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先銀經典點說王愛品主要學說及其思想,從“德”的本原性原理來探尋治理本理

劉先銀劉先銀經典點說王愛品主要學說與思想 《德位論》君子與治理哲學

劉先銀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第56章:不可得

劉先銀著:醫者意也

《道德經》無與有,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河圖》《洛書》玄之又玄的雙螺旋結構

劉先銀經典點說莊子的玄思《道德經》的智慧:如何開啟不疲憊,不焦慮的人生?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道紀,規律玄德,真理玄同陳琦南玄德11論:序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真理玄同,玄和道的大道學說,或曰:玄同,真理也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在有無中欲觀炁的玄妙,《易經》乾坤圖解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玄符章第五十五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劉先銀經典點說:陳琦南老子第65章:不以智治邦,邦之德。此謂玄德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65章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王愛品 《德位論》君子與治理哲學 , 從“德”的本原性原理來探尋治理本理

王愛品著:道統

王愛品著:藏相論

劉先銀題寫書名:察見淵魚者不祥

王愛品著:藏相論

王愛品著:天真

劉先銀題寫書名:太初有道

劉先銀題寫書名:品竹心醉

王愛品著:道統,藏相論,天真

王愛品著:道醫論

劉先銀題寫書名:黃帝内經

劉先銀題寫書名:一念之慈,萬物皆善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道德經第56章:不可得

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兌,閉其門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③,是謂玄同④。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⑤;故為天下貴。

【譯文】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争,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争,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範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注釋】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此句是說,知道的人不說,愛說的人不知道。另一種解釋是,聰明的人不多說話,到處說長論短的人不聰明。還有一種解釋是,得“道”的人不強施号令,一切順乎自然;強施号令的人卻沒有得“道”。此處采用第二種解釋。

2.塞其兌,閉其門:塞堵嗜欲的孔竅,關閉起嗜欲的門徑。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此句意為挫去其銳氣,解除其紛擾,平和其光耀,混同其塵世。

4.玄同:玄妙齊同,此處也是指“道”。

5.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這幾句是說“玄同”的境界已經超出了親疏、利害、貴賤等世俗的範疇。

劉先銀校訂編注《道德經》譯文精簡版

玄德章第五十六

66

知者不言(智者不妄言),

言者不知(妄言的不智)。

塞其兌(塞住感官的孔穴),

閉其門(閉起欲念的門徑),

挫其銳(不露鋒芒),

解其紛(解脫紛擾),

和其光(含斂光耀),

同其塵(混同塵世),

是謂玄同(這就是與道齊同的玄妙)。

故不可得而親(這樣就不分親),

不可得而疏(不分疏);

不可得而利(不分利),

不可得而害(不分害);

不可得而貴(不分貴),

不可得而賤(不分賤)。

故為天下貴(所以為天下人所尊貴)。

延伸閱讀:王弼《道德經注》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

含守質也。

解其分,

除争原也。

和其光,

無所特顯,則物無偏争也。

同其塵,

無所特賤,則物無偏恥也。

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也。

故為天下貴。

無物可以加之也。

延伸閱讀:蘇轍《老子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兌閉門以杜其外,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治其內者,默然不言而與道同矣。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體道者均覆萬物,而孰為親練?等觀逆順,而孰為利害?不知榮辱,而孰為貴賤?情計之所不及此,所以天下貴也。

劉先銀題寫書名:風起于青萍之末

劉先銀題寫書名:齊物論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劉先銀劉先銀經典點說王愛品主要學說與思想

主要學說與思想

周易易周本體論

道元論與界膜理論

九易法則學說

循順置返哲學

負陰抱陽機理學說

天人合一全息元象學說

藏象生命太極五生象學說

精氣神生命本根與界域流變學說

藏象生命五系統學說

天地人五行經絡與天人離一學說

氣數哲學精氣本根動能三階單元學說

左旋而右轉雙螺旋動态學說

太極五生象後天五生學說

時空體往象模型單元

太極丹學說與《正坤返乾七鼎火候圖》

黃庭三宮與内外丹田學說

大道統觀與德位論學說

主要學術主張

易:從本原譜繪中國哲學【萬代一宗】的源流

釋:從【唯識論】到明心見性的實證心髓

道:從【大道統觀】歸位道家本來位域

儒:從健中正德到【全提道德】開顯正旨

醫:從養生本根到精氣神的【普世智慧】

學術過程

2015年12月,國學典要《天真》 作品研讨會在京召開。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文資辦、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華夏文化遺産基金會、中央編譯出版社、太中書院等十多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專家學者一緻認為。

2016年9月,被專家學者稱為開啟《周易》和《道德經》二次生命 的國學重典《道統》作品研讨會于近日在京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華夏文化遺産基金會、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編譯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太中書院等十多家單位的二十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央編譯出版社黨支部書記、社長助理董巍主持。與會專家學者一緻認為,融易、釋、道、儒、醫五家國學精髓。2017年6月,鴻篇巨著《藏相論》出版,圍繞大道本原"生"和生命本質"命"的"生命"為主題,以哲學性(大道本體論、法則認識論、結構視野論、諸多方法論)構建。

學界重要評述:

王愛品先生《道統》這本書,就是對傳統文化一種發掘,一種哲學的解讀和創造性認知。這些裡面都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積澱。《道統》一書從不同視野和角度,構建了體性相用圓融一體又相互兼顧的哲學模型。

--葛海彥(中央編譯出版社社長)

我跟耿瑩會長多次彙報關于專家學者熱議的《天真》《道統》以及王愛品這位,認為《天真》《道統》呈現的諸多突破性理論,已經形成了王愛品國學現象,而且他後面還有一百五十萬字的四部曲國學著作。耿瑩會長說這種國學現象是好現象。

--李雪豔 (中國華夏文化遺産基金會)

《道統》整合易儒釋道儒醫五種國學原理,契合當今"大哲學"的發展趨勢。并且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均源于道。《道統》一書是《道德經》的全面升華,乃智慧之學。

--孟慶義 (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導)

《天真》以廣域為主,而《道統》以高立為主,《天真》是天幕,《道統》是縱深。道家是中國最本土的文化,對于道家文明的研究,目前總認為弱于,或者是廣度、深度弱于佛教。而這本書的意義在于,中國的道統體系達到了和南亞文明同一個高度的狀态,而且是本原的高度,這個本原高度,從書裡可以看出,佛家與道家都是本原的支脈和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是力推中國本土文明和哲學,真的要必讀《道統》。

--蔣晔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道統》有利于專業人士去深入地研究探讨。同時,我們希望王愛品先生,在現在這部經典之作基礎上,也就是把已經确定的從《天真》《道統》《天下》四部曲這一系列經典之作完成之後,繼續創作。

--史原朋 (宗教文化出版社總編)

道統,就是中國哲學的傳統,也就是中國哲學文化的"(起)源"與"流(變)"大道統也就是這個中國哲學文化源流,王愛品先生的《道統》一書主要論述大道統。《道統》一書,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恢複中國文化的源,追訴我們中國文化的根。《道統》是當代的"新原道"。原的是大道,不僅是小道,該書使用五個基本的概念、範疇:道、法、體、用、 證,論述了中國哲學體系,可以說揭示了中國哲學的本原本體。

--馮章(中國言實出版社副總編)

全書圍繞"直指乾坤""全提道德",從而直入由易道貫穿的在聖、聖化凡、在凡、凡轉聖之周易易周程式。兩千多年來幾乎無人觸摸到這個境界,曆代高道大德,如關尹子、列子、莊子、張道陵、王弼、魏伯陽、張伯端、白玉蟾、丘處機、張三豐等都對道德經有所闡發,也有其無可超越的地方。本書書名《道統》已經體現了作者的野心,他融合了易釋道儒醫傳統文化中五大家思想,來闡述一個以一貫之的大道。從文本來看,一方面用佛的概念來釋道,另一方面用道來通過對易傳思想的發揚,把儒家思想也還原到道的本體層面。作者在結語中講到他想表達的涵蓋三個層面的道統學,為至道内證道統學、經世緻用道統學、尋常器物道統學。

--董巍 (中央編譯出版社社長助理)

面對如此多"道"的現實困惑,如何選擇《道統》所分尋常器物道統學,沿着亞當斯密的路徑,由《道統》這本書出發,在這個基礎上,依據現在有的邏輯,現有的觀點,推演出以道統觀為基點的經濟學著作,物理學著作等,用哲學觀去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陳漢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導、博士後聯系導師)

一般來說,解決問題方式上有三個層次,一個叫技術技藝,比如打拳是技藝層面,建築是技藝層面。第二個是學術層面,成為理論的東西了,某種技術技藝上升到某某學了,理論層面解決不了社會的根本問題。隻有第三個才能解決,也是《天真》所呈現的,叫道德層面,叫學術技藝的根本指向是道德,内證解決的是道德問題。

--崔明(原北京市文資辦)

易、釋、道、儒、醫這五家,每一家都無比的龐大精深,說《道統》站在各家金字塔塔尖的基礎上構建新體系,以諸多突破性理論,且關于如何真正融易、釋、道、儒、醫精髓,且站在五家的肩膀上而有突破性理論,隻有深入書中才能盡知。《道統》不言宗教,而高于宗教。

--鄧永标(中央編譯出版社綜合分社社長,《天真》《道統》責任編輯)

經常想起老祖宗的一句話"大事未名、如喪考妣",即便如此,也自知難明,畢竟學識太淺,無見地,又不夠聰慧,非智者賢達。

--唐朝晖 (作家)

《道統》把五家的精髓融合在一起,抓住了要點和共性。如果弄懂了《道統》,就弄通了易、釋、道、儒、醫五家的精髓。《道統》對于《周易》的研究歸為三個的層次,一是至道内證,二是經世緻用,三是尋常器物;從這個劃分标準來看,當世的《周易》研究者、應用者,絕大多數可能還在尋常器物階段。

--劉甯(太中書院副理事長,常務院長)

劉先銀國學經典研究,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周易君子與治理哲學】

《德位論》

王愛品◎著

德位思想治則◎同體位域方法論

四卷~精裝

華齡出版社,2022.11

特别策劃:董巍 太中書院

責任編輯:董巍 鄭雍

特約編輯:鄭博文;封面設計:唐士鵬

ISBN 978-7-5169-2325-2

定價:299.00元;内文頁碼:528頁

“德”

始終是心性修健與文明揚升的最佳系統

更是德文明以健而大同的普世準則

是根植于本土文明的中國意識

更是可以走向世界的中國方案

一個“位”字是諸事物的方法

一個“德”字是諸事物的本性

至理化簡而出無外乎“德位”

【編輯推介】 人以剛、柔之性,類分為君子與小人,君子陽且剛健,小人陰且柔順,君子與小人之别便在于是否有德。立君子,便是通過健德成為君子;行治道,便是以君子之德範,使小人健德并教他人有德;以君子言之,确私可健德立身,與共可行善政治邦、民,為立而有身,健而有位,當位有政,執政有德,皆以德為憑。

德,性也;為大道所納、所顯一切之本性。道納德之性,德合道之體,道與德體性圓融并合相如如,以道體四域并德性四體,常稱道體德性。萬物尊道貴德,全提道德。從德在本體、道性、法序、經世、證悟五位一體本原性原理而言,生化之性曰玄德,法性之母曰聖德,天地之機曰用德,貫通之理曰位德,三才之境曰識德,陽善之政曰盛德,揚升之同曰志德,見性之妙曰明德,實相之簡曰至德。

君子者,以通本性之明而履法序之要,求治于精神,并健德于内外;既健全人格之意義,又揚升文明之使命;既健德以立身,又進位以為政,同履序以合道,能教他人有德,使天下同德。治道者,以君子承載德文明使命而産生的德治之道。君子賦予人的使命與意義,而德位恰是君子進“位”行德教之政而賦予“位”的使命與意義。君子取法天道行健與地道載物,以強健之體,行厚德之本分。

本書選取了六十四卦中的三十四卦,亦是《德學宗義》十卷中的一部分,以“君子與治理”立論,從本體、道性、法序、經世的本原性原理來探尋治理本理,立君子為載體,探讨君子與治道的内在聯系和君子之于治道的關鍵作用,尤其是為什麼一定要健德成為君子,以及如何健德成為君子的方法,成為本書的核心,從君子健德緻明而緻大亨通,意在喚醒道統自覺和君子使命。

從本體、道性、法序、經世、證悟五位一體構建的“德”系統,具備貫通諸家并融彙一體又自成一脈的統納性;既有小乘之身德之成,又有大乘之位德之全,更有證得性命雙全并大小貫通的大君子之道,構建更加健全的外、身、内治理體系,成為了《德位論》的自覺使命。

本書以道→母→器程式在藏相系統的構建中,言說道體四域之本“位”,并依“位”的當位、稱位、配位屬性,從道體四域并德性四體的生、變、易内在轉化以及源、流、變之關聯而确“位”之德性。當位者,法序之位與禮序之當,乃位任所系;稱位者,當位之任與職責所當,乃稱職所系;配位者,盡職之位與善政之當,乃德果所系。

以當位、稱位、配位來解析體時位所成之卦體,可依“位”而見時體,又能見四易體證之過程。六爻皆相互交易其時、位,以位見時,以時見位,皆能見其變易之過程,又因變易而得錯綜複雜之卦體,卦體之間又彼此交易相互,使其“位”不僅是六爻之位,乃以錯綜複雜交易相連的卦體之共位。以德位法則析卦,主要從時、位之變而見其“位”德,再由位德見卦體所呈之法序以及卦體之治道。卦體因治道而有卦德。

析卦德可知吉兇之所生,體時位貫穿的卦體必因“位”而見德,有德則吉,無德有兇,有德乃向陽從正之果,無德乃陰妄不正之果。因德位法而有差别,陰而不正必有患、難、災、禍之兇,故立妄小人七難與非君子八災而言災難,吉兇之治在德,治在身而立身君子九德,健身德稱位君子後志行而進位行德政,立德君子十政。以吉兇之占見治道之德,乃兇吉之道。吉兇之占在象,吉兇之知在理,吉兇之治在德,治道有為而見德,乃以位、以德見兇吉之髓。吉兇之占,先占其位,再占其治,位有兇吉兩者,得治則得吉,非治則兇,其占并不生兇吉,乃占後之治方生兇吉之果,故而“治”決定了兇吉之變。吉兇之得失,皆以德為憑,有德為得,無德為失,乃以“德”定吉兇。從當位、稱位、配位其德位法則來确德治,可以有為之德治來正德,使其稱位其能且配位其德,便以正德之能事而化兇為吉。

德位法則猶在明暗術用系統中言治理。在周易易周程式中,以周乾易坤周而易與正坤返乾易而周,被陰陽法則所主,以消息盈虛之大時貫穿成體而呈現明暗系統,暗系統與明系統皆被陰陽法則所主。周乾易坤“乾→姤→遯→否→觀→剝→坤”執妄迷失過程為暗系統,以陰之大時主暗系統,陰主不正,故陰妄暗衆貫穿諸卦體,以小人當道猖獗其中,以患、禍、災、難貫穿諸卦或關聯諸卦為特點,能連貫起如妄小人七難、非君子八災而成災禍系統;正坤返乾“坤→複→臨→泰→大壯→夬→乾”正陽進德過程為明系統,以陽之大時主明系統,陽主正,故君子貫穿諸卦體,且多有大君子主其治道,以複陽道、複正道、複正序、立正大、建德制、同德同正為特點,形成德位治則下的德政系統。

暗系統以“執妄迷失”為旨。執妄,陰便勢長,迷失則失明又失志,出現亂正又傷正、小人當道、君子爛落、昏蒙暗衆等不正現狀,且猶以不正言害,害君子、害正序、害正道、害德文明等。暗系統陰強妄大而主患、禍、災、難,因無明而有妄小人七難,又因失志而有非君子八災。暗系統以小人得勢而肆意妄為,小人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尤其是應難破壞正序後贻害大衆,使大衆皆遭大難,在明夷卦有大陰誅陽、昏蒙誅明、遲鈍誅志、否塞誅序、險困誅身、大過誅位的明夷六傷害正序與正道,造成善政難為、教化難行、陽德難積之明夷大難,且患、禍、災、難系統的諸卦亦有此類特征。

明系統以“正陽進德”為旨。秉正,陽便盛長,健明德又進志德,呈現陽正、大正、正大、同正之正而序的文明狀态,且猶以健德成身君子而有身德之治道,以身德為基,走向大正,再從大正之道全大體而走向正大著稱,明系統中内有明志雙正,外有王道德政之大正,且以法、禮、德三者同建而健德文明以正。

明系統中君子健明德亦進志德,肩負起制陰之任與治陰之責,故而君子志在進位并當位,且通天下君子之同志而踐行大同理想,通過德文明以健全正大之事業。從大正走向正大的首要責任便是治陰之不正,救小人與暗衆出患、禍、災、難,這便是德位治則言“術用”之所在,治“暗”有術且達其所用。為何要治理?從暗系統來說,暗衆與小人應難,因失明又失志而很難自救,暗衆深陷陰妄,有昏蒙、草昧、欲多、妄強之特性,亦難自出難體,何況正序被小人當道打破、剝落,難以助暗衆修身健德,故需救苦救難之君子助其出難;從明系統來說,君子志在大同更需積大善,身德君子可自修自健,而位德君子必依善政來積德,最好的善政便是建法、禮、德三者成制,又以法禮德三者成一制正序,以一序統所有,既載萬政又積萬善。之所以有内陽化外政之諸卦體,便是明系統肩負着對暗系統的治理,尤其是君子以大乘之進,執天道行王道進諸如明夷卦之難體,以德政治理之養正,行全大體之同德同正之理想。

言天下歸德,乃以“德”為核,依君子健身德進位德,治明并升志,内能正固其德,外能行德政教化,内外能精氣交感而以神感通,又能執養正之功蓄養内外,以正固之利使陽剛壯盛且德裕盛大而得大正之道,再以治道之小乘行全大體之大乘,并執正大之精神,以德固治其内和德制治于外而内外合德,成就其身德同有、德序統有和德文明豐有的“天下大同”文明狀态。

大正之道。為君子依明德,值任何一卦之當位,履卦體内在法序,行卦體自身之治道,使其能稱位和配位卦德,而得其大正之道。得位、得時、得體,皆謂大正,能依任何一卦的大正之道,探究卦體治道,洞悉卦體内在法序,履卦體當位之時、位,從配位之德健卦體大明之德,最終通其道體德性,治大明。

正大之事業。從大正之道執天道行王道,以中正養大體并全大體,使天下所有體皆能正大;從大正走向正大,便是從一卦之體,走入卦體之全,以“大”而應所有,把中正之道,放“大”在全萬民之體中,并建“中正”成序,再以一卦之序貫通所有正序,從而建成适用于大體的正序。正大之事業,乃是全大體而建正序之事業。正大之序,以“中正”立義,以“全大體”為用,貫通法、禮、德三者正序之“正”,以正序統治道,使天下所有體皆能正大。

本書以“君子與治理”立論,從“德”在本體、道性、法序、經世四位一體的本原性原理來探尋治理本理,以元、亨、利、貞四德構建四象位域,以四個顯著階段來言德之當位、稱位、配位大義,形成“君子與治道”為内容的哲學論。所謂元亨者,乃法序轉換之理;利貞者,乃德政經世之道。乾、坤二卦總綱秩序本原和道法本序。在治理學上,以乾卦行健和坤卦載德成為德位思想之主體,其餘之卦,同乾、坤構成體用關系,以完整的德政治理系統而形成《周易》治理學模型。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德位論》之使命,秉道體德性之本,圍繞“德”的修證與教化,賦予君子之使命,再以君子之質地行德化,賦予德文明之使命,無不都在踐行正大之事業與全大同之理想;故當以“元永貞”之精神當位,稱位“修思永”之長久意識,而配位天下正德,以道→法→術→用之王道系統,行德化天下之王道,以德位治則而成德位思想之治道。

内容簡介

本書立“德”為旨,圍繞“德”的當位、稱位、配位之屬性,以元、亨、利、貞四卷結構,從本體、道性、法序、經世構建哲學系統,從非君子、身君子、德君子構建君子與治理學系統,以哲學本原直指“德位”秩序本理,再以兩套系統相互诠釋,既從修德身、養德政、證德性之治君子過程,又從德蒙、德政、德序、德被、德服之德文明構建過程,言說個體身位與共體序位的治理學路徑,從“德”在本體、道性、法序、經世、證悟五位一體的本原性原理來探尋治理本理,形成以“君子與治理”立論的德位思想之治道,并立《周易》德學新解法。

作者簡介

王愛品,湖北秭zi歸人。文化學者,易學家、道醫學家、哲學家。已出版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專著《德位論》《天真》《道統》《藏相論》《道醫論》《養正》《行經此處》等。另著有《德學宗義》(全四冊)十卷,《性命宗義》十卷,經典講義若幹卷等。其研究以統紀諸家歸德、總禦群方宗性而著稱,尤以哲、顯、玄之完整體系開創“德學”而獨樹一幟。其中《德位論》被譽為中國哲學新範式作品,《道醫論》被譽為道醫學術裡程碑式作品,傳統養生專著《養正》為治未病養天年之寶典。

劉先銀經典點說:觀世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