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信息能量我所理解的宇宙,是個相對存在的世...

信息能量我所理解的宇宙,是個相對存在的世界,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也可以說萬物動靜皆備。宇宙萬物處于永恒的,相對的運動變化之中。組成這個世界的基礎,就是變化無常的信息單元。信息的本質,就是概念,它是物質和精神的媒介,具有雙重屬性。信息可表現為物質形态,也可以呈現為精神形态。用哲學觀念來說,運動的信息就是能量。語言和圖文,是信息的主要載體。這種靜态記載的信息,叫做知識。我們用思維對知識進行抽象總結,使它具備變化能動的适應性,這就叫做獲得智慧,也可看成是具備能量。知識和理論,就像是我們用來開創世界的工具和武器。器具是固定的,而人是多變的。不同的人,都有各自擅長使用的工具。知識和理論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主要看是什麼人來用,用來幹什麼。如果給你一把很強的武器,你卻不會用,或者會用也打不準,可能還不如拿根棍子。個人能力強,用胡蘿蔔也能當武器。所以同樣的知識和理論,不同人來用,效果完全不同。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能在合适的時間,合适的環境,選擇合适的知識和理論,把問題解決,就叫做具有智慧。正所謂是,法無定法,根本不存在通用的理論和方法。這是個相對存在的,變化無常的世界,隻要你說,就會有錯。所以我們做事情之前,要能先正确認識自己。然後還要有戰略思維,知其根本,知其始終。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擅長使用的器具,用适當的知識和理論,在适當的時機,來解決問題。大道循環,四季輪回,人生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事情要做。該播種時就播種,該開花時就開花,該結果時就結果。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就叫做各逢其時,各用其能,各盡其性,各安天命。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追求。我們的價值,體現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因為人都是由精神和物質組成,所有活動也都是由這兩方面的需求來驅動,這就是我們的行為動機。動機來自于意識思維,隻要我們活着,就有會自我思維意識。要保持自身存在,就必須要有需求和動機。需求可延伸為欲望,可發展成執念,也可升華為志向。正因人類都有自我意識,也都有自我需求。正是因為需求和欲望的存在,我們做事情才會有目标和驅動,人類才得以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人自出生到長大,就是由無到有,由有到無的循環過程。年輕時要有需求和欲望的驅動,才能夠有所成就。大部分的人資質都差不多,使他們拉開距離的,就是他們在某方面多做出的功。但過多的追求欲望會耗散能量和時間,所以就要學會節省能量和時間,就要學會自律克欲。過度的欲望,不僅會使人們迷失其中,無法控制自我。物極必反的規律,也會産生反向作用。所以我們要通過自律控制欲望,節省時間和能量。并将欲望正确引導,為自己所用,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而成年之後,随着生活經曆的增多,自然會對大道法則有所感悟,欲望和執念也會随之減弱,自然也會看清某些本質,開始做人生的減法。有的人是自然而然,有的人主動修行。而修行的精要,其實就是證悟自然本性,破解那最基礎的信息,到達那終極的智慧之境。而這個修行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生活實踐,消除自我意識,融入宇宙意識的過程。所以不管你是去追求空,還是你克制欲,本身就是自我的執念。而大部分的人修行,其實都是執着于空。心裡想着去執,卻執着于去執。以緻于形成固化的自律,最後走向頑空,最終會陷入寂滅,而不得解脫。人生就像是段沒有方向的旅程,時間到了,不論好壞,都得結束,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隻是這段旅程的心境。其實不管哪個年齡段,隻要你有所求,不是被世俗道德約束,就是被自我意識限制,從而走向自律之路。真正的開悟者,應該是随性活潑的,而不是拘謹刻闆的。我目前所理解的修行,就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往複循環的過程。我現在處于寂滅之後,死而後生,可死可活的狀态。不求佛道修行,也盡量不給自己設限。随本心自性而行,随大道規律而動,緣來則應,緣去不留。至于自性是什麼,也許是樂趣,也許是良知,也許是健康,我也不想過多思考,随緣就好。而那種真正的忘我狀态,我現在還是難以證悟,也不好亂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