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三峽大壩的朋友,想必都會被大壩的雄偉壯闊所深深震撼。三峽大壩耗時十幾年,累計投資達2500億元,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當然了,如此巨大的投入,自然也有着巨大的回報。
三峽大壩不但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建築,而且每年都可以為國家提供約10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同時三峽大壩還能夠起到自由調節水位,控制下遊長江河道行洪安全的作用。
三峽大壩2500億的投資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了,然而近些年又有一項新的“天價工程”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該工程的投資量遠超三峽大壩,達到了更加恐怖的40000億元,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呢?
這就是“理論”上的超級工程——“紅旗河”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的原因
1952年,毛主席視察黃河時提出了一個工程方案,便是後來轟動了全國的南水北調。曆經整整50年的時間,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将江蘇揚州三江口的水,調往華北地區。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啟動,将漢江中上遊丹江口的水,調到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之所以這麼做,原因無非有兩點。
一是發展經濟,發展工業的需要。其次,這些地區确實非常缺水。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呢?
河北、河南、天津、北京屬于華北平原,這裡是國家最為重要的糧食主産區,全國1/4的糧食都出在這裡。
衆所周知,農業發展是絕對離不開水的,而華北平原能夠成為國家糧食的主産區,便代表了它的水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當然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而事實上卻并不是這樣。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
每年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為缺水警戒線!
什麼意思呢?
一個地區平均下來,一人一年所能使用到的水資源量,如果低于1000立方米的話,那麼這個地區就算是缺水的。
而整個華北平原的年人均水資源量隻有不到300立方米,所以說華北平原是相當缺水的。
該地區發展農業所依靠的隻有地下水,但是一個地區長期過度的開采地下水,隻能算是飲鸩止渴,隻會讓缺水的情況雪上加霜。也正是因此,國家才會耗費大量的資金進行南水北調工程。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咱們國家最缺水的地區在哪?
是華北嗎?自然不是!
咱們國家最缺水的地區是大西北!
華北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西北問題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先來看下西北地區究竟缺水到了什麼程度。
西北地區是指國家西北内陸的一大片區域,地理位置上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長城以北。它所涵蓋的省份有新疆、甯夏、青海、甘肅、陝西以及内蒙古的西部。
一看到這些區域,相信很多朋友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一組詞彙:面積廣大!沙漠廣布!幹旱缺水!風沙較多!人口稀少!生态脆弱!
西北地區處于亞歐大陸的腹地,屬于大陸性幹旱半幹旱氣候,大部分地區的全年降水量都在500mm以下。
像黃土高原的年降水量隻有300mm左右,而柴達木盆地、河西走廊及敦煌的年降水量更是不足200mm,像是吐魯番的年降雨量更是連20mm都不到,可以說是終年無雨。
這樣的降水量,連最基本的農業都滿足不了,更不用說發展工業或者其他産業了。當年國家提出開發大西北的口号時,經過很多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想實現西北地區農業轉型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幹旱缺水!
那麼該如何解決西北地區的極端缺水問題呢?
“紅旗河”工程的設想及自然條件
2017年年底,由6位院士、12位教授及幾十位博士共同研究提出了“紅旗河”工程的構想,這就是S4679課題組。
其中,S代表水,4代表40000億的投資,6代表每年調水600億立方米,7代表途徑的7大流域,9則代表即将發展的多個灌溉區!
2018年1月,S4679課題組在北京舉行了第二次專家研讨會。在本次會議上,相關專家研讨了“紅旗河”工程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實施的重要意義。
“紅旗河”工程就是沿着青藏高原的東側,利用自然河道與人工隧洞把西藏的水調到新疆去。
為什麼要引進西藏的水呢?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西藏就是天寒地凍,高原缺氧,是一處水資源匮乏的區域,然而事實上西藏的水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根據最近幾十年的監測,專家們發現西藏年平均降水量高達7132億立方米。地表分布着瀾滄江、金沙江以及雅魯藏布江等衆多河流,這些河流平均每年的地表徑流量也達到了448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達1.9萬立方米。
别的不說,光是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每年就有300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流出國境線。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這相當于6條黃河的流量了!
除了豐富的降水和密集的地表河流之外,西藏還有1107億立方米的地下水資源和332億立方米的冰川水資源。由此來看,西藏的水資源絕對是豐富到過剩的。
我們再去看一下新疆,就有些“慘不忍睹”了。别的暫且不提,新疆境内的沙漠面積竟然占據了全國沙漠總面積的60%。
如果說哪個地區有能力緩解新疆的幹旱問題,絕對非西藏莫屬!也正是因此,專家們才提出了所謂的“紅旗河”工程。
這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呢?
按照專家們的預想,工程的起始點為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從這裡取水後,沿途會和易貢藏布以及帕隆藏布的河水彙合,然後沿着河道自流509公裡後到達怒江。
在怒江河道自流60公裡後再通過人工隧洞,讓水流進瀾滄江,經過瀾滄江43公裡的河道之後,水流經隧洞進入金沙江。
在流經金沙江的97公裡河道後,以渠道、隧洞及水庫相結合的方式,依次通過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渭河以及黃河等河道,最終進入河西走廊。
此時從西藏抽調出來的水已經到達了甘肅西北部,之後河水會通過沙漠的邊緣地帶到達新疆的和田以及喀什等地。
如果工程修建完成的話,全程達6188公裡,地勢落差達1258米,每年可為新疆帶來600億立方米的水。這樣的水流量比起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外流的水量來說,可能隻是“九牛一毛”。
但是大家千萬别小瞧了這個數字,因為黃河一年的流量也隻有600億立方米,隻要紅旗河工程能夠修建完成,我們國家相當于打造出了一條人工黃河!
為了灌溉更多的地區,還在沿線設計了3條支流。他們分别是延安方向的紅延河,北京方向的漠北河,吐哈盆地的春風河。
制約“紅旗河”工程的因素
按理來說,紅旗河工程絕對是利國利民的,但是這項工程雖然已經提出了好幾年,卻依然處于探讨階段。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紅旗河的工程投資巨大。
根據專家預測,紅旗河工程施工時間約為10-12年,工程總投資約為40000億。
其次,紅旗河工程沿途的地形十分複雜,要經過很多個地震帶及自然保護區。工程的建設是否會對地質及生态帶來破壞,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是我們不能回避的!
水量不足也是制約“紅旗河”工程在施工的一個因素!因為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是水源地的枯水期,在這一段時間裡難以支撐跨流域的調水。
當然了,還有一個無法确定的問題!
當大量的河水流入新疆塔裡木盆地後,河水便沒有了繼續前行的道路,此時的河水要麼全部消失在盆地裡,要麼便會在這裡形成一片“鹽湖”。
我們都知道,沙漠裡的蒸發量是非常巨大的,在引水進入新疆後會大量蒸發進入大氣中,但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蒸發後的水汽将會被帶離此地,使降水量小于蒸發量。
這樣一來,便會将鹽分留在土壤中,加速土地的鹽堿化,新疆或許因此而出現一片寸草不生的“死海”。
除此之外,還有外部因素的影響!
雅魯藏布江是一條國際河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彙入恒河,這一段河流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所以,印度對“紅旗河”工程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他們擔心工程建成後會影響他們的河流水量。
在2013年,我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修建大壩時,印度就聲稱擁有“河流使用權”,并敦促我國不得在河流的上遊進行任何有損下遊利益的活動。
正是出于種種因素和考慮,“紅旗河”工程自提出後始終不能真正落地。雖然出現了關于“紅旗河”工程招标等各種信息,但都被證實是假消息,在此也提醒想參與其中的謹防上當受騙!
“紅旗河”工程,從理想上來說它是惠及萬民的好工程、大工程,但在它正式啟動前也将面臨各種問題和困難。也許該工程永遠都會處于讨論階段,也許很快就能實現,大家覺得哪種可能性更高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