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娛樂 > 正文

為什麼頂尖高手,都有自己的"作品"?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

01 從全球來看,中國甚至亞洲的田徑項目尤其是短距離項目成績都不太好,而劉翔則是一個例外。
作為曾經的中國田徑隊男子110米欄運動員,劉翔是中國田徑史上,也是亞洲田徑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室内室外世錦賽冠軍、國際田聯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多項榮譽于一身的運動員。
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中,劉翔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已保持13年的世界紀錄而奪得冠軍,從那時候起劉翔成為了體育領域的标杆和模範,各種榮譽職務加身,甚至比那些最火的娛樂明星還要耀眼許多。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體育史上一位裡程碑式的人物,一度成為各大商業品牌争相合作的對象,在劉翔的巅峰時期,他曾經代言了17個廣告,但是随着劉翔的兩次退賽,以及最後退役,其代言越來越少。
近年甚至開始參加綜藝節目了,但從他的整個運動生涯來看,他仍然是最有“經濟價值”的運動員之一。
劉翔隻要跑得快并獲得好的成績,自然也就有廣告代言,就能被這個世界認可!
但我們呢? 市場、研發、生産、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人們如何被你的同事、領導、同行認可?作為知識工作者,如何赢得信任?
02 即使你掌握某個領域的高深知識,參加過不少大型項目,解決過很多複雜困難的問題;即使你學富五車思維缜密,但是人們依然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
這也是知識工作者困窘的地方,比較初級的做法就是弄一些證書、頭銜來展示自己的專業,但人們也越來越明白,名片上頭銜越多意味這類人社會地位和品位越低,留下的無非是廉價的虛張聲勢。
當你剛剛畢業的時候,可能因為你的一個或者幾個證書得到一份工作,随着你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證書的價值也就越來越低了。
社會也有自己對于專家的認證方式,通過職稱、論文等形式來界定或評定專家,但這種方式也存在着許多問題和漏洞,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将個别專家叫成“磚家”,個别教授稱作“叫獸”的原因之一。
相聲演員嶽雲鵬經常說他的成名曲《五環之歌》雲雲,這當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但許多人的确是通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認識他的。
“事實勝于雄辯”,說一萬遍自己是最有才華的作家也沒有人相信,但是,如果您有一個拿得出手的作品展現出來,作品自己會說話。基于你的作品,自然有人會來判斷你是不是有才華、是不是好作家。
成天叫嚷這個時代的人太勢利,老闆“眼瞎”發現不了你的才能,那你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來證明你“有才”!

關注視頻号周六直播

《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書中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案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時地利人和,通過他的作品《追求卓越》,一夜之間,幾乎全世界管理領域的人都認識了他(這當然有運氣的成分在)!
問題是,你的“作品是什麼?
03 隻有自己認為自己很有才能,這是沒有用的:相反大家卻認為你是在說大話吹牛而已,過度的自信甚至會被認為是自戀。
要讓别人認為你有才能,讓有價值的人認為你有價值,這才能讓你真的有價值。
但如何讓别人說你有才能呢,并信服你?
如果你僅僅想讓一個人認為你“了不起”,你整天跟他去講就可以了。譬如在熱戀中的戀人眼中,即使那個男生在社會上很普通,但他就是這個女生心目中的“太陽”。
但是,如果你想讓這個世界很多人都認可你,認為你很“了不起”,這怎麼辦?你總不能強制别人認可你,這就需要你展示自己的“了不起”,然後讓别人去判斷,這其實就是證明給别人看。
對于知識工作者,在展示自己的方式中,沒有比“作品”更直接、更有說服力的了。
那什麼是作品呢?作家寫的書、畫家畫的畫、歌手唱的歌、手藝人做出的産品、馬雲的阿裡巴巴、你寫的文檔和代碼,甚至隔壁老王家的小孩,等等都可以算是作品!
郭德綱是一名頗受争議的相聲演員,但不可否認,他是當代的相聲演員裡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
在互聯網上去搜索相聲,老牌的有馬三立、侯寶林等相聲大家的作品比較多,但由于他們講的相聲段子的内容和背景離現在的社會背景比較遠,所以内容與現在社會的貼近性不強;許多新生代知名相聲演員的相聲隻是适合在電視台播放的“電視相聲”,其接地氣的程度不高。 這種狀況下,你會發現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相聲數量是最多的,而且被聽的次數也是最多的。這也是許多郭德綱的粉絲都覺得“欠了郭德綱的一張門票"的原因。

從電視相聲到劇場相聲,這離不開郭德綱及德雲社的貢獻:
因為他們,相聲才從高大上的電視上來到普通人的中間,有不少來北京的朋友晚上沒事還去德雲社聽聽相聲。在這一點上,郭德綱及德雲社是有大貢獻的。
沒有人為你的水平買單,你的水平再高也沒有用,人們隻會看你的作品來判斷你的水平,因為人們會為作品買單而不會為水平付費。
任何想要建立個人品牌的人都非常需要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話,你的作品會幫你去說服别人、建立信任。
如果沒有作品,甚至沒有持續不斷地作品出來,社會就會把你遺忘。譬如北大中文系畢業,曾是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徐德亮先生,現在估計許多人都不記得他的相聲段子了。
04
有幸認識了幾位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織工作的人,北京奧運會的工作結束後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去做大型運動會的劃策及咨詢工作。
因為有北京奧運會這個作品在這裡,他們很順利地拿下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南京青奧會)的部分策劃咨詢工作,據說現在他們還承接了許多大型運動會的組織策劃工作,而且生意已經做到了國外。
因為大型運動會的組織策劃工作機會非常少,所以他們的經驗很有獨特性,從而銷售起來比較容易。
但是,并非你做過某事就能夠積累許多經驗,就能夠拿來咨詢和指導别人工作。
曾經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他們在招聘技術領域的高手,因而許多工作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人都來應聘。
當在面試中聊到這些人做過的項目時,都能雜七雜八說一大堆;問到不同的項目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時候也能說很多;但是,當問到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法,而不是用另一種方法時,大部分人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位朋友最終總結為:大部分人隻知道幹活,從來不在幹完活兒以後再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所以這些人隻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幹具體活很在行,但沒有掌握其背後的原理和概念,因此他們成不了領導者,而隻能是個執行者的角色,也就是說,他們無法超越幹活者的角色而成為專家。
要想将你的工作體會和經驗轉化為作品,則需要你對以前的經驗進行抽象、提煉、結構化的提升,同時個人的經驗不一定正确或全面,還要去學習他人的方法、案例和最佳實踐,進行印證和比對,隻有這樣的成果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夠用來指導更廣泛的工作。隻有經過了這個過程的”産品“才能算你的作品,否則隻能成為個人感觸而已。
這個社會,除小部分人可以靠臉吃飯,而大部分人要靠“作品“吃飯。
對于立志成為專家的人而言,要赢得人們對于你的認可與認定,除了依賴于你所服務的機構、職稱、職務等這個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靠你的作品來說服别人、赢得信任。
05 作品也是要分層次的,估計很少有人看過鞏俐演的電視劇作品!
仿佛除了電影、廣告和各種秀,很少見他們的電視劇作品。因為人家大緻就沒有拍過。記得很早之前有這麼一種說法:
這些新老謀女郎,張藝謀都要求他們不能去拍電視劇。因為在電影導演的認知中,隻有電影和大熒幕的才是藝術,而電視劇是肥皂劇!
那些在電影學院、戲劇學院讀書時就有機會上大熒幕,并因一部作品就名滿天下的人,跟這樣的從人民群衆最喜聞樂見的《還珠格格》類作品出道并火爆起來的人不同:
他們為了自己的形象更有價值,即便餓着肚子吃不上飯也不能去降低身段去拍電視劇。
另一個例子就是,從電視劇走出來的,後來也去拍電影了,而且當自己當導演時候,也是去當電影的導演而非電視劇的導演。
電影電視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作為一個演員的作品,在傳統的認識上的确是分層次的!
在你們單位幹了那麼多活算不算自己的作品,在簡曆裡面寫的項目經曆算不算?這當然也算,但大部分時候,這些作品如果拿電影和電視劇比,可能連電視劇也算不上,最多算你讀大學時你們班年底新年聯歡時的水平。
更不用說,項目是協作的成果,個體的價值比較難衡量、難于展示,其說服力也就不高。
但如果是你做完項目後,不是為了應付和交差,而專門對項目的過程甚或背後的原因寫的總結報告,就更加容易讓人看明白和令人信服。
再進一步,如果你能夠将曾經做過的三個同類型項目進行總結提煉,然後産生出一套更具備普遍性的内容來,以便指導未來的類似工作,其價值則更大。

/06/

按照知識管理的理論,知識是分層次性的!

最基礎層次的是你項目過程中的記錄和表格,這裡面有知識的成分,但主要還是工作過程的記錄;

在其上的知識,則是經過抽象出來的能夠直接指導下次工作的内容;在其上的是更抽象、并且可以顯性化和規範化指引未來工作的流程和步驟,為什麼是這樣的步驟和流程背後也蘊含着更可複用的知識;

在最上面的是更抽象的策略性知識,這類知識通常描述的更加宏觀和抽象的知識,譬如任正非講的企業管理的“灰度”,也是一種适用範圍更廣、但更需要與具體管理場景和環境結合有知識。

這是從知識深度上講的你需要提供的作品的層次性,另一個角度就是從應用的維度,如果想提高你的作品的價值,還可以去構建知識圖譜,包括基于崗位的知識圖譜、基于問題的知識圖譜或者某領域和主題的知識圖譜;更進一步,可以建立場景的知識圖譜等。

從載體角度上講,如果你将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個人空間發給更多的人看,也便于了解和認識你。但這些内容大都是比較碎片化的,能寫好一段話的微博或發好的朋友圈,卻不一定能夠寫好一篇文章、一本書。
從提高你的作品系統性、完整性、結構性的角度而言,你應該不滿足于僅僅寫那些更随意的朋友圈、微博,而應該去追求生産出更有系統化的作品:寫成書、做成産品和服務。
在中國機械工業領域很知名的“倪志福鑽頭”是工人出身的倪志福的作品。
在北京永定機械廠當鉗工的倪志福,經過研究反複試驗1953年,發明了高效、長壽、優質(加工精度高)的“三尖七刃”鑽頭,解決了當時完成緊急任務的關鍵難題,其先進性得到世界公認。這項發明立即被命名為“倪志福鑽頭”。
機械工業部、全國總工會于1956年聯合作出決定向全國推廣。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倪志福,又根據生産實踐的不同需要,使“倪鑽”發展成适應對鋼、鑄鐵、黃銅、薄闆、膠木、鋁合金及毛坯孔、深孔等不同材質、不同加工要求的系列鑽頭。
好玩的是,據倪志福曾經說過“我在工廠時寫過幾本書,《倪志福鑽頭》是其中的一本,書出來後影響很大。美國有個叫吳獻民的教授,是台灣人,他搞金屬切削的,拿到了我們這本書,研究這個鑽頭,在美國的雜志上發表了不少文章,賺了不少錢。”
總而言之,要想向世界展示你的專業度從而赢得認可,你必須拿作品說話。
而這個作品也要根據你的能力與經驗,去追求更高層次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更具備說服力、更能令人信服。
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現在有許多注水的書籍有的人一年都能造出十幾本來,有的人申請了上百個專利但卻大部分價值不大,這些都不不屬于我們說的作品之内。(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