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奴”這個詞在唐代的小說中時常出現,一方面唐朝貴族嫌棄他們的身份隻是奴隸,另一方面貴族們又認為他們神秘莫測,能呼風喚雨,是很好的仆人。
這種複雜的共處狀态,讓昆侖奴在唐王朝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不過,他們雖然叫做“昆侖奴”,卻和昆侖山沒有一丁點關系。
1、昆侖奴的來曆
關于昆侖奴的來曆,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東南亞說
其中主要的标準,還是通過《舊唐書·南蠻傳》的記載:“在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号‘昆侖’。”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昆侖奴】
所謂在林邑以南,指的是古國林邑國,這個國家在今天越南的中南部地區。
也就是說,舊唐書中記載的昆侖奴,指的是東南亞一帶皮膚黝黑、頭發卷曲的人。
當時越南運送到長安附近的昆侖奴,出自于今天越南昆侖島的奴隸市場,這些奴隸通常是爪哇土著。
第二種、印度說
譚嗣同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第五十六則中,對“昆侖”二字解釋為印度:友人鄒沉帆撰西征紀程,謂希瑪納雅山即昆侖,精确可信。希瑪納雅山在印度北.唐人呼印度人為昆侖奴,亦一證也。
【昆侖奴畫像】
第三種、非洲北部奴隸說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卷三》“昆侖層期國”條雲:“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物而擒之,賣為蕃奴。"
所謂“昆侖層期國”,指的是今馬達加斯加及其附近的非洲沿岸。
了解了關于昆侖奴的三種來曆,接下來,咱們從古人文獻入手,談談唐朝貴族為何喜歡使用昆侖奴。
2、唐朝貴族為何愛用昆侖奴
北宋地理學家朱彧陪着自己父親朱服遊宦(任安撫使兼市舶使)廣州時,在《萍洲可談》中寫下了自己關于“昆侖奴”的所見所聞:廣中富人,多畜鬼奴,絕有力,可負數百斤。言語嗜欲不通,姓淳不逃徙,亦謂之野人。色黑如墨,唇紅齒白,發卷而黃,有牝牡,生海外諸山中。食生物,采得時與火食飼之,累日洞洩,謂之“換腸”。緣此或病危,若不死,即可蓄。久蓄能曉人言,而自不能言。有一種近海野人,入水眼不眨,謂之“昆侖奴”。
【右上角為昆侖奴】
上述材料,很直白的告訴了我們,為何唐朝貴族會喜歡使用昆侖奴:
一、昆侖奴力氣大,“絕有力,可負數百斤”;
二、昆侖奴性格淳樸,不會随意逃走“姓淳不逃徙”;
三、昆侖奴水性好,到了“入水眼不眨”的水平。
以上,便是古人為何喜歡在家裡安排一些昆侖奴的原因。
當然還有部分貴族養昆侖奴的原因,是相信昆侖奴能夠長出翅膀,在戰場上能夠來去如風,具有各種神異能力的。
文/腦洞趣味曆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讨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
【1】《舊唐書·南蠻傳》
【2】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學篇’第五十六則
【3】程國賦.唐代小說中昆侖奴現象考述[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5):79-84.
【4】蔡鴻生.嶺南昆侖奴遺事[J].學術研究,2014(04):91-94.
【5】《萍洲可談》卷2,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35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