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人際關系13:好的關系要靠好的自己

人際關系最核心的要素不是如何跟别人交往,而是如何打造更好的自己。我若盛開,蝴蝶自來。自己變優秀了,别人會主動來結交你。打造更好的自己,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控制情緒,明确角色,主動結交,管理維護,人品經營。情緒在人際交往中特别重要。如果一個人喜怒無常,他的人際關系不會好到哪裡去,也沒有人願意跟這樣的人交往。反過來,說自己脾氣不好,讓别人多擔待也是不對的。你跟單位一把手咋脾氣就好了呢?本質上是你心裡有沒有别人、重視不重視别人的問題,脾氣不好隻是個人修養差的借口。這話聽起來有點紮心,可惜事實就是這樣。不控制情緒的說話辦事,俗稱“不過腦子”,主要表現為“快四步”:走心了(動情緒了),上臉了(臉色不好看了),張嘴了(情緒化語言脫口而出),馬上又後悔了。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有人稱這種人渾身上下都是“情緒開關”,一碰就炸。怎樣關掉這些情緒開關、擺脫這個惡性循環呢?可試試遵循以下四項基本原則:第一, 順接不逆接 當聽到不同意見時,不要急于推脫、解釋、反駁。如果對方的話顯而易見是錯誤的,可以先說“這也是一種說法”,要先承接下來,進而去問、去聽、去了解。美國大片《諜中諜》的片名直接翻譯過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實生活當中,也沒有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讓你造一艘航空母艦,可不可以?當然可以!隻要錢給足、人到位就行。所有在逃犯一個不剩地抓回來可不可以?當然可以!疫情防控抓到位,逃犯順便就給抓了。所以,事情不是做不成,隻是條件不具備。工作任務安排下來要先接着,先說“好”,然後再提條件。上來就拒絕是職場大忌,也是人際關系的大忌。 第二, 認可不認真。人際關系不是開會做決策,其價值指向是人際關系的和諧,而不是追求真理。有一個笑話:一個人在飯館裡吃飯,聽到旁邊人說“曹操有30萬大軍……”,他端着面條就過去了,說:“不對不對,是60萬大軍!”說着說着碗裡的湯灑了,别人說:“小心點,看你湯都灑了。”他卻說:“湯灑了是小事,少了30萬大軍是大事!”老百姓常說别争的沒米的糠。工作上的事情馬虎不得,人際關系大多是可有可無、兩可之間,所以沒必要太認真,更不必計較。 第三,理解不理論。當别人表達某種觀點或者表現出某種行為的時候,不要立刻就有逆反情緒,而是要試着去理解他,了解他的出發點和立意,甚至了解他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和性格。對于别人的觀點,哪怕你覺得匪夷所思,也要先認為它是對的,然後去探究,這樣你會獲得更多,否則就是故步自封了。有一個信息接收原則:看到的信息先判斷是假的,然後進行驗證;聽到的信息先判斷是真的,然後思考原因。所謂“看到的信息”,指的是從報紙、電視、手機、電腦、書籍等媒介得到的信息;所謂“聽到的信息”,指的是現場從一個活生生的人那裡聽到的說法。二者的區别是有沒有具體的人在。要相信隻要不是傻瓜,他說的話一定有其道理,探究原因就是人際交往,否則可能是理論研讨、真理辯論。 第四 共情不同情 乞丐躺在地上,你覺得可憐,給他兩塊錢,這叫同情。共情是設想自己是那個乞丐,躺在冰涼的地上,承受着别人蔑視的目光,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沒有人願意被同情,但所有人都希望被共情。被同情說明自己是弱者,不如别人,這是反人性的;而希望被理解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追求是“在一起”。共情就是“在一起”,而同情則意味着你與我不一樣,我們不是一路人。關于情緒管理的更多内容,可以參看情緒管理專題,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