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計算機大會近日以線上的方式進行,近萬名參會人員相聚雲端研讨數字科技發展新趨勢。其中,“東數西算”成為熱議焦點。
算力有望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我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及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從而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
西部(重慶)科學城先進數據中心主任張自力認為,從戰略意義上來講,“東數西算”通過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将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
“建設‘中國天眼’FAST算力網絡,必将助國之重器産出更多的重大科學發現。”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主任謝曉堯介紹,“東數西算”貴州樞紐節點的建設是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的關鍵之一,目前當地在貴安新區引進華為、騰訊等企業落戶,已規劃建設了14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預計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可承載服務器超過400萬台。
“算力正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高文在發言時表示。研究表明,GDP和數字經濟的走勢呈現正相關,算力越高,經濟拉動作用越顯著。
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面臨挑戰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東數西算”尚處于起步階段,破解算力網建設中面臨的技術瓶頸和運營短闆,還需要在“數”和“算”上做大量原始創新,對計算機領域的從業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哪些數據适合在東部計算、哪些适合在西部?一般來說,對實時性要求高的在東部計算,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可以放到西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說,算力網就是把很多機器連在一起做事,但這件事做起來很費勁,主要面臨兩大困難——并網和調度。未來一是把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通過高帶寬、低延時的光纖網絡進行聯網;二是通過網絡對所有數據和任務進行統一調度。
“算力資源目前以雲計算這種局部集中式的算力供給模式為主,各種‘雲’之間在技術體系、計費模式上是獨立的,不能聯雲成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凝晖認為,“東數西算”應當助力我國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化進程,把企業投資的大中小型算力站、地方政府分散投資的算力資源按照統一的标準互聯互通。
未來算力将像電力一樣“觸手可及”
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将成為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專家普遍認為,未來我國算力優勢不在于算力體量,而在于更高的計算效率、廣泛的新興技術應用以及健全的基礎設施支撐,“要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國家算力網,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說,我國算力呈現出需求不斷上升、計算機體系結構異構化、算力中心多樣化的新趨勢,“東數西算”作為一項戰略工程和系統工程,要盤活存量、合理規劃增量,要重建設還要重長期有效運行,需要在國家層面上總體規劃,多渠道協同支持、長期努力實現算力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
“‘東數西算’不是簡單把計算挪到西部,而是依托這些基礎設施創新更多應用場景,帶動技術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表示,我國正在推進算力資源部署,這些投入要能夠在我國數字經濟中發揮效用,就必須有相應的技術突破和創新。要在應用場景牽引下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通過應用場景的創新牽引技術組合的創新,實現更廣泛的技術突破。 (據新華社)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