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關于時間統計法的秘密

文│杏仁愛讀書

這是一條永不停頓的自我認識之路 —— 我認為這就是時間統計法的最大秘密。

柳比歇夫從26歲開始就走上這一條路,一直走了56年,他的故事,可以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關于如何過好這一生》中看到。

關于時間統計法的秘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喜歡提到道和術,中國人特别重視道,所謂大道無形,大道相通,大道至簡。道是原理是規律,術是方法是技巧,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在時間統計這個問題上,“永不停頓的自我認識”就是它的“道”,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并認識這個道,空談任何方法,都是在浪費時間。

時間統計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過好這一生,是為了更好的運用時間。時間是什麼?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過着的每一分鐘都是我們的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善待它呢?而善待時間的前提是,你必須有清醒的自我認識,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現在在做什麼?做得怎樣?将來的計劃是什麼?如果我們隻是統計時間,而不從中發現認識自己,那這樣的記錄隻是一堆數據而已,它毫無意義。

所以,在開始使用時間統計法的第一天起,就請牢牢記住:使用這個方法是為了認識自己,而認識自我的過程,從開始意識到它的那一天起,就應該一直繼續下去。請在任何時刻,都牢記時間統計法的道 —— 這是一條永不停頓的自我認識之路,請在認識中不斷改進完善自己。

如果,你認可了這個道,我們就再來談談時間統計法的術吧。

關于時間統計法的秘密

● 柳比歇夫是怎樣統計時間的

關于時間統計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關鍵點時間記錄,一種是全時間記錄。關鍵點時間記錄,就是把生活中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的使用時間記錄下來;全時間記錄就是把生活中每一件事的使用時間記錄下來。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關鍵點時間記錄,簡單易行,但是不容易培養起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度和掌控力。全時間記錄太過複雜繁瑣,不容易堅持,但是如果使用好了,就可以讓我們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需要用時多少,都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即可以培養出敏銳的時間感知度。

柳比歇夫是怎麼做的呢?《奇特的一生》中引用了他的一個日記,并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基本科研(圖書索引——15分,陀布爾讓斯基——1小時15 分)。分類昆蟲學,參觀——2小時30分,安置捕捉器兩個——20分,分析——1小時55分。休息,第一次在烏赫塔河遊泳。《消息報》——20分,《醫學報》——15分,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時30分,給安德朗寫信——15分。共計8小時35 分。”

整個一天的活動,直至看報,都經過分析,分門别類登記上了。

怎麼是“共計8小時35分”?從記錄看,這僅僅是第一類工作時間的總數。其餘經過計算的時間是第二類工作或其他。每天隻合計第一類工作的時間,然後再把一個月的加起來。

由此可知,柳比歇夫首先把他的日常行為進行了分類,而除了第一二類工作外,他也會記錄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這應該是比較詳細的關鍵點記錄吧。

不過,書中又有這樣的話:

要采用這種方法,必須知道一切有效時間,洞察時間中一切曲裡拐彎的地方和空白點。這個方法不承認有什麼不能利用的時間。所有的時間一視同仁,一樣寶貴。對于人,不應當有什麼壞的、無用的、多餘的時間。

所以,柳比歇夫是不是也用過全時間統計法呢?這個無法确定,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他的統計方法是在數年間經過了很多次改進,最後才定型的。

《奇特的一生》中沒有清晰系統的解釋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方法的具體步驟,但結合前後文,我可以合理的推測歸納一下,不一定正确,僅供參考。

首先,他對自己的生活時間進行了合理的分類。

最重要的事件是工作類,柳比歇夫把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定為10個小時,對應三類工作任務,第一類是寫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類是非科研性活動,第三類是需要創造力的任務,每項活動中的時間與其重要性必須相稱。每個工作大類都會分出中類,再分出小類、小小類。比如:第一工作類中包含有基本科研,基本科研中又包含了分類工作,雜事,校對,教學,日常參考書等等,而其中日常參考書中的“生物學”裡,又會包括有具體看的是哪些書,如此這般非常清晰的記錄。總之,柳比歇夫對工作類中各種事件的記錄都極其詳細的。

相比之下,其他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交通類、交際類、私事類,這三個類别隻記錄時間,娛樂類隻記錄次數和内容。

其次,他每天都會記錄大部分事件的時間。

柳比歇夫是一個分類專家,他身邊随時會準備有手表、紙和筆,随時依據事件的不同類别記下相關信息,到了晚上,柳比歇夫就把這些内容寫到他的日記本上,格式是日期,事件 + 用時,以及計算第一類工作花費的時間。

最後,他非常重視定期總結。

除了每天小結第一類工作用時外,更重要的是月度總結及下月計劃、年度總結及下年度計劃,柳比歇夫還會把他的年度總結寫成有趣的年度咨文,彙總一年來的倒黴事、開心事、時間使用概況等等,作為信件寄給他的朋友。

柳比歇夫完成一個詳細的每月小結及計劃要用掉2.5到4個小時,月度小結的主要内容是逐一列出各類别花費的時間、數量及情況。

請看1965年8月小結中的部分内容:

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

分類昆蟲學,20小時55分

附加工作,50小時25分

組織工作,5小時40分

合計,136小時45分

“基本科研”這59小時45分中包括了

1.分類工作,《分類法的邏輯》報告草稿,6小時25分

2.雜事1小時0分

3.校對《達達派研究》30分

4.數學16小時40分

5.日常參考書:《裡亞普諾夫》55分

6.日常參考書:《生物學》12小時0分

7. 學術通信11小時55分

8.學術劄記3小時25分

9.圖書索引6小時55分

合計59小時45分

還可以繼續細分,比如日常參考書《生物學》的12小時裡包括了:

1. 陀布爾讓斯基《人類的進化》,372頁,看完(共16小 時55分),6小時45分

2.亞諾什·卡羅埃《動物有沒有思想》,91頁,2小時0分

3.P.貝爾格的手稿-2小時0分

4.聶考洛·奧斯維爾陀,17頁,40分

5.拉特納的手稿,1小時30分

合計12小時55分

年度總結以月度總結為素材,隻是更為詳細,有整整一本。

以1938年為例:多少時間用于生态學、昆蟲學、組織工作、動物研究所、基塔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時間用于同人們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務。

從這份年度總結中可以了解到看了多少書,都是什麼書;各國文字的文藝作品看了多少頁。一年竟看了9000頁,共用247小時。

這一年寫了552頁學術著作,其中有152頁付印出版。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詳細的時間分析總結,柳比歇夫可以及時知道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足缺漏,合理地安排月度計劃、年度計劃、人生計劃,而由此形成的年度咨文,就更是對生活的快樂回顧。

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大緻就是這樣了。

● 我們應該怎樣統計時間呢?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完全照搬他的方法,那注定會失敗。因為支持柳比歇夫堅持不懈的是偉大的目标和堅韌的意志,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暫時不具備這種的素質。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開始,從一點小小的改變開始。

第一,把自己所有的工作、學習、生活事件分類,重點在工作學習類,可以分成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其中每一類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可以分成重點、常規、創造等。

第二,我們無需記錄所有的事件,我們甚至不需要記錄很多關鍵點,可以選擇一二個重要的事項記錄,比如閱讀,或者工作中你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項内容。

第三,對于每天的統計時間任務,我們也無需依賴手表了,有非常方便的統計時間的手機軟件,在這裡,我推薦使用最新版的atimelogger,它的計時和統計功能都特别強大,裡面還有不少竅門和秘訣,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把atimelogger的竅門告訴大家。

第四,最最關鍵的是,每個月都要寫時間小結和計劃,一年終了,也要有年度總結及計劃。好好地利用Excel表格的強大功能做好統計吧,當我們習慣于這種方法,并從中收獲滿滿時,再把記錄的項目擴大也不遲,因為,一個足夠小的目标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堅持下去。

最後,用作者格拉甯的一句話結尾,“看來應當由每個人自己來制定自己的時間使用法,但不管怎樣,都應當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樣度過。”

附上一份朋友推薦的關于時間統計的書單,你可以找幾本來看一看,也可以馬上就開始實踐時間統計法,但無論如何,請記住 ——行動才是一切的基礎,千萬不用落入尋找最佳方法的陷阱。

時間統計書單

《奇特的一生》 《4點起床》 《把時間當作朋友》 《暗時間》 《小強升職記》 《你一年的8760小時》 《精力管理》 《吞掉那隻青蛙》 《番茄工作法》 《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