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如何練好書法 (2014-03-21 17:46:07)

原文地址: 作者:

如何練好書法

愛因斯擔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對寫字感興趣了,拿起筆來就愉快,寫起字來就自然。

一、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首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鈎、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内側按住筆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于略水平的橫向狀态。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杆。中指緊挨着食指,鈎住筆杆。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着筆杆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内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并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态勢。


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适宜于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于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采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隻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于是在屋梁上懸挂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将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執筆的高低與松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杆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于寫行書和草書。但由于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于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于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并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着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松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松,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于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适當放松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将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并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于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于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鬥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緩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于靜止僵死的狀态,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杆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盡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值得一提的是:筆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于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杆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态。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鈎、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于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鐘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歐陽詢《九成宮》

三、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

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

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曆代書家一緻主張,隻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隻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四、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

隻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恒,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别記下來,專門突破。

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産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五、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

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隻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着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六、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第一要掌握筆力,這裡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

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着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七、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隻要你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别,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好”“媽”屬于左右結構;“幸”“素”屬于上下結構;“常”“掌”屬于上中下結構;“匠”“醫”屬于半包結構;區别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隻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八、有人說,要想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才行,是這樣嗎?

不是。實踐證明,那樣要多走彎路。為什麼?道理很清楚:因為漢字的結構規律完全一樣,隻是字形大小書寫工具及手法不同,兩先學哪一種都行。

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開個人的風格。

有些人對怎樣寫好字過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寫好字說成是天生的……。事實上,不論寫毛筆字還是寫鋼筆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

事實上,隻要字帖選好,方法對頭,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時間就可取得成效。

有的人提倡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實際不必要,因為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内同時掌握兩種筆法。

九、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

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騰”字同“小”字;“口”字同“國”字;“工”字同“骞”字。

十、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

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筆斷而意連”,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

《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

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十一、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

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于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着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随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二、練字用什麼樣紙好?應注意些什麼?

用印有方格的宣紙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範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同時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别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十三、寫字在快慢上有關系嗎?

關系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闆,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并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十四、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

(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鈎”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五、學字非得學古人的字體嗎?

是的,這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很多人為了急切練好字,随便找上一本現代人寫的字帖練,這樣會走上很都彎路,可能連上很長一段時間連入門都不算,但是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各種藝術總是要不斷創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應當取其精華。

明代的陳洪绶說:“謂學者,竟言鐘王,顧古人何師?撷諸家法意,自創一體”。蘇轼在“畫論”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羲之變隸法為行楷後稱“書聖”;張旭變二王草法為今草稱“草聖”。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體,千字一面,那就說談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脫其窠臼,創出新貌,沒有個性創新,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這是兩種書法在發展上的必然趨勢。

十六、怎樣選擇字帖?

這要看你對哪種字體感興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種,然後就可定下來。如“靈飛經小楷字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這些秀麗端莊,遒媚勁健的楷書雖屬毛筆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亦可做學習鋼筆字的範本。

楷書代表作有顔真卿的《多寶塔》、《東方畫贊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神策軍碑》等

顔真卿的《多寶塔》局部

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顔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睢⑾視谑唷⒖道飵u,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王羲之的《蘭亭序》局部

草書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懷素《千字文》等。

懷素《千字文》局部

十七、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适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十八、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熟記内容後,一氣呵成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産生字間、行間以緻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十九、怎樣體現書法藝術美感?這種美感從何而來?

書法藝術是運用聯想來喚起人們内心情感的萌發,其中包括“形、神”兩方面。

書法“形”的美主要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形象的“字形”,以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結構的美喚起人們的情趣和美感!

書法“神”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裡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着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绮靡以清遒”。這就是書法“神”美的應有體現。

古人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它體現在書者的廣闊胸懷中。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憤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書者内心蘊含着生命激發的意念,洋溢于字裡行間震撼着欣賞者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

我國書法藝術“形神”兼備,氣勢生動!正是這種美,中國的書法藝術價值已被世界所重視。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國耶魯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書學史讨論會上,就有《中國書法對現代畫家的影響》的論文。

具有典型東方美并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書法藝術,其影響之大,可窺一斑了。

分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