣最好還是在孩子清醒狀态放下,讓孩子自己在床上學會入睡,而不是等完全睡着了再放。
這個道理和我們成人入睡的道理是一樣的:
想象自己在溫暖舒适的地方睡着了,睜眼一看卻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是不是會突然吓一跳醒來?
這樣醒來我們大人都不容易接着睡着,孩子就更有可能如此。
所以即使抱睡,也還是在孩子有一些清醒時候放下比較好。
但從抱起到放下這個步驟會比較難,常常會遇到孩子完全放不下去,「落地醒」,我們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煩躁。
這個過程真的真的非常考驗我們父母!
放床上陪睡
這種方式會比較簡單、輕松,放在床上父母陪伴孩子慢慢入睡。
或許隻有一小部分天使寶寶能困了,在父母簡單陪伴下自己睡着。
大部分寶寶們都會在經曆抱睡、拍睡,逐步建立好睡眠儀式,睡眠聯想後才能采用放床上陪睡的模式。
3.創建穩定的作息時間和環境
除了觀察孩子,進行哄睡,我們還要盡量給寶寶創建一個相對穩定的作息環境,外在秩序會帶來内在的安全感,加速寶寶的入睡。
但在嬰幼兒早期,規律的作息習慣主要取決與爸爸媽媽。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睡眠的時間,積極的發現孩子睡眠的規律,形成好的睡眠習慣。
最後還想說:我們成年人的生活習慣養成也需要一定周期,想要給寶寶養成好的睡眠習慣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爸爸媽媽也不要過于着急,育兒路上,靜待花開。
孩子也會通過我們的平靜和信任,慢慢感受到内心和諧,學會自己進入甜甜的夢鄉。
上一篇
市場不相信眼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