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父母接管孩子某項能力,孩子就缺失那項能力

文|李雪

01

媽媽自我實現,孩子天寬地廣

一個朋友找到了新工作,年薪從50萬變成100萬,但是她有些糾結要不要換工作:女兒剛上小學,換了新工作,陪伴女兒的時間會大幅減少,但經濟上會更寬松大方。

女兒明确回應她: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不想要挑戰新的工作。二,我甯願你陪伴我少一點,但是給我買東西更痛快更大方。

通過正常路徑成長的兒童,也就是嬰兒期間得到足夠及時回應的孩子,對于母親的陪伴時間并沒有那麼多的需求,反而對于自由和陪伴質量需要較高。

不要被控制,有需求時痛快滿足,孩子就足夠幸福了。

兒童從分床/分房開始,意味着建立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不需要跟父母有過高濃度的關系。更多時候,父母的意義是:穩穩的背景,孩子提出需要時給予孩子支持即可。

排除分離創傷等特别情況,三歲後長時間無法分床/分房,是母親不願意孩子走向獨立。

當然,如果母親幾乎100%認定是孩子離不開自己。孩子也會配合母親哭鬧膽小不肯分。因為在共生關系裡,孩子沒有機會建立現實邊界,無法區分自己和母親,會把母親的情緒感受表達為自己的。

共生關系阻礙孩子向前發展,所以母親去上班不陪孩子,孩子反而可能發展更好。

陪伴質量要比陪伴時間重要得多。在孩子衣食都有穩定保障的前提下,高質量陪伴孩子10分鐘,勝過幾個小時在一起。

高質量陪伴的定義是:我跟你在一起,完全沒有要改變你的念頭。我穩穩地存在着,你需要的時候我能夠聽見你回應你。

女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唯一的創造。把你的創造力盡情揮灑到工作上。沒有什麼比一個自我實現、自我愉悅的母親,更能讓孩子的未來天寬地廣。

這位媽媽是我鐵粉,孩子寫不寫作業考多少分她都沒所謂,就是閉嘴給錢。孩子整個小學成績一般,但是很快樂,體魄好。今年上初中,一考試就進全年級前十。

可以預測,随着知識難度增加,這種邏輯智力沒被破壞的孩子,成績會越來越輕松優異。

02

少年不是兒童,兒童不是嬰兒

一些父母抱怨孩子黏人,需求多,缺乏專注力,不願意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創造力十足的智者。但因為父母邊界不清,無法區分自己的事情與孩子的事情,而關閉了孩子練習“觀察 —— 感受 —— 思考 —— 創造”的心智通道。

感孩子之所感,想孩子之所想,大部分注意力給到孩子 —— 這種高濃度的母嬰共生關系,對于剛出生一兩個月的嬰兒,是美好的。

客體關系心理學稱之為:原始母愛灌注。

注意,即便是原始母愛灌注,也不是進入“我做了××,孩子就會××”的自戀幻想裡。自體自戀式地關注嬰兒,會吸食嬰兒能量,讓嬰兒體弱多病。

正常是,父母有自己主體性,有現實邊界,隻是暫時放下個體的興趣愛好。比如,生孩子之前,每天連續幾個小時自己打遊戲,但是作為新生兒父母,需要大量時間沉浸在和孩子的關系中。

一些人生了孩子依然沉浸在浪漫少年的角色裡,無法進入父母角色。比如,孩子生下來扔給老人和保姆,小兩口燙頭化妝出去嗨。孩子的人生地基就不紮實。

一些父母能夠進入父母角色,卻一直跟孩子共生,把幼兒甚至少年兒童,當嬰兒一樣養。孩子的發展非常受限。

所以說:成為父母,不是人人應該做的事情,而是心理發育水平到了客體水平,才能在親子關系中活出自己的主體性,給到孩子真實需要的回應。

03

人生的代理人,人生的掠奪者

每個人都自帶一套完整的人格運行系統,一個孩子在得到基本的物質滿足和身心安全的養育環境下,所有人格能力都會發展。比如,喜歡整潔和規律的生活,主動攝入自己身體需要的食物,喜歡探索學習新事物,對人友善等等。

請注意,每個人都自帶一套這樣的系統,而且僅存在一套,一旦養育者侵犯邊界,代理了孩子的某個功能,孩子的這個功能就被削弱甚至抹殺。

比如,養育者特别操心孩子及時喝水、吃青菜。那麼,孩子自身調節飲食的能力就被偷走了,父母代替了孩子的這個能力,孩子自身就失去了這個能力,厭食或者逮住零食無限度的吃,渴了也不知道要喝水。

比如,養育者每天教育孩子要整潔,生活要有規律。那麼,孩子一旦失去監管,立刻亂成豬窩,無節律得一塌糊塗。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懂禮貌,見人就叫叔叔/阿姨好。那麼,孩子就會關閉對人際關系的感知力和興趣,長大了容易成為社恐。

比如,養育者特别操心孩子的學習。那麼,孩子渴望學習新事物的内驅力就沒了,邏輯智力逐漸破碎,每天被盯着熬時間學習,但效率極低,事倍功半,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總之,你要代理孩子的哪個方面,孩子就會失去哪個方面的人格能力。人格能力,有且隻能有一套,你拿走了,孩子就沒有了。

隻要父母肯努力,沒有孩子毀不掉。


隻要父母多操心,孩子一定能養廢。

作者|李雪

心理學學者,新浪微博@李雪愛與自由。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有限責任家庭》。當當、京東、淘寶、亞馬遜,全平台在售。

公衆号|初心心理

公衆号|李雪愛與自由

編輯|林詩野

插圖|KangHeeKim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