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過去俗稱“黑老虎”,它既是一種有文化曆史内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
曆代傳世碑帖大觀:
一、晉 王羲之
1、姨母帖
釋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從帖文來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後,心情十分悲痛,連正常的事務都不能安頓料理了。
《姨母帖》行書,紙本,現藏遼甯省博物館。《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 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帖中文字雖屬行楷書體,但書法中還留有隸書遺意,字間多斷、頓挫,除“奈何”兩字上下牽連,其餘都字字獨立;筆畫凝重、樸拙,其“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的心緒直露無遺。
《姨母帖》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屬于“過渡型”的書體。它對研究東晉書法,和王羲之書法風格的發展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迹。貼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現存此帖為唐代雙鈎填廓法臨本,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劄,其内容為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以“羲之頓首”行草開頭,以“山陰張候”行楷結尾,筆法雍容古雅,圓渾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
清乾隆帝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 并藏于養心殿西暖閣内,禦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快雪時晴帖》被乾隆帝視為'三希'之首。
二、晉 王獻之
1、廿九日帖
《廿九日帖》是東晉王獻之緻其一位同輩兄長的信劄,信中所寫是王獻之為自己未能送别而緻歉,并問對方身體狀況的内容。行楷書,3行,30字。縱26厘米,橫11厘米。收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廿九日帖》帖為行書,但有的字近楷書,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書,如“何如”、“獻之再拜”,楷、行、草共處一紙,自然、協調,毫無牽強之感。書寫自由,不拘體式,由此可見東晉士人寄情翰墨,自由書懷的風尚。用筆秀媚飄灑,風流俊美,筆意連貫而舒展,章法生動,感之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出入右軍法中,師古創新的面貌躍然紙上。
2、地黃湯帖
王獻之真迹未能傳承至今,作為模本墨迹有數種傳世,其中之一,即《地黃湯帖》。全篇書風柔韌兼備,沉着軒昂,一氣呵成。
《地黃湯帖》用筆外拓,筆畫圓腴而縱逸。整幅字富有節奏感,開頭“新婦”兩個字是行書剛落筆速度較慢,寫得凝重端穩,“服”字以後,漸漸放開,到第二行用筆已經很灑脫,筆畫連綿宛曲,提按自然,輕重變化,充滿韻律感,墨色濃淡、枯潤相間,使得全帖具有散朗舒展的特點。
三、唐 陸柬之
1、文賦
《文賦》是晉代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此賦序言說明創作緣由和意圖,指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認為對寫作的認識,雖然可以借覽前人的經驗,但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
魏晉時期,使得文學走進自覺地時代。随着儒家思想的衰微,人的思想的解放,人道價值重新得到肯定,文學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文學理論上也一掃兩漢沉悶凝滞的氣氛。對文學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更加深入,對文學藝術規律的研究全面展開,在這樣的情況下,《文賦》應運而生。
四、唐 李邕
1、麓山寺碑
此名碑曆來為人稱頌。明王世貞說:“《嶽麓寺碑》勝《雲麾》……其神情流放,天真爛熳,隐隐殘楮斷墨間,猶足傾倒眉山、吳興也。”評價極高。此碑的特點:用筆方面,由于李邕博采魏晉時期鐘、王書體和北朝碑刻書法之長,所以落筆堅實,謹嚴而開合得體。在結字方面,結構寬博,向四面開放,中宮緊縮,充分體現了李邕行書奇崛多變的藝術特色。
五、唐 顔真卿
1、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顔真卿追祭從侄顔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縱20.8厘米,橫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書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本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裡,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于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裡行間。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2、劉中使帖
《劉中使帖》為唐代顔真卿聞知河北藩鎮叛亂之将吳希光已降、盧子期被擒獲的捷報時,所寫的尺牍,行草書,8行,行41字。筆力雄健,線條遒逸聯綿,有“鈎如屈金,點如墜石”(宋朱長文《續書斷》)之評。可與《祭侄文稿》相媲美。
3、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為顔真卿行草書精品,唐廣德二年(公元764)顔真卿寫給定襄王郭英義的書信手稿。行草書,傳有七紙,約64行古時。原迹已失,刻石存西安碑林。北宋長安安師文以真迹模勒刻石,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傳,好事者皆以該本為據輾轉翻刻,傳世摹勒翻刻計有12種之多,故傳世諸本以其最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傳,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鳳。其中以國家圖書館館藏北宋拓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上海圖書館藏南宋拓本比較有名。
六、宋 蔡襄
1、自書詩
《宋蔡襄自書詩》:行書《自書詩》卷,紙本,縱28.2、橫221.2厘米,收錄蔡襄作于宋仁宗皇祜三年(公元1051年)間的自書詩11首。其書法結體端麗,運筆沉穩,反映了中年時期書法作品的風貌。清代顧複在《平生壯觀》中說此卷是“此公第一小行書”。卷後有宋代楊時、張正民、蔣璨、向水,元代張雨、張樞;明代胡粹中等人題跋。并有賈似道、梁清标、永琰等人鑒藏印。
2、緻彥猷尺牍
《大研帖》(緻彥猷尺牍),1064年,紙本,25.6cmX25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襄啟:大研盈尺,風韻異常,齋中之華,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裡則可。真則趙璧難舍,尚未決之,更須面議也。襄上,彥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閏月。
七、宋 蘇轼
1、赤壁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轼所寫的散文,分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其中《前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展開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于文中反複再現風、月形象。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升華的複雜過程。而《後赤壁賦》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前篇雖無二緻,但是筆墨全不相同,以叙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具有詩情畫意。
2、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卷》,紙本,縱32厘米,橫181.8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東坡書法兼得二王、顏真卿、李邕、楊凝式之長,其書風充分流露瀟灑奔逸豪邁不羈的氣概。此卷文字意态豐腴,結體穩密,縱筆重,橫筆輕,撇戈筆劃,左伸而右縮,為蘇字特色。
八、宋 黃庭堅
1、松風閣詩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迹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顔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2、華嚴疏
《華嚴疏》 行楷 绫本 25.1× 115cm,凡19行,113字。書于元祐五年(1090年)左右。現藏上海博物館。此卷筆劃遒勁娟秀,結體疏朗蕭逸,深得晉人韻趣,堪稱黃氏書法的傑構名作。
九、宋 米芾
1、苕溪詩
《苕溪詩》是米芾中年的作品。書于元祐三年(1088年),當時已三十八歲。那時他在遊曆蘇州、無錫,此卷是他出發造訪無錫之前的手筆。雖中年已到,但字中卻不乏天真之氣,以胸中之美,貫注全篇,整個書風令人驚歎不已。
2、拜中嶽命詩
北宋米芾書。紙本。行書。自書五言律詩二首。據徐邦達考,約作于紹聖元年(1094年)十月後。時米帶四十四歲。書法清勁流宕,神采奕奕。鈴有:宋紹興内府,元柯九思、王永甯、蔡汝楠、唐宇銘及清乾隆、嘉慶内府鑒藏印。曾入刊《三希堂法帖》。現藏故宮博物院。
十、元 趙孟頫
1、歸去來辭并序
趙孟頫《歸去來辭》以楷、行、草相雜,結構雍容寬博,通篇徐疾有緻,平和中見靈動。
2、煙江疊嶂詩
從書法的風格看,此時的趙孟頫已充分顯示出成熟的書法風格,赤壁賦、吳興賦等代表作品都用筆娴熟,結體俊美飄逸,書寫十分自然。遼博藏本的趙書風貌, 基本上屬于這一時期的風格特征。用筆爽朗清俊,筋骨秀逸。筆勢奔放而揮灑則十分随意。
3、高峰禅師行狀
這件作品通幅縱25.3厘米,橫717.5厘米,創作年代不詳,但根據作品的風格推斷,應屬于趙孟頫中晚年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趙孟頫的一件精品。此卷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作品共239行,約三千字,雖屬長篇巨制,但卻是前後一緻,如同一氣呵成,讓人不得不歎服趙孟頫的功力之深、藝術之精。
下一篇
紫薇鬥數——四化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