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藥抓藥口訣,名貴中藥有替身

中藥抓藥口訣

接方首先要熟讀,未曾抓藥先審方。品名劑量看端詳,

名稱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細。舊方新方看準确, 新方要防藥寫重,如果藥味寫的重,隻抓一味就能行。 錢數付數要看清。處方橫寫也豎寫,橫倒豎倒分清楚。 大堆倒藥沒規矩,錯拿無法往外挑,挑不幹淨藥勿用, 人命關天事非輕。藥物性能須記清,反畏藥物要熟悉, 付藥叫名并對号,重名重号莫錯了。發藥必須交代清, 先煎後下講分明,包烊沖服面講清,切勿随便藥裡倒。 琥珀朱砂要研細,核桃用時須去皮。鹿茸燎毛虎骨制, 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藥才适宜。 礦貝藥物煅細砸,棗仁蔔子搗碎它。人參配煎蘆頭去, 參蘆是味催吐劑。麻黃與根同株生,發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須去骨。巴豆帶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發愁, 涼水洗臉是解方,還有一方綠豆湯。草果帶皮能脹胸, 萸肉帶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黃豆腐煮, 有毒斑蝥與紅娘,炮制需用米炒黃。幹漆人發必須煅。 血竭雄黃勿要搗,乳缽研細才最好。水銀鉛制備外用, 大毒内服喪性命。未曾倒藥先看筒,切記不看往裡倒。 筒内粘藥事故生,搗完倒出筒刷淨。抓藥莫忘相似名, 大戟大薊子音同。寸幹寸冬須分清,大白大貝音相似, 兩種藥物效不同。知母貝母稱二母,龍骨牡蛎叫龍牡, 羌活獨活是二活,乳香沒藥即乳沒,川烏草烏是二烏。 蒼術白術蒼白術,天葵冬葵子根分,将軍川軍大将軍。 吳萸山萸一字分,兩藥療效大不同。豬苓朱苓音全同, 差别就在字不同。忍冬款冬似同名,兩藥性能均不同, 附子白附大腹子,三藥不同必記清。牛子牽牛勿要混, 硫磺藤黃雌雄黃,四藥分别毒性強,必須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識雖一般,抓藥必須記心間。

“抓藥”

接方首先要熟讀,未曾抓藥先審方。
品名劑量看端詳,名稱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細。
舊方新方看準确,新方要防藥寫重,如果藥味寫的重,隻抓一味就能行。
錢數付數要看清。
處方橫寫也豎寫,橫倒豎倒分清楚。
大堆倒藥沒規矩,錯拿無法往外挑,挑不幹淨藥勿用,人命關天事非輕。
藥物性能須記清,反畏藥物要熟悉,付藥叫名并對号,重名重号莫錯了。
發藥必須交代清,先煎後下講分明,包烊沖服面講清,切勿随便藥裡倒。
琥珀朱砂要研細,核桃用時須去皮。
鹿茸燎毛虎骨制,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藥才适宜。
礦貝藥物煅細砸,棗仁蔔子搗碎它。
人參配煎蘆頭去,參蘆是味催吐劑。
麻黃與根同株生,發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須去骨。
巴豆帶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發愁,涼水洗臉是解方,還有一方綠豆湯。
草果帶皮能脹胸,萸肉帶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黃豆腐煮,
有毒斑蝥與紅娘,炮制需用米炒黃。
幹漆人發必須煅。血竭雄黃勿要搗,乳缽研細才最好。
水銀鉛制備外用,大毒内服喪性命。
未曾倒藥先看筒,切記不看往裡倒。
筒内粘藥事故生,搗完倒出筒刷淨。
抓藥莫忘相似名,大戟大薊子音同。
寸幹寸冬須分清,大白大貝音相似,兩種藥物效不同。
知母貝母稱二母,龍骨牡蛎叫龍牡,羌活獨活是二活,乳香沒藥即乳沒,
川烏草烏是二烏。蒼術白術蒼白術,天葵冬葵子根分,将軍川軍大将軍。
吳萸山萸一字分,兩藥療效大不同。
豬苓朱苓(赤茯苓)音全同,差别就在字不同。
忍冬款冬似同名,兩藥性能均不同,附子白附大腹子(槟榔),三藥不同必記清。
牛子(牛蒡)牽牛勿要混,硫磺藤黃雌雄黃,四藥分别毒性強,必須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識雖一般,抓藥必須記心間。

1、中藥配藥抓藥流程

開中藥的話應該先去找一個中醫大夫,然後大夫給你配過藥之後去中藥房抓藥,一般一次開七付左右。

中醫開藥的話,都是有講究的。有君臣佐使之分,有的中醫給你開藥會根據經方來加減,如果你對這個不是很了解的話,建議不要自己給自己開藥。

看完中醫後,中醫會給你開上中藥方子,然後你就可以拿着方子去醫院拿藥的地方或者藥店抓藥了。

2、中藥配藥不當傷身

2.1、使用劣質中藥材或中藥飲片。

2.2、代用,如廣防己代防己,用後會導緻慢性腎衰竭。

2.3、摻雜使假,如在炮山甲中摻硫酸鎂,服用後會緻瀉。

2.4、假藥,如用麻牛膝充川牛膝服用後麻舌而刺喉。

2.5、中藥品種來源不正,如蜂蜜本是一味好藥,若系蜜蜂采集于烏頭等有毒植物的花粉粒所産,則味苦、麻、澀有毒而不可供藥用。

3、抓藥一詞的由來

人稱“藥王”的孫思邈,是唐代着名醫藥學家。他自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産”。長大後,精通醫術,着有傳世之作《千金方》等。

據傳,藥王孫思邈經常外出行醫。無論走到哪裡,隻要有好的藥材,他都不畏艱難困苦地去采藥,或進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懸崖絕壁,或穿越河川峽谷。因為藥王每次采的藥材頗多,各種藥材不能混放串味,否則會影響藥材功效。于是,孫思邈想了個辦法,在衣服和褲子上縫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隻小口袋裡,以便采藥途中行醫時方便用藥。孫思邈采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就到哪裡。每次診病後,都是從小袋裡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藥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抓藥”。

中藥方子怎麼看

1、寫在中藥處方藥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生:指此中藥可直接使用。

炒:指某種藥經過清炒或加固體佐料炒到一定程度。

炙:指藥物加液體輔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療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輔料有酒、醋、蜂蜜等。

煅:将藥物直接置于爐火之上,或放在适當的容器中進行煅燒,以增加藥物的收斂作用,減少副作用或改變藥物的性質。

2、寫在藥名右上角的字是藥物的煎服方法。

先煎:是将該藥煮沸十分鐘左右以後,再将其他藥物加入共煮。

後下: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前五分鐘左右,将這味藥加入共煮。

包煎:可以避免藥物煎後混濁,也可防止其藥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而對咽喉産生刺激。

另炖、另煎:适用于貴重藥,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失,把該藥單獨煎煮。

沖服、炖服:含有揮發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藥物及汁液藥物,可以用開水沖泡後服用。

烊化:阿膠等膠類藥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可以到藥店抓藥嗎

國家有規定,采取多種形式推進醫藥分開,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但是醫院的有些藥外面買不到。患者想要在外面藥房購買處方上的藥品時,隻需在就診時告訴醫生。醫生在為患者開電子處方時,通常也會在病曆本上寫份處方。

平時,一些消費者去某些藥店購買處方藥時,即使沒有處方,也可能買到處方藥,但這種做法,是不允許的。

抓藥”溯源 年長一些的人到中藥房去配藥,稱之為“抓藥”。這中藥明明是一劑一劑配的,怎麼叫“抓”呢?“抓藥”一詞說來話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與唐代孫思邈有關。 人稱“藥王”的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藥學家。他自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産”。長大後,精通醫術,著有傳世之作《千金方》等。 據傳,藥王孫思邈經常外出行醫。無論走到哪裡,隻要有好的藥材,他都不畏艱難困苦地去采藥,或進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懸崖絕壁,或穿越河川峽谷。因為藥王每次采的藥材頗多,各種藥材不能混放串味,否則會影響藥材功效。于是,孫思邈想了個辦法,在衣服和褲子上縫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隻小口袋裡,以便采藥途中行醫時方便用藥。孫思邈采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就到哪裡。每次診病後,都是從小袋裡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藥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抓藥”。 藥店出現後,為了使衆多草藥不混雜,也便于分類抓取,店主仿照藥王的辦法,在藥櫃裡做了一個個抽屜,抽屜裡再隔成幾個方格,放置各種藥材。以後,又逐漸發展成“百子櫃”,即藥店的壁櫃裡有上百個抽屜,每個抽屜又分隔成四格,老藥工們就在“百子櫃”裡按藥方快而準地“抓藥”。很多中藥房裡已不見“百子櫃”,通常把較為名貴的藥材放在玻璃瓶内,一般藥材仍放在櫃子裡,傳統的“百子櫃”可謂名不符實了,藥工“抓藥”的“準星”也欠“火候”了。 有了藥方,就要到藥店去抓藥。在藥店裡,你可以看到司藥人員把處方放在櫃台上,手裡拿着戥子,到身後的藥櫃上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小抽屜裡去抓藥。如果是位老藥工,他一看是幾克,在小格裡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準是幾克。人常說熟能生巧,這種過硬本領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藥實踐練出來的。新藥工抓藥,就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了。 提起抓藥,還有一段動聽的傳說。唐代藥王經常外出行醫采藥,無論走到哪裡,隻要有好的藥材,他就不畏艱難困苦地去采藥,或進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懸崖絕壁,或穿越河川峽谷。因為采的藥材很多,它們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雜放在一起。為了便于分類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個圍身,在圍身上縫制了許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個小口袋裡,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一次,孫思邈行醫采藥來到一個村莊。忽然間一陣狗叫,隻見有一婦女躺在地上,嘴裡不斷發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聲。原來這位婦女的小腿被狗咬傷了,鮮血直流。他急忙從圍身口袋裡拿出一種藥來,給這位婦女敷上,不大一會,這位婦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減輕了許多。她的丈夫趕來,見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謝藥王的救治之恩。 藥王就是這樣采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到哪裡。他給病人診治後,就從口袋裡拿出藥來,因為藥物配伍不需要很多,總是從小袋裡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來,所以人們就把它叫抓藥。 後來,人們開藥店,為了使衆多藥物不易混雜,更便于分類取藥,店主也仿照藥王的辦法,将藥櫃内做成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小抽屜,小抽屜裡再隔成三個或四個方格,來貯藏放置各種藥材。小抽屜的外邊寫上中藥名稱,以便記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藥店買藥時,有的地方仍叫抓藥。 名貴中藥有替身

由于亂采亂挖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對稀有動物法律保護,有些名貴中藥貨源緊缺,價格昂貴,為此,可用普通中藥加量替代,功效相仿,還可以降低藥價,使普通百姓減輕醫藥費的負擔。

麝香用白芷、石菖蒲、郁金替代。

人參用黨參、太子參、黃精替代。

虎骨、豹骨用透骨草、尋骨風、自然銅、金天格替代。

川貝母用浙貝母、前胡、紫苑替代。

鹿茸用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替代。

羚羊角用石決明、鈎藤、山羊角替代。

藏紅花用紅花、益母草替代。

犀角用水牛角替代。

冬蟲夏草用枸杞子、山藥、百合替代。

檀香用降香替代。

鼈甲用銀柴胡、地骨皮替代。

龜闆用牡蛎、山茱萸替代。

穿山甲用王不留行、地龍替代。

全蠍用地龍、烏梢蛇、鈎藤替代。

黃連用苦參、穿心蓮替代。

天麻用天南星、鈎藤、白蒺藜替代。

金銀花用闆藍根、穿心蓮替代。

白花蛇用烏梢蛇、地龍、防風、蟬蛻替代。

三七用桃仁、紅花、赤芍替代。

中醫上的十大名貴中藥有以下幾種,靈芝,人參,龍涎香,冬蟲夏草,雪蓮,何首烏,鹿茸,麝香,海馬,燕窩

中國十大名貴藥材排名

  一、藏紅花

  二、靈芝

  三、天麻

  四、龍涎香

  五、海馬

  六、麝香

  七、鹿茸

  八、雪蓮花

  九、燕窩

  十、人參

一、藏紅花

  藏紅花也叫西紅花,具有活血化瘀和清涼解毒以及安神的功效。這藏紅花是在明朝時才出現中國,十大名貴藥材排名必須有藏紅花的名字。

二、靈芝

  猶記白娘子為救許仙而盜靈芝仙草,靈芝的藥用價值足以使其當選名貴藥材排行,靈芝還擁有很多吉祥的寓意,象征着富貴美好和長壽。

三、天麻

  科學研究表明天麻中含有香英蘭醇成分,這一成分對于肝風引起的頭痛有顯著功效,此外天麻中還含有維生素A成分,對身體很有益處。

四、龍涎香

  龍涎香就是抹香鲸的分泌物幹燥後的制成物,你懂的。龍涎香可是諸多動物排洩物中最名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抹香鲸不常有。

五、海馬

  海馬獨特的外形使其有了這個名字,雖然我們常在深海中見到海馬,可是海馬卻是一種近陸地的魚類,海馬入選十大名貴藥材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顯著的補腎補陽和止咳平喘作用。

六、麝香

  猶記當年,貴妃娘娘誤用了珍妃送來的摻有麝香的香料就小産了……不好意思想起了往事。麝香外用鎮痛消腫,香氣獨特也用作香料。

七、鹿茸

  鹿茸也是十大名貴藥材排行榜上的一員,梅花鹿和馬鹿未骨化的幼角含有非常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和鈣磷鎂鈉等成分,治療神經衰弱有奇效。

八、雪蓮花

  雪山之巅的雪蓮花,治療雪盲和牙痛以及風濕性關節炎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藏醫中對于雪蓮花的應用曆史悠長。

九、燕窩

  燕窩,美容養顔聖品,選區海鳥金絲燕的巢穴,半透明淺黃色的物質有着治療咳血和補肺養陰的功效,有機會可以試試。

十、人參

  人參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藥用價值是非常高的,一根百安老參的價值可是相當之高,野生的人參更是天價,隻是很少見罷了。



中國十大珍貴藥材

1、人參

它因為形狀像一個人一樣而得此名,通常埋藏在地下,有野生的也有養殖的,尤其适合身體虛弱的人食用。

2、靈芝

這在各種武俠小說中就經常出現,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長壽、吉祥的代表,滋補效果也很好。

3、鹿茸

其實就是鹿的角,而且還是沒有發育成骨骼的嫩角,有滋補男子的陽氣、治療神經衰弱等功效。

4、冬蟲夏草

這種藥材曾經被炒到過天價,近年來也出現了人工養殖的,營養價值極高,是上好的補品。

5、雪蓮花

它長在海拔高并且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夠有效治療關節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尤其适合女性服用。

6、何首烏

與人參有點類似且都埋藏于地下的,有強筋健骨、補充人體氣血的奇效,對頭發也很好。

7、燕窩

對保養感興趣的人都知道這對皮膚很好,它是一種燕子的唾液,經風吹幹之後便可取得。

8、麝香

麝香(cabardine)[1]是麝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M.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雄體香囊中的幹燥分泌物。也是一種藥材,又名寸香、元寸、當門子、臭子、香臍子。 麝鹿是生長在尼泊爾及我國西藏、西北高原的野生動物,雄性麝鹿從2 歲開始分泌麝香,自陰囊分泌的淡黃色、油膏狀的分泌液存積于位于麝鹿臍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洩于體外。傳統的方法是殺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先行幹燥,腺囊幹燥後,分泌液變硬、呈棕色,成為一種很脆的固态物質,呈粒狀及少量結晶。固态時麝香發出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後才散發獨特的動物香氣。由于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需要,獵麝已受到禁止或限制,所以試驗成功了更科學的養麝刮香方法。無論何種方法獲得的麝香,價格都是相當昂貴的。

麝香是中國特産的一種名貴藥材。主産于西藏自治區的喜馬拉雅山、大雪山脈、沙魯裡山脈、甯靜山脈、雀兒山脈等地,此外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貴州、雲南、廣西之橫斷山脈、大瑤山、大苗山,甘肅、陝西之祁連山脈、岷山、秦嶺山脈、賀蘭山脈,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脈、潛山、霍山,内蒙古之陰山山脈,東北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脈,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區都有生産。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壩草原為中國麝香之主要産地,銷全國,并出口

來自于鹿的身上,通常一隻鹿在将死之時就會把它吞到肚子裡嚼爛,所以這才珍貴。

9、龍涎香

這是一種鲸類腸内的排洩物,通常将鲸殺死才可以取到,但該行為十分殘忍,所以這類藥材已很少見。

10、黃精

外形有點像我們吃的老姜,與“黃金”同名也暗示了它的珍貴,食用之後對脾肺腎都有好處。



十大補藥指的是人參、黃芪、石斛、何首烏、冬蟲夏草、枸杞、當歸、紫河車、阿膠、鹿茸。

四大補品是人參、阿膠、鹿茸、冬蟲夏草(補益藥中的“四大名補”——人參、阿膠、鹿茸、冬蟲夏草。)

鮑(鮑魚)、參(海參)、翅(魚翅)、肚(魚肚),為四大補品

四大名貴藏藥是紅景天 冬蟲夏草 藏紅花 雪蓮花 四大名貴補品是魚膠即魚鳔(輔助呼吸器官)的幹制品,富膠質,故名魚膠,也稱魚肚、花膠。魚膠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譽。 世界五大名貴中草藥1、海馬

第一個上榜世界五大名貴中草藥的是海馬,這是一種比較有名的中藥材,在市場上大海馬一斤的價格在一萬一到一萬四之間浮動,而小海馬則便宜點,在五千左右,它也是之一,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2、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也是一種相當名貴的中藥材,價格也是相當便宜的,在市場上一斤可能在7000-8000之間,而且雖然價格比較昂貴但是也相當熱銷。

3、靈芝

野生的靈芝也有着比較高的藥用價值,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會根據品相的區别存在一定的差異,價格會上下浮動。

4、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名氣也是相當大的,這種中藥因為生長的尤其不容易所以價格持續走高,品相最好的價格最高的甚至可以達到20萬一斤以上。

5、天然牛黃

牛黃有着很好的清熱解毒功和能涼肝息風定驚的功效,其中天然的牛黃價格更貴,最貴的每公斤可以達到幾十萬以上,同時還是可遇不可求的,上榜世界五大名貴中草藥也是比較正常的。

說到進補,很多人一下子就會想到冬蟲夏草、人參、鹿茸等這些名貴中藥。近年來,由于一些商家的錯誤宣傳,很多消費者想當然的認為中藥價格越貴就越“滋補”,越“養生”,從而導緻這些名貴藥材的價格不斷攀升,據說最貴的冬蟲夏草價格高達每公斤20萬元。那麼真的是越貴的藥材越補嗎?這些名貴的中藥真的适合所有人吃嗎?這些名貴的中藥是否能夠用名貴的中藥替代呢?越貴的藥材不代表功效越強中藥的功效絕對不是越貴就越好,不可否認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都有某方面較強的功效,但是他們高昂的價格主要是由于它們的稀有程度決定的,而不是由于他們的藥效,簡單來說,這些名貴中藥大多是“物以稀為貴”,而不是“物以效為貴”。根據自己的病情、體質選擇合适的藥物才是關鍵中醫治病養生講究辨證、辨體論治,即根據自己的病情、體質選擇合适的藥物來治病或養生保健。如不根據自己自身的情況盲目選擇名貴藥物,不僅不會強身健體,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目前最貴的中藥冬蟲夏草,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中醫認為其味甘,性溫,具有益腎補肺、止血化痰的功能,隻适用于肺虛、腎虛或肺腎兩虛引起的腎虛陽痿、肺虛久咳、病後體虛、自汗等病症。如果患者表現為高熱、狂躁、聲高氣粗、咳嗽痰多等“實證”或體質偏實熱者則最好别吃,盲目進補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感冒的時候也不适合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那些名貴中藥的“平民替身”絕大多數名貴中藥的功效并非獨一無二,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很多價格便宜的中藥完全可以代替名貴中藥使用而并不會降低療效。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那些名貴中藥的“平民替身”冬蟲夏草——補腎壯陽替身枸杞子:專從補腎壯陽來說,枸杞子的功效甚至超過冬蟲夏草,而相對冬蟲夏草來說,枸杞子則便宜的多,一般每天象吃葡萄幹一樣吃枸杞子15克,就能起到很好的補腎壯陽的作用。人參——替身黨參:人參是補氣的佳品,然而除非用于危重症的搶救,黨參完全可以取代人參,而一般即使是人工栽培人參的價格也是黨參的4倍,野生老山參的價格更貴得多。如對于動則出汗,語聲低微的肺脾氣虛者,可用黨參15克泡水代茶飲即能收效。鹿茸——替身肉苁蓉、韭菜子等:鹿茸是補腎壯陽的良藥,适合陽虛的人食用,然而他的功效也并非無可替代,臨床上常用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等相對便宜的藥來代替鹿茸。如陽虛體質老人冬季養生多用鹿茸,但也可用肉苁蓉羊肉粥來代替,做法很簡單:取肉苁蓉30g,精羊肉和粳米各100g,精鹽少許,蔥白、姜末适量。先用砂鍋水煎肉苁蓉,過濾取汁,去渣,加粳米及切碎的羊肉同煮至熟,再入鹽、蔥、姜煮一、二沸即可服食。當歸——替身首烏、龍眼肉:當歸是補血活血的良藥,但是價格也偏貴,其實若隻是用來補血的話,首烏和龍眼肉都能起到和當歸相似的功效,因此,對于血虛的女性,每天吃上15克龍眼肉就能起到補血養顔的功效。紅花——替身益母草:紅花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藥,但是一般的紅花已經偏貴,而藏紅花更是昂貴。而價格隻相當于紅花五分之一的益母草其實也有不錯的活血化瘀的效果,而且如果是用于女性血瘀型的痛經等病來說,益母草比紅花效果還好。而且藥店裡就有益母草膏這種成藥,按說明吃即可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川貝母——替身浙貝母:川貝母和浙貝母名字相近,功效也相近,但是川貝的價格卻是浙貝母的10倍左右,因此,臨床上在治療咳嗽的時候,大多都可以用浙貝母來代替川貝母來用,甚至對于咳嗽伴有咯黃痰的情況,用浙貝母比川貝效果還要好呢。

中國緊缺藥材有很多,如黨參、黃芩、黃精、重樓、遠志等,如下:

1、黨參

黨參是生活中的常見植物藥材,它來源于植物黨參是這種植物的幹燥根,黨參不單能治療人類的多種常見病,還能當養生食材供人們食用,黨參是所有中藥材中效果較好的存在。2018我國黨參需求量達到5.22萬噸,而年産量大約卻隻在2萬噸-2.1萬噸。

2、黃芩

黃芩别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産地是在東北地區。黃芩的藥用價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黃芩“爛市”的影響,已将黃芩推向緊缺藥材的一方。2015年産量約2.1萬噸上下,2016年下降到1.6萬噸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噸左右。黃芩目前的年需求量應在1.85~2.2萬噸之間。

3、黃精

黃精是一種植物藥材,有抗衰老的作用。黃精在醫藥界用途十分廣泛,可作為中藥使用,也能在臨床上用藥。有醫學者表明,當下黃精的醫學價值已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了,未來需求還會日益增加。

國内需求量約在4000噸左右,每年國内的黃精是供不應求,需要進口黃精才能滿足國内需求。全國黃精産量在3000噸,進口量1000噸左右。

4、重樓

重樓主要産于中國貴州、雲南江西等地,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中藥材,它源于百合科植物,植物雲南重樓和七葉一枝花的幹燥根莖。

全國每年需求重樓幹品超過3000噸,其中雲南白藥集團還是最大的用戶,大概需求量在1000噸左右,其他藥廠、中醫院及民間需求2000噸以上。我國年産僅600噸,市場缺口主要依賴緬甸、尼泊爾、越南進口。在入藥以後味甘性寒且略帶毒性,勿過量食用。

5、遠志

遠志也叫葽繞,線兒茶等,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廣闊,但卻一直都是一種非常緊缺的藥材,野生的資源經過大力的開采挖掘之後,日漸枯竭,市場上遠志出現貨物短缺的現象。

盡管這這幾年來不斷地增加種植規模,但市場上遠志的供需矛盾還是非常的激烈,尤其是出口的遠志極其少見。遠志全國産量為1000噸左右,市場需求3000噸左右。

6、苦地丁

苦地丁,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苦地丁屬于地方區域性品種,以前藥廠用量并不大,但近年來随着新産品的開發,其藥用量明顯增加,在地産品種中,苦地丁屬于銷量增加明顯品種之一。苦地丁全國産量1800噸,年需求量3000噸,嚴格的供需矛盾。

7、貓爪草

貓爪草在市場上面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這是因為它的産量一直都不高,目前廣西、浙江、湖北、浙江、華南、台灣等地四季主要分布貓爪草的地方,貓爪草的根莖是主要入藥的部分。

貓爪草年需求量估計在400-500噸,但是我國年産量不足100噸,市場供求關系非常緊張,這導緻貓爪草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

8、豬苓

豬苓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涼、陰郁、濕潤,怕幹旱的特性。在我國分布極其廣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曆史,在國内外享有盛名。

豬苓作為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豬苓年需2000-3000噸左右,貨源主要來自野生,野生豬苓産量大約400-600噸。

9、柴胡

柴胡又稱山菜、茹草,是一種傘形科植物柴胡的幹燥根。我國每年對柴胡市場需求在500噸左右,産量卻不及400噸,所以現在急需增産來滿足市場,柴胡吃多了會導緻身體倦怠、白天愛打嗜睡、反應能力下降、工作效率會降低、嚴重影響食欲等不良現象,因此,一定要适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蘇

紫蘇,相信很多愛吃炒螺的朋友們都了解,炒田螺的時候加點紫蘇葉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還可以增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搭配食材,紫蘇也是我們常見的中藥材,我國中藥材市場及食品市場年需紫蘇約120噸左右,但我國産量隻有60噸上下。

擴展資料

屬于短缺藥品

目前,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都屬于短缺藥品範疇。

一般認為成本高、利潤低、生産廠家少是“救命藥”短缺的直接原因。



抓藥

兒時,家裡流動人口多,除了姥姥長住,我還有五個舅舅,十幾位表哥表姐輪流來叨擾。人多,得病的“機會”也多,我這個男孩子就不時被派去抓藥。

記得五十年代中期,三舅的大女兒潤蓮得了肺痨,從鄉下來豐鎮看病,有多半年時間住在我們家裡。那時,豐鎮沒有綜合性的大醫院,隻有一個規模很小的衛生院。即便有大醫院,西藥費一般人也花不起。雖然那時治療肺病已經有進口的鍊黴素和雷米封了,但是很貴,一支針劑就要好幾塊錢,舅舅是農民,不敢問津。因此潤蓮姐看病,就在個體小診所找中醫看。老中醫生開了方子,就輪到我去藥鋪抓藥了,因此,抓藥留下的記憶直到現在還挺清晰。

我記憶裡的中藥鋪,迎面是一溜高高的櫃台,櫃台上面有幾個锃光瓦亮黃銅鑄就的藥搗子。櫃台兩邊靠牆擺放着太師椅和茶幾,櫃台和家具都是一色的紅木打造,非常考究。

客人一進門,就有夥計客氣地打招呼,接方子抓藥。我愛看他們抓藥:接了方子的夥計,手拿一沓半尺見方的白紙,一張張平鋪在櫃台上面。接着拿起一個小戥子,看一眼藥方,扭身到他後邊的藥櫃前抓藥。藥櫃子由許多小抽屜組成,抽屜前面有白油漆寫就的三味藥的名字。拉開每一個小抽屜,裡邊都有三個格子。格子裡邊分别放置三味中草藥,夥計輕輕地抓出所需的藥,扭身把藥輕輕地倒在剛剛鋪好的白方紙裡。如果抓三付,他就一次稱好,在三塊白方紙上各倒上三分之一。熟練老藥工,瞅一眼藥方,用手在小格裡信手一撮,用戥子一量,能做到分毫不差。

藥抓完了,還要由另一位夥計把抓好的藥,逐項同藥方核對一遍,這才把藥包起來。看他們包藥也挺有趣的。每一服藥,包起一個平平扁扁的長方包。再在台面上鋪上兩張大一些的紙,靠裡的一張是黃色的,比較粗糙,靠外的一張是白色的,上面印着這家藥鋪的名号。夥計把小包疊壘起來碼好,再用大紙一包,這時候的藥包已經變成為一座好看的金字塔形了。在用紙繩捆紮藥包的時候,夥計還要把一個過濾藥渣的小滗子(或曰藥淋子)同藥包綁在一起。

中藥一般都不能直接食用,但有兩味,在熬藥時,我經常偷偷地抓來吃:一是枸杞、二是紅棗。通常入藥的枸杞和紅棗成色都不是很好,口感不行。另外還有一味甘草,也可以嚼着吃,味道甘甜。現在的各類藥茶裡,也常見甘草的影子。

拆開任何一包中藥,細細碎碎的許多藥草,集體緘默,攜着我們此生猜不透的謎。機緣巧合、融入一罐,經過水與火的煎熬,傾出來的是褐色汁液。或濃稠或清淡,基本上都巨苦無比。我小時候喝藥得先準備好糖,然後端起藥碗、眼睛閉上、排除雜念、掩鼻屏氣、一飲而盡。完畢趕緊把糖塞進嘴裡,腦袋裡想的是最好臨時把舌頭的功能給屏蔽了,更恨不得能直接倒進胃裡。

喝中藥對于全人類來說都是痛苦的,一服中藥必定是生命中的一掬苦澀。小時候,誰家熬藥,濃郁的藥味,就會随風散入家家戶戶。好比一人生病,全院吃藥。那裡邊真是百味俱陳,有說不出的感覺。每逢看到有人服藥,我總是捏着鼻子跑過,而後在上風頭望着那人皺起眉頭哭喪着臉往下灌。整整一海碗,覺得人生不勝其苦。

我兒時生過一次紅疹,每天背都很癢。怎麼都看不好,沒辦法開始喝中藥,喝了一個月的中藥還是沒有好轉。後來姥姥不知道哪裡弄來的偏方,抓活的蝌蚪要我喝下去。我真的好害怕,最後還是被大人強灌了下去。不知道是真的管用還是怎麼的,紅疹竟然漸漸消退了。

兒時的我是多麼地膽小、多麼地柔弱。姥姥讓我喝中藥,小小的我死活不喝。姥姥說:喝一口給你一毛錢!但我得到的錢,等病好了,大人又收回去了。

中醫的想象力奇崛,以天圓地方證明頭圓腳方,又以365天證明人有365塊骨頭、365個穴位。

中藥博大精深。如果你喉嚨痛去看中醫,醫生一般都用到蟬蛻,因為醫書記載蟬的嗓子好,聲音大,所以蟬蛻可以治療嗓子。又例如穿山甲善穿山,所以女人不下奶,就吃穿山甲的殼,讓穿山甲來穿透下奶的通路。

蜈蚣因走竄之力最速,可以治療由于經絡不通導緻的一切疾病;因為朱砂很重,所以可以把你的神給鎮住。

雪蓮既然能在高寒之地生存,說明這個植物一定很熱,自然可以用來治療寒病。

蝙蝠晝伏夜行,視力一定非常好,所以蝙蝠屎可以治療眼疾。

銅可焊,所以銅屑可以用來治療骨折。

聽說,梁上塵可以使自缢的人起死回生。人上吊的時候,要把繩子綁在房梁上。如果死者的死亡時間未超過一個時辰,可以将梁上塵弄成泥丸,塞進死者鼻子裡。這樣一來,死者的靈魂還沒有走遠,就會循着氣味回到梁上,然後很快再次附體。但有兩個條件:一、死亡時間不超過一個時辰;二、死者的屍體還在事發現場。因此,梁上塵讓不少人起死回生。

這都是我們古人的偉大智慧,這等偉大智慧,西醫不具備。

一付中藥基本上按照君、臣、佐、使來配制。有時還會加一些令人神秘的“藥引子”,據說“藥引子”能像“導彈”一樣帶領諸藥直達病所。于是,請先生開好方子或到藥鋪裡抓好藥後,必得問一句用什麼做引子呢?大多數時候,先生的方子上會注明用什麼做引子。

所謂的藥引子,其實都是些不用花錢買的東西,如棗兒七顆、生姜三片、黑豆一把、黃酒一盅、三春柳一枝、蘆芭根一段等。藥引子其味雖少,用量亦輕,卻對提高治療功效意義重大,頗具畫龍點睛之功。

我曾聽一位老中醫說到一位縣長之死,聲聲悲歎:“可惜矣,使錯了藥引子!”原來那位縣長在床上喘息時,救急的藥早備好了,可是藥引子必須是最新鮮的童溲。那是一個早晨,薄霧初起,秘書給送來了藥引子,老中醫急急調藥給病人喂下,誰知縣長剛咽下大半缽湯藥臉色即壞了,一層黏汗從額上滲出。老中醫大慌,取了一匙缽中的藥一嘗,立刻被一股膻騷氣嗆住,手中的缽子落地跌碎了。他心裡明白:剛剛喝下的不是童溲。

記得有一次開好方子以後,大夫吩咐用無根水煎服!無根水就是雨水。但人們煎藥時,哪能正好趕上下雨呢?不過,我們自然有應對方法:在送飯罐子上拴一截麻繩,放到到井裡打一罐水。從井裡提起來後,不能往地下放,徑直提回家中,倒入藥砂鍋内。此水也就算是無根水了。

關于中藥還有一個非常的講究,那就是煎好的藥不能見到天日。否則藥中的精華就讓老天爺收走了。因此中藥煎好後必須嚴嚴實實地蓋上,到了病人的床頭才能揭開,免得失去療效。

服中藥還講究時辰。例如,助陽補氣藥宜于子時服;滋陰養血藥宜于午時服;雞鳴散宜于雞鳴時服;十棗湯宜于平旦時服。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那時,好些人家都備有藥壺。沒藥壺的人家,煎藥時,就得去别人家借。關于借東西,過去鄉間有個熟語,叫“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但借來的藥壺,用完卻不能主動上門歸還。隻能洗幹淨放在院子裡某個角落,等着有人需要時來取。

藥渣要倒在人來人往的街頭,讓别人誤踩。這樣服藥人之病就會被踩到的倒黴鬼帶走。

不論多少稀奇古怪的病種,中藥皆可用陰陽、正邪一些簡單的字眼來圈定。這種概念性又強化了模糊性,使未來存在多種可能,包括人們的期望。一直以來,許多病人在各地輾轉一圈後,又選擇了守在家裡喝中藥,做足守望生命的功夫,并有幸在它們的扶持下度過一段困厄。同樣,有許多病人的最後時光在中藥世界裡浮沉。遍嘗古方、秘方、偏方,又回歸到神農嘗百草的原始狀态。

一掬中藥的深淺,到現在我們也不能完全看清。這便是中藥,從屬于古老的東方,天生苦澀的基調裡混合了神秘、希望和奇迹。

最近中藥價格又漲了好多。一副中藥居然要好幾百元,幾種中草藥,再加上龜甲、蠍子之類,竟然成了天價,讓普通百姓望而怯步。我對中藥天然排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沒喝過中藥了。下一次啥時喝,我也渾然不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