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要到了,又是一年一度摳破腦袋想禮物的環節。
有個很有意思的社會觀察:
很多人在情人節隻送紅包不送禮物了。
這引發了大衆思考:是不是一種浪漫退化?
我的回答,可能比較反直覺:
不是浪漫退化,而是去中間商化。
情人節禮物是個很神奇的存在,本身是各種悖論的集合體。
悖論一:不知好壞。
不論是男是女,隻要是接收方,拿到禮物大概率都會表示:
哎呀,東西我很喜歡,你太貼心了。
當然,那種看了一眼直接扔地上說你丫買的是個什麼鬼東西,也有,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會出現。
這就很尴尬知道麼?
缺乏了有效的信息反饋。
大家都露出場面上職業性的應酬表情,臉上笑眯眯,心中不知道有沒有媽賣P,這就很低效了。
最經典的案例:
很多女性其實是不喜歡情人節收到花的。
有的是覺得俗,有的是覺得拿着麻煩,有的是覺得收了花就确定了關系導緻自己從市面上下架了,有的就是單純的男性審美和女性審美的不同。
但盡管心中不喜歡,收到以後一般也會笑一笑,假裝開心一下。
好,難題交到了男性這邊。
你能分辨這個笑的含義是以後再這個賽道繼續努力,還是笑你是個傻逼下次千萬不要送花了?
你看,情人節禮物的存在,是無端的增加了很多溝通成本。
送的人選購禮物的時候殚精竭慮,送完了以後還要仔細琢磨對方的開心是真心誠意還是逢場作戲。
難,太難了。
不如,直接送錢,錢本身就可以是禮品,錢還能無縫轉化成對方自己知道自己喜歡的其他禮品,多好。
按互聯網的黑話就是,砍掉中間商,對齊需求、抹平信息差、提高匹配效率。
悖論二:價格和價值錯位。
不論是男是女,隻要是接收方,大概率都會有這個心理預期:
我不是看重這個禮物,我是感受你的态度和用心。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是真的信這套的,就是想追求那個儀式感,而不是真正的産品價值。
這就又引發了一個悖論。
既然不看重禮物,禮物應該如何定價?
如果是感受用心和态度,禮物的核心賣點是在于難以獲得。
做個極端類比就是,好的禮物應該是珠穆朗瑪峰上的一塊小石頭,你能為了準備一份禮物冒着生命危險,突破體能極限,拿到一個其他人很難搞到手的禮物。
石頭本身不重要,甚至可以很不值錢,你為這份禮物的付出才是關鍵。
這是最能滿足「我不是看重這個禮物,我是感受你的态度和用心」這個共同認知的。
隻是說,大家沒那麼虎,所以一般還是通過現代社會分工,購買批量生産制造的産品。
最多,也就是稍微定制一下下。
但這些操作的本質,都是用錢,來堆砌稀缺感。
這就給了商家很好的賺錢機會。
原本平平無奇的一頓飯幾個菜,稍微排列組合變成情人節套餐,價格直接翻倍,還别嫌貴,不提前預約你都沒資格去吃。
原本沒什麼特色的珠寶飾品,做個情人節專屬款,限定2000份,就能賣出很高的溢價。
所以溢價越高,越能顯示「用心」。
越被商家收割的慘,越能顯示「态度」。
咱們抛開所有附加意義層面的讨論,隻看這事兒的底層邏輯,就變得特别詭異。
收禮方,不論男女,他們的開心程度是根據你給「商家送禮」的程度決定的。
是不是有種遇到了飯拖、飾品拖的感覺,盡管對方完全沒這個意思。
一個模式裡面,中間商賺的越多,反而效果越好,是不是非常反人性。
所以直接送紅包,把中間商賺的,直接給終端拿過去,豈不是樂上加樂,雙重快樂。
當然,前提是對方能繞過這個無數商家通過無數廣告投入前仆後繼,堆砌出來的認知迷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