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性格鮮明,衆說紛纭,有人說他脾氣大,愛罵人,有人說他性格直爽,對事不對人,還有人說他有一顆公心,做任何事都是為國而謀、為公而謀,從來沒有私心。
應該說,這三個評價都對,尤其是第三個,更是對彭老總最好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彭德懷領導過平江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後來又擴編為紅三軍團,成為與紅一軍團并列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再後來,這兩大兵團合并為紅一方面軍,朱老總擔任總司令,彭老總擔任副總司令。
等到長征到達陝北後,紅一軍團恢複了編制,而紅三軍團卻銷聲匿迹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中央也征求過彭德懷的意見,想要恢複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的編制,但彭德懷卻沒有同意,他說,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加起來也不過幾千人,如果把兩個軍團的編制都恢複了,那未免架子太大了,太空了,不太合适,也不利于集中管理和使用。
因此,彭德懷就向中央建議,隻恢複紅一軍團的編制,紅三軍團就不要恢複了,要實事求是地建設部隊。
其實,原紅三軍團的很多人都強烈要求過要恢複紅三軍團,也多次去找過彭德懷,畢竟這是他們的根基,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但彭老總堅持從大局看問題,就算這些老部下的意願再強烈,他也沒有理會,而是把紅三軍團縮編成了第四師,歸紅一軍團指揮。
這就是彭老總的“公心”,從來不考慮個人的得失,也不認為紅三軍團就是自己的“山頭”。
1947年春天,胡宗南突然進攻延安,在最危險的時刻,彭老總挺身而出,主動向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因賀老總正在山西,回不來,自己可以先指揮他的部隊,等賀老總回來後再把部隊交給他。中央在征求賀老總的意見後,也同意了。
在那段時間,就是彭老總率領這支部隊拖住了胡宗南集團,掩護了中央安全撤退,并殺了幾個回馬槍,狠狠地打擊了胡宗南的部隊。
後來,彭老總幾次提出要把部隊還給賀老總,但中央審時度勢,決定成立西北野戰軍,繼續由他擔任司令兼政委,至于賀老總,還有另外的重要任務。
其實,紅三軍團有很多能征善戰的名将,比如黃克誠、張愛萍、彭紹輝、楊勇、王平、鐘偉等等,但是,無論是在解放戰争時期的西北野戰軍,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志願軍,彭老總都沒有把這些老部下調到自己身邊。
比如西北野戰軍,主體就是賀老總的部隊,各級将領也都是賀老總的老部下,而彭老總接手這支部隊後,并沒有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而是該怎麼指揮就怎麼指揮,該誇的時候就誇,該罵的時候也要罵,和對待自己的老部下一樣。
一開始,很多将領都不适應他的這種指揮風格,不少人都頂撞過他,但彭老總從來沒有向中央要求撤換這些将領,或是調來自己以前的老部下,在他的心裡,部隊都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不存在什麼你的我的,隻要磨合好了,大家都沒有私心,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事實證明,彭老總的做法是對的,随着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都開始慢慢接受了他,知道他是大公無私的人,也就沒有人再不服從命令了。
另外,在抗美援朝期間也是如此,彭老總挂帥出征是很倉促的,連挑選司令部的人員都沒時間,隻能借用第十三兵團司令部的人,包括副司令鄧華和洪學智、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都不是彭老總的人。
但是,彭老總沒有向中央要求調派自己的老部下,而是直接用這些人組成了志願軍司令部,奉命出征。
按理來說,用自己的老部下更加得心應手,不需要再重新磨合,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彭老總卻從來不提這樣的要求,中央給他配備什麼樣的人員,他就用什麼樣的人員,不熟悉就慢慢熟悉,工作方法不習慣就慢慢磨合。
這就是彭老總的“公心”,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正是靠着這種“公心”,彭老總才能在各個時期都取得偉大的成就,不愧“彭大将軍”之名!
(參考資料:《彭德懷傳》《彭德懷自述》)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