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患友張大媽這幾天總感覺胃疼,特别是早上疼得厲害,吃了胃藥也不見好,于是到醫院消化科做檢查,結果醫生說是胃裡感染了幽門螺杆菌,需要及時進行抗菌治療。
張大媽一聽,心中有點慌:“幽門螺旋杆菌?是不是會得胃癌的那個?很嚴重嗎?我該怎麼辦?”
現代醫學認為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寄生在胃部胃粘膜和細胞間隙的微需氧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緻病因素。
中國普通人群幽門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在50%左右。幽門螺杆菌作為細菌,它早已成“明星”。然而,幽門螺杆菌“神秘”莫測,“本性”難識。實際上,關于幽門螺杆菌,還有很多事情沒搞明白。曲徑通“幽”——探“幽”之路“路漫漫”。
人們最關心的話題:感染幽門螺杆菌後,會出現哪些反應?
感染幽門螺杆菌後很多人沒有特别明顯的表現,但是隻要細心留意,身體還是會給我們一些線索。
上腹部不适、胃部飽脹感、隐痛、反酸、嗳氣,有些感染者會有頻繁的“早飽現象”。
口臭:感染幽門螺杆菌後,細菌産生的分泌物所帶來的臭味會通過口腔散發出來。
消瘦、貧血:由于消化不良,人體的營養攝取出現問題,會出現消瘦,甚至貧血的表現。
幽門螺杆菌的危害:
幽門螺杆菌會在胃黏膜小凹及其鄰近表面上皮駐紮下來不斷繁衍,并且依靠鞭毛四處活動,破壞我們的胃黏膜屏障。現在已經确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以及胃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等疾病均與感染關系密切。
篩查幽門螺杆菌,需要做什麼檢查?
按照目前消化學科共識,呼氣試驗是篩查幽門螺杆菌的“金标準”,是最準确的檢查。
目前根除幽門螺杆菌最好的藥物和方案是什麼?
目前國際及國内共識意見中推薦的治療方案是“質子泵抑制劑(ppi)+铋劑+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有78%的胃癌,可歸因于幽門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幽門螺旋杆菌還和多種腸胃疾病有關。
常見的有: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幽門螺旋杆菌會産生代謝物,可直接損傷胃粘膜,造成胃部炎症反應,長期炎症且病情惡化發展,有可能發展成為胃癌。
雖然現代醫學有針對幽門螺杆菌的治療方案,但是幽門螺杆菌仍然不能被根除!
因為幽門螺杆菌是一個細菌,是可以傳染的,并不能終身免疫,還可能重新感染。因此,更重要的是注意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和幽門螺杆菌說“永别”?
西方的科研人員發現了幽門螺旋杆菌跟消化系統疾病有着密切的關系,但是并沒有弄清楚幽門螺旋杆菌是怎麼來的?這種細菌為什麼對人的消化系統如此青睐?
幽門螺旋杆菌屬中醫的“邪氣”範疇,中醫理論認為“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後天之本不足,則易受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侵襲。簡單地說就是人體的内環境不好了,才給細菌有了可乘之機。就好比自家的廚房欠清理打掃會引來蒼蠅、滋生細菌一樣。
中醫能治幽門螺旋杆菌,其機理是什麼?
一則,中醫治病,重在扶正祛邪。注意,是扶正,通過正氣來祛除病邪,不是殺菌滅菌,是祛除。簡單來說,通過中醫治療後,會把人體變成一種幽門螺旋杆菌不喜歡的環境,幽門螺旋杆菌隻能自動離開。這種手段是最高明的,不殺不滅,既治病,又不傷正。
二則,中醫以人為本,以正為本,中醫治病的目的是平衡陰陽,調和髒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也就是說,中醫沒有想着如何殺滅細菌,中醫想的是如何讓人體恢複平衡,讓元氣充盈。所謂: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就是這個意思。由此說,中醫治療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其實不是治細菌,而是治正氣。以正為本,以邪為标。
脾胃虛弱是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病理基礎,而在其基礎上形成的氣滞、血瘀、郁熱、濕阻等病理變化為幽門螺旋杆菌附着、繁殖、緻病提供了客觀條件。目前,中醫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認識已達成一緻意見,即幽門螺旋杆菌屬中醫的“邪氣”範疇,且多具“熱”、“毒”的性質。
然而,這種“熱”、“毒”侵襲不同體質的人群後,臨床可有不同的轉化,陰虛或陽盛體質,則從陽化熱、化燥;若陽虛或陰盛體質,則反而從陰化寒、化濕,而出現脾胃虛寒證或寒濕證。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外邪侵襲,邪正相争,終緻本虛标實,脾胃虛弱為其本,濕熱中阻為其标。氣之于血,有溫煦、推動、統攝的作用,這些作用均有賴于脾胃之氣的旺盛充足。如此,胃絡血瘀,瘀滞胃體,最終形成正虛、濕熱、瘀血等多種病理因素的存在,不僅使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纏綿難愈,日久還有胃癌的風險。
中醫治療脾胃病的方子很多,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脾胃大家李東垣的名方: 升陽益胃湯——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濕郁生熱證組成 黃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參(15克) 炙甘草(15克) 獨活(9克) 防風(9克) 白芍藥(9克) 羌活(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澤瀉(5克) 白術(5克) 黃連(1.5克) 主治: 一、治脾胃虛弱、怠惰嗜卧。 二、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幹,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 三、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肺之脾胃虛病) 方義: 1.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加黃芪,以補肺而固;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 ⒉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則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 升陽益胃湯重用黃芪,并配伍人參、白術、甘草補氣養胃;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濕;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白芍養血和營。适用于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濕郁生熱之證。 |
在幽門螺旋杆菌的治療上,中醫和西醫一直有不同的見解,我個人主張先用西醫的四聯療法進行抗菌治療,等幽門螺旋杆菌C14指标正常之後再用中藥調理,這樣既治标又治本,才是最靠譜的治療方法。
葛根兄
中醫執業醫師(非科班),自學及跟師學習中醫十五年,後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
師承于著名骨傷科專家、原中央保健局保健醫吳石華教授,後于江蘇省名
老中醫、江蘇省中醫院名醫堂殷明主任門下學習兒科、婦科病的臨床診治。
提 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