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痧疹發作又腹瀉,姜佐景這樣治

痧疹發作又腹瀉,姜佐景這樣治

姜佐景是清末著名經方家曹穎甫的弟子,頗得曹師真傳。要說醫案,還是數他記錄的《經方實驗錄》中的最為精彩,非常詳實,連治病思路都作了解釋。

有一天,姜佐景遇到了一個病人。這是一個姓李的小孩,身上發痧疹已有時日,還沒有好,每天拉肚子二十多次,拉出來的東西很臭。

姜佐景當時看了它的舌頭,舌色绛紅,舌苔白腐,口唇幹燥,眼睛發紅,脈跳很快,一問晚上睡眠不安。于是就開了這樣一個方子:粉葛根六錢,細川連一錢,淮山藥五錢,生甘草三錢,淡黃芩二錢,天花粉六錢,升麻錢半。(注:此為清代劑量)

這個小孩服藥後,拉肚子沒這麼厲害了,大便也開始漸漸變為稀便,但痧疹還是有增無減,後來經過逐漸調理就好了。

這個案例中的方劑其實就是傷寒論中的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的加味方。在此方的基礎上加了淮山、天花粉、長麻三味藥。

姜佐景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為底方的理由是,他認為麻疹之利(利即下利,腹瀉症狀),屬于熱的情況占了十有七八,屬于寒的情況較少,十不過二三。大多是表邪未解,而邪陷陽明,挾熱迫腸而成下利。他綜合患者其他情況均表現為陽明熱證,合參為葛根葛根芩連湯證。

痧疹發作又腹瀉,姜佐景這樣治

現在的中醫常叫這種情況為協熱利。協熱利的意思是,挾帶熱邪而下。這其實在傷寒論中并非意指葛根葛根芩連湯證,還是要多診合參為準。如傷寒條文中有記載“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還有記載“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可見,太陽病,當解表,如果不用解表的方法而用治陽明法以下之,就會出現變證。

這種變證可以是但“從寒化”,也可以是“從熱化”,并不一定是葛根黃芩黃連湯證。正氣盛的人,多從熱化,正氣衰的則從寒化。姜佐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體會,因為他用桂枝湯治過一個姓謝的人,它是應友從的宴請,享用西餐和冰淋汽水,結果晚上就下利不止,腹痛而後重,因發現其脈浮,表病較重,用了桂枝湯治好了這個病人。顯然,這個病例是“從寒化”的例證。“從寒化”是邪入陽明未熱化,未熱化的原因可能大多是飲食不節導緻寒邪直入太陰,而未來得及化熱,但導緻了腸胃不和,病症的重點還是在表,所以傷寒條文中又記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而上述條文中“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也是“從寒化的一種程度或體現。而本案中的小孩,是從熱化的案例。

綜上,下利的情況不能用協熱利一言以概之,還是要辯證下藥。

姜佐景還講到他的一個湖南師兄也在當時的紅十字會醫院經常遇到小孩發麻疹時下利,他總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治,收效很好。

本方應用的病機依據是傷寒論條文”“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張錫純對此的解釋至精至簡至明:“方中重用芩、連,化其下陷之熱,而即用葛根之清輕透表者,引其化而欲散之熱盡達于外,則表裡俱清矣。且喘為肺病,汗為心液,下陷之熱既促脈之跳動改其常度,複迫心肺之陽外越,喘而且汗,由斯知方中芩、連,不但取其能清外感内陷之熱,并善清心肺之熱,而汗喘自愈也。

可見經方之所以效如桴鼓,就是把準病機與用準藥物的充分結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