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新谷弘實飲食健康療法(1)

新谷弘實飲食健康療法(1) 神奇的酶讓你遠離癌症:不生病的活法(選載一) 作者:[日]新谷弘實 目錄
從醫四十多年我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
健康長壽的方法
慎用所謂的流行健康法
吃肉未必身體健康
了解自己的腸胃狀況
日本人和美國人腸胃狀況的差異
日本人的胃癌發病率是美國人的10倍
服用胃藥會導緻胃功能衰退
是藥三分毒
随時注意身體變化
健康的關鍵取決于酶的數量
酶的作用舉足輕重
抗癌藥為何不能治療癌症
不宜偏信飲食常識
過量飲用牛奶易患骨質疏松症
酸奶不宜多喝
食物決定健康
“新谷飲食健康療法”可以抑制癌症再
多吃含酶多的食物
變質的食物不宜食用
不宜過多食用人造油
日本人不宜食用油膩食品
如何攝取必需的脂肪酸
牛奶均為變質物
牛奶隻宜哺育小牛
比人類體溫高的動物的肉易污染血液
魚類應趁新鮮食用
蔬菜和肉類的比例為85%:15%
精米沒有營養
人為什麼有32顆牙齒
細嚼慢咽,飯吃8成飽
食肉動物為何捕殺食草動物
避免食用惡劣食物
目錄
  序言 疾病早預見 健康活百年   ⊙從醫四十多年我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   ⊙健康長壽的方法   ⊙慎用所謂的流行健康法   ⊙吃肉未必身體健康   ⊙了解自己的腸胃狀況   ⊙日本人和美國人腸胃狀況的差異   ⊙日本人的胃癌發病率是美國人的10倍   ⊙服用胃藥會導緻胃功能衰退   ⊙是藥三分毒   ⊙随時注意身體變化   ⊙健康的關鍵取決于酶的數量   ⊙酶的作用舉足輕重   ⊙抗癌藥為何不能治療癌症   ⊙不宜偏信飲食常識   ⊙過量飲用牛奶易患骨質疏松症   ⊙酸奶不宜多喝   第二章 健康長壽的飲食方法   ⊙食物決定健康   ⊙“新谷飲食健康療法”可以抑制癌症再發   ⊙多吃含酶多的食物   ⊙變質的食物不宜食用   ⊙不宜過多食用人造油   ⊙日本人不宜食用油膩食品   ⊙如何攝取必需的脂肪酸   ⊙牛奶均為變質物   ⊙牛奶隻宜哺育小牛   ⊙比人類體溫高的動物的肉易污染血液   ⊙魚類應趁新鮮食用   ⊙蔬菜和肉類的比例為85%:15%   ⊙精米沒有營養   ⊙人為什麼有32顆牙齒   ⊙細嚼慢咽,飯吃8成飽   ⊙食肉動物為何捕殺食草動物   ⊙避免食用惡劣食物   第三章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疾病多由生活習慣導緻,而非遺傳導緻   ⊙習慣與遺傳因子   ⊙煙酒有害健康   ⊙緩解睡眠中的呼吸困難   ⊙飯前一小時應多飲水   ⊙水分促進酶的合成   ⊙水質不容忽視   ⊙多飲水利于減肥   ⊙不宜暴飲暴食   ⊙養成良好的排洩習慣   ⊙避免消耗過量的酶   ⊙養成短睡眠的習慣   ⊙運動不宜過量   ⊙卓别林73歲再得子   ⊙絕經後的性生活   第四章 傾聽生命的聲音   ⊙好習慣可以延年益壽   ⊙不宜提倡分科醫學   ⊙健康至上   ⊙體内微生物的作用   ⊙保持清潔的腸胃環境   ⊙人體與周圍環境緊密相關   ⊙依靠農藥生産出來的作物有害健康   ⊙“愛”能提高免疫力   ⊙生命的印記   後記 從“衰退流勢”到“重生流勢”


從醫四十多年我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
  在我從事腸胃内視鏡醫學研究的四十多年當中,我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先不說像眼科和口腔科這些與患者生死無關的醫生,而對像我這樣每天為那些早期、中期、晚期等不同程度的癌症患者們切除腫瘤的醫生來說,四十多年當中,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這也是極為罕見的事情。   為什麼我至今從未寫過死亡診斷書,我想那是因為我和我的患者們一直都在堅持不懈地遵循“健康生存”的理念。   我作為醫生本來不能這麼說,但是實際上隻靠醫生的治療是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徹底治愈患者的。   與其手術後加大藥量,那還不如讓患者自己慢慢地去改變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這才是治療的根本目的所在。   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表明,本書當中所介紹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是癌症患者們親自嘗試、親身體驗而總結出來的,并且日複一日的堅持使用之後,都沒有再發病,它是深得廣大患者信賴的寶貴的經驗所得。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這些寶貴的經驗所得拿來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   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在過去,人們生病隻能找醫生或者靠吃一些藥物來治序。患者們隻是很被動地接受治療,醫生怎麼說,患者們就怎麼做。   但是,近幾年國民醫療費用還在持續增加,已經占了每年國家預算的将近1/2,從這種情況中能夠看出每個人都開始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了。   人誰也不想生病,都想健康地活一生,即使患病也希望自己能夠早一天康複。   所以我想通過本書,介紹一些日常的健康養生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借鑒和學習。但是我相信許多人一定會對這本書将信将疑,在這裡我保證在看過本書之後一定會讓您受益終生。隻要大家能夠改掉日常不正确的飲食習慣,隻要在疾病到來之前能夠及時的預防,我想就一定能夠實現健康長壽。   經常生病的人可能不禁會問自己為什麼總是生病呢?其實這不是什麼神或者上帝對我們的懲罰,而是由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造成的。


健康長壽的方法
  你覺得自己健康嗎?我想真正回答“健康”的人并不多吧。那是因為健康并不等于不生病,不是說不生病就是健康。在東方醫學界有一個詞叫“未病”,這個詞語義如其字,所表達的意思就是還沒有生病。也就是說,先不論健康與否,至少還沒有任何發病的征兆。在日本人當中這種“未病”的人非常多。   有很多自認為健康的人,卻經常飽受慢性便秘、痢疾、失眠、肩周炎等疾病的困擾。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是我們的身體發出的危險信号了。如果繼續視而不見那麼後果會更加嚴重。   二戰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一長壽國。健康長壽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想法,誰都希望能夠健康的活一生。   但是單從平均壽命來看并不是讓人樂觀的,這是因為數字并不能完全反映和說明健康狀況。比如說同樣是100歲的老人,有的很健康,有的卻是常年卧床不起飽受病痛折磨,可這些老人都被統計成為長壽。兩個老人雖然都是100歲,但是卻過着不同的生活。如果是天天被病痛折磨,天天躺在病榻上生活,那麼我想長壽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長壽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的。   請大家看一看周圍的老年人,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到了像他們那樣的年齡,是否也是他們那種身體狀況?我想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這樣想吧!   一旦上了年紀,身體的機能也會随之衰退。但是這種機能衰退和生病還不是一回事。那麼現在,為什麼醫療費用持續增加,人們的身體狀況反而更差了呢?很健康的百歲老人和常年卧床不起飽受病痛折磨的百歲老人,他們的生活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而是由于他們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造成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健康與否是和日常的飲食習慣以及周圍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關的。飲食、喝水、運動、休息、睡眠、工作、精神狀态等等這些日積月累之後,就會對健康産生影響。   健康問題的關鍵是,如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夠健康長壽。   現在,健康問題已經被大家所共同關注,而市場上也到處宣揚如何能保持健康的方法,如健康飲料、保健食品等等随處可見。不僅如此,在電視、雜志和報紙上到處有為保健品作宣傳的廣告,然後第二天人們就去排長隊競相購買,幾個小時内這些産品便被搶購一空。這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根本不懂得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因為沒有正确的知識,所以才容易輕信廣告的宣傳。


慎用所謂的流行健康法
  你每天都保持着良好的飲食習慣嗎?經常會留心自己的健康問題嗎?我想很少有人會經常注意到自己所服用的藥物以及每天的飲食情況吧?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當中有許多被稱作對健康有利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否真的有利于健康,我建議大家還是定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以确認自己是否健康。   為什麼這麼說,一般情況下,那些所謂的健康活動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尤其是關于飲食方面的所謂的健康法,也有很大一部分對健康不利。那麼你有嘗試過下面的方法嗎?   ▲飲用酸奶有利于腸胃;   ▲牛奶可以補充鈣質;   ▲食用水果身體易肥胖,保健品可增加維他命;   ▲食用米飯身體容易發胖;   ▲多吃高蛋白和低熱量的食物;   ▲多喝綠茶;   ▲水要燒開喝。   以上這些方法人們一般認為對健康有利,但是就從事腸胃疾病診斷醫生的我來說,這些全部都是不利于腸胃的錯誤方法。   我從來沒見過,每天喝酸奶的人有哪個腸胃是好的。在美國有一多半人每天都喝牛奶,但有好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症。   每天都喝綠茶的人腸胃狀況也并不好,還有許多人大量地飲用綠茶,這容易引起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征兆。   腸胃狀況不好的人,身體健康都存在着隐患。   為什麼這些損害腸胃的東西卻被說成是對健康有利的呢?我覺得是因為人們隻看到了食品中含有一種對健康有利的物質,從而盲目地認為該食品也一定對健康有利。   就拿綠茶來舉個例子吧。   綠茶當中有利的成分确實不少,具有殺菌和抗氧化的作用。所以有人說喝綠茶可以延年益壽,還可以預防癌症,但是我一直對這些說法持有疑問。根據我的臨床經驗每天喝茶的人腸胃狀況并不好。   茶葉中所含有的阿仙藥成分隻是具有抗癌物質的其中一部分。并且這種阿仙藥成分會合成一種叫做丹甯的物質。   這種物質是植物、果實中含有的成分,在日本以前叫“渋”,番茄當中的籽、皮及梗就是這種物質。丹甯非常容易氧化,如果和熱水或空氣接觸就容易生成丹甯酸。而且這種丹甯酸具有使蛋白凝固的特性,所以我認為食物中所含有的這種丹甯酸,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傷人體的胃黏膜。   臨床當中,在用腸胃内視鏡給經常喝含有丹甯酸的茶(綠茶、中國茶、咖啡、紅茶、蕺菜茶、杜仲茶)的患者檢查當中能夠發現,他們的胃黏膜變薄而且出現萎縮狀态。我們都知道如果慢性萎縮性胃炎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就會導緻胃癌。   所以,為了證明這個說法,在2003年9月,日本癌症學會的三重大學的西川正佑教授發表了一篇報告,所述内容是含有阿仙藥成分的DNA具有危害作用。茶葉具有的危害作用還遠不止這些,現在市場當中所銷售的茶葉很大一部分在栽培的過程中都使用了農藥。   含有丹甯酸的茶葉和殘存的農藥,還有咖啡因都對身體不利,所以,我們主張大家還是喝白水更好一點。   如果有人特别喜歡喝茶最好選擇無農藥栽培的茶葉,為了避免空腹時喝茶而傷害胃黏膜,所以盡量在飯後喝,一天2~3杯為宜。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盲目地相信這些錯誤的信息,我認為是因為現在的醫學沒有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而人體内各部分都是緊密聯系的。對身體某一個部分有利的東西并不一定對全身都有利。所謂“撿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是這個意思。隻看到物質中的一種成分,是不能貿然判斷它是否對身體有利的。


吃肉未必身體健康
  1977年,美國的參議院議員喬治·馬克發表了一篇關于生活健康飲食的報告,該報告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馬克報告”。   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醫學在不斷進步,可是每年患癌症和心髒病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美國全國開始受到疾病的威脅。與此同時,由國家所負擔的醫療費用也在不斷增加,已經到了威脅财政收入的地步,問題迫在眉睫急需解決。于是,美國開始着力研究國民患病率高的原因和建立應急對策。正是來自這樣的危機感,美國參議院設立了營養問題特别委員會,由馬克擔任委員長。   當時,委員會的成員們收集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關于健康飲食的資料,并且和當時最權威的營養學家們一同研究和調查患病率增加的原因,最終完成了五千多字的“馬克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了在當今美國國民中存在着很多健康問題,并且得出一個結論,即國民的患病率之所以高,都是由日常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就是說美國國民如果不改掉錯誤的日常生活習慣,就無法遏止高患病率。   當時在美國,人們的主要食物就是牛排、烤肉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蛋白質是構成體内物質最基本的物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營養要素之一。所以,動物蛋白對于運動員和處于成長期的年輕人以及體弱多病的老年人來說都是必需的。日本人之所以認為多吃肉才有力量就是受美國當時的營養學的影響。   然而,“馬克”報告幾乎全盤否定了當時的飲食常識。那麼,什麼才是理想的和健康的飲食方法呢?這還要追溯到日本的元祿時代。   在元祿時代,人們的日常飲食基本上以粗糧為主食,同時攝取少量的蔬菜、海藻類、動物蛋白和一些魚類、貝類。現在日本的飲食習慣之所以被認為是健康的而被廣泛關注的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如果說不吃肉的話肌肉就發育不良這純屬胡說。我們自己看看自然界就明白了。   就拿食肉動物的代表獅子來說,大家都會覺得獅子很強悍,身上一定都是健壯而發達的肌肉。其實,像馬和鹿等食草動物身上也有強健的肌肉,這樣才能保證它們在受到獅子和老虎的追捕時,可以長時間的奔跑。食肉動物的優勢就是在于瞬間的爆發力和沖擊力,速度決定着勝負。當然它們也知道自己比起以耐力和持久力著稱的食草動物來說,要遜色得多。   不吃肉就長不高,這也是不科學的說法。大象和長頸鹿都比獅子和老虎大好幾倍,可是它們都是食草動物。   不過,大量攝取動物蛋白可以使人類成長速度加快這倒是事實。最近小孩子們成長的速度快得驚人就是因為他們攝取了大量的動物蛋白。   在這裡,過量的攝取動物蛋白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容易長過頭,就是說生長過快會導緻提前出現老化的征兆。   所以說,加速成長的動物類蛋白就是促進老化的肉類。   我們要提醒特别喜歡吃肉的朋友們,食用過量的肉類不僅有礙于健康,而且還會導緻提前出現老化的征兆。


了解自己的腸胃狀況
  人的相貌能夠反映出長相的差異,同樣每個人的腸胃狀況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狀況。從一個人的長相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同樣從一個人的腸胃狀況也能看出他的健康與否。一個健康的人,他的腸胃狀況也一定是良好的。一個健康的胃,黏膜一般呈粉紅色,表面沒有凹凸不平,黏膜下毛細血管呈現不清晰狀态。黏液是透明的,在内視鏡燈光的反射下閃閃發亮。健康的腸道也是如此,總體呈粉紅色,非常柔軟并且能夠看到腸壁内很有規律的褶皺。   人在小的時候腸胃狀況基本上都是健康的,後來随着飲食習慣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不健康的人胃部的情況是,黏膜上有斑紋,局部發紅或發白。在日本患萎縮性胃炎的人很多,症狀就是黏膜變薄,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見。如果黏膜繼續萎縮,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部分表面細胞會發生增殖,胃壁内就會變得凹凸不平。這樣一來就為癌變埋下了隐患。不健康的腸道中,腸壁較厚并且呈現出不規則的褶皺,局部變細。我曾經忠告過那些腸胃狀況還未惡化的人,讓他們少吃肉。但是并沒有多少人在意,他們都說肉很香啊!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是在人身體表面發生的問題,我們一般都會比較敏感。比如說,掉頭發、長皺紋等我們都會花時間和花錢去修整。但是如果是在自己看不到的腸胃中出現問題,我們平常的處理方法就是,隻要想辦法讓它不疼就好了。所以患者在患病之後很後悔,才知道其實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才更恐怖!   在我看來,比起外部的變化我們更應該注意内部的變化,因為内部的變化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健康問題。   我的患者們之所以能夠認真地按照“新谷飲食健康療法”的要求做,是因為他們明白這與他們自己的健康緊密相關。對患過癌症的病人來說,這種可以将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我真正的意圖不是要在使用該方法之後将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而是要大家在患病之前就使用這種可以将癌症再發率減少到零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   那麼,我現在就告訴大家,如果總是吃肉,到底會産生什麼後果。   肉類損害腸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食物纖維,并且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果總是吃肉,腸道就會變得越來越粗,這是因為缺乏食物纖維,大便的量少而造成的。而要排洩這些少量的大便,腸道必須要做許多無謂的蠕動才能順利完成排便的過程。也就是說多餘的運動使構成腸壁的肌肉得到了鍛煉因而增厚,所以腸道變得又短又硬。   腸壁增厚使内腔變小,内部壓力增加,在加上對動物蛋白和脂肪的大量攝取導緻腸道周圍的脂肪層加厚從而對腸壁形成壓力。這樣一來,如果壓力繼續增大,那麼黏膜會頂出内壁向外翻長,形成一個膨脹的袋狀物叫做“窒室”。導緻糞便在通過的時候受阻,甚至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内,最終經過積累,該類糞便便形成滞留便,并且緊緊地附着在腸壁内,很容易進入窒室中久而久之就更難排出。   這些附着在膨脹的袋狀物和腸壁内的停滞便時間一長就會産生毒素,從而使該部分的細胞變異而形成腫瘤最後演變成癌細胞。   腸道惡化不僅容易導緻大腸癌、大腸腫瘤、腸炎和各種腸道疾病,更多情況下還容易引起子宮肌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心髒病、肥胖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糖尿病等疾病,我們稱它們為“生活習慣病”也叫“富貴病”。   腸胃狀況不好不僅是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更可怕的是,它在一點一點地腐蝕着我們的身體。


日本人和美國人腸胃狀況的差異
  我作為外科的研修醫生,曾于1963年赴美國紐約進修。   當時在美國的醫院裡檢查大腸的主要方法是,讓患者将鋇鹽溶液喝下去,進入大腸之後再用X光檢查。這種方法叫做“下胃鏡”也叫“灌腸”。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是隻能檢查出有沒有腫瘤。而無法看清楚腸道中細微的部分。所以,要切除腫瘤就必須實施開腹手術。開腹對于患者來說都是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傷害,并且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而且這種檢查方法并不能診斷出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雖然在當時也有叫做直腸鏡的内視鏡頭,而且是金屬制成的直筒狀,但是利用這種工具最多隻能檢查到肛門以内25厘米的地方。   于是,在1967年美國從日本引進了食道鏡,用這種由玻璃纖維制成的可視鏡頭深入到患者的大腸内,診斷大腸内部的情況。這就是我說的最早的可旋轉内視鏡頭。   不久,美國又引進了剛剛開發研制成功的大腸内視鏡(長約185厘米),當我在美國第一次使用可旋轉式的内視鏡頭為患者診斷時發現,美國人的腸胃狀況糟糕的令我吃驚,由于美國人經常吃肉所以腸道明顯比日本人要短,要硬很多。而且腔内空間狹窄,内部凹凸不平、粗細不均,就像被束縛着一樣,到處是存積着滞留便的窒室。   在美國人當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腸胃疾病,大概每10個人中就有一例是腫瘤患者,當時我作為外科的研修醫生,做過的所有手術當中有1/3都是切除腫瘤的手術。   即使是切除一兩厘米長的腫瘤,每天都要做好幾例開腹手術。面對這樣的現狀,我一直在考慮難道就沒有一種可以減輕患者負擔、緩解患者痛苦的切除腫瘤的方法嗎?   正好就在這個時候,日本開始全面推廣使用可旋轉内視鏡頭,于是我和生産廠家聯系過,和他們說了我的想法。我希望他們能夠開發一種在可旋轉内視鏡頭前面安裝一些微小的手術器械,不需要開腹就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内直接利用激光手術刀等将腫瘤切除的全新的器械。   于是,我經常向廠家駐紐約的辦事員反映器械的缺陷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終于在196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不通過開腹而直接将激光内視鏡頭深入患病部位成功切除腫瘤的手術。   這一項技術的革新,同樣可以應用到胃部、食道和小腸腫瘤切除手術當中。于是,我在1970年的紐約外科學會的例證報告會上以及在1971年的腸胃内視鏡學會上都做了關于此項技術的報告。在這之後不久就成立了内視鏡外科這一全新的領域。   到今天已經過去34年了,在這期間,我經常往返于美國和日本之間為患者們診斷。   20世紀60年代之後日本進入了經濟高速增長期,經濟直追美國并且積極地向美國學習一切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在飲食方面也如此。在學校裡人們開始給學生提供牛奶、奶油、酸奶等乳制品。并且人們用漢堡包、牛排、炸雞等含高動物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取代了以蔬菜和魚類為主的傳統日本料理,而且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而在美國,由于1977年“馬克報告”的發表,美國全國開始全面推進健康的飲食改革,于是兩國人民的腸胃狀況開始有了明顯差别。   原本日本人的腸胃狀況是非常良好的,但是随着飲食習慣的變化,漸漸地趨向于以肉食為主的美國人的腸胃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糟糕。而美國人反而開始注重健康問題了,由于改善了日常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習慣,所以腸胃狀況有所好轉,結果到1990年以後,大腸腫瘤和癌症的發病率有所減少。這就是保持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可以保證健康的腸胃狀況最好的證明。


日本人的胃癌發病率是美國人的10倍
  如果說美國人的腸胃狀況很糟糕是因為飲食的原因,而在日本腸胃不好的人要比美國多很多。腸胃疾病的患者我已經診斷很多了,就我的臨床經驗來看,患有因胃黏膜變薄而導緻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當中,日本人是美國人的20倍。由于長期的萎縮性胃炎最終會導緻胃癌,所以日本人的胃癌發病率也是美國人的十幾倍。   現在,雖然在美國和日本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日本人沒有像美國人那麼胖。其實日本人是很難發胖到一定程度的,仔細想一想,在日本除了大相撲這些必須要發胖的運動員之外,基本上見不到特别胖的人。   日本人之所以難以發胖是因為在這之前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已經把胃傷害了。而美國人能夠發胖要歸功于他們發達的消化器官。   我在通過内視鏡給患者們做檢查時,發現日本人和美國人的症狀有着不可思議的差别。比如我在給日本人做檢查時,并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可許多患者卻說疼得很厲害、不舒服、燒心等等。而美國人卻不一樣,他們當中有的患者甚至都已經産生潰瘍了,也不像日本人說得那麼嚴重。   産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就是食物當中維他命A的含量。維他命A具有保護胃部、眼睛、氣管等所有黏膜的作用。食用油當中就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雖然日本的飲食習慣已經趨于歐美化,但是在黃油、奶油等乳制品還有雞蛋的攝取量上還遠不及西方人。上述這些物質雖然對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但是對保護黏膜卻起到了積極作用。   美國人之所以腸胃發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消化酶的量。所謂消化酶就是将體内食物分解,并且促進營養物質充分吸收的一種酶。食物能否被充分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酶的數量決定的。消化和吸收是由唾液、胃、十二指腸、胰髒、小腸等各個階段分泌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酶來完成的。這個時候隻有酶的分泌量充足才能保證消化和吸收的順利進行,如果酶的分泌量不足,就會引起消化不良,并且給内髒增加負擔。   我個人認為,日本人之所以很容易胃疼或者胃積食,就是因為胃黏膜的狀況很糟糕,并且消化酶的分泌量比起美國人來說要少很多。   而且很多日本人如果胃不舒服就馬上服用胃藥,而美國人通常不服用胃藥,隻服用含消化酶的保健品。這種保健品以前在日本市面上沒有銷售,必要時隻能去找醫生開處方。而在美國,這種含酶的保健品非常受歡迎,而且在食品店就能買到,即使每天服用,一個月才需要20美元(約2000日元)。   所以,動辄就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長期以來使得胃部狀況越來越糟糕。最近在日本有一種抑制胃酸的藥頗受歡迎。這種藥物具有很強的抑制胃酸的功能。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如果過度抑制胃酸的話,就會導緻胃黏膜萎縮,而胃黏膜萎縮最終會發展成為癌症。   所以,容易胃痛和胃積食的人一定要和醫生說明詳細情況,并且讓醫生多開一些含酶的保健藥品。現在日本市面上已經能夠買到這類保健藥品,所以不要輕易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還是放心地服用含酶的保健藥品為好。這樣可以及時地補充消化酶的數量,使胃的狀況慢慢得到改善。


服用胃藥會導緻胃功能衰退
  在人類的身體當中,隻有在強酸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正常生理機能的兩個部位一個是胃,另一個就是女性的陰道。這兩個部位都處在PH值為1.5~3之間的強酸環境下。之所以有這麼強的酸,就是為了殺死入侵的黴菌。   在洗澡的時候或者過性生活的時候,黴菌很容易進入女性的陰道。所以為了殺死入侵的黴菌,在陰道裡就要分泌具有乳酸菌性質的強酸物質。   而在胃裡面也同樣如此,大量的黴菌伴随着食物一同進入胃部。每次飯後大約有3000~4000億的黴菌進入胃部。數量如此龐大的黴菌在胃液強酸的作用下,大部分都被殺死了。   所以,就是為了保護人體這兩個容易受到黴菌侵襲的部位才産生了大量的酸性物質。如果通過藥物來抑制人體當中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這種酸性物質的話,那麼結果我們就可想而知了。大量的黴菌暢通無阻地進入到胃部之後,毒性強的黴菌就開始發揮作用,從而引起痢疾和各種腸胃疾病。   胃藥對身體的傷害還遠不止這些,如果胃酸被過度抑制,那麼胃蛋白酶和鹽酸就會分泌不足,從而難以激活消化酶,最終導緻消化不良。如果胃酸分泌不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鎂、鈣等金屬元素的吸收。做過胃潰瘍和胃癌手術的患者多半會患有貧血,這就是因為胃被切除之後胃酸分泌嚴重不足所導緻的。   而且胃酸被過度抑制會打亂腸道中的細菌平衡,降低人體免疫力。在人體的腸道中遍布着三百多種、上千億的細菌。在這裡,具有促進合成和消化功能的細菌被稱作有益菌,也含有像威爾什菌那樣的細菌被稱作有害菌。但是數量最多的是一些中間派,既不是有益菌也不是有害菌的中性菌。這些細菌保持着腸道内的細菌平衡,如果哪一方細菌增多它們就向哪一方靠攏。所以,有益菌與有害菌之間是否平衡決定着腸道内部環境的好壞。   如果胃酸分泌不足,就難以激活消化酶,那麼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就會直接進入到腸道當中。這樣一來,本來應該在腸内被消化的食物變成了難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内積存起來。人體腸道内的溫度接近37℃,相當于處在夏天炎熱的環境當中。所以殘存的食物就會腐爛、變質、異常發酵、産生有毒氣體。這樣的環境有利于有害菌大量增生和繁殖,最終導緻身體免疫力下降。   這些都是因為在胃中沒有被完全殺死的黴菌進入到腸道當中的結果。   所以,越吃胃藥越傷身體。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盡量避免服用胃藥,在了解了真實情況之後,對症下藥就能夠解決問題了。   燒心是因為胃酸倒流進入食道造成的。因為本來食道屬于堿性環境,是比較怕酸的部位。因此平常有人如果胃酸倒流的話會無意識的吞咽堿性的口水,來中和倒流的胃酸。如果是因為吃得過多消化不良所導緻的胃酸倒流,不能被完全中和,就會灼傷食道形成潰瘍。而如果胃酸繼續增加的話,就如同往傷口上倒酒精一樣,會産生疼痛以及燒心的感覺。服用胃藥之後會感覺很舒服,那是因為抑制了胃酸的結果。   所以,為了防止燒心,就要盡量避免胃酸流入食道。要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吸煙、酗酒、過量飲用咖啡等等。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晚飯最好在睡覺前4~5個小時吃,睡覺的時候最好保證空腹狀态。   胃黏膜上有突起的小絨毛,胃酸就是由那裡分泌出來的,如果長期服用胃藥的話,會降低絨毛機能,使絨毛變短。導緻黏膜萎縮、黏膜變薄,從而引起各種炎症形成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減少,容易孳生大量的幽門螺旋杆菌,這樣就加劇了黏膜的惡化,最終演變成胃癌。   在日本90%的胃癌患者都被認為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杆菌,這種細菌能夠潛藏在胃液和黏膜細胞中,正常分泌胃酸的人也容易感染。   而且幽門螺旋杆菌是通過口腔感染的,所以年齡越大越容易感染。50歲以上的日本人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達60%~70%。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雖然不能直接導緻癌症,但是為了避免它的增加,應盡量避免過多地服用抑制胃酸的胃藥。


是藥三分毒
  日本人是很喜歡吃藥的。但是我們都知道藥多多少少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很多人都誤認為西藥有毒那就吃中藥,中藥沒有副作用不會傷身體。這是錯誤的,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都對身體有一定的傷害。   我自從19歲那年患過流行感冒之後就再也沒患過其他病。當然也就沒吃過什麼藥了。由于我常年不服用藥物,不吸煙,不酗酒,不吃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所以對于藥物即使是一點點也很敏感。比如說,喝了加過化學調料的湯之後,臉一下子就變紅了,脈搏也會增加20下,即使是喝一杯咖啡血壓都增加10~20左右。   如果從醫學上講這叫做“藥品過敏症”,不過我認為恰恰相反,我認為人天生就應該是這樣的。好多人常年酗酒、吸煙、喝咖啡、喝紅茶、吃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還在日常飲食當中使用化學調料,久而久之就會對藥物産生抗藥性,并且對刺激物反應遲鈍。   但是因為我是醫生,我要給患者們開處方藥。所以,既然是開藥我認為醫生也應該盡量選擇對患者身體傷害小的藥物。于是我在開藥之前都會親自對各種藥性不同的藥品做一些嘗試也就是以身試藥,尤其是對新開發的藥品我通常都會取處方量的1/4或1/8來嘗試,然後觀察什麼藥對身體有多大的反應,在确認之後我會把副作用小的藥物推薦給患者。   雖然在美國有許多書籍都詳細地介紹了關于各種藥物的副作用,但是如果自己不去親自體驗一下,是無法了解真實情況的。而且經常會有說明書上沒有說明的反應。所以我給患者們講了說明書上以及我自己的親身感受之後,再讓他們在理解了藥性的基礎上去服用。   但是,我現在基本上不這麼做了,是因為有一次我在給患者開處方藥之前,像往常一樣先對藥品做了嘗試,結果引發了嚴重的後果。這就是壯陽一哥(偉哥)。   一開始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先對藥品做了嘗試,取5毫克藥劑的1/4進行嘗試。但是偉哥的藥片非常堅硬,于是我将刮下來的一點粉末放進嘴裡,原本以為這一點劑量還不到服用量的1/7應該并無大礙,但是其反應的劇烈程度卻足以讓人後怕,現在回想起來,還在慶幸當時多虧沒有嘗試太多。   反應非常明顯,最初在體表的反應是,出現鼻塞,然後是呼吸困難,臉色發青,後來呼吸越來越困難,到了快要窒息的程度。我當時在想,不會就這麼死掉了吧。并且不能夠正常勃起。在忍受着強烈的痛苦與不安當中我隻能祈禱着不要讓我死去。   藥物的效果表現得越早,其毒性越大。選藥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藥性越強藥效越明顯的藥物同時毒性也越大。   腸胃類的藥物也具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說,男性如果長期服用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和抑制胃酸系列的藥物,那麼可能會導緻**非法字符**(ED/勃起功能障礙)。而且研究表明即使沒有出現**非法字符**,精子的數量也會大量減少。所以近幾年,導緻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就是男性長期服用抗酸藥物從而影響到精子的數量。   有許多人都已經吃了大半輩子的藥,醫院裡的藥幾乎吃了個遍,有時候甚至不管這種藥有什麼療效、有什麼副作用都拿起來就吃。但是我希望大家明白一點,不管是什麼藥物,隻要是屬于藥類的,都或多或少會對身體産生不利的影響。


随時注意身體變化
  我之所以非常關注腸胃健康,是因為這不僅僅是腸胃本身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整個人健康與否的問題,這是我多年的臨床經驗所得。而且我在用内視鏡給患者做診斷時,不僅能夠判斷出他們平時的飲食生活習慣,而且還能預測到他們的壽命。   身體不健康的人,多少會在腸胃上表現出一些問題。比如說乳腺癌的患者,腸道中遍布着窒室和存積着大量的滞留便。大家可能覺得乳腺癌和腸胃好像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在這裡它們卻有着緊密的聯系。   人們都說癌症很可怕,那麼,我們來找一下它發病的原因。其實得病的原因并不止一個,癌症也是一樣。飲食、喝水、運動、不良嗜好品、生活壓力和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等隻要是和人有關系的一切,經過其中複雜的相互影響,都會成為最終導緻人們發病的原因。   然而,最近推行類别醫學,就隻能在發病部位尋找發病原因了。因此如果有患者說燒心,那醫生就會讓患者吃抑制胃酸的藥物,并且告訴患者用藥物抑制胃酸就可以了。   的确,抑制胃酸可以有效緩解燒心等症狀,我在前面已經講過,這些藥物同時也會給身體其他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我認為這還是那些覺得自己胃酸過多的人自己首先沒有搞清楚。胃酸過多,其實并沒有這回事,胃酸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盲目地服用藥物的話,真的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人類的身體是建立在規律和平衡基礎上的。這些規律和平衡都是由單細胞生物經過數億年的進化才形成的。而人類的身體結構是通過60萬億個細胞通力合作一點一點完成的。所以要想真正的探讨人體的健康問題,還要從研究細胞開始,這也是了解怎樣才能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   從人體細胞的構成來看,細胞是處于不斷的更新換代和新陳代謝運動中的。雖然不同部位的細胞會有些差異,有些部位細胞的更新換代可能需要幾天,而有的卻需要幾年。新細胞的成長來源于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和水分,也可以說攝取的食物和水分的質量決定着人體健康與否。   而承擔着把食物和水變成人體細胞任務的器官就是腸胃。如果食物和水的質量不好,那麼首先會傷害到我們的腸胃。而被吸收的這些有害成分,被血管等循環系統輸送到全身各個細胞中。但是,細胞會繼續用這些含有有害成分的原料來合成新的細胞。所以食物的質量就會在全身各處反映出問題。意識到腸胃健康狀況能夠決定身體健康狀況這一問題之後,我對患者們的日常飲食習慣等情況做了一系列調查。什麼東西對身體好還是不好不是根據我們的常識去判斷,而是通過臨床實驗最終得到的正确認識。在人體當中發生的任何反應,和發生在實驗室燒杯和試管裡的反應是不同的,真實的情況隻有我們的身體最清楚。


健康的關鍵取決于酶的數量
  在收集大量的問卷調查和整理各種各樣的臨床數據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詞那就是“酶”。   酶,用科學的解釋方法來說,就是在生物體細胞内合成的具有蛋白質性質的一切觸媒的總稱。簡單地說,就是保證生物體能夠完成最基本生理活動的基礎條件。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隻要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酶的存在。比如說植物的種子從開始發芽就有了酶的活動。然後芽長成葉再長出幹,都離不開酶的活動。我們人類的生命活動也是靠大量的酶來完成的。不僅消化吸收、細胞的更新換代以及新陳代謝需要酶,而且分解進入體内的毒素等也需要酶的活動才能夠完成。所以,酶的數量和活性程度對健康有着很大的影響。   人體内所含有的酶有五千多種,但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在人體内合成的。酶分為在體内合成的酶和從外界食物當中攝取來的酶兩種。在體内合成的酶中腸道細菌合成的酶一共有三千多種。   腸胃狀況好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一直都吃含活性酶高的新鮮食物。所以他們有良好的腸胃環境,有了好的腸胃環境才能使腸道内的細菌更好的合成高活性酶。   腸胃狀況不好的人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日常飲食習慣中,無謂的消耗了大量的酶。吸煙、酗酒、大魚大肉、食品添加劑、濫用醫藥用品等等,都會無謂的消耗大量的酶。除此之外,為了分解由不良飲食引起的腸内毒素以及由紫外線、X光、電磁波輻射之後而産生的大量毒性遊離基(活性氧就是遊離基的一種)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酶。   那麼,從上述内容中我們能夠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而且要在盡可能多的攝取含酶高食物的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酶的過量消耗。這樣我們才能夠維持身體的健康。這就是我的“新谷飲食健康療法”最基本的内涵。   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在傾力研究關于酶是如何影響生物體健康這一課題,但是就目前情況看,還有好多問題尚未弄清楚。美國研究酶的第一人,埃德沃德·哈威爾博士提出這樣一個學說,即生物體一生當中體内所能合成的酶的總量是一定的。這個學說非常值得研究。哈威爾博士把這些一定量的酶叫做“潛在酶”,如果當生命體的這些“潛在酶”即将耗盡的時候,那麼它的生命也将走到盡頭。   這個學說到底成不成立,還要等待今後的科學研究,但是體内酶的含量決定着生命能否延續這是千真萬确的事實。   體内的酶如果很豐富,那麼,生命體就充滿能量,就能提高免疫力,就能有效抑制體内酶的消耗,始終保證酶充足的含量,這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所在。   就目前來看,能夠合成酶的隻有生物體,雖然現在人工已經能夠合成像發酵食物一樣含酶高的食品,但是合成這些酶的都是一些細菌和微生物。也就是說目前隻能夠做到為微生物創造合成酶的良好環境,而靠人工是無法合成酶的。如果真是按照哈威爾博士所說生物體一生當中體内所能合成的酶的總量是一定的話。為了能夠補充足夠的酶,對于生活在這個環境受到污染、充滿着生活壓力的社會當中的我們來說,能夠找到從自己以外的生命體中獲取并有效利用酶的方法是多麼的重要。


酶的作用舉足輕重
  關于酶我們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是人類完成最基本活動的基礎,人體内的酶有五千多種,種類之所以多,是因為每一種酶隻具有一種功能。   即使是同一種酶,比如說唾液中所含的唾液澱粉酶就隻和澱粉發生反應。同樣,胃液裡含有的胃蛋白酶隻和蛋白質發生反應。   這麼一來,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通過食物和腸内微生物來補充酶,能夠充分地攝取到我們所必需的酶嗎?   實際上,就算攝取了含酶高的食物,酶也并不是按照它原有的形态參與體内的消化活動。比如在蘿蔔和山芋裡面所含有的酶隻在口腔和胃部參與消化活動,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食物中更多的酶則是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被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進一步被小腸吸收。   那是不是說酶無法被吸收了呢?其實不是,根據我的臨床數據來看,經常食用含酶高的食物的人體内酶的含量是很豐富的。   那麼,體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當然以下的内容是我推測的。根據我的臨床數據來看,在攝取了含酶高的食物之後他們體内合成了酶的初始形态。所以在這本書裡我把它叫做神奇的酶。   我之所以這麼認為,因為實驗表明當身體某一部位的酶被大量消耗時,其他部位的酶會出現不足的現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攝取過多的酒精時,在肝髒分解酒精會消耗大量的酶,而腸胃消化過程當中酶的數量就會有所減少。   所以我認為,酶這種東西雖然有數千種,但是一種酸的形成并不是由各自固定的數量決定的,而是在具備了原始形态的酶的基礎上,然後再按照身體的需要相應的合成所需要的酶,最後把它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生命的一切活動都和酶有關系。比如你現在用腦思考、動一下手指、呼吸和心髒跳動都離不開酶的活動。但是如果這些酶都已經是提前合成了的話,那麼,我們的身體反而會更加吃不消,會産生不合理的生理機能。   所以,如果以上的假說成立,在身體的某一部分酶被大量消耗,那麼為了保持身體穩定,保證細胞的修複、神經系統、荷爾蒙系統、免疫系統正常運行,這些地方酶的數量會有所減少。   我認為這種神奇的酶能夠存在的另一個原因是,如果經常酗酒、吸煙、濫用藥物的話就會對酶産生一定的耐性。比如說酒精被腸胃吸收後送到肝髒,在肝髒通過酶的作用再将酒精分解,這樣一部分酶就被消耗了。當然酒精的分解速度會根據個人身體情況有所差異,分解速度快的人在肝髒含有分解酒精酶的數量就多,所以這些人一般都“能喝”。同樣,不能喝酒的人在肝髒含有分解酒精酶的數量就少。如果讓不能喝酒的人經常喝酒,那麼這個人慢慢也會變得能喝了。這是因為在肝髒分解酒精的酶需要頻繁的使用,身體就會趨向于為肝髒提供更多的酶這一趨勢。   酶是根據身體需要才産生量的變化的。在身體當中已經儲備了可以合成各種酶的最原始的形态酶,它就是這種神奇的酶。所以在攝取了含酶高的食物之後原始形态的酶就被儲存在體内,然後再根據身體需要相應地合成所需要的酶,最後把它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雖然對于神奇的酶是否真的存在,在現階段來說還隻是一個推測,但是從我的三十多萬例患者的臨床結果來看,這個推測是非常具有科學依據的。


抗癌藥為何不能治療癌症
  我們之前已經講過,藥物多多少少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為它消耗了我們身體當中大量的酶。各種各樣的藥物中對酶傷害最大的就當屬抗癌藥了。   在現代醫學中,醫生在做完癌症手術之後,即使沒有發現有轉移的情況出現,也要讓患者服用抗癌藥。但是我認為抗癌藥也具有很強的毒性,不是特殊情況不要使用。比如說在患者大腸外側淋巴腺上發現腫瘤之後,我從不主張患者使用抗癌藥。我的方法是,先将病變部位切除,把所有能看到的癌細胞全都切除之後,在慢慢找患者可能患病的原因,并且讓患者在四五年之内杜絕吸煙、酗酒、食用肉類以及乳制品等,并且嚴格地按照“新谷飲食健康療法”安排日常飲食,每天都要精神飽滿地面對生活,慢慢地提高身體免疫力從而防止癌症再次發生。這就是我所主張的治療方法。   提高免疫力、維持生命力、完成細胞的更新換代和新陳代謝都是通過酶的活動來完成的。能否形成良好的免疫周期,是由我們體内合成什麼樣的酶來決定的。   為什麼說抗癌藥具有很強的毒性,是因為抗癌藥在進入人體之後會産生大量的遊離氧化劑。抗癌藥就是利用這些遊離氧化劑将體内各處的癌細胞殺死的,但是這些遊離氧化劑不僅能夠殺死癌細胞還能殺死大量正常的細胞,大多數醫生大概都認為這是以毒攻毒。但是用抗癌藥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在不同程度地傷害着患者的身體。   在通常情況下,人體是保持穩定的,所以當體内産生大量的遊離氧化劑時,身體中的酶就開始分解這些劇毒,從而使得人體中的酶被大量消耗。   年輕人體内酶的數量充足,但随着年齡的增長酶的數量會漸漸地減少,當然也有個别差異。年輕癌症患者所以通過服用抗癌藥能夠抑制癌症再發,那是因為即使酶被大量消耗,仍然可以保證恢複身體健康所需要的酶的數量。   衆所周知使用抗癌藥之後,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嘔吐、掉頭發等症狀,就是因為在解毒的過程中酶被大量消耗而導緻身體其他部分酶的數量不足所造成的,而且被消耗的酶數量大得驚人。   消化酶不足引起食欲不振,代謝酶不足會引起細胞代謝緩慢,進而使腸胃黏膜變得粗糙引起嘔吐,還會出現皮膚粗糙、指甲幹裂、毛發脫落等等現象。   僅僅靠藥物的作用是根本無法徹底治愈的,所以藥物還是用在止疼和急性出血的情況和不得不吃的情況下為宜。我曾經在患者患胃潰瘍出血而疼痛難忍的情況下,給他開了抗酸藥。在兩三周的時間内暫時緩解了胃痛,我們也找到了潰瘍的原因,就是由日常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所以不找到最根本的病因,用多少藥物都無濟于事。隻是暫時緩解了病痛,過一段時間又會再次發病。   所以要想徹底根除疾病,就必須從日常的飲食習慣做起,日複一日的堅持,持之以恒,為了防止胃潰瘍,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酶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确的飲食和避免大量無謂的消耗我們身體中寶貴的酶,這才是健康長壽的真正秘訣。

--來源:2009.05.06 轉引自《陽光博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