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口腔潰瘍的特效中藥專方
複發性口腔潰瘍以口腔粘膜和舌體表面糜爛疼痛為主症,影響患者飲食、生活和工作,連年反複發作,極為痛苦,是急慢性潰瘍并存且反複不愈的一組症候群,治療方法較多但隻能暫時緩解症狀難以阻止其頻繁發作,長期應用抗生素、激素可緻菌群失調,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口腔潰瘍反複發作或加劇難愈。
1:臨床表現
潰瘍面一般小而表淺常分布于唇内側、頰粘膜、舌尖、舌緣、舌腹、軟腭、腭弓、牙龈、前庭溝等處粘膜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疼痛性潰瘍,直徑約0、2-1cm,數量1-數個不等,表面微凹,潰瘍表面灰白被覆一層疏松的淡黃色假膜,周圍紅暈明顯,邊緣整齊,基地柔軟無硬結,具有比較劇烈的燒灼痛,在咀嚼鹹味和**性食物時疼痛加劇。病程約7-15天,呈自限性。周期性反複發作,病程可達數年或數十年。
發病常與精神緊張、胃腸功能紊亂,偏食、遺傳、内分泌障礙、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女性月經前後、局部創傷、病毒和細菌感染、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
2:治療
潰瘍散:
炙甘草180克 膽汁浸黃連90克 豬蹄根180克 酸棗根白皮60克 當歸60克 黃芩120克 幹姜60克 西洋參60克 藏紅花60克 烏梅(醋浸一晝夜去核)60克 清半夏120克 漢三七60克 蛇退10克 遼細辛10克 谷糠油30克
前14味烘幹後共打為細粉加入谷糠油攪拌均勻入瓷罐密封保存。需要時取出藥粉裝入0号膠囊(每粒重0、5克),每次6粒 日服3次。3天疼痛消失,潰瘍面明顯變淺,10天一個療程基本治愈,2-3個療程鞏固遠期療效。随訪5年未發作者占治愈總數的95%以上.
本方适用于口腔潰瘍反複發作病程半年以上,疼痛明顯,經過清熱解毒内服外用治療見效但反複發作者 。
對于潰瘍面超過1cm,舌質、口唇蒼白,疼痛不明顯者需另作處理。
口腔潰瘍日久年深出現下列症狀者懷疑有癌變的可能:
(1)疼痛。如出現潰破則會有明顯疼痛,腫瘤進一步侵犯附近神經時,可引發耳部和咽喉痛。
(2)斑塊。口腔粘膜變粗糙、變厚或呈硬結,特别是發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礎上,要考慮已有癌變。
(3)潰瘍。口腔粘臘局部變硬,邊緣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爛出血。
(4)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原發竈很小,甚至症狀還很不明顯,頸部淋巴結已有轉移、變大。
ayslaqwsjjfk2006-11-11 00:36 Re:複發性口腔潰瘍的特效中藥專方
口腔炎經驗方選摘
(一)口瘡
1、處方:黃連、玄明粉各5克,黃柏、烏梅各10克。
用法:将黃連、黃柏、烏梅水煎2次濾渣混合,玄明粉入藥汁内溶化備用。每以上藥漱口,每次含潄1分鐘,每日10次左右。
來源:《新中醫》1983年第8期。
2、處方:枯礬10克,醋酸強的松片(5毫克)10片,冰片适量。
用法:混合研細,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少許塗于口腔潰瘍面上,每日一次。
療效:治療54例,塗藥一次治愈者22例,2次治愈者28例,2次以上有效者4例。
來源:人民軍醫 1981年第4期。
3、處方:五倍子9克,川連3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200目篩貯瓶備用。使用時取藥末适量放杯中,以清水浸過藥面并加白酒1~2滴,隔水炖10~15分鐘。冷後取消毒棉簽蘸藥水塗擦患處,次數不拘,至愈為度。
療效:治療50餘例,均獲良效。
來源:廣西中醫藥 1982年第6期。
4、處方:雞蛋3隻。
用法:将雞蛋煮熟,取蛋黃放入鐵勺内。先用文火烤至蛋黃變黃,以後用武火烤至出油,去渣取油,裝瓶備用。局部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潰瘍面,再用淡鹽水把局部壞死組織及高錳酸鉀液沖洗趕緊,然後把蛋黃油塗搽患處,每日1~2次。
療效:治療20餘例,搽1~2天可愈。
來源:《新中醫》1983年第3期。
5、處方:青黛、硼砂、人中白、孩兒茶各30克,龍腦薄荷末、玄明粉、馬勃各15克,冰片6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過細篩後裝瓶密封備用。使用時先以冷鹽水含潄,然後将藥粉撒布患處,不易撒布之患處,可用蘆管吹布。每日用藥3次。
療效:治療百餘例,輕者用藥1天,重者用藥2~5天即愈。
來源:《河南中醫》1983年第6期。
6、處方:膽礬、明礬、辰砂、龍腦香各5克,月石、青黛各20克,五倍子30克,冰糖10克。
用法:将膽礬放入砂鍋煅赤研細,辰砂用水飛法制成細粉,五倍子研細過120目篩。明礬、月石、冰糖分别研細,龍腦香加清水數滴研磨,以上各藥混勻裝入瓶内備用。每日一次,晚飯後用牙簽或玻璃捧先蘸清水再蘸藥粉少許塗于瘡面上。塗藥後不宜立即飲水、進食。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和**性食物。
療效:治療300例,經1~5次治療,全部治愈。
來源:《人民軍醫》1983年第5期。
7、處方:白礬、豬膽1個。
用法:将白礬研細過篩,于豬膽上部剪開一口,将白礬塞入,以塞滿為度。用線将豬膽開口紮緊,懸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曬,待豬膽表面出現一層白霜時(至少一年)取下研成極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将藥末少許塗抹于口腔患處,每日3次,直至痊愈為止。
療效:一般抹藥一次,疼痛即明顯減輕,輕者抹藥3次即愈,重者抹藥3天亦可獲效。
來源:《中醫雜志》1983年第10期。
8、處方:大棗10枚,白礬5克,蜘蛛5個,青黛8克,黃連、地榆各9克,冰片4克,五倍子6克,蜂膠3克。
用法:大棗去核,将蜘蛛、白礬納入棗内,置炭火上至白礬成枯礬為度。五倍子炒黃,趁熱加入蜂膠使之熔化,再同炒,冷卻。上五味藥與青黛、黃連、地榆、冰片混合,共研極細末,瓶裝密封備用。先用棉簽蘸稀釋石炭酸液燒灼口舌潰瘍面,然後用鹽開水漱口,再将藥粉撒布潰瘍面上,每日1~3次。
療效:治療口舌潰瘍數十例,一般3~5天即愈。
來源:《遼甯中醫雜志》1983年第12期。
9、處方:青黛60克,冰片12克,薄荷2.4克。
用法:期末混合密封保存。用時以消毒棉簽蘸藥末少許,塗于潰瘍處,以能覆蓋潰瘍面為宜。每日塗藥4~5次。
療效:治療86例,均收到明顯效果。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1984年第5期。
10、處方:燈芯草适量。
用法:加入生鐵小平鍋内,置火上燒,直至鍋内藥物黃焦或黑未燃為度,然後取出研末,塗抹于患處。
療效:治療62例,塗抹1次治愈58例,塗抹2次治愈4例。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志》1985年第3期。
11、處方:山藥20克,冰糖30克。
用法:将上述藥置鍋内,兌入适量溫水。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煎半小時。倒出藥液後,照上法重煎一次。兩次煎液混勻後,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日一劑,連服2~3天。若潰瘍面大者,可用磺胺嘧啶2克,維生素B250毫克,強的松20毫克,研為細末,塗擦患處。
療效:治療50餘例,一般用藥2~3天均愈。
來源:《陝西中醫》1985年第4期。
12、處方:黃芪、黃連、黃柏各50克,維生素AD40萬單位,尼泊金0.2克,羧甲基纖維素20克,達克羅甯鹽酸鹽2克,冰片0.5克,95%酒精、甜味劑适量。
用法:先将達克羅甯、冰片溶于酒精中;黃芪、黃連、黃柏加水過藥面,煎煮約1小時,過濾,濾出液加熱濃縮至200毫升,再将其餘藥加入三黃液中充分攪勻成糊狀,最後傾倒于塗有液體石蠟的玻璃闆上,制成4×25厘米厚度的薄膜,幹燥後切成适當大小備用。使用時将藥膜按照口腔潰瘍的大小,适當放寬剪切下來,直接粘貼在潰瘍面上。
療效:治療100例,近期療效達95%以上。用藥2分鐘左右,患處即有輕度麻木感,疼痛即可消失。一般用藥3次即治愈。
來源:《江蘇中醫雜志》1985年第5期。
13、處方:茵陳蒿30克。
用法:泡開水250毫升,輕者每日漱口數次,重者代茶飲,每日3~4次。
療效:本方對單純性口腔粘膜潰瘍效果較好,治療43例,潰瘍面3~4天即愈合。
來源:《中醫雜志》1985年第5期。
14、處方:膽礬、梅片、細辛各10克,元胡、川芎、甘草各5克。
用法:将上藥共研細末,用100目羅過篩,裝瓶密封血餘。使用時用調刀或棉簽将藥粉塗撒患處,每日1~2次。
療效:治療64例,痊愈52例,顯效7例,有效3例,無效2例。本方對舌炎、冠周炎、龈炎、唇炎、口角炎同樣有顯著療效。
來源:《陝西中醫》1985年第4期。
15、處方:明礬10克,達克羅甯0.1克(或地卡因0.1克)。
用法:明礬研成細末與達克羅甯混勻,過80目篩即可。使用時,将藥粉塗于口腔潰瘍面,令患者張口3~5分鐘後閉合,以免藥粉被唾液過早沖掉而降低療效。每間隔6~8小時塗藥一次。
療效:輕者用藥1~2次,重者用藥3~5次即可痊愈。治愈率達90%以上。
來源:《中藥通報》1985年第9期。
16、處方:三棵針、馬齒苋各30克,野菊花15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日服2~3次。療效:治療34例,全部獲愈。服藥最少者1劑,最多者4劑。
來源:《中藥通報》1985年第10期。
(二)複發性口瘡
1、處方:五倍子(炒)30克,枯礬、冰片各3克,硼砂9克,玄明粉、朱砂各1.5克。
用法: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蘸少許藥末撒于患處;或用吹藥器将少量藥末吹噴患處。每天3~4次。
療效:用治200例,均獲滿意療效。
來源:《中華口腔科雜志》1982年第1期。
2、處方:川連30克,地榆24克,五倍子、青黛、冰片各15克,枯礬10克。
用法:将前3味藥爛研細末,過篩後加入青黛、冰片、枯礬搗勻,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先以鹽水棉球将潰瘍面擦淨,後将少許藥粉塗布于患處,每日3~4次。
療效:治療35例,用藥2~5天治愈者19例,用藥6~10天治愈者16例。
來源:《廣西中醫藥》1981年第5期。
3、處方:白礬6克,白糖4克。
用法:将上藥放入器皿内,文火加熱,待其熔化成膏後稍冷卻即可使用。氣候寒冷時需加溫熔化再用。用棉簽蘸本藥塗于潰瘍面上,日1次。用藥後,潰瘍處疼痛增劇,口流涎水,一般3~5分鐘後即可消失。
療效:治療95例,1次治愈者90%以上,一般不超過3次。
來源:《雲南中醫雜志》1985年第3期。
4、處方:羊肉120克,綠豆30克,生姜5片,大棗10枚。
用法:加水适量炖爛取服,每日一劑,病愈停服。
來源:《福建中醫藥》1985年第2期。
5、處方:生石膏180克,玄明粉、鹽知母各60克,生月石、粉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過篩備用。發作期每日服2次,每次3~6克,米湯調服;靜止期每日一次,每日5克。上藥1料服完為1個療程。
療效:治療38例,有效34例,愈後繼續服藥控制症狀1年以上者30例。
來源:《中成藥研究》1985年第5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