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湖北省百校2022-2023學年高三10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文學存在一套發達的抒情體系,有學者将中國文學的傳統總結為以抒情詩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抒情傳統。抒情傳統雖然不能囊括中國文學的總體,但确實抓住了中國文學的一條主脈。在漫長的文類、文體融合與演變的過程中,這一抒情傳統自然而然地浸潤了小說,使得古代小說具備豐富的抒情因素。在中國古代小說的浩瀚海洋中,雖然不乏遊戲筆墨之作,但是那些流傳後世的傑作往往是發憤抒情的結晶。

當然,在承認古代小說抒情性的同時,不可否認抒情因素并非與生俱來的。抒情性雖然在唐傳奇中就已顯露痕迹,但隻有到了明清,在文人化和個人化傾向的刺激下才大放異彩。同時,中國古代小說中也存在着一大批無關抒情或淡化抒情的說理、記事文類,比如文言小說系統中的筆記、雜記、逸事等,白話小說系統中的曆史演義、神魔小說等。但是,這些現象并沒有消減中國古代小說的抒情特性,反而從各個方面将中國古代小說的抒情面相凸顯了出來。如曆史演義永遠少不了對曆史興亡的感慨,神魔小說也總是對生命盛衰與身心超越之道抱有關懷,隻是這些抒情因素多半沉潛在文本深處。

此外,如果将視野擴大到整個中國小說史,就會發現抒情性不僅是中國古代小說演變的重要趨向和内動力,也是近現代小說轉型的重要因素。在清末梁啟超提出“小說界革命”以後,我們不僅能在社會小說中看到吳趼人的嬉笑怒罵、劉鹗的哭與淚,還能在言情小說中感受到林纾、徐枕亞的哀傷情調——這種哀傷情調甚至彌漫至五四新文學時期,進而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五四時期,從魯迅的“呐喊”與“彷徨”到郁達夫苦悶的“自叙傳”,從周作人提倡的“抒情詩的小說”到沈從文的“抽象的抒情”,雖然傳統小說的抒情模式已被現代作家抛棄,但是抒情的靈魂依然還在。

(摘編自陶明玉《小說何以抒情:從古代到當下》)

材料二:

以中國“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的文化淵源為考,明清以來的戲曲、小說的真正核心還是離不開一個“情”字,正如童慶炳所說,“明清以來,戲曲、小說作品的大量出現,從表面看,似乎離開了抒情傳統,轉向了叙事方面,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第一,明清兩代抒情的詩仍屬于正統,是高雅的标志;第二,就中國古代戲曲和小說作品而言,仍然貫穿着中國獨特的抒情傳統”。是的,擺一擺明清以來傳世的每一部小說與戲曲,都是抒情與叙事兼并的“種子”,《紅樓夢》《牡丹亭》《西廂記》如此,此外,唐宋元明清以來的各類小說與戲曲也莫不如此。

若以詩詞曲賦的數量來衡量一部著作是否以抒情為本,那麼《紅樓夢》也是排在前面的。童慶炳不僅認為中國戲曲是“以講故事為表,以抒發情感為裡”,還不容置疑地認為“一部《紅樓夢》不過是作者感歎自己的身世,感歎生命的快樂與悲哀而已……《紅樓夢》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或許童慶炳是提出《紅樓夢》“叙事如歌”的第一人,大凡認真讀過《紅樓夢》又深谙中國文學史的人,可能不會對這一說法持完全否定立場,《紅樓夢》是叙事的,也是抒情的、詩意的、浪漫的,通篇詩詞曲賦此起彼伏,構成了全書傷情悲世的基調,已是一個不争的事實。

紅學研究者蔡義江曾編輯出版了《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一書,并在書中提出“按頭制帽,詩即其人”的議題,同時也認可作者苦著《紅樓夢》定“有傳詩之意”,“傳詩”說可謂是抒情為本的另一種說法。該書共選入了三百六十餘篇詩詞曲賦和分析鑒賞,頗有可讀性,假如你把這些詩詞曲賦從《紅樓夢》中全部抽掉,那麼《紅樓夢》可能就曲終歌罷,面目全非了。

正如關四平所述:“《紅樓夢》的情感表現由多個層面構成,既有男女愛情,也有親情、友情。無論是哪個層面的情感表現,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均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這與童慶炳的《紅樓夢》叙事觀“歌唱故事”說如出一轍,悲劇的傳播,有時就是一種感歎、一種哀号、一種泣血,一言以蔽之,就是抒情。

小說叙事得益于抒情的孕育,同樣,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也得益于詩評的發展與豐富。倘若沒有詩評,又何來叙事理論的批評。“小說的評點自然是從對詩文的評點發展起來的,但它的盛世則要歸功于李贽。”即使現當代文學理論抑或批評研究,雖然詩學批評所占的比例銳減,但似乎也沒有任何一位專家會公然否定漢語小說叙事的抒情基因,相反,不少專門從事小說叙事理論研究以及美學研究的當下學者,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有關這一點,陳世骧給予的論斷更為明确:“中國文學注定要以抒情為主導,抒情精神成就了中國文學的榮耀。”

(摘編自孫仁歌《漢語小說叙事文本抒情性淵源及其特征探析》)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以抒情詩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抒情傳統是中國文學的主脈,這一傳統浸潤了小說,使古代小說具備了抒情因素。

B. 并不是所有的中國古代小說都具有抒情性,如神魔小說,它們無關抒情或淡化抒情,但并未消減中國古代小說的抒情特性。

C. 童慶炳認為,明清以來的文學由抒情轉向了叙事,明清以來的每一部小說和戲曲,都是兼顧叙事和抒情的。

D. 評價一部作品是否以抒情為本,可以通過作品中詩詞曲賦的數量來衡量,這與蔡義江的“傳詩”的說法如出一轍。

2. 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閱讀《三國演義》,讀者能從其叙述的故事中感受到作者對曆史興亡的感慨。

B. 考證五四時期的作品,我們找不到傳統的抒情模式,但依然能看到抒情的傳統。

C. 材料二舉《紅樓夢》這部作品的例子,意在證明詩詞曲賦對一部作品的重要意義。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國古代小說的抒情傳統的論述,但兩者側重點不同。

3. 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材料二中陳世骧觀點論據的一項是( )

A. “許多抒情作品則未能把視線、筆觸更多投向自我以外的客觀世界。”

B. 詞“它不僅在詩歌發展鍊條上繼承了言志抒情的傳統,并将這個傳統傳遞給了後代”。

C. 茅盾的小說《幻滅》“令人信服地記錄下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對生命的悲劇性感受”。

D. 郁達夫的短篇小說在表達形式上“隻關心自己的感受,并将這些感受描寫出來”。

4. 請簡要概括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 材料二說“《紅樓夢》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請結合下面一段文字對這一論述加以闡述。

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黛玉又氣的獨在房中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回轉來。

(摘自《紅樓夢》第五回)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水[注]

丁玲

天慢慢的亮了。沒有太陽,愁慘的天照着黃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湯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滅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還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圍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還照着稀稀殘留下的幾個可憐的人類,無力的,顔色憔悴的皮膚,用着癡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經了那末一個夜晚的一渡口,也還逃出了一些人,趙三爺和着侄兒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來,又在一個路口遇着了,還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經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鄰近茅棚裡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見了都抱頭大哭,都為過分的悲痛和恐慌壓着說不出一句話來。大家都更覺得親切了,都不願分開,都集在一團,慢慢的向長嶺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氣,剩着饑餓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們後面,有的房屋還半睡在水裡,大樹的梢也從水裡伸出來映在太陽底下,搖擺着茂葉,而且還有一些人的聲音從那裡傳出來,一些求援的聲音。他們也涉過幾處漬有淺水的地方,一群人這末慢慢的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來擔心地絮絮叨叨地問。也有一些不說話,隻沉重的将憐憫的眼光落在他們身上。他們走了一會,因為幾個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動,于是便停了下來,坐在一塊有墳的亂崗上。

天空沒有雲,藍粉粉的,無盡止的延展開去。下面是水,黃滾滾的,無窮盡的湧了來。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殘留的生命,無力的爬着又爬着。

這坐在亂墳崗上的一群,約莫有三十多個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會又向前走,沉默的時候比說話的時候多,女人們啜泣的時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的時時吵餓:

“媽呀!肚子餓!……”

“我走不動了呀……”

“快到了!沒有好遠了!到了買馍馍給毛毛吃……”

吵餓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媽要爹的,這些情景真能使一個強壯的人聽着也傷心,何況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從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們心痛,卻又得忍着,而且有幾個還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氣:“狗狗!媽媽在前邊,媽媽替狗狗買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張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媽抱不起他了……”

“唉,三爺!你放寬心些吧。我看見你家三姆早就帶着龍兒走了的,她們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陳大嫂看見趙三爺那末一個強壯的農人會一句話也不說,隻悄悄不斷的歎氣和揩眼淚,不覺忘去了自己也離去家裡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來了。

這裡面有一個年輕的漢子王大保,和一個四十多歲,在三富莊上做了二十年的長工的李塌鼻。他們沒有失去一點勇氣,也沒有失去理智,平時并不能得人信仰,這時卻自自然然都依着他們的話起來了。

“哭有什麼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轉來嗎?不死的總得鼓着氣想法,未必也讓他死去吧?”

“不要哭,跟着我來,到了長嶺崗愁他們不給我們吃。這幾個,吃得起的,那裡有三條街,有一百多家鋪子,三富莊,馬鞍山的大戶都有人在那裡,有縣裡派來的鎮長,有分局長,有兵警,有學堂。哼,老子們的家破人亡了,老子們就得留下這條命,還得算算賬呢!……哭什麼,不要哭了,男子漢!日子還長呢,哭成得個什麼事……”

“别處我不曉得,三富莊我就清楚,打開他們的倉,夠我們一渡口的人吃幾年呢。看他們就真的不拿出一點來,忍心讓我們餓死……”

“我們一定不要哭,快點走,到了長嶺崗我們去找他們的局長,或是團上的人,有人問話,塌鼻你答應……”

慢慢地講着一些以後的計劃,大家心裡都活動一些起來了。到望見那長嶺崗的炊煙的時候,是快吃午飯的時候了。他們又遇着從湯家阙逃來的一夥人。于是合在一塊向前進。

長嶺崗的鎮外上,已經擠滿了一群群的攜兒帶女的家族,饑餓把他們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樹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塊上,望着來的一群新的逃來的人。

“你們從什麼地方來的?……”

“你們是哪裡的,來了好久了嗎?”

“唉,他們餓得真不像樣了……”

他們再往前進,朝鎮裡走去。

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的人,那些與他們同運命的人越多了。從臉上的顔色可以辨别來到的新舊,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裡又預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裡為一種火燃燒着,他們隻得又鼓着力往前走。

“喂,你們往哪裡去?”憔悴了的群裡有人在問了。

“到鎮上去,想找鎮長,局長也好,先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是昨夜晚上遇難的。”

“他該管你嗎?我們的人都不準上街,他們比防土匪還怕我們呢!”

“真的嗎?那我們怎麼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們又哭起來了。

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裡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牆上貼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認得字的人便解釋着給其他的人聽:……

(有删改)

【注】小說發表于1931年,當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災,受災總人口計五千多萬,有四十多萬人死亡。

6. 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 逃難過程中,沿路有些人家雖然報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願意施以援手,這也增添了小說的悲劇色彩。

B. 在大家失望無助時,王大保、李塌鼻主動站出來加油鼓勁,他們的話不僅沒有鼓勵到大家,反而讓大家感到未來渺茫。

C. “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人”“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這些描述說明鎮上先前來的災民過得并不好。

D. 根據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說結尾處省略的内容應該是鎮裡對災民的安撫,以及臨時安置的辦法。

7.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小說的環境描寫雖着墨不多,但細膩生動,表現了洪災的可怕威力,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富有暗示性。

B. 小說将故事場景定格在路上,既和人物逃難者的身份相吻合,又為他們最終無路可走的結局做了鋪墊。

C. 小說運用大量對話,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群像,描繪出苦難衆生相,同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D. 小說采用了雙線叙事結構,既以時間為順序,同時又以人們恐懼、自救抗争的心理變化為順序。

8. 小說的題目“水”,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9. 丁玲認為:“作家應該是一個時代的聲音,他要把這個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光彩、時代的東西在他的作品裡面充分地表達出來。”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範雎至秦,王庭迎,謂範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範雎辭讓。是日見範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雎曰:“唯唯。”有間,秦王複請,範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範雎謝曰:“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後,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範雎再拜,秦王亦再拜。範雎曰:“大王之國,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霸王之業可緻。今反閉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王曰:“願聞所失計。”睢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币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奈何?”範雎曰:“卑辭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賂之。不可,舉兵而伐之。”于是舉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王曰:“寡人欲收韓,不聽,為之奈何?”範雎曰:“舉兵而攻荥陽,則成臯之路不通;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荥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魏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有删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

A. 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荥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魏/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B. 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荥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魏/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C. 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荥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魏/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D. 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舉而攻荥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魏/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範雎謝曰”與“哙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兩句中的“謝”字含義不相同。

B. “大王信行臣之言”與“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兩句中的“信”字含義相同。

C. “亡不足以為臣憂”與“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六國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不相同。

D. “千乘”即一千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千乘”“百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範雎來到秦國後,秦王請範雎賜教,範雎接連說“唯唯”,并沒有急着陳述自己的主張,這讓秦王十分着急。

B. 範雎被秦王的誠懇打動,幫秦王分析了秦國的形勢,認為秦王想要越過韓、魏的國土去進攻強大的齊國是失策的。

C. 範雎建議秦王與處于天下樞紐的韓國、魏國結交,并依附強大的楚國和趙國,這樣齊國就會自己前來歸附。

D. 魏國對秦王的态度變幻莫測,在範雎的建議下,秦王起兵攻打了魏國的邢丘,邢丘被攻陷後魏國果然來請求歸附。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2)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霸王之業可緻。

14. 範雎什麼“三問而不對”?請簡要概括說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龍吟(光武戰昆陽)

李綱①

漢家炎運中微,坐令閏位餘分②據。南陽自有,真人膺曆③,龍翔虎步。初起昆城,旋驅烏合,塊然當路。想莽軍百萬,旌旗千裡,應道是、探囊取。

豁達劉郎大度。對勁敵、安恬無懼。提兵夾擊,聲喧天壞,雷風借助。虎豹哀嗥,戈铤委地,一時休去。早複收舊物,掃清氛祲,作中興主。

[注]①李綱: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②閏位餘分:這裡指王莽篡漢,坐上了非正統的帝位。③膺曆:帝王承受國祚之稱。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漢家炎運中微”交代了光武戰昆陽的時代背景,暗指南宋朝廷的衰落。

B. “莽軍百萬,旌旗千裡”描述王莽軍隊的強大,襯托了光武帝卓越的軍事才能。

C. “對勁敵、安恬無懼”從正面刻畫了光武帝面對勁敵,從容淡定的神情。

D. “虎豹”“戈铤”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哀嗥”“委地”可見詞人對王莽之流的痛恨。

16.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寫詩人遊曆中見到樹木、河流之後對人生有所感悟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蘇轼《赤壁賦》中,以月亮圓缺增減的辯證關系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間萬物變化的一般規律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從鬓發的細微變化生出對生命深沉的感喟,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1994年北鬥一号工程正式立項,到2020年6月完成衛星發射,實現全球組網,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經過北鬥人26年 ① 的付出,我國徹底擺脫了多年來在全球衛星時空基準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國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全球時空燈塔。

如今,無論是廣袤農田上無人駕駛農機的精準耕作、港口集裝箱運輸的自動化管理、運營車輛的智能化監管、國土資源的高精度測繪、電力傳輸的高精度相位同步、銀行遠程交易的高精度時間戳、手機基站的高精度授時,還是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船隻遇險的快速救援等,基于“北鬥”的服務已經深入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從國慶閱兵、珠峰測量、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建設這些 ② 的大事件,到車載導航、外賣服務、共享單車這些老百姓身邊的尋常事,到處可見“北鬥”的身影。“北鬥”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③ 的信息基礎設施,是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标志。

回首發展曆程,中國“北鬥”隻用了GPS大約一半左右的時間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局面,成為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背後的秘訣,正是“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衆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 把文章畫橫線部分删除後再與原文比較,說說兩者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請根據文段内容簡要分析。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确流暢。可少量增删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沒有人會否認世界各國除了各自的自身利益之外, ① ,包括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同防禦傳染病危機、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世界秩序。

如果每個國家隻注重自身的利益,能不能自動實現共同利益呢?亞當·斯密說,有一雙“看不見的手”,使得每一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知不覺地促進了社會利益的實現。現在我們知道,這雙“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機制,而市場其實是有缺陷的。為了彌補市場缺陷,各個國家都需要制定法律法規監管措施等各種規則,以使 ② 。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需要這樣的規則來實現世界整體利益。

可見,如果每個國家隻注重自身利益,是不能自動實現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的。若想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 ③ 。由此也可以看到,國際規則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或者世界整體利益。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A. 學生會組織領導體制是學生會組織能夠順暢運行的“導航系統”。

B. 穿長袍的問:“這位是……”“我的兄弟。”戴禮帽的回答。

C.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幹,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顔色性。

D. 放眼全球,從世界各國的抗疫成效來看,隻有堅持“動态清零”才能掌握抗疫主動。

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有的門緊緊關閉,有的門半虛半掩,有的門全然敞開。在人的一生中,開門是人生意味頗為深長的動作,有的門适宜推開,有的門适宜敲開,還有一些門适宜砸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根據原文“明清以來,戲曲、小說作品的大量出現,從表面看,似乎離開了抒情傳統,轉向了叙事方面,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第一,明清兩代抒情的詩仍屬于正統,是高雅的标志;第二,就中國古代戲曲和小說作品而言,仍然貫穿着中國獨特的抒情傳統”可知文學由抒情轉向了叙事理解錯誤。

2. C根據原文“一部《紅樓夢》不過是作者感歎自己的身世,感歎生命的快樂與悲哀而已……《紅樓夢》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紅樓夢》是叙事的,也是抒情的、詩意的、浪漫的,通篇詩詞曲賦此起彼伏,構成了全書傷情悲世的基調”,可知舉《紅樓夢》的例子意在證明明清以來的戲曲、小說的核心仍然是“情”。

3. A “許多抒情作品則未能把視線、筆觸更多投向自我以外的客觀世界”說的是抒情作品的不足之處,與陳世骧的觀點(“中國文學注定要以抒情為主導,抒情精神成就了中國文學的榮耀”)不一緻。

4. 首先提出了論述的話題,即抒情傳統是中國文學的一條主脈,接着分析了古代小說抒情傳統的發展和特點,最後闡述了抒情因素對現當代小說的影響。

5. 這段文字不僅僅是對寶黛兩人因為關系親密常常言語不合,動辄淚來悔往,陰晴不定的叙述,更是抒發了寶黛兩人之間的浪漫情懷,與寶黛兩人的最終結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悲情不知不覺地沉澱在叙事之中。充分體現了“《紅樓夢》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的論述。

6. C A. “都不願意施以援手”錯誤,選文第四段“擔心地絮絮叨叨地問”說明并不是“不願意”,而是無能為力;B.“他們的話不僅沒有鼓勵到大家,反而讓大家感到未來渺茫”錯誤,選文第十九段“大家心裡都活動一些起來了”說明他們的話還是起了作用的;D. “以及臨時安置的辦法”錯誤,前文“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裡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據此可推知,鎮上應該沒有采取“臨時安置的辦法”,告示應該是對老百姓的糊弄和警告。

7. D“又以人們恐懼、自救抗争的心理變化為順序”錯誤,選文沒有展示出抗争的心理。

8. ①自然洪水,也就是小說開頭描述的逞着野性的大水;②苦難的洪水,也就是自然洪水過後,接踵而來的苦難;③憤怒的洪水,小說借李塌鼻之口、長嶺崗鎮上人的對話側面表現了人們心底的憤怒。

9. ①小說以1931年的特大洪水為原型,反映了“時代的聲音”;②小說反映了官府和鄉紳對災民的壓迫,從側面展現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體現了“時代的要求”;③小說展現了底層人民在災難面前的堅韌與互助,展現了人民群衆身上可貴的“色彩”。

10. A

11. B A.動詞,道歉。句意:範雎便恭敬地道歉說。動詞,感謝、道謝。句意:樊哙拜謝後,起身,站着把酒喝了。B.動詞,相信、信任。句意:大王信任我真能按照我的策略去做。形容詞,可靠的。句意:可靠的大臣和精銳的士兵拿着鋒利的兵器。C.動詞,逃亡。句意:即使流亡也不會以此為憂慮。動詞,滅亡。句意:因此,燕國雖然是小國,卻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

12. C “并依附強大的楚國和趙國”錯誤,根據原文“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币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可知,趙國強盛,那麼楚就要附秦,楚國強盛,那麼趙就要附秦。楚、趙都來附秦,齊國一定恐慌,齊國恐慌肯定會卑下言辭,加重财禮來服侍秦國,選項曲解文意。

13. (1)人們見到這樣盡忠于大王終究還是身死,因此人們都會閉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到秦國來。

(“身蹶”,身死;“是以”,因此;“杜口”,閉口;“即”,到。)

(2)拿秦國兵卒的勇敢,車騎的衆多,來抵擋諸侯國,輕易可造就霸王的功業。

(“卒”,兵卒;“當”,抵擋;“緻”,招緻,引來。)

14. ①自己客處他鄉,與秦王關系疏遠。②還不了解秦王的心意。③擔心阻斷其他人的進言之路。

15. D “‘虎豹’……運用了借代的手法”錯誤,“虎豹”是比喻,把篡位者比作“虎豹”。

16. 這首詞通過描述光武帝昆陽之戰的勇敢英武,借古說今,勉勵南宋君王奮發有為。表達了詞人希望國家複興的強烈願望。

17. ①. 善萬物之得時 ②. 感吾生之行休 ③. 盈虛者如彼 ④. 而卒莫消長也 ⑤. 艱難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濁酒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18. ①嘔心瀝血②耳熟能詳③不可或缺 第一空,語境指經過北鬥人26年的付出,可以用“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形容極度勞心苦思;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在現代多用來比喻老師或者家長以及為人民作出巨人貢獻的人;有時候,也會用來形容作家作書的過程。

第二空,語境修飾國慶閱兵、珠峰測量、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建設這些大事件,可以用“耳熟能詳”。“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第三空,語境指“北鬥”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可以用“不可或缺”。“不可或缺”,不可缺少,引申為非常重要。

19. 原句充分展示了中國“北鬥”服務的廣泛性與重要性,表現出了中國“北鬥”使國人擺脫受制于人局面後的自豪感。

20. 中國“北鬥”隻用了GPS一半左右的時間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

21. A 文中“看不見的手”的引号表示特殊含義。A.“導航系統”的引号表示特殊含義。B.“這位是……”“我的兄弟”引号表示直接引用。C.“木”的引号表示強調。D.“動态清零”的引号表示特定稱謂。

22. ①還有着共同的利益 ②市場運行能實現社會整體利益 ③需要有一套國際規則來支撐

23.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在材料之中,“門”的各種“姿态”含義豐富。“緊緊關閉”的是心靈之門、友誼之門,還是成功之門?“半虛半掩”是誘人開啟,還是欲擒故縱;門後是仙境還是陷阱?“全然敞開”是坦誠,還是别有用心;容易進的門是否容易出?

開門的“門”,既是實指的門,也是虛指的門。由“門”可以聯想到生命之門、人生之門、希望之門、理想之門、絕望之門、死亡之門、友誼之門、幸福之門、智慧之門、國門等。而且,開門意味着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一個新時刻的啟動,寫作時,要辯證地分析“開門”對人生的啟迪。

當然,還要認真思考材料中的其他句子,為什麼“有的門适宜推開,有的門适宜敲開,還有一些門适宜砸開”?探究其中的原因,廣泛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展開分析,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寫作時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角度來寫。如論點“唯有開啟門扉,才能明白當下之境遇,以見星漢燦爛”來寫。可以寫“門扉緊閉,将人拒之門外或将人囿于門裡,宜用破門之法”,可以用清朝閉關鎖國的反面事例,和中國航天事業的正面事例論證;從門外破門需要勇氣,從門内破門需要實力。還可以寫“半虛半掩,使人能窺其一方天地卻又看不真切,推門可見全貌”,如華為進軍5G,比亞迪進軍新能源汽車。最後可以寫無論面前的這扇門是緊閉還是半掩。我們都要勇于探索,門裡門外都是不同的人生,切記不要畫地為牢。

立意:

1.打開理想之門,實現人生價值。

2.開放國門,容納多元文化。

3.敞開心扉,開啟友誼之門。

4.砸開困難之門,勇攀科學高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