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曆史解密:虎符能調兵但是為什麼無人敢複制或者仿制?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将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隻有兩個虎符同時合并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将權。

曆史解密:虎符能調兵但是為什麼無人敢複制或者仿制?

虎符為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銅制、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領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将才能聽命而動,軍隊不執行執皇帝 金符 節者行兵令,除皇帝親臨現場調兵。它盛行于戰國、秦、漢時期。但曆史上也有很多沒有虎符而成功發兵的情況,尤其是西漢前期的藩國最為猖獗, 劉邦 滅諸異姓王後制定的藩國須有漢朝虎符才能發兵的制度對藩王們的兵權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漢呂太後死後齊王 劉襄 的起兵叛亂,漢文帝時 濟北王 劉興居 的起兵叛亂,以及 漢景帝 時吳楚七國之亂,養兵練兵者皆為藩王,故藩王們都能輕松發兵。傳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對于皇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是兵權的象征,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皇帝這個位置。但凡亂世都是有兵的人是老大,比如五代十國,南北朝等,所以虎符對于皇帝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麼,虎符是什麼樣的?又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虎符一般是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皇帝手裡有一半,另外一半給帶兵的将軍。隻有兩個虎符能夠對上,并且合在一起使用,持符者才能獲得調兵遣将權。

具體來說,虎符一般都是銅制、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領之手。皇帝如果要調兵遣将,就讓将領帶上右符,去找持左符的将領去接收軍隊就行了。

虎符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比較流行,但是我們也知道,虎符如果執行得好,那麼肯定是一項好制度,如果執行不好,也是形同虛設。比如西漢初年,為了節制各地藩王,皇帝規定,藩王的軍隊隻有虎符到達才能發兵調動,這在中央強大時還能執行;但是藩王強大了就不好說了,因為這些兵都是藩王自己練的,糧饷都是藩王發的,肯定都聽藩王的,所以西漢時期爆發了比較嚴重的七國之亂。

曆史解密:虎符能調兵但是為什麼無人敢複制或者仿制?

虎符很重要,沒有虎符不能調兵,但不是有了虎符就能調兵。這話聽起來有些矛盾,說一個案例大家就比較清楚了。我們都聽過,春秋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信陵君為了救趙國,偷出了魏王的虎符,然後讓魏國大将晉鄙出兵。晉鄙驗證了虎符,卻不相信他,依然不肯出兵。最後信陵君殺了晉鄙奪取了軍權,立刻發兵,大敗秦軍,救了趙國。

所以,虎符也不是萬能的,而且後世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使用虎符時,一般還會配上聖旨、相關文書,聖旨和文書上會明确規定派誰掌兵,出兵的日期及持續的時間等。

那麼,問題就來了,虎符這麼重要,為什麼要去偷,而不是仿制一個呢?其實古人沒我們像的那麼笨,如果能仿制,他們早就幹了。但是這個虎符,實在太難複制了。

首先如果要仿制一個虎符,必須知道它的外觀,大小。如果是仿制,不可能讓你拿到的虎符去仿制的。況且虎符上面一般會有字和不規則的凸起。隻是憑借記憶,就算能記住外形模樣,那文字的大小、虎腿的長短和不規則的凸起,都很難做到一模一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的文字的書寫。我們都知道,秦漢時期用的文字都是小篆,小篆是很難仿制的,就算你知道虎符上是什麼字,也很難仿制,因為每個人的筆迹都不一樣,與其說是寫,不如說是畫。所以即使知道是什麼字,也很難做到一模一樣,除非是比着模仿。

曆史解密:虎符能調兵但是為什麼無人敢複制或者仿制?

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用青銅鑄成卧虎狀,從中間一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因此,幾千年來曆史上隻有偷虎符的記載,卻從未聽說過仿制虎符的。這也是因為仿制的成本太高,再就是無法仿制出哪怕九成相似的虎符來。古人并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笨。

其實也有網友說了,這個虎符啊其實并不一定有用,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得看人的,虎符更多的時候隻是信物罷了。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或者圖片、視頻等版權權利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