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有朋友表示對地支陰陽,看不明白,也有朋友留言問如何區分墓庫之别。其實,這些問題主要就是關于地支,在一年十二個月之内的陰陽流通變化的問題。
寅,對應的月份為一月,即正月,從節氣立春開始。
從藏幹規律中我們可知,寅繼承了上一個月十二月,即是醜月的土氣。
細心的同學也許會發現,醜月的本氣為己土,按人元司令分野,醜月最後18天為己土,那麼,繼承的應該是己土呀,為何寅月繼承的是戊土?
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另一個知識點的内容了。
陰陽不是永遠不變的,它是可以變化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易(不易、變易、簡易)中的變易。而變易有二種,一種是消長,另一種是轉化。
消長是一種量變的關系,如陰的變化,在陰的層面,在量的維度或增長或減少,無論如何變化,他都不改變陰的這個質。
而轉化則是一種質變的關系,如陰向陽或陽向陰的變化,就是一種質變。
而醜月十二月向寅月一月的變化,就是一種質變,由冬季向春季的變化。所以,醜月向寅月的變化,就是陰土己土向陽土戊土進行了質變、轉化。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冬季向春季的變化是質變、轉化關系,那麼哪個是消長的關系?
答案就是:
春季向夏季的變化就是消長、量化關系;
而夏季向秋季的變化是質變、轉化關系;
秋季向冬季的變化是消長、量化關系;
冬季向春季的變化是質變、轉化關系……
依此循環。
還是看圖吧,方便一點,容易一點,畢竟我們叫易學小課
其中,寅卯辰為春季,己午未為夏季,申酉戌為秋季,亥子醜為冬季。
更細心的同學也許會發現,無論消長還是轉化,都發生在土月(辰、未、戌、醜)。
同時,這也是土的庫屬性與墓屬性區别的源頭。
延伸下去,就可以知道,庫是一種消長關系,墓是一種轉化關系。
再延伸下去,從五行的角度,自然屬性的角度來說,辰、戌就是庫,是消長、量變關系;未與醜就是墓,是轉化、質變關系。
而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些學了十幾年八字的人也沒搞清楚的問題:何為庫?何為墓?
所以說,基礎知識過關了,很多曆史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當然,這隻是自然屬性的角度,社會屬性的角度又是另外一個知識點了。
知道了五行消長與轉化的關系後,我們再配合人元司令分野就能詳細的了解地支的陰陽流通變化。
例如,寅月,從醜月繼承了戊土(土由己土轉化為戊土),所以寅的餘氣為戊,餘氣即是繼承,所以餘氣并不是自己的餘氣,而是上一個地支的餘氣。
7日後到中氣丙司令,又7日,到寅的本氣甲。
甲司令18天後,到了卯月,也就意味着節氣驚蟄也到了。寅月向卯月正式轉化,即寅的陽氣向卯的陰氣轉化,但兩者的五行本質上還是木,隻不過一個陽木,一個陰木。
卯月繼承寅月的餘氣甲木10天,再到本氣乙木20天。
接着是辰月三月(清明)的到來,繼承上一個月卯月的乙木餘氣9天後,到中氣癸水司令3天(平時大家所說的“辰是水庫”,指的就是這個癸水),最後就是辰的本氣戊土18天(這就是風水上所說的“四季月土日不可動土”的那18天土日)。
至此,辰土承上啟下,承春季啟夏季,春季結束,夏季開始。
這時,不禁要問,為何春季向夏季,秋季向冬季的轉變不是質變、轉化關系,而是消長關系呢?
從五行本身陰陽的角度而言,木火為陽,金水為陰。所以,木到火的變化都是陽這個層面的量變;同理,金到水的變化也隻是在陰這個層面的量變。
所以,辰向巳的轉變是消長關系,巳月繼承的是戊土,而不是質變後的己土。
而到未月,火向金(夏季向秋季)轉變,是陽向陰的質變,是轉化關系,所以,申月繼承的是未的本氣己土質變後的戊土。
其他月份依此類推。
最後,還有幾個知識點:
1、在藏幹的角度,子、午、卯、酉為四正之地,隻有本氣,沒有餘氣或中氣。
2、根據以上第1點所言,那為何午中卻還藏有己土呢?
這個己土,嚴格來說,并不是午的中氣,而是己土的寄宮。而關于土的寄宮,又是另一個知識點了,以後再說。
3、在藏幹的角度,亥也沒有繼承,因為古人認為亥是萬物之始、源頭,既然是源頭了,自然沒有繼承可言。
亥在天幹為壬,六壬的取名就源于此。
4、以上隻是從藏幹的角度而論,不同于人元司令分野的角度,例如,從人元司令分野而言,亥月為十月,繼承了九月戌月的餘氣戊土。
所以,看問題一定要分清不同的角度,用易學的語言來說,一物一太極,一定分清是否在同一個太極之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