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過:“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無論成長環境怎樣,身處何種困境,都不是我們失去自我的理由。每個人的目标不同,但在自己尋求的範圍内全力争取,認真生活,别讓“我可以”變成“我本可以”,而是讓它進階成“我真的可以”,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
彌散的回憶
在做心理學個人體驗的時候,一段回憶突然闖入我的意識。記得小時候,媽媽每周末都會蒸好多豆沙包作為下周的早餐。一個夏季的早晨,我一口咬破了豆沙包,滾燙的豆沙流淌出來,滴在腿上,一瞬間,灼熱的劇痛沖上腦門,我下意識地用手框在紅豆沙的邊緣擠壓,想壓抑住這種痛苦。外婆突然沖過來,迅速用手指把我腿上的豆沙抹走,然後接一大杯涼水沖在燙紅的皮膚上,随即轉身拿來自來水沖過的毛巾蓋在我的腿上,涼涼的觸感使灼傷的痛感減輕了不少,外婆也松了一口氣。随後外婆又按土方子,取來牙膏敷在燙傷處。
我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腿,當時被豆沙灼傷的地方居然一點痕迹也沒有留下,但小腿上卻有一個觸目驚心的疤痕,那依然是小時候的記憶。記得那時媽媽把用完的蒸鍋放在地上冷卻,我在争取出去玩耍的機會時下意識邊說邊後退,一不小心碰上了那熱鍋。當時媽媽沒有經驗,并未采取措施,隻是非常驚慌地抱着我哄我别哭,眼睜睜地看着我腿上慢慢鼓出一個碩大的水泡。這個水泡不僅讓我度過了一個苦不堪言的夏天,還留下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傷疤。如果不是做體驗時正好看到,這些回憶早已在時光的流逝中彌散。
突襲的啟示
類似的事件,不同的結果,此刻突然出現在我的意識中,一定有着深刻的含義。我們的潛意識與意識之間,有一個忠誠的守門人,他會嚴格把關,所以有時候,潛意識需要用非常隐晦,甚至用“化妝”的方式悄悄溜進門來,如何察覺和解碼這些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意識隻是一座大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一角,但潛意識的内容卻廣泛得多,力量也更為強大,因此,潛意識所蘊含的智慧也深邃很多。在很多機械重複的工作中,我們也許不需要靈感閃現和啟示,但在投資工作中,感受卻是至關重要的。強大的心靈才能保證我們在波詭雲谲的行情的大海中不迷途,才能幫助我們在紛繁複雜的外界聲音中聽見自己的心底的聲音,而正因為這樣做非常困難,所以成功者往往是少數。
在金字塔尖端的拼搏,可不僅僅是理性能力這一項。心理素質的培養,敏銳的嗅覺和感受,絕對不能缺少靈感化物的點撥,用意識的強大去封印我們原始的潛意識層面的危險感知、機會把握,無異于攜寶物而不用,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可惜的是,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間太晚,因此從前很多次潛意識暗示我的非常有用的信息,都在不解與忽略中消失,浪費了很多成長和領悟的機會。
我通過從事心理學工作的經驗發現,其實很多人的問題正是謎底就在謎面上。投資者常常抱怨被夢、意象、突然插入的回憶、感覺所侵襲,卻不能領會其中深意,在迷惑不解中放走這些啟示。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本身你感受到的要聰明得多,隻是因為某種原因(通常是為了自我保護),封閉了自己的某些通道。但不要着急,慧根深埋,但一直都在,隻要有契機,一樣可以打開通道,讓智慧醍醐灌頂。在有經驗的咨詢師或者心理學老師的帶領下,咨詢者往往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早已知道怎麼做,早就知道問題的答案。學習心理學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與自己之間的那一層紗被拿開了,邏輯非常清楚,事物的本來面貌是那樣生動有趣。我知道如何去探尋,如何去領悟,如何去應對,所以可以很從容。如果這段話還讓你感到模糊不清,我們可以接着上面的回憶,用真實的例子來解釋這些困惑。
回憶的根源
小腿上留下的疤痕,卻讓我感到胃部疼痛,這時我把溫熱的手掌放在胃部,深呼吸,再次潛入。這時候不要着急,慢慢地感受,因為突然出現的疼痛,往往是身體的另一種暗示。在醫院實習的時候,發現很多心理科的患者就是因為久治不愈的軀體化症狀經過多輪檢查無法發現原因而被其他科室轉診而來的。因為潛意識是不可以明示的,會被看門人嚴厲勸返,所以最激烈的警示就是軀體症狀,包括失眠、疼痛、流汗、心悸等。回憶再度出現:我每次吃完豆沙包都會胃痛,有時候會痛到站不起來,而父母總認為這是我不想去學校而裝病。直到有一天媽媽的好朋友在家裡陽台(她家住在學校隔壁)看到我在上學的路上痛到蹲在地上扶着樹站不起來,趕忙把我送到醫院。經過醫生診斷發現我對豆制品嚴重過敏,因而導緻了胃痛。
為什麼豆沙會突然滴落出來?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就是一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一個弱小的孩子,無法抵抗父母“吃下去”的命令,也不能讓父母相信肚子疼是真實存在的,因此,身體不自覺地抵抗,用燙傷來換取不胃痛。因為燙傷的危害很小,而顯示得卻很明确,易被重視,胃痛的危害很大(後來我曾因嚴重植物蛋白過敏在醫院住院半年,險些喪命),卻很難看見,容易被忽視。正因為知道胃痛難以讓父母看見,而燙傷卻顯而易見,我潛意識裡便想讓那滾燙的豆沙流出來,而不是吃到肚子裡。這就是一個孩子在嚴厲的家庭教育中,身體不自覺地開啟自我保護。危險總有個出口,我幼年大腦的思維能力是無法想到這麼多的,但是身體的應對顯然要智慧得多,身體的反應也要快得多。在門診的時候,我分明聽見患者身上的軀體疼痛甚至疤痕都在呐喊,情緒的能量一定需要有個出口,不是從嘴巴發聲,就一定會從其他地方出來。
外婆的反應非常迅速,這與她本人的性格有關。她是從來不會隐忍的人,有問題一定要解決,自己的情緒是第一位的,感受到不舒服或者不對勁,她就要去尋找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比如真誠地溝通、尋找助力、提升自己……所以外婆身體極好且高壽。而我媽媽的方法則是忍耐,她并不處理問題,而是杜絕感受。拒絕接納自己的、他人的感受,這樣做有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可以不用行動,不用解決問題。“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我們往往因為膽怯,或者因為以往與外界溝通的失敗,變成一個嚴厲的自省者,因為我們無論怎麼欺負自己,對自己如何嚴格,都可以躲在“見賢思齊”“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備受推崇的價值觀下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甚至褒獎。自己對自己的攻擊,是不會受到報複的,不用擔心後果。而向外去探尋解決辦法,往往會遇到阻力,需要很高超的溝通技巧,需要忍受可能的失敗。
破局的方法
事實上不處理問題的做法,不但是對“見賢思齊”這類傳統智慧的機械的、片面的理解,更會埋下無窮的後患。在投資領域這個比拼綜合素質、銳利直覺和敏銳嗅覺的“戰場”上,一切問題隻會放大。投資市場上的問題往往是模糊的,沒有那麼明确的邏輯可以遵循。機會往往是轉瞬即逝的,不會給大家太多領悟的時間。投資者要想成功和突破往往是艱難的,現在各種學習培訓的途徑非常多,在傳統理論的學習上,大家的基礎并不懸殊,而在實戰中,太多東西往往是下意識的,也就是從機會閃現到做出決策是非常迅速的。這些特質對投資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許就在這個一直被大家忽略甚至抗拒的心理部分。
第一,解決問題需要知道問題是什麼,拒絕接受現實,否認自己的情緒、情感,其實隻是解決了問題的表象部分,根本沒有涉及本質,也不可能為下次同樣問題的出現做出預防。《毛澤東選集》中這樣說: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結論産生于調查的末尾,而不是前頭,隻有蠢人才會不做調查冥思苦想地“想辦法”。這就要求我們在問題出現的時候,接納它帶來的所有現象,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隻有接納,才可以用限制情緒的精力來制止問題。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們都要去接納,接納指的是客觀的現象,而不是接納帶來這些現象的人和事。我們需要去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認同這件事情發生的合理性,也不要求我們喜歡這件事本身。隻有當我們停止抵觸時,才能節省精力去調查,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用盡力氣去對抗否認。
第二,我們都知道,解決一個尚在苗頭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巨大的謎團要容易得多。當我們拒絕接受情緒時,情緒不會消失,而是被壓抑到意識無法監控的範圍,這時你就無法掌控這些能量究竟會去哪裡,會發酵成什麼結果。所謂養虎為患,一旦等到它積蓄到一定程度、爆發,往往就會成為超越我們應對能力和智慧水平的難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甚至借助外力去彌補。
第三,當否認現象、否認感受成為習慣,我們将逐漸喪失對自己的了解。有時候,不成功是自己的選擇。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有時候會行動力爆表,有時候會拖延不前,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突然就沒有了勇氣,害怕挑戰,不明白自己為何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氣餒退出。強行地把自己的身體和思想割裂,會讓我們對自己越來越陌生,也越來越不信任,可是我們最可依靠的人,永遠是我們自己。自亂陣腳、妄自菲薄,在面臨人生種種挑戰的時候,無異于在兩軍對壘之時自斷經脈,又怎能奢望自己能勇猛應戰。
第四,無法接納、無法調查、無法了解,問題的下次出現就會成為必然。懷疑+拒絕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思維,因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待在原地這個舒适區,不去作為,就不用去直面所有人類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恐懼,就不用承擔行動的責任,可以将一切歸結于外界,自憐地扮演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我們太匆忙地去概括、簡化、作出一個所謂的結論,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拒絕接受不确定性。我們會不自覺地去合理化這個我們不滿意的現狀,屏蔽接受其他不同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拒絕問題本身,也就喪失了提取經驗的機會,本該是寶貴的飛躍契機,卻因我們的抗拒和不作為失去成長的機會。而成功者的思維恰恰是接受+學習。隻有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态度,才可以真正解除痛苦,隻有當我們願意直面問題,願意承受打擊,我們才有希望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第五,問題越來越多,卻沒有解決的經驗和方法,一次次地累積,就會成為失敗的人生經驗,讓我們陷入習得性無助,變本加厲地對核心自我展開攻擊,将“我不好”“我不行”一次次描紅加深。遇到問題,不是想辦法,而是不停地攻擊自己,困在内耗的能量惡性循環中,最終會喪失自己。尼采說過:“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比起失去其他一切,最可怕的就是失去我們自己。無論成長環境怎樣,身處何種困境,都不是我們失去自我的理由,隻要不失去自己,每一樣失去的東西,我們都有能力重新找回。
我真的可以
我們不是父母的續篇,也不是子女的前傳,我們是也隻能是我們自己。天資、原生家庭、人生際遇或許一次又一次讓你陷入糟糕的狀态,但隻要你頭腦清醒,永不屈服,就沒有什麼可以折斷命運的脊梁。苦難本身沒有意義,那些經曆了苦難永不言敗的人,才敢言終局的尊重的和結果。“命是弱者的借口,而運卻是強者的謙辭。”人生路上,你我一路崎岖泥濘而來,縱然萬般險阻,也不願一事無成,拼盡全力把方向攥在自己手中,沒有人可以一直依靠,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你成長。如果你自己不踏出第一步,又怎能奢望現狀會有所改變?隻有當你鼓起勇氣,用一以貫之的堅守,不懈的努力,積累那些微小的進步,才能一步步靠近那個你想要成為的人。
在醫院臨終關懷科實習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我本可以”。
成功是結果,失敗也是結果,是笃定的,而“我本可以”卻有無盡的悔恨空間。有的投資者是在等待觀望中錯失機會,有的投資者因為聽從他人的聲音、沒有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而遺憾,有的投資者因為一次失敗就自暴自棄。有時候,大家陷入了一個内心耗竭的狀态,索性放棄抵抗,困在這裡。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一個是十年前,一個是現在,今天已經是我們餘生最年輕的一天。
早年間,每天我會花大量時間不斷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誰的眼神是什麼意思,哪一句話說得不對,小心翼翼地包裹着自己,焦慮、疲憊,在外界聲音中迷失了自己。在學習心理學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後,最深刻地感受到,壓在心上的大石不知何時消失了,周邊的人和事物都變得陽光了,我時常因為小小的美好而感動、感恩。因為找回了自己的本心,我知道自己是可靠的,這樣的我,才可以平靜下來,擁有立刻行動的動力。
人力之渺小,如蝼蟻砂石,我們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内活着。但如果不盡力恣意潑灑,一次次逼近自己的極限,就會活在“我本可以的”的懊惱中。所以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時候都不晚。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關鍵是你得有勇氣行動,不要在對現狀不滿又不敢行動中蹉跎一生。
每個人的目标不同,但在自己尋求的範圍内全力争取,認真生活,别讓“我可以”變成“我本可以”,而是讓它進階成“我真的可以”,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END*
責任編輯:李國雷 主管:崔利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