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一個新時代到來:開國大典背後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開國大典上的毛主席

閱兵地點為什麼選在了天安門廣場?

自從開國大典的日子被确定為1949年10月1日後,開國大典籌委會根據中央指示,拟定了開國大典方案。

開國大典包括三項内容: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三是人民群衆遊行活動。

這三項内容中,閱兵式怎麼舉行,在什麼地方舉行,就成了開國大典方案的中心問題。開國大典閱兵指揮機構由朱德總司令親自挂帥,擔任閱兵總司令。

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唐延傑、唐永健等6人擔任。楊成武與唐延傑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獲得通過後,但閱兵地點放在哪裡卻沒有當即确定下來。

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将領來到周恩來辦公室,他們把反複論證了的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這兩套方案提供了兩個閱兵地點:一個是西苑機場,一個是天安門廣場。

如果選在西苑機場,優點在于場地寬闊,且早在1949年3月25日為了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就已經舉行過一次一萬餘人觀看的閱兵式。

但缺點是沒有一個檢閱台,如果臨時搭建一個氣勢雄壯的檢閱台,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距離市區太遠,數十萬群衆往返很不方便,但人少了開國大典的氣氛又出不來。

而且,機場跑道雖然大,但隻有一條道可以進退,對參加閱兵的部隊來說,行動起來很不方便。

如果選在天安門廣場,地處北平市中心,領袖、軍隊和群衆可以近距離接觸,開國大典可以搞得氣氛非常熱烈,尤其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非常便利。

天安門廣場周圍街道四通八達,便于集中和疏散。但缺點是開國大典參加人數衆多,會影響到當時的交通,且因為長安街較窄,不能進行分列式閱兵,會影響到閱兵的氣勢。

為此事,周恩來考慮了很久。開國大典前一個月,周恩來把考慮重點放在了天安門廣場。幾經反複考慮之後,周恩來終于在閱兵方案的報告上寫下了自己意見:閱兵以天安門前為好。

很快,周恩來的意見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的同意,一緻表示認同在天安門前舉行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城樓上懸挂的毛澤東巨幅畫像是誰繪制的?

開國大典前夜,天安門城樓裝飾一新,城樓上懸挂了一幅高達6米、寬達4.6米的毛澤東巨幅畫像,畫像中的毛澤東器宇軒昂,理直氣壯地向世界宣告中國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簽署批示:閱兵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這就明确表明天安門城樓将作為開國典禮的主席台。

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對天安門城樓進行修葺。國立藝專實用美術系教師周令钊受命的任務是,為天安門城樓繪制毛澤東的巨幅畫像,作為開國大典之用。

為什麼會選定由周令钊來承擔這項工作呢?因為1949年4月上旬,北平六國飯店舉行的“國共和談”中,挂在會場中的由周令钊所畫的一幅毛澤東畫像獲得大家好評,大家都贊譽有加。

這幅畫像也給周恩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經周恩來同意,籌委會便邀請周令钊來畫毛澤東像。周令钊很快就帶着學生把木闆豎在牆上,搭起了三層腳手架,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周令钊開始考慮,要畫毛主席的哪一種神态比較适合呢?經過再三考慮,他選擇了一張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臉部稍仰起來,面帶微笑,極具親和力的照片。

大約20天後,畫像即将完工時,開國大典籌委會副主任聶榮臻來驗收,他當即指出,毛主席衣領敞口式樣不妥,因為這是開國大典,要嚴肅一點。

周令钊等人當即按照聶榮臻的指示重新改好了衣領。9月30日晚上,周令钊和工人們把這幅巨幅畫像提前挂到了天安門城樓正中央。晚上10點,周恩來來檢查城樓的布置工作。

周恩來發現毛主席畫像下有“毛澤東”三個黑體字,當即要求趕快采取措施把這三個黑體字抹去,因為他認為不妥,毛主席還自己喊自己毛澤東?

這麼大的畫像要取下來處理已經來不及了,周令钊教授立刻爬上腳手架,用灰藍色顔料把畫像下面的白邊連同黑色字體塗成中山裝的顔色,再添上一粒扣子,這樣就整體協調了。

但因畫像太大,梯子又小,周令钊隻能一點一點塗抹,幾個小時上上下下反複很多次,終于在10月1日淩晨完成,一切看上去都“天衣無縫”了。

現在的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城樓正面兩條巨幅标語是誰寫的?

在天安門城樓正面,除了懸挂有毛澤東的巨幅畫像外,還懸挂了兩條巨幅标語,一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另一幅是“中央人民政府萬歲”,這兩幅标語其實都出自一個人之手。

當時,負責籌辦開國大典的周恩來等人決定在毛主席畫像兩側書寫兩幅标語,但因天安門是扁長結構,兩幅巨幅标語如果按通常的豎貼法,明顯會影響其美觀效果。

這時,肖野打破思維定勢,他提出可以采用橫幅對稱的設計,紅底白字白框,既非常醒目又沒有破壞天安門的協調。籌委會很快就同意了他的這種别出心裁的設計方案。

标語設計完成後,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辦公室主任兼會場布置科科長鐘靈,承擔書寫這兩幅大标語的任務。

鐘靈很興奮,他鉚足了勁,打算拿出自己全部本事,在這個意義非同尋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這可不簡單,天安門城樓紅牆很長,标語的每個字都有房子那麼大。

鐘靈決定采用莊嚴、大方的宋繁體美術字書寫這兩幅标語,根據城樓的尺寸,他最終測算出每個字高2米、寬2.2米,并且也解決了書寫時候的對稱問題。

書寫前,鐘靈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門城樓的長度,結果發現,天安門的9間門樓寬窄并不一樣,中間部分最大,第1和第6間稍窄,第3和第7間、第2和第8間、第9和第1間依次遞減。

明代在設計天安門城樓時,利用人們視覺存在錯覺的原理,在本來對稱呆闆的建築上作了技術處理,但人們的肉眼卻根本看不出來。

于是,鐘靈仿效這種處理,把8個字的那一幅标語各個字之間的距離依次适度拉大,這樣,從遠處看,這兩幅标語雖然一幅是9個字,一幅是8個字,但看上去也顯得非常對稱。

緊接着,鐘靈又指導木工按照要求鋸好了木闆,釘成字盒,外面裝上一層毛玻璃,裡面安上電燈泡,這樣,标語挂上去并通電之後,即使晚上從遠處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還有,籌委會原本打算在天安門城樓的重檐中間懸挂國徽,但到9月30日國徽圖案還沒确定好,籌委會又請鐘靈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這幅字懸挂在這個地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