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 > 正文

“50後”說吃:豬菜也曾是美食(附圖)

面對北京啟動“餐飲浪費專項治理行動”,作為一名“50後”心潮翻滾、感慨系之。多年以來,本人對于今天人們的不少做法實在看不慣;尤其,每當看到飯館裡一些人為顯擺有錢、闊綽、慷慨等,任意點超量的飯菜,最後因吃不完也不打包而白白扔掉;同時,看到垃圾桶中整個的饅頭、包子,整塊的點心和整袋的食品,就氣不打一處來。這純粹是敗家子們在造孽!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我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等原因,餓肚子的滋味令如今古稀之人難以忘懷:當時,我家住在左安門外八裡河工廠宿舍,每逢節假日,人們就去東南方向的農村挖野菜,什麼蒲公英、麻仁菜(馬齒笕)、水芹菜、苣荬菜、野苜蓿,以及柳樹芽、榆樹錢兒和葉子等喂豬、喂兔子的野菜統統采回,摻上棒子面(玉米面)蒸菜窩頭、熬菜粥吃。冬天更慘,隻有去撿農民收大白菜扔在地裡的幹菜葉子,弄不到就找到農民家裡求買。記得鄰家母親曾煮好一鍋準備蒸菜窩頭的幹菜葉,竟然被自家的幾個孩子一葉一葉地“白嘴”吃掉......。

由于糧食定量又減少,男孩子多的家庭尤其困難。每天須按定量做飯,即使吃菜窩頭也要分成份兒吃,不然就堅持不到月底。那時,解餓的方法大緻有三:第一,睡覺躲餓;第二,喝水充饑;第三,減少體育鍛煉,當然也沒精神活動。由于缺少營養不少人出現浮腫,小腿迎門骨處用手一按一個坑。當時,用熬黃豆水喝治浮腫是普遍療法......。這些如果不親眼所見,很難讓人相信。

我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的說法。說明糧食是人們生命依靠之一。同時,我國元末明初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元勳朱升對朱元璋“高打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古訓。包括如今《俄烏戰争引發糧食危機,美國在叙利亞縱兵搶糧,40車糧食偷運出境》等事實,足以證明糧食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為此,早在1959年4月29日,毛爺爺在《給六級幹部的一封信》中強調:“要十分抓緊,按人定量,忙時多吃,閑時少吃,忙時吃幹,閑時半幹半稀,雜以番薯、青菜、蘿蔔、瓜豆、芋頭之類。”

其實,自古珍惜糧食就是一個美德,是一種社會文明。千百年來,我國唐.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50後”上小學曾接受珍惜糧食的教育,音樂課上教唱《小小一粒米》,即:“小小一粒米,種種不容易,粒粒不掉地,統統裝肚裡......。”因此,近年來,開展的“光盤行動”、“剩餐打包”,不僅僅是節約幾粒糧食的問題,而且是關系到立德樹人、兩個文明建設,乃至國家安全、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

至此,很多有思想、有見地、有社會責任感的網友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國有這麼深刻、豐富的珍惜糧食的教材和缺少糧食的教訓,而今天的人們居然會出現帖子開頭的痛心行為呢?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把“說”與“做”嚴重脫節;我們的宣傳,把“拉動内需”與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和國家長遠的戰略保障脫節。

今年,北京啟動“餐飲浪費專項治理行動”,非常及時!非常必要!非常有意義!願全體市民積極投入其中,身體力行、從我做起!最後,把偉大的革命導師列甯的著名教導獻給各位:“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50後”說吃:豬菜也曾是美食(附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