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管理者筆記——古典管理理論家作出的主要貢獻

古典管理理論包括科學管理理論和一般管理理論,管理理論家主要有: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吉爾布雷斯夫婦、亨利·法約爾和馬克斯·韋伯。

(1)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的貢獻

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運用科學的原則(即用來改進生産效率的指導原則)來研究體力勞動,以尋找一種最佳方法來從事這些工作。科學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産率。泰勒認為,科學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勞動生産率,因為科學管理如同節省勞動的機器一樣,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單位勞動力的産量。

②工作定額原理。為了發掘工人們勞動生産率的潛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作量定額。

③能力與工作相适應。泰勒認為,為了提高勞動生産率,必須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做某種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二是願意從事該種工作。為此,企業管理當局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把他們分配到最适合的工作崗位上去,此後還要對他們進行培訓,激勵他們盡最大的努力來工作。

④标準化原理。這是指工人在工作時要采用标準的操作方法,不僅操作方法要标準化,工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以及他們所在工作環境也應該實行标準化,這樣就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産率。

⑤差别計件工資制。這是一種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泰勒認為,在科學地制定勞動定額的前提下,應采用差别計件工資制來鼓勵工人完成或超額完成定額。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額完成定額,按比正常單價高出25%計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額,則按比正常單價低20%計酬。這種工資制度對雇主和工人都是很有利的。

⑥計劃與執行相分離。泰勒主張企業成立計劃部門,負責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調查結果确定定額和标準化的操作方法、工具,負責拟訂計劃并發布命令和指示。工人和工頭隻負責執行,即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規定的标準化工具從事實際操作,不得自行改變。

⑦在組織機構的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所謂例外原則,即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自己隻處理例外事項,如企業的發展戰略、重要人事任免等。

⑧工人和雇主兩方面都必須進行一場思想變革。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在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泰勒在研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重視實踐的實幹精神、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也是非常可貴。

(2)吉爾布雷斯夫婦的貢獻

吉爾布雷斯夫婦發明了一種精密的計時裝置,可以記錄工人的動作以及在每個動作上花費的時間。肉眼看不到的無效率動作可以被觀測到,并予以剔除。吉爾布雷斯夫婦還設計了一種分類方法,進行動作研究,并把工人操作時手的動作分解為17種基本動作,這些基本動作稱為動素。其最主要貢獻是找出有效率的手部和軀體動作以及設計合适的工具和設備以使工作績效最優化。

(3)亨利·法約爾的主要貢獻

①他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項職能:

a.計劃,就是探索未來和制定行動方案。這是管理的首要職能;

b.組織,就是建立企業的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它包括有關組織結構、活動和相互關系的規章制度,以及職工的招募、評價和訓練;

c.指揮,就是使其人員發揮作用,即對下屬活動的指導;

d.協調,就是連接、聯合、調和所有的活動及力量;

e.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進行。

管理的這五大職能并不是企業經理或領導人個人的責任,它同企業其他工作一樣,是一種分配于領導人與整個組織成員之間的職能。

法約爾第一次對管理的一般職能做了明确的劃分,使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因此,他被稱為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

②他把整個企業經營活動概括為六個方面:

a.技術性活動——生産、制造;

b.商業性活動——采購、銷售和交換;

c.财務性活動——資金的取得與控制;

d.會計性活動——盤點、會計、成本及統計;

e.安全性活動——商品及人員的保護;

f.管理性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

在這六項活動中,管理活動居于核心地位,普遍存在于所有企業、政府甚至家庭中。

③他提出了有效管理14條管理原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14條管理原則是管理的基本規則,包括:勞動分工、職權、紀律、統一指揮、統一方向、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報酬、集權、等級鍊、秩序、公平、人員任期的穩定性、主動性和團隊精神。同時也強調,在管理方面,沒有什麼固定和絕對的東西,管理是一門很難掌握的藝術,它要求智慧、經驗、判斷和對尺度的注意。由機智和經驗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管理者的主要才能之一。

法約爾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論在法國的傑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論對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成為後來管理過程學派的理論基礎,也是以後西方的各種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重要依據之一。

(4)馬克斯·韋伯

德國社會學家,主要研究組織活動。韋伯描述了一種理想的組織類型,他将之稱為官僚行政組織(bureaucracy),是一種以勞動分工、定義清晰的等級制、詳細的規章制度以及非個人的關系為特征的組織形式。韋伯組織理論的核心點包括:

①勞動分工原則。工作可分解為簡單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義的任務,組織中的每一職位都明确規定其權利和責任;

②權威等級原則。所有職位按照職權等級來設立,形成一個多層組織管理體系,具有明确的命令鍊。韋伯認為行政組織體系基本上應包含三層結構:最高決策層、中間管理層和基層作業層。至今為止的絕大多數企業仍是按等級原則來設立企業組織模式;

③正式的甄選,強調委任制。為了保證在組織的等級體系中上級對下級的有效監控,所有公職應是任命的,根據技術資格等甄選的,而不是選舉産生的;

④正式的規則和法規。組織中有成文的制度和标準的運作程序;

⑤非個人的,強調管理的非人格化、理性化。組織的運行與管理以制度和規則為基礎,不受個人感情的影響,這樣,可以保證組織管理人員行為的理性、公正和客觀;

⑥職業生涯導向,強調管理人員的職業化。組織的管理人員是領取薪水的職業化的專家,而不是管理單位的所有者。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職業化管理人員的專業長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組織中不合理的裙帶關系對組織工作的影響。

韋伯認為,理想官僚行政組織體系和其他組織形式相比具有能夠取得高效率的特點。從組織的有效性看,它符合理性原則,具有精确性、紀律性、穩定性和可靠性。他所設計的組織體系理論為組織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