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是企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回答的是“企業為什麼存在”。企業盡管是由一群人組成,但它不是活的生命體,必須賦予它使命,它才有可能活下去。
使命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思考的命題。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吃喝,沒有使命,無可厚非。但随着年齡長大,還隻懂得吃喝,那難免會讓人沒有信心。企業也一樣,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賦予長遠的、利潤之上的追求,即使命。
“曆史證明:凡是成就大事業者,都是理想集團,而非利益集團。利益集團,行而不遠,理想集團方可基業長青”。
使命是凝心聚力、實現長遠發展的需要,是企業決策的基本準則,也是企業頑強生命力的來源。尼采講,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句話用在企業身上,同樣貼切:一個企業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就可以忍受任何艱難和殘酷。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一個家具商的誓約》中提出:“為盡可能多的人創造更好的生活”。他進一步明确:“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就是滿足多數人的需求,對顧客有利的事從長遠來看就是對我們自己有利的事,要達到此目的就需要承擔責任。”進而,他對企業和員工提出了相應的理念及要求:提高利潤、不能浪費資源、簡單、保持和增強公司活力、集中力量……
基于使命,這些理念和要求名正言順,員工接受起來也順理成章,容易成為員工的價值理念。事實上,很多企業也提出類似的理念,但因為缺少明确的使命,很難讓員工将其視為不言而喻、不證自明的公理,進而去接受。
那麼,如何提煉企業使命?
首先必須明确,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企業之外,在社會之中。企業是為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而存在的。企業的價值,是由它為客戶、為社會做多大的以及什麼樣的貢獻決定的。市場中的企業,固然是賺取利潤的組織,但一定是因為它做對了某些事情,才賺取了利潤;也隻有它繼續做對更多的事情,才有可能持續獲得利潤。從這個意義上講,利潤隻是副産品。
因此,使命要圍繞客戶和社會的價值追求來确定,而且必須是核心價值追求。隻有核心價值追求,才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相對不變,它是決定未來的支配力量,這就是天道,正所謂天不變,道也不變。
當企業的使命錨定天道時,它就有一種穩定的力量,能為企業發展指明航向,也能進一步打開企業的成長空間。
創新品質生活;創造健康人生;解決全球性課題……,這些是産業社會的天道,企業可以圍繞這些來确定使命。
具體如何選擇,企業需要基于自身業務特點來決定。但最終的使命,有兩點原則需要遵循:一是高瞻遠矚,二是富有社會公益(責任)色彩。簡而言之,就是需要有長遠的、利潤之上的追求。
使命一旦确定,原則上應該永遠保持不變。當然,環境出現重大變遷或者業務出現重大變化時,可以進行調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