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過生日,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蛋糕店的願望卡片基本上都是:一夜暴富,升職加薪,财富自由....
想到網上之前還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語錄:“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還有些小激動”(這裡其實有4層,錢,權,性,自我實現,我們這裡隻讨論錢)
錢,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心心念念,為之終生奮鬥的目标。
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古代,象征有錢人的商人是排在“士農工商”中地位最低的呢?
其實,不光是在中國,在古代的希臘也是這樣:“當公民在阿哥拉市場被當衆叫做'商人’,他有權告對方诽謗罪”——《德摩斯梯尼時代的雅典民主》
我猜測可能有幾個原因:
1.在稅收上貢獻低:在農業社會中,商人在低層次交換的社會活動中,有利于增加經濟産出,但是會破壞社會結構,比如形成鄉紳,囤地而不交甚至少交稅。稅收是古代的重要财政來源,統治階級自然而然不待見了。
2.在徭役上貢獻低:商人是遷徙性很強的人群,這些人富有,但不常在戶籍居住地居住,但有徭役衆多,總找不到商人;
3.古代錢能帶來的東西有限:古代物産不豐富,同時錢也無法兌換社會話語權,再有,古代的商人的錢朝不保夕,可能一朝清零,如沈萬三等等;
4.古代價值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天天遠途跋涉經商,或者天天計算經營,商人大多沒有時間讀書,被文人瞧不上;
有點扯遠了~
話說回來,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錢”呢?為什麼大家認為做有錢人地位高呢?大家喜歡“錢”的本質是什麼呢?
其實大家喜歡的不是錢本身,抛開鈔票的貨币屬性,用來上廁所擦屁股大家都會嫌髒。
大家喜歡的是錢可以帶來的自由,有了錢你可以清空購物車,你不爽可以炒了你老闆,你可以在小區旁邊的夜市上把所有好吃的都吃一遍。你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當然還可以數錢數到手抽筋)
大家喜歡的是錢可以帶來的能力的象征,人是有慕強心理的,每個人都想和厲害的有能力的人在一起,每個人都想成為厲害的人有能力的人,在學校比成績和分數,那進了社會,你我的行業不一樣用啥證明能力的強弱,用錢來證明。(因為能力分很多種,實際上錢并不一定能完全證明個人綜合能力的強弱,但能證明價值交換能力的強弱)
大家喜歡的是錢可以滿足的人性的弱點,懶惰,貪吃,好色,嫉妒等等,都可以用錢得到滿足。
再抽象一點, 金錢本身并沒有力量,錢是資源分配的數據庫。金錢是我們轉移财富的方式。金錢是社會的信用符号,具有調用資源的能力。
如果我做好了本職工作,為社會創造了價值,社會就會對我說:“謝謝你,因為你在過去所做的工作,我們在未來欠你一些東西。這是一張欠條,我們可以把這個叫作錢。”
要想在社會上賺到錢,就要為社會提供其有需求但無從獲得的東西。如果社會已經創造出需要的産品和服務,你也就不被需要了
接下來就要講到,怎麼去賺錢?當然在這篇文章裡,我沒有能力手把手教大家怎麼發财,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我看的書,經曆過的事情,前人的分享,告訴大家哪些是有利于賺錢的,以及排除一些明顯錯誤的答案。
錯誤的答案比如,那些手把手教你賺錢的各種什麼成功學的老師,所謂的商業學校的老師,最後都靠着教你發财真的發财了。說白了,他們是給你提供情緒價值,然後從你手上賺錢的。注意,他們不是通過教你怎麼賺錢的方法,來從你手上賺錢的,這個是有本質的區别。
賺錢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打工就是和公司進行價值交換,公司付給你薪水,你賺到了錢,公司集中大家的價值,和市場進行價值交換,公司賺到了錢。創業是和市場進行價值交換,你滿足了市場需求,你賺到了錢。如果你和市場直接交換的效率更高,你就去創業,如果你需要公司這個媒介來提高你的交換效率,你就去打工。
那怎麼價值交換呢?憑什麼有些人就能賺到大錢呢?答案就一個:需求。
你能賺到錢,不取決你自己,而取決“買單”的人。 比如,你能收到每月的工資,是公司認為你能滿足公司的崗位需求。你的顧客願意給錢你,是因為你的顧客的需求被滿足了。這裡滿足不管是直接滿足,間接滿足,繞彎滿足,還是坑蒙拐騙,投機取巧,劍走偏鋒...
反正隻要你能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就能給你錢。所以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都把用戶擡的很高,用戶是付錢的,是上市财報裡的數字貢獻者,是股價上漲的發動機,可不就需要重視和擡高地位嗎?
這裡的需求不一定是可以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需求,也可能是精神需求,情緒需求,或者别的需求。
很多人覺得賺錢就是提升自己,這本來沒錯,但是如果你提升自己和别人的需求不符合,那不是提升了寂寞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第一步——賺錢的本質是滿足需求,那麼第二步來了——如何發現需求
發現需求,本質上就是信息,發現需求是找到信息,抹平你的信息差。
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人性是相通的。可以研究已經賺到錢的人是怎麼發現需求的,人性是哪些?
比如購買商品,大家看中平台的多快好省,看中商品的性價比。比如千年不變的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的需求。比如馬斯洛需求模型。
網上有太多講解人性,和講解商業模式的資源了,多渠道多方位的去獲取信息,同時提高認知,了解世界運轉的規則。
積累了足夠多的信息,對人性有充分的理解,對世界規則有足夠的了解,你會發現需求多的不敢想象。
發現了需求,那麼就到了第三步——如何滿足需求
這裡面會涉及到一個核心:做。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
很多人其實發現了需求,也知道如何滿足需求,但是就是怕麻煩,以為知道了就能做到。其實知道和做到相差十萬八千裡。
很多人知道上課認真聽講,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認真做作業,認真複盤,不懂就問....一定能提高成績,但是呢?嘿嘿,我就不做。我知道怎麼提高成績,但我就是不做。或者做了一段時間,就沒有堅持,就會想,這些方法是不是有問題呀?是不是我不适合讀書呀?
其實隻要認真做到,考個本科甚至211,985完全不是問題,但是核心問題是,有多少人能堅持做到呢?
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原子彈的技術都公布于衆了,還是隻有幾個國家能造出原子彈呢?其中有個回複讓我印象很深刻,高中課本每個人都有,為什麼還是隻有那麼一點人能考上清華呢?
為什麼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這麼牛?因為知道不算難,難的是做到,知道和做到相差十萬八千裡。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
回到賺錢上來,很多人其實知道怎麼賺錢的,但是一邊知道,一邊不做,一邊抱怨錢難賺。
有些人羨慕夜市的人一天賺幾千,覺得很簡單,也想去試試,但是第二天還是去上班拿幾千塊的工資,晚上下班回家繼續玩遊戲,晚上睡覺繼續想做xx挺簡單也很賺錢。
你要真像賺錢,幹嘛不去真的去試試呢?哪怕花幾個晚上去調研,研究清楚也行啊!
有些人就會問了,我想去做生意,或者創業,或者去賺錢,但是一點本錢也沒有,也不知道這行怎麼搞的。
很簡單,那就去這行打工,賣身賣時間賺錢。我以前也不是幹互聯網的,後來發現互聯網薪資高,才來搞互聯網的。
想賺錢,從做開始。不是從想開始,然後持續躺在舒适區,然後自己意淫。
還有一個思維方式想聊一下。很多人想問題,不聚焦,不集中。提個建議,把自己産品化。把自己當成一個産品去打磨,去賣掉。能賣掉的産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能賣好的産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能規模化賺錢的産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把自己産品化,其實有2個重點,“自己”具有獨特性,“産品化”能讓你更聚焦,發揮杠杆效應。“把自己産品化”很難。“把自己産品化”要花很長時間——并不是要花很長時間去執行,而是要把大部分時間用于思考:我能提供什麼獨特的價值?
賺錢的本質——價值交換,滿足他人需求
如何發現需求——多看多想,多獲取信息,了解人性,了解世界運轉規則
如何滿足需求——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把自己産品化,能讓自己更聚焦自己的目的,更不容易“跑偏”
歡迎點贊,評論和關注,争取每周2篇深度解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