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真的是這樣分的嗎?
有多少患者即是上火又是手腳冰涼?
說起腎虛,大部分患者脫口而出就是腎陰虛,也正因為如此,“六味地黃丸”成了補腎的代名詞,家喻戶曉,銷量節節攀升。同樣,患者吃中藥,也動不動就會問醫生這個藥會不會傷陰,好像一點都不擔心傷陽。更可怕的是大部分醫生也經常給患者診斷為腎陰虛,于是滋陰補腎風靡于世,大受歡迎,我想這是中醫的悲哀,也是中醫療效差,停滞不前的最大障礙。
且看如下分析:
腎五行屬水,主藏精,精中寄予元陽,即腎中之陽,水中之火,也就是說腎為水火之髒。可見腎是由腎陰(真陰)和腎陽(真陽)共同組成的,陰陽互根,水火互濟,合二為一。不管是腎陰還是腎陽,都應該屬于正氣,正氣永遠沒有滿之時,不斷充盈着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以支撐生命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消耗。假如正氣可以不虛,那人就不需要休息、不需要睡覺、幹活不累,你見過這樣的“鐵人嗎”?顯然是沒有的。
根據陰陽互根,陰陽合一的理論,陰虛必然陽虛,陽虛也必然陰虛,也就是說一個人永遠處于相對的陰陽兩虛狀态。而且這種虛随着年齡的增長、生命的透支越來越明顯,所以老年人才會行動緩慢,反應遲鈍,假如正氣永遠處于盛滿狀态,人就可以長生不老,顯然這是不存在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病理上診斷陰虛、陽虛、陰陽兩虛都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那為什麼還要這樣分呢?也許隻是為了讓患者更容易理解。可是恰恰相反,把患者和醫生都搞糊塗了。
那我們怎麼去更好地理解腎陰虛和腎陽虛呢?陰虛(真陰虛)則火旺,這個火是邪火,并非腎陽、真陽;陽虛(真陽虛)則陰盛,這個陰是陰邪、邪水,并非腎陰、真陰。也就是說要區分正邪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理解陰陽,可現實中大多數人正邪不分,因此也混淆陰陽。
那麼我們再思考,臨床上有見過腎邪火很旺的患者嗎?假如有,火(邪火)旺必然水(腎陰、真陰)虧,腎精(真陰)就會燒幹,人還能活嗎?顯而易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腎陰虛火旺是不存在的。
反過來,臨床上有見過腎邪水(陰邪、寒邪)很盛的患者嗎?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多,大部分患者都是,水(陰邪、寒邪)可滅火(腎陽、真陽),水(陰邪、寒邪)盛則火(腎陽、真陽)衰,水(陰邪、寒邪)盛一分,火(腎陽、真陽)衰一分。所以陽虛陰盛的患者,就表現出各種陰暗的一面,臉色暗黃、精神不振、瞌睡嗜睡、哈欠連天、意志消沉、心情郁悶、性格内向、聲音低微、反應遲鈍、緊張恐懼、手腳冰涼、陽痿早洩、鬼邪上身(夢見鬼壓床、夢見血惺的事情)、事業不順、運氣不佳、人緣不好。
而那些表面看起來火氣很旺的人,比如容易上火長痘、口腔潰瘍、口幹咽幹、扁桃體發炎、牙龈腫痛、臉油、頭發油等,其實根本也不是腎陰虛火旺,而隻是脾腎濕寒,寒凝經脈,破壞了陰升陽降的生理氣機,引起的陰陽不交,上熱下寒病态,熱是标,寒是本,熱因寒而生,即寒凝陽郁生熱,也可以說是外假熱,内真寒。如果非得用陰虛,陽虛來表述,那也隻能說是陰虛在上,陽虛在下。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要用腎陰虛和腎陽虛來診斷病理的陰陽,那隻能看哪個更虛了,當然這裡的腎陰虛和腎陽虛都指正氣虛,而非邪火旺、邪水盛。我們舉例來分析說明,可能會更明白。比如那些長期手淫、縱欲過度的患者,是腎陰虛(真陰虛)更嚴重,還是腎陽虛(真陽虛)更嚴重。手淫或縱欲過度,損精敗陽,導緻陽根敗洩,命門火衰,腎陽虛,腎水寒。腎精(真陰)就像石油,腎陽就相當于石油中儲藏的能量,失精就相當于石油燃燒,能量(腎陽、真陽)也同時消散。然而腎精是可以通過脾胃飲食化生精微物質而得到補充,但脾胃對飲食的運化是需要腎陽提供動力的,即火生土,當腎陽不足,腎水太寒,水泛土濕,脾土就濕,脾胃就寒,脾陽也就更弱,所以脾胃對飲食的運化吸收功能也自然更弱,腎精的生成能力也就更差了,但總歸是會生成的,因此溫補脾腎的藥不但不會傷津耗液,反而還能夠促進津液回生,從而起到陽生陰長的作用。而腎陽因寒邪的抑制以及每日身體活動的消耗,卻隻會越來越虛。所以對于疾病來說腎陽比腎陰更虛,從而證實“腎陰虛”的說法是錯誤的。
當然有一種情況,也就是因外感引起的太陽傳陽明胃腑實熱症,燥奪其濕,熱盛津枯。這種情況患者必然身體燥熱,大便燥結,堅硬難下。土燥木枯,傷及少陰腎精,而出現腎陰虛(真陰虛)的情況。此時,非急下不可,否則危在旦夕,仲景立三承氣湯,意在其中。三承氣湯惡能害人,後人不識陰陽承制之道,而妄用承氣者害之耳,于仲景何尤 ?當然這種險症是很難見到的,可以忽略不計,即使有也隻能短暫存在,治療不當,則性命不保,這屬于急症 。所以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是不存在腎陰虛火旺的。在此,也奉勸那些治療便秘患者,動不動就用大黃、芒硝等瀉下藥的醫者,三思而後行。
中醫治病是在不損害患者正氣的前提下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法。苦寒滋陰藥必然損陽氣,敗脾腎,醫者慎之,患者悉知。可有人要問了,上火了不滋陰清熱降火,難道還要火上澆油?你肯定是走火入魔了,不要害人害已。一味地扶陽,用附子,難道就不會傷陰?這時我得反問你了,四川人、重慶人、湖南人,他們天天吃香喝辣,辣椒是很辛散的,比附子還辛散,他們有傷陰嗎?不但沒有,而且他們越吃辣椒,皮膚越好,身體越健康,當然那些生活習慣不好的人,就另當别論了,哪像廣東人天天喝涼茶,長青春痘的還特别多。這裡也說明一下,那些吃辣椒容易上火的人,你們的身體都不健康,應及時調理,防患于未然。
更有頑固不靈的人,舉例說民間著名中醫王正龍,長期吃姜桂附,而英年早逝,享年五十六歲。我就想問你了,你有認真看過王正龍寫的書嗎?其主要著作:治病書—中醫破執,治性書—儒學新用,治命書—三教決凝。如果沒有,你怎麼就能道聽途說,人雲亦雲呢?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王正龍絕對是學習中醫的奇才,萬裡挑一,而且他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認識隻能讓很多人望洋興歎。
著名李可老中醫生前在談到王正龍老師的逝世時,很是傷痛惋惜,他對王正龍的評價極高,李老認為王正龍老師對經典的研究造詣無人能及。“他已經能把《傷寒》、《内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全部串在一起融會貫通,目前國内找不出第二個人' 。這是李老的原話!
王正龍生前身材高高瘦瘦,可以猜想到他年輕身體可能不是很好,這也許就是他研究中醫的原因所在。從他的書裡可以看出王正龍是個大慈大悲之人,他真的是太操勞了,真不像俗人所說的他長期艾灸、吃溫熱藥緻死的,作為一個醫者不可能蠢到什麼是用藥副作用都不知道的SB程度。但有一點我想指出的是,王正龍雖悟透了陰陽之理,但在用藥上還是過于呆溫呆補,以緻于會讓患者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燥熱排病反應,一般人是接受不了的,也理解不了,所以批判的聲音不絕于耳。但這絲毫抹殺不了明理之人對他的高度贊賞。
從王正龍的身上我看到了乾隆禦醫黃元禦的影子,黃元禦也因操勞過度,加之學醫前被庸醫用大黃、黃連等苦寒瀉下藥誤治,導緻脾陽大虧,數年之内,屢犯中虛,左目完全失明,而在53歲那年撒手人寰。也許有人會問,他醫術既然那麼厲害,怎麼就不能把自己治好。要知道,火易消,陽難複,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黃師的脾腎已被庸工敗壞,加之太操勞,憂思、憤怒過度,能活到這個年齡已經很不容易了。
黃元禦的文學功底非常高,特别是對文言文的理解,真的無人能敵,他讀過的書可能是現代學醫人的幾十上百倍,并且是在他而立之年後靠一隻眼睛挑燈夜戰開始自學中醫的,毅力是多麼的堅強,他寫下的書,可能是現代醫者一輩子也企及不了的,更别說著作的質量,他給世人留下了太寶貴的中醫财富,但發現并認同發揚者悉數可數,甚是可悲!他在《四聖懸樞》自叙中有感而發:“昔子雲草《玄》,侯芭從而受業,桓譚以為絕倫。今宇内之大,諒必有侯桓其人,吾将藏之深山,虛坐以待矣。”可見黃師對自己的理論是多麼的自信,但同時也因為太自大,目中無人,以緻于得罪了乾隆皇帝身邊的太醫,而被陷害驅逐皇宮,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加劇了憤怒抑郁。所以請那些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人,請不要瞎評黃元禦,更不要說黃元禦死于扶陽,你們真不夠資格。
黃元禦醫學全書把人體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産述得淋漓盡緻,醫者隻有把握了這個規律,辯證論治才會有整體觀念,從而進行系統化的治療,才不緻于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依葫蘆畫瓢的簡單思維模式。希望有緣、有慧眼者認真學之、并正确用之于臨床實踐,前途無量。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醫的破執就在于如何解決用溫熱藥補陽而不傷陰,反能消火助陰生陽長的曆史疑難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中醫必将重現輝煌。
開創中醫遠程問診之先河,
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看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