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馬
白龍馬是西天取經的五大成員之一,原本是西海龍王敖閏的三太子,因誤食了唐僧坐騎白馬,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馱載唐僧上西天取經,一路之上任勞任怨,曆盡艱辛,終于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白龍馬在《西遊記》中表現出英勇、高貴、堅韌、忠誠的精神。白龍馬的品格在跟随唐僧西天取經的四個徒弟中絕對應為上品,并擁有幾近完美的藝術形象。
在中國古代許多文學作品中,龍和馬都有着相近的意象關聯。龍在先秦的文學作品中,經常被幻化成馬的形象,用做馬的功能,成為人們追求理想、超越現實、以龍為騎的生動寫照。有史書上說:“龍雀蟠蛇、天馬半漢”,意思就是說,馬是神靈之物,掌管天下。
1969年,在甘肅省一座東漢墓中,出土了一個青銅鑄成的奔馬,馬足下踏有一隻奇異的龍雀鳥,描繪了一副天馬行空景象。1983年,天馬踏龍雀的形象,被确定為我國的旅遊标志。龍雀是傳說中的神鳥,馬踏在神鳥的身上,馬的神聖形象由此可見一斑。
在漢語中英勇、高貴、堅韌、忠誠這些詞對馬給予了高度贊賞。據不完全統計,與動物有關的詞語,馬是最多的,其中僅成語就有幾十條之多,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如龍馬精神、一馬當先、天馬行空、萬馬奔騰、汗馬功勞、馬到成功等。
弼馬溫
弼馬溫是孫悟空第一次受招安,被玉皇大帝授予的官職,主要任務是為天庭的禦馬監看管天馬。孫悟空到任後看管天馬十分勝任,把那些天馬都養得肉肥膘滿。當孫悟空得知自己雖然戴着弼馬溫的烏紗,卻是個不入流的芝麻小官時(按現在的說法,也就是個股級幹部),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門,重回花果山,再做“齊天大聖”。
《西遊記》成書于明朝,采用明朝的官制,并非向壁虛構。管理禦馬的機構始設于元朝,名稱禦馬司,掌禦廄馬匹。明朝開國後,改為太仆寺,正職叫太仆寺卿,副職叫少卿。太仆寺卿是管理禦馬的最高領導人,可能就是“弼馬溫”的前身。
北魏的《齊民要術》中記載,常系猕猴于馬坊,令馬不畏避惡,息百病也。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馬廄畜母猴避馬瘟疫之說。弼馬溫,與避馬瘟同音,所以,玉皇大帝天宮中便放了個弼馬溫的官職,專等孫悟空來補缺。這可能就是《西遊記》将明朝的太仆寺卿改為弼馬溫的主要原因。
#開馬場 #馬場案例 #馬術培訓 #馬場管理 #馬術教學 #學馬術 #馬術教練 #馬術俱樂部 #騎馬 #馬術#
聲明:本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僅供讀者欣賞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