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自動保存】周圍性面癱;面癱三針筆者自拟“面癱三針”...

周圍性面癱;面癱三針

筆者自拟“面癱三針”治療周圍性面癱117例,

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7例周 圍 性 面 癱 患 者 均 來 自2010年1月至

2013年5月甘肅省中醫院針灸推拿科門診,其中男

68例,女49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2歲;病程1~3

天。診斷标準參照《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标準》[1]。

2 治療方法

取穴:面癱一穴,即患側翳風穴;面癱二穴為翳風與瘛脈連線的中點,位于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路線上;面癱三穴位于乳突下胸鎖乳突肌前緣,在面癱一穴、面癱二穴後方,三穴可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操作:穴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使用華佗牌0.30mm×50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針刺深度為10mm 左右,垂直進針後采用輕度撚轉法 使 之 得 氣,留 針20min,每日1次,一 周5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3 治療效果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标準》[2]拟定療效标準。痊愈:症狀及體征全部消失,外觀端正,計71例(60.7%);顯效: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示齒時鼻唇溝變淺者,計20例(17.1%);好轉:自覺症狀 好 轉,外 觀 尚 健,口 角 輕 度 歪 斜 者,計15例(12.8%);無 效:治 療 前 後 症 狀 及 體 征 無 改 變,計11例(9.4%)。總有效率為90.6%。

4 體會

面癱的緻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莖乳孔内面神經出顱通道存在有急性非特異性非化膿性炎性反應使局部神經腫脹、受壓、脫髓鞘變性,引起單側周圍面神經受損導緻麻痹。

現代醫學多年來對針刺的功效研究,認為針刺可以提高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抗炎,特别是局部針刺可以降低病竈局部炎性反應,降低該區域的張力,促進病竈局部的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病竈的吸收和神經功能的修複。

筆者采用“面癱三針”直取莖乳孔病竈,局部針刺以降低莖乳孔内張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炎性消散,使得面神經在面神經管内莖乳孔不再受壓,受損的神經得以修

複,功能得以恢複。祖國醫學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少陽脈絡,以緻經氣阻滞,經筋失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病。

《靈樞·經脈》曰:“手少陽之脈……其支者……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足少陽之 脈……其支 者,從 耳 後 入 耳 中,出 走 耳 前,至目銳眦後”。

手足少陽之脈“其支者”均從 耳 後 入耳中,出 耳 前,交 頰 至 目 銳 眦。因 此 手 足 少 陽 經 脈在顔 面 部 的 行 走 分 布,是 以 耳 後“其 支 者”為 樞 機開關,故風寒等邪侵入少陽經脈于耳後,引起樞機開關關閉,緻使顔面部氣血不通,筋肉失養縱緩不收而發為口眼㖞斜。在治療中以耳後“其支者”為核心關鍵,遵從“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選用面癱一穴,“經脈所過,主治所及”選用面癱二穴,直達病所的 治 療 原則,選用面癱三穴。三穴同用,開樞機、通經脈、行氣血、祛邪氣,經脈得通,氣血得行,筋肉得養,口端眼正。因此,“面癱三穴”能很好地改善周圍性面癱的症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