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人和人最好的關系,是熟不逾矩

文| 有書醉光陰·主播| 阿成

有書君說

《三國演義》中,他心胸狹隘,孔明幾句笑語就讓他氣到吐血。

他本想妙計安天下,卻“賠了夫人又折兵”,淪為了衆人的笑柄。

臨終前的“既生瑜,何生亮”,更奠定他一生的悲劇色彩。

但曆史上的他,少年成名,中年威震天下,是東吳最令人敬佩的将星、重臣。

他就是集顔值與才華于一身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撥開曆史的迷霧,走近真實的周瑜。

精通音律,顧盼動人心

《國風》有雲: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壁。”


周瑜,正是這樣一位翩翩君子。

周瑜,字公瑾,出身于江東的官宦世家。

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至太尉,其父周異,也出任過洛陽令。

他出身高貴,品行端方,外表氣宇軒昂、英偉不凡,是風度翩翩的濁世佳公子。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長壯有姿貌”,當時被吳人贊為“周郎”。

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的高調,他為人低調,但才華橫溢,音樂造詣很高。

他少時就精通音律,即使酒過三巡,但若是有人的彈琴稍有失誤,他必定聽得出來,聽出來後還要回頭示意。

所以,當時吳人有歌謠:

“曲有誤,周郎顧。”

若是一般的男子,回首就回首了。

但放在周瑜這樣的“盛世美顔”身上,一回首,多少少女為之怦然心動、心神蕩漾。

對此,詩人遐想連篇,将故意彈錯曲子視為一種風尚,隻為博周郎一顧。

唐代詩人李端就曾寫下:

“鳴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向來風趣的蘇轼在《南歌子》中盛贊道:

“鴛鴦翡翠兩争新,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

連豪放派詩人辛棄疾也來湊熱鬧,在《菩薩蠻(贈周國輔侍人)》中調侃道:

“曲中特地誤,要試周郎顧。

醉裡客魂消,春風大小喬。”


琴聲微揚,英雄醉眼回顧、美人含羞暗喜,怎一個雅字了得?

周郎顧曲圖(局部)

王佐之資,功高不震主

說周瑜,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好友兼上司:孫策。

早時,孫策之父孫堅興義兵,讨伐董卓,便舉家搬遷到周瑜家附近,孫策因此和周瑜相識。

周瑜和孫策同年,少年相識,兩人一見如故,周瑜還慷慨地把家裡的一座大宅給孫策居住。

孫策“性闊達,好奇節”,周瑜十分欽佩他的為人。

彼時,周瑜和孫策都在袁術帳下效力,但兩個都心知袁術非明君。

後來孫策脫離袁術,獨闖天下時,周瑜離開袁術,毅然追随孫策。

孫策見周瑜星夜馳赴,十分開心:

“吾得卿,諧也。”


周瑜有勇有謀,随孫策東征西讨,兩人強強聯合,一路戰來勢如破竹。

攻皖城、破劉勳、讨江夏、定廬陵,周瑜幫助孫策站穩腳跟,打下江東基業。

兩人相互成就,孫策成為“江東小霸王”,周瑜也一路升遷,24歲時就官拜中郞将。

雖然是孫策的至交好友,但周瑜心中,是拿孫策當主君來尊敬,始終牢記君臣之分。

不僅是孫策,就連其弟孫權,周瑜也是極盡禮儀。

當初,周瑜和孫策剛結為朋友時,孫母就讓孫權把周瑜當兄長看待。

那時,孫權年紀又輕,比周瑜還小7歲,戰功也不顯赫,隻是十來歲的小将軍。

因此,軍中諸将、或宴客時的賓客,都沒把孫權當回事,禮節上非常簡單随意。

隻有周瑜對孫權十分恭敬,率先以君臣之禮相待。

公元200年,孫策突然身亡。

周瑜傷心之下,鄭重地接下孫策的囑托,全心全意輔佐孫權,助其鞏固父兄基業。

兵荒馬亂、人心叵測的年代,周瑜堅守着心中的情義和忠信。

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

東吳人心思變,大多數臣子主張投降。

周瑜力排衆議,主戰曹操。

“夫以疲病之卒禦狐疑之衆,衆數雖多,甚未足畏。”

他清晰地分析局勢,指出曹操已然失去大義,其後方又有馬超、韓遂等後患。

再加上曹軍一路奔波,水土不服,且不善水戰,破曹并非難事。

周瑜領兵抗曹,于赤壁火燒曹營。

“火燒赤壁”一戰,讓曹操元氣大傷,此後數年不再輕言南征。

蘇轼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 (又作:強虜) 灰飛煙滅。”

周瑜一戰揚名千古,其智勇多謀,可見一斑。

赤壁之戰後,曹操賞識周瑜之才,想收歸己用。

他悄悄地派了著名的“舌辯能手”蔣幹,前往周瑜處做說客。

周瑜見到蔣幹,立即說道:

“子翼(蔣幹)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他風度不改,帶着蔣幹參觀軍營,巡視倉庫、軍資等,似想讓蔣幹知難而退。

餞行的酒宴上,他再一次表明心志: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内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共生,能移其意乎?”


蔣幹聞弦歌而知雅意,回去後對曹操說:

“周瑜雅量高緻,非言辭所能間也。”


曹操這才作罷。

劉備也曾試圖離間周瑜和孫權,他偷偷對孫權說:

“公瑾文韬武略,萬人之英才,我觀公瑾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周瑜文韬武略,是萬中無一的英才,我看他器量廣大,恐怕不會長久地為屈為人臣。

但孫權深知周瑜為人,一如既往地委以重用。

孫權

周瑜深知分寸、恪守禮儀、低調謙遜。

他用他的真誠和分寸感,換來了孫權的信任,粉碎了他人的挑撥。

寬宏雅量,魅力折人心

周瑜為人寬宏大量,從不與人交惡,因此頗具美名。

但也有一個人和周瑜不對付,他就是程普。

周瑜和程普曾分别為左右都督,合力攻打江陵。

但程普較為年長,先後跟随過三代主君。

他自恃三朝元老,不服周瑜安排,還時常淩侮他。

周瑜雖然年輕,但能包容體諒,始終不與他計較。

時間一長,程普反而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愈發敬重周瑜。

程普大力贊美道:

“和周瑜交往,就像飲醇香的美酒一般,不知不覺就陶醉了。”


居功而不自傲,年少有為卻不見鋒芒,着實讓人拜服。

公元210年,劉璋時任益州牧,張魯也蠢蠢欲動,時常侵擾東吳邊境。

周瑜就向孫權提議:

“曹操剛遭受挫敗,現在沒有能力和東吳作戰。

請允許我前去奪取蜀地、并吞張魯,與馬超結盟,繼而進逼許都,到時北方可圖也。”

對于“奪蜀、并張、聯馬”策略,孫權欣然應允。

于是,周瑜積極備戰,準備出發。

他躊躇滿志地回江陵收拾行裝,然後向西進發。

誰知行至途中,變故突生,在巴丘時他病困交加,難以支撐。

自感命不久矣,他寫信給孫權,細細叮囑:

“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 “天下未定,您 (孫權) 要操心的還有很多。魯肅忠烈,做事也靠譜,可以接替我。”

他心心念念的隻有東吳的未來。

征戰沙場多年,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唯一的遺憾是抱負未展,不能繼續輔佐孫權。

不久後,周瑜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将星隕落,孫權得知後,哀恸不已:

“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範成大在《吊周瑜詩》中懷念道:

“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 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周瑜對于整個江東的貢獻,可以說是獨一份的。

為孫策開疆拓土,助孫權穩固政權,再到赤壁之戰,力挽狂瀾保下東吳基業,可以說他功勳卓著。

政治上,他高瞻遠矚,忠心耿耿;

軍事上,他膽略過人,智勇雙全;

品行上,他寬宏大度,情趣高雅。

他是有品位的音樂才子,是不慕名利的少年英雄,是高風亮節的軍事家。

縱觀周瑜的一生,真正可以用“始于顔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來概括。

他有雅量,能容人;懂分寸,知進退。

虛懷若谷,慎始如終。

而眼中無鋒芒、心中有光芒的他,诠釋了一個男人最富魅力的模樣。

參考文獻:

1.《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

2.《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

3.《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二》

4.《江表傳》

5.《資治通鑒·卷六十六·漢紀五十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