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關羽走麥城時,為啥殺出重圍的是廖化而不是而關公呢?

《三國演義》讀了一遍又一遍,電視劇翻拍了一遍又一遍,不管是央視舊版還是新版的三國,每每看到關羽關二哥敗走麥城時,眼淚總是不聽使喚。

關羽敗走麥城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曆史,對于這段曆史,我們在懷念這位武聖之外,對于當時的戰況也是疑點多多。失敗的原因也讓後世研究頗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代武聖關羽敗走麥城之謎。

關羽是蜀國大将,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人,因為劉備當時召其他人入川支援的時候,留了關羽在荊州獨守。那麼為何在劉備攻占房陵、上庸等地的時候,關羽會攻取樊城呢?關羽既然有信心去攻取樊城,為何最後下場還是買走麥城呢?關羽在麥城究竟是被誰打敗了?

《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中寫:

父子尚在力攻樊城時,曹操親引大軍分三路來救,徐晃奪了偃城等處,也引軍來救。

而荊州被襲的消息已經傳來,關公不顧右臂箭傷初愈,親自提刀上馬,要斬徐晃以穩定軍心。

兩軍戰場相對,徐晃欠身而言:“自别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于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歎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

這“君侯須發已蒼白矣”一句,讓人猛然意識到絕世戰神忽忽已六十開外矣!

戰徐晃不利,而曹操入援樊城三路軍至,樊城守将曹仁又引軍從城内殺出,荊州兵大亂。

關公引衆将急奔襄江上流頭,先走襄陽,後投公安,路遇呂蒙派來使者,确認荊州已失之實,荊州兵具無戰心,相繼散去。

十月的時候呂蒙趁關羽與曹仁對峙的時候偷襲了荊州,攻占了江陵,關羽腹背受敵,急忙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但是經此一戰,關羽軍士氣低迷。謂趙累曰:“目今前有吳兵,後有魏兵,吾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呂蒙在陸口時,嘗緻書君侯,兩家約好共誅操賊,前文但叙陸遜緻書,未叙呂蒙緻書,此又補前文之所未及。今卻助操而襲我,是背盟也。

後來,孫權派人來招降關羽,關羽假降逃往益州,但是孫權早就派了朱然、潘璋斷了關羽的逃路。埋伏在臨沮的馬忠活擒關羽父子,随即關羽父子被處死。關羽死的時候58歲,孫權因接受了曹操的江南,最後作為回饋将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

關于關公的死亡史實,《三國志》在三個地方作了詳細記錄。

一、《三國志.關羽傳》:曹操派大将徐晃救援曹仁,關羽力戰不勝,率軍退還。這時,孫權占據江陵,俘獲了關羽軍士的家屬,關羽軍因此散了,孫權再派大将進攻關羽,在臨沮斬殺關羽及其兒子關平。(原文:“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将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二、《三國志.潘璋傳》:孫權讨伐關羽,派大将潘璋和朱然切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走到臨沮,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同時,關羽的兒子關平和都督趙累一起被擒。(原文:“權征關羽,璋與硃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三、《三國志.呂蒙傳》:孫權偷襲荊州,關羽勢孤力弱,隻得敗走麥城,向西到了漳鄉,手下的士卒都投降了孫權。孫權派朱然和潘璋截斷關羽歸路,關羽父子被擒獲。(原文:“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衆皆委羽而降。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也就是說關羽兵敗麥城而被擒殺的經過是鐵一樣的事實。

關羽敗走麥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用錯了人,還有輕易的相信了吳軍。關羽居然用麋芳守城,所以荊州失守。還有他太輕視陸孫了,貿然将防吳的軍隊調來攻樊城。許多人有疑問,為何廖化去找援兵的時候,劉封和孟達為何不進行支援呢?但是看當時劉封、孟達也是剛拿的三郡的控制權不久,再看申儀,能放心前去嗎?還有劉備為何不去救關羽?其實臨沮到成都當時的條件也要半個月,調動人馬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最後關羽兵敗而死。

那麼,廖化是否有單槍匹馬從麥城殺出重圍呢?

關公修書付廖化,藏于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将丁奉截往。被關平奮力沖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關平入城,堅守不出!

廖化被孟達和劉封拒絕後直奔成都請漢中王發救兵,但那時關羽的腦袋已經被孫權砍下了。這裡的問題是廖化為什麼不去漢中而跑去千裡之外的成都?上庸離漢中很近,而且漢中太守是魏延。就算孟達和劉封不發兵,但魏延不一定就不發兵。而且當時最多隻要幾百人,關羽就能沖出重圍,魏延連幾百人都沒有嗎?

而這些觀點隻是專家們的主要看法,不能當做事實看待。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一世英雄豪傑最終慘死于麥城,這是關羽的悲劇命運。也許,至死他也不明白自己一生對蜀國、對劉備赤膽忠心,為何最後卻被蜀國抛棄呢?

無論曆史上的關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卻是極高的,他一直是民間崇拜的對象,也是劉備麾下的著名戰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