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鞭杆大師陳盛甫

陳盛甫,1902年出生于山東省武城縣,自幼體弱多病,幾至辍學,祖父見狀授其導引吐納之術,不到半年體質由弱轉強,由此而喜好上傳統體育運動。十三歲時受家鄉習武之風的影響及祖父的熏陶,開始習武,他天資聰明,虛心好學,善于鑽研,又不惜氣力,并得到當地頗有名氣的鞠朝棟老拳師的傳授,技藝日有進步。十七歲時,他展露頭角,武藝精良,附近老少皆知。1921年,他入曲阜師範,拜當時在校任教并已在武林負有盛名的楊明齋為師,深得楊老師孫膑拳之真傳。1924年,考入上海東亞體專,其間随王懷琪學易筋經、五禽戲等。當時精武體育會的趙保成先生兼任東亞體專武術課。在此期間,陳盛甫稍有閑暇,就到精武體育會練武,掌握了許多拳械功夫。
中國論文網
  1926年,陳盛甫已經在上海體育界、武術界摸爬滾打了整三年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僅是武術,在籃球、網球、體操、田徑等諸方面都有着超人的運動天賦,其運動成績均名列前茅。其見識與能力已經與從前有天壤之别,他懷着一腔熱情回到了山東老家,經推薦赴青島鐵路中學就職,在學校他組織籃球隊、足球隊、田徑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在當時,陳盛甫組織的籃球隊、足球隊參加過多次全省比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個人的網球也打到了當時全國一流的水平。在實踐中他總結出教學的“正、誠、愛、知、啟、耐、嚴、實、公、活”十字要訣,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
  陳盛甫多才多藝,唱京劇、寫書法、酒量大是出了名的三絕。但他最鐘情的還是練武教武,以武會友,所以一有空就深入民間尋師訪友交流武藝。經多方尋訪發現有一國術練習所總教練張克勤為人耿直,武藝高強。陳盛甫托人介紹前去拜訪,見面寒暄後,陳盛甫問道“張師傅教的是什麼拳”?張克勤答道:“什麼拳?能打的拳,我這兒開的是打架鋪!”。陳盛甫年輕經過武功的訓練變得虎背熊腰,渾身是膽,又具有山東大漢的豪氣,聽到這話甚是興奮,說道:“那先生是怎的個打法?”張克勤道“全身都是打法,任你随便來”,陳盛甫也氣盛說:“那太好了,我就想試試所學的功夫,請先生看看還能用嗎?”張克勤說:“來吧,上院裡”。到了院裡張克勤脫掉布鞋,光着腳站在院中,陳盛甫有些納悶,張師傅脫鞋幹嘛?就問道:“張師傅這外邊地又涼又濕,你脫鞋幹嘛?”張克勤道:“我不脫鞋怕傷着你,因為我好用腳,輕重難料”。陳盛甫這才明白原來張師傅脫鞋是為了保護自己,心中有些感激。但又想自己正當年,功夫也不含糊,身手敏捷,哪有那麼容易被他踢到?就說:“你還是穿上鞋吧,要不走動起來不方便”,張克勤說:“無妨,來吧”。陳盛甫也不好再客氣,就說到:“那張師傅我就試試了”,說完一個箭步奔了過去。先虛出了一左拳向張克勤眼前探去,随即閃電般變成了右沖拳打向張克勤胸部,隻見張克勤不緊不慢,稍向左閃了半步,突然出手,這一手更快,是在陳盛甫的拳将接觸胸前的一刹那出手的,張克勤的兩手像鉗子一樣,扣住了陳盛甫的脈門和曲池兩大穴位,陳盛甫立刻感到整個右臂又酸又痛又麻,同時張克勤的右腳早已經踢到了胫骨上,感到鑽心的痛。張克勤松開陳盛甫的手臂說這是地功拳五毒手的一招,可緻人椎斷臂殘。陳盛甫此刻也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說道:“你動作的速度,并不見得快,為什麼一下子就制住了我?”,張克勤說:“不是所有動作都要快,而是要變化快,突然而且準”。張克勤看陳盛甫是個豪爽誠實厚道之人,就說:“你若喜歡功夫技擊,有空就來,我這有兩樣東西可以提供,一是我喜歡打,所以你盡可以在我身上練打;二呢,你看見了吧,那牆角一捆東西,每天都要用掉”,陳盛甫向牆角一看,沒有别的,隻是一捆一米多長的木棍。就問道:“那是幹什麼的?”,張克勤道:“我們練打不僅用拳腳,還用木棍,這叫短棍,鞭杆,每天要打壞十幾根”。陳盛甫納悶,打壞十幾根?怎麼打,難道硬碰硬不化閃嗎?就問道:“聽說短棍以身法快速,技法巧妙,閃進閃打為特色,怎麼能打壞棍子呢?”,張克勤笑了笑說:“那是練成後,初練必須實打,用全力赴之,剛打時怎能閃躲的快?隻能硬架,逐漸熟練,然後由好再到巧,再到妙。這個過程是實練出來的,不打壞百十根棍子你就不知到棍的妙道。”,陳盛甫是個好練武,以練武吃苦為樂的人,一聽此言更是來了勁,說道:“張師傅能否讓我體會着打壞棍是個怎樣的感覺?”,張克勤道:“好吧,我劈你架,看這樣單手持把段,把頭護好,我劈你棍中段,一定要握實有力,不然你就受傷了。臂要彎曲點有彈性”,陳盛甫說:“來吧!”見張克勤右手持棍,慢上一步,突然舉棍下劈,隻聽“啪”的一聲,陳盛甫手中的木棍已經斷成兩截,陳盛甫的身子也被震的有些偏斜。張克勤道:“感覺怎樣?”,陳盛甫抖抖手臂說道:“我的手臂都震麻了,耳朵還在響,怎麼這麼大的勁呀?”,張克勤道:“這隻是用了五分的力,要再加一分就傷到你肩上了,怎麼樣,這個你喜歡嗎?”,陳盛甫趕緊說道:“喜歡喜歡,我就練這個吧”。從此陳盛甫每天有空就往張克勤的國術練習所跑,最喜歡的就是與師兄弟們對打短棍。陳盛甫在這兒練的叫十字棍,十三把長,單雙手都使用,如張克勤所說,開始是固定的三五招,你來我往,動作互有攻防,放開來練,打不了幾下就是周身發熱,手臂發麻,棍由裂到斷,每天要到樹林裡去砍木棍,打斷的當柴火用了。經過一段時間後,打斷的木棍有幾百根之多,張克勤說:“可以适當的挪移身形步法,看看能否盡量少用力化解大力打來的棍招”,陳盛甫照師傅說的去做,發現相當不易,不僅需要判斷準确,還要反應及時到位,棍法還要清晰無誤,陳盛甫說難才有意思,那就苦練身法步法吧!張克勤授之以地功拳、五手拳、十六手等,由于是地攻拳,要求跌撲滾翻,騰空折閃均要精通,對身法步法的要求極高。陳盛甫年輕時愛穿白大褂,但每天練習地攻拳,天天回家時一身泥土。經過兩年苦練後,陳盛甫已經是山東有名的武術家了。他一邊繼續在張克勤師傅的國術訓練所學習,同時自己兼任第22和第58兩個國術練習所的武術教練。他說一方面學習,一方面教學這樣很好,因為教學相長,在教學中有了問題可以與師傅研讨交流,學到的東西教給學生時得到了檢驗與提高。
  後來,由于陳盛甫教學有方,在青島鐵路中學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績,省裡調他做了教育督察,曾任山東省府視察員,莒縣、恩縣縣長等職。多次冒險犯難,堅決與敵僞鬥争。1942年被日寇俘獲,後率衆難友脫險,繼續抗日。1948年起為濟南女師教師,有機會到處走走,交流範圍更大了,在濟南與當時武林界著名的林信齋、陳濟生、白道純等八人拜為兄弟,為的就是放開身手,暢快的搏擊交流,有點誤傷或不周,總為大家是兄弟而無事。陳盛甫年輕時的酒量大得驚人,因此每次大家武藝交流之後,都去酒樓豪飲一番,唱唱京劇抒發豪情。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這民族的危急關頭,陳盛甫毅然投入了抗戰行列,仗着強健的體魄和高超的武藝,克服了許多艱難險阻,為國家民族盡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後陳盛甫到了太原國民師範,旋調太原市人民體育場任場長,兼中華體育總會山西省分會副主席。1950年創辦武術研究會,培養武術人才。1951年創辦山西大學體育科(系),曆任系主任。
  他積極團結太原市的武術工作者,在太原體育場工作期間,工作雖然很多很忙,但他有早起的習慣,當雞還沒叫他就出去練功了。沒多久他就發現有個老者,美髯飄飄,身體舒直硬朗,手提個短棍,在他出去練功時老者已經往回去了。以他多年習武的經曆和武人的眼光,一眼就看出,這位老者一定是個身懷絕技的武林高人。從此陳盛甫就留心老者的行迹,起的也比以前更早。終于有一天,陳盛甫出了門,進了體育場正準備練功時,發現不遠處有人正練着短棍,仔細一看正是那位老者。隻見他身如狸貓,行如遊蛇,短棍在他手裡忽短忽長,在身上纏粘穿梭。正看得入神,老者見有人注視立刻收式,将棍拄在地上像悠閑的要離開。陳盛甫趕快趕過去,稱道“這位師傅可留步,您練得真是太好了,您練的可是山西有名的鞭杆嗎?”,老者在陳盛甫臉上注視了一下說:“什麼鞭杆?我不知道,我隻是睡不着覺,在這瞎舞玩,活動活動筋骨”,陳盛甫說:“我分明看到您練的非常好,而且是我前所未見的,對不起,您還不認識我吧,我叫陳盛甫,剛來山西不久,就在這體育場工作,是負責體育場工作的,另外我也喜愛練武,正在組織太原市武術工作者和愛好者,想成立武術協會,希望您也來參加吧。而且我還想拜您為師學習您的鞭杆”。老者皺了皺眉說“什麼鞭杆!我早就忘了!”說着頭也不回的走了。陳盛甫心想這位老者真怪,别人是想來參加協會組織,喜歡收徒弟教人,他怎麼一聽就皺眉頭呢?又一想,有絕活的人大多有古怪的脾氣,看來要跟他學得費點勁了。這一下又激起了陳盛甫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他多方打聽,終于得知老者正是聞名三晉和口外的山西鞭杆大師張含之先生。

  張含之一生坎坷,是經曆了舊社會的武師,他不僅鞭杆技藝精湛,而且精通太極、八卦、形意、少林拳等,且是鞭杆拳的掌門人。傳說他曾獨自前往呼市,解決山西商人在口外經商中與保镖過程中出現的糾紛。當時呼市街頭商業興旺,山西商人的駝幫也很多,經常往來晉中地區與呼市之間。有一次晉商與當地商人有了紛争,恰張含之也在呼市,雙方商人互不相讓,保镖們正準備大打出手,有人請來張含之,他手持一根三尺多長的牛筋棍,站在街中,高聲道:各位鄉親,大家出門在外為了賺點錢都不易,有什麼事還是坐下來協商解決吧。有當地武師者,也知道張含之的高名,但仗着人多勢衆,就是圍着不肯離開,提出了很多苛刻無理的要求。張含之見狀心想,他們是仗着人多呀,看來不亮出幾手是鎮不住他們了,于是說:看來我們文的解決不成,這幾位師傅是想動彈動彈了?當地武師正想以武力相挾,一聽此話立刻擺開了架勢,不由分說一個武士抄着扁擔就劈了過來,隻見張含之一個狸貓轉身,斜閃開去,小鞭杆早已斜刺裡點在了武師的手腕,隻聽“呀”的一聲扁擔落地;另一個武士拿了個齊眉棍捅了過來,張含之心想不給些顔色,他們是不會停手的,于是當棍即将捅到腰間時,突然含胸吸腰,稍轉胯使棍貼着腰滑了過去,這武師的臉也就送了過來,張含之一手握鞭把,一手順勢,抓住了對方的肩部,鞭把就抵住了他的喉嚨,稍微送了一點勁,武師上不來氣,憋的臉通紅,也動彈不了。其他武師見狀都大驚失色,急呼張師傅算了吧,算了吧,我們坐下好說吧。張含之松了手,說道我也不想傷人,隻是無奈才出手,和氣生财,大家好好談吧,以後來往還多呢。此後張含之名聲傳得更遠,說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做事謹慎有分寸。
  陳盛甫了解了張含之的情況更是拜師心切,多方托人說情想拜師,卻被張含之一口回絕了,說“早忘了,想也想不起來了”。陳盛甫親自登門,誠懇的說出自己拜師學藝的心情,介紹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來由習武而強,又怎樣上海求學,青島學藝,濟南八兄弟結義比武交流等。張含之臉上略顯溫色,歎道:也是不易啊。陳盛甫看張含之有接納之意,接着說:“我學會您的鞭杆後,一定把他發揚光大,寫書、拍照讓更多的人都來學鞭杆”,“住口!”張含之突然打斷道:“你說什麼?都來學鞭杆?我就是怕人學才每天半夜三更的練,都來學那不把我的鞭杆糟蹋了才怪!行了我看你的面相,也不是個吃幹飯的,你這人天生愛折騰,愛張羅,你非把我的鞭杆給張羅出去不行,算了你也不要學了,我也不會教你,你走吧”。陳盛甫隻感到頭上好像被澆了盆冷水,張着口不知該說什麼好,隻好說道,“好吧有空再來看您”。回到家陳盛甫想,我沒有說錯呀,都是為人民為社會做好事應該沒有出錯吧,那他為何是那種反應呢?回想起了青島的張克勤,張克勤曾經對自己講過,傳統的老先生們是非常保守的,身世又較為複雜,戒心很重,這都是正常的。他明白了張含之不教自己,一是保守,二是對自己還不太了解。所以第二天陳盛甫買了些禮物,又去見張含之,一見面陳盛甫就說:“張師傅,我保證學了你的鞭杆後不去教人,隻是自己練習,而且是半夜悄悄的練,不給人發現”。張含之看着眼前這位精壯的中年人,說:“你也不用保證了,從你的面相上看你一定會去公衆場合大練特練的,那倒也不一定是壞事。罷了,看你不像是一般人,一生坎坷但前途無量,就收你為入門弟子,教給你我最惜愛的駝騾鞭吧”,陳盛甫聽到此言喜出望外,急忙說道:“那弟子行禮了”。給張含之鞠躬行了禮。此後陳盛甫每天天不亮就出現在體育場,張含之來了就學,不來就練,一年多時間下來,已經把個駝騾鞭三大段,練了個精熟。張含之也佩服陳盛甫的記憶力超人的好,有時故意做些混亂的動作,或是極其難協調平衡的動作故意難難他,可是陳盛甫輕易的将混亂的動作也記得清清楚楚,将難以協調的動作竟也做得協調優美。張含之暗暗稱奇,心想此人将來在武術方面定大有所為,我就将鞭杆的心法、功法、技法一并交給他吧,鞭杆絕技也不會失傳于世了。一日張含之将陳盛甫叫到家中,親口說出了鞭杆的練法口訣、技擊要訣、練功心法。說:“這是我一生之心血結晶,隻傳給了少數幾人,你要珍視之,不得妄傳亂傳,若要傳于無義人,招災惹禍保身難”,陳盛甫說道:“弟子記住了,我會以我今後的生命維護它,我會做到鞭不離身,睡覺它也會在我的枕邊”,張含之也為陳盛甫的刻苦與執着所感動,說:“從今而後你可以擇人傳授鞭杆了,并在适時的時候寫成文字吧,傳給當傳之人”。陳盛甫将其鞭訣刻在了心愛的牛筋棍上,每天揣摩,細細體會:“快如閃電,抖如發箭,脆如擊鼓,綿如銀蛇,擰賽鋼鑽,巧如纖女,活似靈猿”。張含之的鞭杆弟子不多,著名的僅僅幾人,有陳盛甫、武耀文、杜大興等。
  後來在陳盛甫的倡議、組織下,成立了山西省武術研究會,這一組織對于發掘、整理山西的拳種,促進各派武術的相互學習、交流起到重大的作用,對于推動武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陳盛甫也在全國武術交流大會上表演了鞭杆,受到了全國武術家的高度關注,也受到了群衆的歡迎。被王子平譽為“武術瑰寶” ,著名武術家、教練吳斌、門惠豐等均跟陳盛甫學習過駝騾鞭杆。
  文革期間陳盛甫受到了迫害,被關進了牛棚,他白天喂豬,晚上練鞭杆、教鞭杆、寫鞭杆,以苦為樂。文革結束後,他不但沒有累垮,而是出了一大堆武術成果,其中就有寫完的鞭杆書稿。所以文革一結束,他在很短時間裡就在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鞭杆運動”一書,系統地介紹了駝騾鞭的曆史、源流、特點、技法與套路。在書中他為了學者便于學習,增編了簡化鞭杆,将駝騾鞭分成一路鞭杆和二路鞭杆,并新創編了鞭杆對打。鞭杆運動一書的出版,大大地宣傳了山西鞭杆,使全國武術界對山西武術加深了認識。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全國武術盛會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位年過古稀、神采奕奕的老前輩登場表演。隻見他手持鞭杆,劈、撥、戳、點、挑、撩、絞、壓,上架下截,奇招走勢,身械協調,長短倏忽,走鞭換手,幹淨利索,身步靈活,進退自如,伸随吞吐,剛柔兼之,起伏轉折快如閃電,縱橫交織力貫鞭梢。整個套路鞭不離身,身随鞭走,時而雄壯樸實,時而輕巧敏捷,把鞭杆的技法表演得淋漓盡緻,技術造詣高深,真可謂爐火純青,他精湛娴熟的技藝,實令人欽佩贊歎。
  陳盛甫一生一直從事于武術的研究、教學工作,并多次參加并擔任全國武術大會的組織、裁判工作,以及武術教材的編寫工作,著有《武術講義》、《小花拳》、《新六路彈腿》、《一、二、三套武術操》、《五手拳》、《技擊制敵三十二掌》、《鞭杆》、《陳盛甫養生功》、《揚眉劍》、《我的健康要訣》、《蕭瑟秋風話當年》等書文。陳盛甫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陳盛甫多次擔任全國武術競賽裁判長和總裁判。1986年、1989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裁判員”。曾3次參加全國武術表演賽,均獲一等獎。曆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暨山西省分會副主席,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武術學會委員,山西省政協委員、體委委員、山西省武術協會主席、形意拳協會顧問等。1985年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1988年獲中國國際武術節組委會頒發的“武術貢獻獎”。1992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老體育教師”,同年任中國武協榮譽委員。1993年被太原市評為“十佳健康老人”。1995年在中國武術協會等組織的“中華武林百傑”系列活動中被評為“十大武術教授”之一。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