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代碑帖中的“殘字”怎麼臨?


祀三公山碑
字帖中筆迹的殘損和模糊,并非書作者所為。由于傳世墨迹與碑石的書刻年代距今已甚遠,往往因材料的質地、自然環境的影響或保管不妥而破損,有些則是人為破壞造成的。因此,給臨摹和辨認帶來了一些困難,是初學者很感困惑的一個問題。 一般說來,首先要明确:碑帖中字的殘缺并非字的本來面目,即不是古法,也不是藝術美的特定表現形式。因此,殘破的點畫與字形不是取法的對象。

漢禮器碑
對這些字,臨習碑帖時要仔細分辨、謹慎下筆,對殘損的字可以放棄,揀清晰的寫。對那些斑駁殘損的點畫,要盡可能還原其本來面目。如若一味去摹仿,就可能将殘破誤認為點畫的形态,從而錯誤地理解了古法。若刻意地追摹點畫的斑駁,而誤認為是“金石氣”,那就很不對了。如:漢《張遷碑》中“友”字上部多了兩豎筆,一撇已形損。臨摹時,要區别點畫與破損之處,還原點畫的應有形态。
書法作品的神形,是其生命的所在。臨摹講形神兼備,是指在能夠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把握其書寫規律,通過摹寫準确地再現古代書作的外部形态與内在精神。這就需要有正确的認識和方法,做到心摹手追,才不緻局限于對碑帖中殘損字的形态的機械臨寫和錯誤的追求。

【終】

書法字帖·企業二維碼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