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次平 江堤放牧圖局部
這一段文字,真是妙到毫巅。中國傳統的技術、亦或是藝術,都可以嘗試從中取法。
所以這段文字,看似是在寫解牛,何嘗不是解難,何嘗不是在解書法、畫道等。都可以做種種的相應。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這是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贊歎,引發了下面的庖丁的精彩的演道。這也是莊子對生命技藝的理解,對從技術領悟大道的真實呈現。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釋刀,放下手中的刀。這是一種節奏,大匠,或大藝術家,做事情有自己的節奏,清晰明确,時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莊子是一個語言藝術家,語言大師,他的語言表達中,“釋刀”兩個字,看似無關緊要,卻是精妙至極,從中看到庖丁的從容、自信。
“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看似在談技術,其實在談道。寫文章也是這樣,看似在碼字,其實也是在探索道,吾所好亦是道。這一點,與庖丁有相應處。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表相的世界。
第二階段,是由表入裡。
第三階段,混沌的狀态,表裡一如。
表相的世界,就是三生萬物的階段,看到萬物之表相,萬物之外在。一頭牛就是一頭牛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階段,從表入裡,層層剝洋蔥,從萬物回到三,從三回到二,并嘗試着從二回到一。
第三階段,“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神而明之的階段,就是混沌,就是從二回到一之整體,從一回到自然而然之道。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超越牛的皮相,看到内在的筋骨血肉之結構,從有觀無,從實觀虛,避實擊虛。
兵法就是從此中來。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孫子從“五事”,給自己和對方看到清清楚楚,這叫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牛體中經絡筋骨糾結的容易礙刀的地方,我的刀都繞開走而從未碰到過,何況那些巨大的牛骨頭呢!
順道而為,避實擊虛。
道家人,清醒,冷靜,實事求是,一點也不含糊。把握全局,深入細節。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而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孫子兵法·虛實篇》)
打仗,就不能讓對方摸清你的虛實,在對方眼裡,就是一個不可捉摸的整體,就是無從下手的全牛。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何能于刀刃無傷?那就是刀走虛、走空,遊無厚之刃,于有餘之空間。這就是修生命的敏銳,明覺啊!
生命的修行工夫就在此,乘物遊心,遊刃有餘,這是中國的藝術家、學問家追求的生命狀态。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每每讀到此,感動不已。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啊,他的見地、工夫如此的精妙,真讓人贊歎。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遊刃必有餘地,也是一種“因敵變化”之當下的明覺,故能當下明道、行道。
這是道家的神妙之處,也是兵家的神妙之處。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難下手,還是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點,慢慢動手,運在刀上的力氣很輕很小。最後嘩啦一聲,整條牛立刻解體了,就像泥土被堆積在地上一般。
這便是慎重,保持覺知,緻廣大而盡精微也。
這也是技近乎道的精妙處。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孫子兵法·九變篇)
做整體之思慮,利害考慮清楚。
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提刀站起,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幹淨收藏起來。”文惠君說:“妙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領悟到了養生的道理。”
道家的生命修養工夫,離不開對物的整體觀照,觀其外在,照其内在,透透徹徹,明明白白。如此做事,才能遊刃有餘。而緊接着就是善刀而藏,就是退藏於密。
藏便是養,能藏則能生生不息。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就是敏感的心,覺知的心,體貼入微,故能觀照,能生慈悲、慈愛。慈心是道心,道心是道眼,道眼有神,“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也,故能遊刃有餘。
儉,是“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的謹慎。
不敢為天下先,則是“善刀而藏之”,和光同塵,退藏於密,這樣才能長久,才能“保全”,可謂“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好,到這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