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天體軌道運行論》的
中醫理論、物理、數學、天文學新發現:
陰陽五行、九宮八卦、五運六氣科學觀是研究《内經》、《周易》、《周髀算經》的核心内容,又是5000年中國科學技術與文化的活水源頭,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史書中間斷的記載和曆代有人反對,至今仍然是一個科學的謎團。我們的研究發現,解決了《周易》、《黃帝内經》的所有理論難題和預測技術的難題。
本書依據《黃帝内經素問》原文及《黃帝内經靈樞》原文中關于陰陽五行學說、五運六氣學說、九宮八風的原文結合《周易》、《周髀算經》的原文研究和解讀,第一次從地球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以及高等數學等科學的角度發現:
一、《黃帝内經》、《周易》中陰陽五行學說、五運六氣學說是關于地球(天體)自轉與公轉規律的計算與法則;
二、解讀了中國人5000年關于陰陽五行學說從自然科學升華為哲學的困擾;
三、破解了10天幹12地支計算地球經緯網中經緯度的難題;
四、破解了60甲子的地球自轉公轉的軌道運動與運動方向的難題;
五、解讀了《内經》關于南北政是計算地球自轉公轉軌道的上下問題與地球南北半球的劃分問題;
六、破解了《周易》八卦的經緯網中經緯度計算法則;
七、回答了《周易》關于“水火不相射”的地球的自轉軸南北軸與公轉軸東西軸的問題;
八、回答了《周易》“易,逆數也”本質是說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相逆的軌道旋轉方向問題——與現代地理學規定的地球自轉公轉同向的規定本質上是一回事;
九、破解了時間概念的科學含義——地球自轉公轉函數周期、位移弧度、角速度的直角三角函數單位;
十、區分了自然科學五行終始與人文科學五德終始的不同含義;
十一、破解了《周易》中關于“六爻”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的含義是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規律的法則與原始記載;
十二、中國陰陽合曆的日曆是計算和運用地球與月球自轉公轉周期運動規律的最好曆史證據和應用科學證據;
十三、河圖洛書是計算地球儀、天球儀經緯網的法則;本質上,也是計算地球-天體自轉公轉運動規律的定向圓法則;
十四、28宿是計算地球儀、天球儀經緯網的法則;同時也是計算月球、地球自轉公轉軌道周期的定向圓法則;
十五、一日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是地球月球自轉公轉函數周期的法則。
十六、通過驗算,證明太極圖、陰陽魚的數學、物理學基礎是中國圭表測定的24節氣日影的長度變化,揭示的是地球自轉公轉函數周期中晝夜弧長短變化與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小變化與直角三角函數周期長短變化的關系。
從天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高等數學、中醫學、曆史學等學科正确地揭示“陰陽五行”的自然科學内容與中醫學的科學聯系。這樣,陰陽五行是唯心論、機械的循環論、僞科學論的言論就不攻自破。陰陽學說是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學說,陰陽針對于地球的自轉指地球的晝夜更替及晨昏線的水平運動法則;針對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則是計算地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以及晝夜長短變化及晨昏線的升降運動的法則。陰陽分為地球——天體自轉之陰陽與公轉之陰陽。地球——天體自轉角速度為180度、公轉角速度為182.625度的計算法則——這個數據,采用的《淮南子》中的數據。五行針對于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就是5期軌道周期計算的法則,是把地球自轉公轉周期按5期計算的法則——包含了地球自轉公轉角速度、位移的計算法則。由于自轉循環函數周期——赤道周期360度與公轉循環周期中的回歸函數周期——黃道軌道周期365.25度的不相等,5步5行5運就略有差别,即赤道自轉72度與公轉黃道73.05度/行/運/步的計算法則,角度相差1.05度,所以《史記》說“均五行”,說的平均等分360度自轉循環函數周期與公轉循環回歸函數周期365.25度的含義。這與自轉公轉運動的六步——6期法則是一緻的,自轉循環函數周期的6步法則,就是每步60度的法則;公轉循環周期6步的法則,就是每步60.875度的法則——《内經》中原文是有記載的。與“四時”法則是一緻的,四時法則---公轉循環運動和自轉循環運動均等分為4;“五行時”——當然就是把地球自轉公轉循環運動的時間等份為5,等份為5步,以此可以計算地球自轉公轉循環的角速度、位移,以及公轉自轉的軌道狀态。由于時間的概念5000年來懸而未決,這給理解“五行時”、“五行”、“五運”造成了客觀上理解的困難。《内經》原書科學地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循環函數周期時間、位移、角速度。精确到了公轉的6步每一步60.875度——今天角速度概念,0.875°換算為地球自轉時間為今天的21小時。本書可以作為研究天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哲學、中醫學基礎理論、高等數學,以及天體物理學史、地球物理學史、高等數學史、哲學史、中醫學史的參考書。尤其應該将“陰陽五行确立研究天體(地球)自轉公轉運動規律的科學理論體系與應用科學理論體系”的結論作為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增加到中專、專科、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中去,也應該作為現代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生的繼續教育科目進行強有力補課。應該将其史實增加、補充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涉及地理、數學、物理學、古文教材中去。尤其是應該對《周髀算經》中的直角三角函數計算法則,重點進行研究。中醫界忽略了這幾方面學科的研究造成的,也是這幾門科學技術在解放後研究和翻譯嚴重滞後造成的。孟老最後定書名《中醫天體軌道運行論——内經與中國古天文學》,在此,深表謝意。
究天人之際是中國傳統學術的總目标。
《周髀算經》有言:“知地者智,知天者聖。”作為中醫理論奠基的經典《黃帝内經》,不僅知天知地,而且以天人合一論述生命健康與疾病。《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全合于《易·系辭》“三才之道”的人的定義。《内經》在究天人的旨要下,悉心觀察與體驗從遠及宇宙到人類生存的近環境,從時間空間,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提出很多重大的科學命題。其中有很多是在數據基礎上通過運算得到的。對于這一點,或由于觀察和算法的失傳;或由于數術家的治術意識,有意不宣其所以然;也或因于其深奧性傳承難繼,以緻成為醫門之玄機。有者不僅是醫學難題,也是易學乃至科學的難題。有些難題,甚至熟稔易學的醫學家也沒能解讀,不得不在著作中如張介賓在《類經序》中所言“遇難而默”了。
《中醫天體軌道運行論》一書,作者以其對中醫經典理論的素養,和對中國傳統數學及天文學的倚畀運用,有些典語通言,其來源卻有天文和數學計算的依據,例如五行生成數、天幹、地支、河圖、洛書、氣口成寸,天人合一等;有的雖曾有曆代注疏家的解讀,但本書的論證,視角獨特,又工于計算,而闡述獨到。例如藏氣法時,肝左肺右,四時高下,歲甲定運,陰陽離合,揆度切度,生五氣三,六氣始終,真髒脈象等等,或創辟勝解,或破解謎雲。最有學術價值的是,作者從中醫天文學内容的闡發中,領悟論證了河圖洛書是數字地球儀,從五行生成數、幹支曆法、五運六氣等的考察和測算中,恢張了中國古代醫學和天文學都呈現很高的精确性。
被稱為東方意識的天人之道,其中的天人合一,是中醫學殊為重要的醫學觀念,還具有發則、原理的意義。對這個“道”的認識,須“法于陰陽,和與術數”,還要“覽觀雜學,及于比類,通合道理。”術數,不僅是認識《内經》天人之道,也是把握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文化的重要機杼和權輿。
術數,又稱數術,是一類古代的學科的統稱。它是古人運用一些數和與其相聯系的“機”,來推斷吉兇晦吝,解說自然現象,測定時運興衰等活動的原理和方法,對我們國古代科學技術、政治軍事、文化民俗等,都曾經産生廣泛的影響。“術”主要指方法,而“數”,除作為數字、理念、規律之用外,還有更為廣泛的内容。
數,《漢書·律曆志》定義為“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術事物,順性命之理也。”又言數之用有五:“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權衡。參五以變,錯綜其數,稽之于古今,較之于氣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經傳,鹹得其實,靡不協同。”在中醫學經典著作中,數表達數字之外,還“因數以明理”,還是“天機”,是萬物莫逃乎數的規律,是道理。因象而推來,《左傳·僖公十五年》謂:“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内經》就是以象數具論天地人的多種自然法則,可不是随意的機械的數字對比。例如《老子》的“道生一”就有本源之意,近乎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按《說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二、地之數也。”“三,天、地、人之道也。”“四,陰數也。”“五,五行也。”“六,《易》之數也”等等,數成為一種抽象化的概念。但像10、12、19、30、60、72等這樣的數字,則不僅超越自然數和符号對應,而是經過天文測量,在天文曆法上為時空的标識:10為天幹數,12為地支數或12月,19為天地之數,為閏法,30為天五地六相合數,60為天幹地支周期數,為一甲子,72為72物候。先人通過天文觀測和數的運算而推得“天地之大紀”,古時稱為“天度”,今人稱為曆法。《漢書·律曆志》言“曆者天地之大紀”。曆法體現天地運行的規律,人體生命與天地合一。以和于術數為切入點,是為研究《内經》的重要途徑之一。
最令人驚喜的是:本書作者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内經》的天文曆法,探讨其中有關術數概念的蘊意之過程中,破譯了河圖洛書的千年未解之謎。作者的結論是,十數圖的河圖,與九數圖的洛書相為經緯,此二圖以經緯網絡形式構成了數字化的地球儀,以此成為古人計算地球自轉公轉規律的模具。中國古代的幾種曆法的推步制曆,五運六氣的有關數據皆由此模型而推出。這是研究古代天文學史、研究《周易》象數,研究《内經》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以此宣告,我們先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用數學模型和數字網絡進行天文學的研究了。
河圖與洛書,最早見于《尚書·顧命》曰:“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論語》引孔子語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易·系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春秋戰國以降,雖古籍多有記載,但王室不見收藏,學者亦不複見。至北宋初,有陳抟始傳河圖、洛書、先天圖等,南宋朱熹将諸圖載入《周易本義》。河圖、洛書在中國學術史上曾有三種争論:有無之争、九數圖與十數圖之争,以及圖的意義之争。
宋代即有疑古派否認河洛的存在,認為是陳抟所僞造。1987年安徽阜陽出土的九宮八風盤,是與洛書相表裡的式盤,與《靈樞·九宮八風》篇完全一緻,徹底撥去了曆代否認的疑雲。宋代陳抟、劉牧及清代胡渭等人,以九數圖為河圖、十數圖為洛書。但許多人還是遵從朱熹的說法,以十數圖為河圖,九數圖為洛書。直至今日,人們也是知其争而慣用朱熹之說。
河圖洛書的蘊意曆代學者釋說最多,除神話傳說稱河洛為龍圖之外,有關科學方面的闡釋主要是:十數圖的河圖為五行生成圖,九數圖的洛書為八卦卦象圖(八卦本源圖)。當代人有關的假說也很多,如有說河圖為先民遊牧時期的氣象圖,洛書為該時代的“羅盤”方位圖;有說河洛的數列集群為半坡文化時的魚祭壇的布置簡圖;有說是中國金字塔——少昊陵(在曲阜)的設計比值圖;又有數字幻方結構說及數字結構的縱橫圖之說;還有說是計算宇宙事物的代數式,等等。《内經》多篇中,如“其生五,其其三”等,就是以數字指稱河圖洛書中的方位或時間喻論五行。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稱其為“昭其其數”,把河圖洛書用為數學模型方法,推步五運六氣。
作者精于訓诂修辭之學,解讀了《内經》中的三種曆法:《素問·陰陽别論》等篇的陰陽合曆;《素問·六節藏象論》的“天以六六為節”的六十幹支曆法;“七篇大論”的曆、律、物候結合的五運六氣曆法。知《易》之“順”“逆”指地球繞太陽自轉與公轉,在時間上由此推及過去為順,由此推未來為逆。在象數易學上,由理及數及象謂之順,由象及數及理謂之逆。在五行相生為順,相克為逆。這就是《易·系辭》“是故易逆數也”,以“逆法”推求疑問的破解之道。作者就是用地球自轉公轉的“順逆法則”為樞機,通過《内經》提供的天文時空要素展開研究的。本書論及:陰陽魚太極圖,是用《周髀算經》測算24節氣,依據日影長短,運用直角三角函數法則測定和計算地球南北半球自轉公轉得到的圖像。
中醫天人合一的主旨是,人和于天的規律,即天機、天數。《中醫天體運行論》正是要以象來推數,再上升到理的層面而究天人之道的。作者以數學的方法和觀念,考究《素問》54篇、《靈樞》18篇中的天文曆法内容,又通過計算,建立理論模型和邏輯推理,在河圖洛書為數字化的地球儀的推演中,解讀了古天文學、象數易學和中醫學的很多疑點。作者指出:天人合一的科學内涵是人體生命質點軌迹與地球自轉公轉軌道合一。從天文學而論,陰陽五行體系乃是地球自轉公轉的運動體系。而五運六氣的法則是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計算法則。破解了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是地球經緯網之經度和緯度。五運六氣中的南政和北政,是地球自轉公轉軌道的上下和南北半球的劃分。作者指出,《易·說卦傳》之“水火不相射”,系指地球自轉的南北軸與地球公轉的東西軸二者因為不透明而不能投射。書中對許多醫學現象的解讀為前人所未逮。如“真髒(脈)皆死”,作者指出,這是逆從四時陰陽五行的緣故;五髒的慧、甚、靜三态,因于地球自轉節律的生物鐘;天忌,就是與生物鐘相捋,是地、日、月三者位置引力等決定的。又如對“天符為執法,歲會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的運氣名詞,注家多随文陳義,作者以天文之理疏解了真谛:天符執法者,即中運之氣與該歲當令之氣相同(符合)的年份;歲會為行令者,即中運之氣與該年地支本氣相同;太一天符為貴人,是既是天符之年,又逢歲會。天符之年發病迅速,又立現危象,歲會之年發病緩慢病程長久。太一天符中貴人者,會出現暴亡暴死之象。《素問·評熱病論》的“陰陽交”死候,諸注家都忽略了天人合一預見病勢的問題,而岐伯是以病情與天時來預期死生的。指出,病溫者在“汗出辄複熱”、“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三種脈證的情勢下,在陰陽交替,即冬至夏至之際,“交者死也”,是軌道運行180度後交際之期死亡。這是天氣變換對人的生氣影響所緻。“陰陽交”是以天時命名溫病死期者。上述的解讀,殊可見本書是一部理論緊密結合臨床實踐的佳作。
當年劉歆在制三統曆後曾道:“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宮相為表裡,此語自有傳授,非後世所能言之。”看來,這個谶語已經被21世紀的範仲毓教授給打破了!
孟慶雲
2015年10月8日 于中國中醫科學院
内容導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