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最容易理解的量子理論

你是否曾被量子物理裡面那些稀奇***的思想搞得神經錯亂?

首先,不要驚慌。神經錯亂的不隻你一個。正如具有傳奇色彩的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所說:“我可以大膽地說,沒有人懂量子理論。”

然而,要描述這個世界,量子理論又是确實不可少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把量子理論的思想一一分解,讓誰都能懂

1、什麼是量子理論?

經過幾千年的争論,我們現在終于知道了,物質追根究底是由像電子、誇克這樣的微觀粒子組成的。這些小家夥像樂高積木一樣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子和分子,而原子和分子又是拼成宏觀世界的“樂高積木”。

為了描述微觀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科學家發展出一套叫量子力學的理論。這個理論做出的預言雖然非常***(例如,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但它是目前物理學中最精确的理論,在過去近百年裡經受住了嚴格的檢驗。沒有量子理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技術,包括電腦和智能手機裡的芯片,都是不可想象的。

量子理論很***,但它的正确性不容懷疑。科學家們所争論的,僅僅是如何解釋它。

2、“量子”到底是啥意思?

假如媽媽吩咐你:“把這罐辣醬放到廚房儲物櫃裡。”儲物櫃是分層的。你可以選擇放在這一層或那一層,但你總不能把辣醬放在相鄰兩層之間,譬如2.5層吧。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

用物理學上的術語說,你家的儲物櫃是“量子化”的,隻能分成離散的一層,兩層,三層……不可能再細分為0.6層,1.5層,2.8層,3.45層……

在量子的世界裡,任何東西也都是量子化的。舉例來說,原子中的電子隻能呆在一些離散的能量層裡(稱為能級)。跟你家廚房的儲物櫃一樣,兩個相鄰的能級之間,是沒有它的立足之地的。

但是量子的行為十分詭異。假如你給待在較低層的電子一個能量,它就會跳到更高的層。這叫量子躍遷。不過,你給的能量必須合适才行,即剛好等于兩層之間的能量差,否則它會“耍脾氣”拒收。

設想你腳下有一個“量子***”,在你10米之外有一些由近及遠的溝,它們相當于一條條能級。一般人會想,用的力太小,固然球飛不起來,但用的力很大,讓球飛起來總沒問題吧?但事實上不是。僅當你踢“量子***”的力不多不少剛好能讓它掉到這條那條溝裡的時候,它才會呼嘯而起,否則任你怎麼踢,它也會待在原地不動。很奇怪吧?

還有另外一個類比。假如你駕駛着一輛“量子汽車”,你隻能以5千米/時、20千米/時或80千米/時的速度行駛,在它們之間的速度是不允許的。換擋的時候,你突然就從5千米/時跳到了20千米/時。速度的變化是瞬間發生的,你幾乎覺察不到加速的過程。這可以叫速度的“量子化”。

3、量子力學VS經典力學

上述例子已經讓你稍稍領略了量子世界的詭異。說實話,***我們熟悉的“經典”世界的規則在微觀世界基本上都失效了。隻有少數幾個碩果僅存,像能量守恒、電荷守恒等等。

“經典”是物理學家用于描述“日常感覺”的術語——當事物的表現不超出你日常經驗的範圍,我們就說它是“經典”的。

台球就是一個經典物體。在碰到另一個球或桌沿之前,它總是在球桌上沿着一條直線滾動,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但球裡每一個單獨的原子的運動,卻遵循着量子力學的規律,比如說,它随時都可以消失。

但這并不意味着,微觀和宏觀世界的規律完全“老死不相往來”。作為物理規律,量子規律無疑更基本,但是當很多粒子***在一起時,其整體行為就非常趨近于經典物體的行為了,這時你就可以用經典規律來描述。比如說,組成台球的一個粒子,或許非常“任性”,但是數以億計的粒子聚在一起時,彼此的“任性”相互抵消,整體行為就越來越“中規中矩”。你要是有一台超級計算機,把組成台球的上億個原子考慮進去,然後完全按照量子力學來計算,你會發現,這上億個原子的整體運動跟直接用牛頓力學來描述是一樣的。

這叫對應原理。就是說大量微觀粒子***一起時,詭異的量子效應将會消失,其整體行為就會變得“經典”。這條原理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比如一些大分子團,要說它是經典物體呢,似乎太小了;要說它是量子物體呢,似乎又太大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量子規律和經典規律雙管齊下。本來隻要用量子規律即可,但計算量太大了。既然存在對應原理,我們就可以把一部分計算簡化成經典物體來處理。

4、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在量子物理學中,某些東西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不可知的。例如,你永遠不可能同時知道電子的位置和動量,正如你永遠不可能讓硬币的兩個面都朝上。

有些書上教你這樣去理解不确定性原理:例如,要想知道電子在哪裡,你須得用某種東西(例如光子)探測它。但光是一種波,它的分辨率決定于它的波長,波長越短分辨率越高。所以為了把電子的位置測量得更準确,你***是選用波長越短的光。但光又是一種粒子,其能量與波長成反比,波長越短能量越高。光子能量越大,對電子的碰撞也越大。這樣一來,不管你的探測多麼小心,都會改變電子的動量。在經典世界,觀察或測量對觀察對象的幹擾可以忽略不計,但在微觀世界,幹擾無論如何是不能忽略的。

這樣說當然也沒錯。不過,不确定性原理事實上比上述這樣的理解更深刻。它說的是,自然界有一種天生的模糊性。在測量之前,電子的狀态(包括它的位置、動量),是各種可能狀态的疊加。它處于一種疊加态。疊加态具有天然的“模棱兩可性”:既可能是這樣,又可能是那樣,或者說幾種可能性同時并存。僅當測量時,它才***選擇一種确定的狀态呈現出來。

好比一枚“量子硬币”,當它落下之前,它的狀态是“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兩種狀态的疊加。僅當它落到地面靜止下來,它才***選擇停留在兩種狀态中的一種。

5、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體(如光子和電子)具有***的個性——有時它們的行為像波,有時又像粒子。它們的表現取決于你設計實驗時,是以波還是粒子來看待它們。

例如,我們知道,粒子的運動是有軌迹的,而波的特點是在整個空間彌漫,沒有确定的軌迹。當你把量子物體當作粒子看待(如用粒子探測器探測它),想知道它的運動軌迹,好,那它就表現得像個粒子。假如你在設計實驗的時候,想看看它的波的特性,如幹涉、衍射等,好,它就表現出波的特性。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的雙狹縫實驗。它之所以***,是因為展示了量子的許多奇怪特征。下面我們就以它為例子來談談。

假如你在一個水池裡設置一個有兩條豎直狹縫的屏障,然後用手指蘸一下水産生水波,水波會穿過兩條狹縫。穿過兩狹縫的水波會在屏障後面互相幹涉,形成一個幹涉圖案。

如果你把屏障從水裡拿出,朝狹縫發射一堆***,它們就會直接穿過這條或那條狹縫,在屏障後留下兩條分明的彈痕,而不會産生幹涉圖案。

這是經典的波和粒子在雙狹縫實驗中的表現。但詭異的是,微觀粒子譬如電子,可以同時表現出兩者。

假如你朝狹縫發射電子,甚***像發射***一樣控制好,一次發射一個,起初屏障後面開始形成兩條明顯的“彈痕”,說明電子表現得像粒子;但随着你發射的電子漸多,彈痕也漸漸模糊起來,***竟然在屏幕上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幹涉圖案,這時它又表現得像波了。倒好像每個電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并與自身幹涉。

按照不确定性原理,可以這樣解釋:因為電子是一個量子物體,我們不能确切地知道它的位置。電子有機會穿過一條狹縫,也有機會穿過另一條狹縫——因為兩者都是可能的,所以它實際上同時經曆了兩個過程。換句話說,确實是每個電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并與自身幹涉。

現在,更詭異的事情來了。假如你在兩狹縫邊上各放置一個粒子探測器,來觀察電子到底穿過了哪條狹縫。你的意圖可以得逞,比如電子擊中探測器的探頭,不斷發出明亮的閃爍,你高興地歡呼:“你這個鬼家夥,終于被我逮着了!你剛才走的是這條縫,現在走的是那條縫。”但是,等你把頭探到屏障後面,就會發現大事不妙:幹涉圖案竟然消失不見了,隻留下像彈痕一樣的兩條直截分明的狹縫投影。

按前面的解釋,這是因為你知道了電子穿過哪個狹縫之後,它不就再處于疊加态,所以隻能選擇一條路徑,通過一條狹縫。電子的波動行為消失了,表現得完全像粒子。

如果你對上述解釋還感到頭疼,那麼請想一想這個事實,或許多少受些安慰:物理學家其實也不太能接受這樣的解釋,他們一直都在為這個明顯的悖論想破腦殼。

6、波函數:(這是一種用來描述波-粒子的數學)

***關重要的是,一個量子波函數可以包含有許多種可能的解,每一個解都對應着一種可能的現實,波函數則是這許多種可能的解按一定概率的疊加。譬如,一個“量子硬币”的波函數包含“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兩種解,每一種解都對應一種現實,實現的概率各為50%。

驚訝的是,疊加态中不同的解似乎還相互作用。這一點,在前面的雙縫實驗中我們其實已經看到了,當電子同時經曆了兩個可能的軌迹,既穿過這條縫,也穿過另一條縫時,就會産生幹涉。我們的觀察或者測量,似乎對波函數起着一種神秘但又***關重要的作用,即造成波函數的坍縮,迫使原先處于各種可能的疊加态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好像我們對自然說:“喂,别再跟我含糊其辭,必須給我一個明确的答複。”于是自然隻好吞吞吐吐做出“是與否”,“此與彼”的答複。

觀察為什麼能迫使波函數坍縮呢?這是誰也解釋不了的機制,所以很神秘。

測量導緻的波函數坍縮,疊加态崩潰,是不可逆的,不可恢複的。這正是量子通信的基礎。量子通信優于傳統通信的***亮點是保密性好。為什麼它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信息的載體(比如光子)被***者截獲之後,他為了得到信息,不能不對它進行測量,但測量之後,光子的狀态就改變了,這樣就很容易被通信的雙方察覺。所以量子通信雖然沒辦法阻止被人***,但***者很容易暴露自己。

6、疊加态和薛定谔的貓

想象一隻貓和***瓶氰化物被放置在一個密閉的盒子裡。瓶子上方有一把用電子開關控制着的錘子。如果開關被随機發生的量子事件(例如鈾原子的衰變)觸發,錘子就會砸下來,把盛有氰化物的瓶子砸碎,貓就會一命嗚呼。

這個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谔設想的思想實驗,是用來說明疊加态的概念的。

鈾原子的衰變遵循量子規律,所以它的波函數有兩個解:衰變或不衰變。根據量子理論,在進行測量之前,這兩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事實***可以認為,在測量之前,鈾原子同時衰變又不衰變,處于兩者的疊加态之中。

因為貓的命運維系于鈾原子的衰變情況,所以你不得不承認,當鈾原子處于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态時,貓也将處于一種活和死的疊加态。即是說,在我們打開箱子觀察之前,這隻貓處于既死又活的狀态。

疊加态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傳統的計算機隻對0和1操作。1比特的信息,就是0或1。但是量子計算機直接對1量子比特進行操作,而1量子比特是0和1兩種狀态的任意疊加,這種疊加形式幾乎是無限的。這正是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不可同日而語的原因。

7、什麼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當兩個粒子(例如光子)密切相關時,對一個粒子的測量立即就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不管兩者相距有多遠,哪怕一個在地球上,一個在宇宙的邊緣。

這有點像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可能玩過的一個遊戲:叔叔每隻手裡都攥着一個彩球,一紅一藍。先讓你看,看完把它們在背後混合。混合完再拿出來,讓你猜每隻手中球的顔色。從你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球就像發生了“糾纏”——如果他左手拿的是紅球,那就意味着他右手拿的必定是藍球;反之亦然。

但量子的情況更神秘,因為在疊加态中,每個“球”并沒有确定的顔色。任何時刻,都能以同樣的概率顯現紅或藍,而且是完全随機的。

你如果觀察一個“量子球”,那麼它的波函數坍縮,它将***選擇一種确定的顔色顯現,比如說是紅色。可是與此同時,遠在宇宙邊緣的另一個糾纏的“量子球”,它的波函數也立刻坍縮,它也立刻以一種确定的互補顔色顯現了,比如說是藍色。問題是,我們對後者并未做任何直接的觀測,沒有對它産生任何作用呀。

這樣一來,對一對量子糾纏的粒子中的一個進行操作(比如說觀察),似乎立刻就能影響到另一個粒子,不管它們相距多遠。愛因斯坦覺得,這違反了他的相對論提出的“任何運動或作用力的傳遞都不能超過光速”的原理,所以他給量子糾纏貼上了“幽靈般的相互作用”的标簽。

量子糾纏是“量子隐态傳輸”的基礎。所謂量子隐态傳輸,就是把甲地的一個粒子的狀态瞬間轉移到乙地的另一個粒子上,如同某些科幻小說中描寫的“超時空傳輸”。不過請注意,這裡傳輸的不是粒子本身,而是粒子的狀态,即傳輸的僅是信息。

8、量子理論的解釋

量子理論的上述思想盡管非常神秘,也很誘人,但說實話,大多數物理學家并不特别關心,他們是實用***者,隻關心***的計算結果:理論怎麼解釋就随他去吧,隻要計算結果跟實驗相符就夠了。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有哲學氣質的物理學家試圖澄清這些問題,所以他們對量子理論做出種種解釋。這些解釋在本刊20***11A期的《量子物理的***對決》一文中已談得很詳細,這裡隻把主要的幾種解釋簡單介紹一下。

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在我們測量之前,确定的現實是不存在的。隻有我們在觀察的那一刻,觀察的行為導緻波函數“塌縮”,一種确定的現實才呈現出來。

多世界解釋——每一次對量子的測量都将觸發無數平行宇宙的誕生,疊加态中的每一個可能性,分别都在每一個新生的宇宙中成為了現實。你之所以觀察到薛定谔貓還活着,僅僅因為這個“你”碰巧跟那隻活的貓處于同一個新生宇宙中而已。

德布羅意的導波解釋——微觀粒子的行為跟經典粒子差不多,隻是你要把它們想象成像沖浪者一樣騎在所謂的導波上。粒子産生波,而波又引導粒子運動,如此反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