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峄陽,是流亭窪裡人,在當時即墨縣的崂山地區是傳奇性人物。崂山自古流傳的'千難萬難不離崂山'諺語,即出自其口,他的易理精通,善能預知吉兇禍福,能與鬼神仙怪交往,是唯一在百姓口碑中的本地神仙。目前,在他的祖居流亭窪裡村,還有故居遺迹,東流亭村曾經授館的地方有他的祠堂。
許多窪裡村的老人,記憶中還有許多關于他的神迹。這些故事傳來傳去,就跟當地的狐仙崇拜結合起來,當地人還在崂山尋到了四處'狐仙洞',稱之為'四京仙府',香火供奉不斷。
北京仙府,位于即墨崂山支脈的兩山峽口,煙台山半山腰,仙府出自自然天工,在山石險要處巨石之間,頗有石破天驚之氣勢。此洞就是傳說中的狐仙洞,舊稱為'古月'廟,古月為胡,廟中供奉的神主,當地人避諱'胡'字,尊稱一聲'三老爺爺',可見與'胡三太爺'胡峄陽先生有密切關聯。
仙府附近有村名'峽口廟'村,此地原有廟宇,名曰大悲閣,是崂山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據說創建于唐代,當地習慣叫它峽口廟。首任住持系唐代法師普豐和尚,閣内供奉如來法相。到了明代,寺廟由寂雲和尚重修擴建,規模擴大,到了清代嘉慶年間,對破舊廟堂複又重修,主殿内供奉觀音菩薩,原如來佛像移居後殿祀之。
此廟宇自唐代起,一直到解放前的1939年,雖然廟宇陳舊,但整體結構完好,房舍建築猶存,時任住持是能隆和尚,廟内有僧衆四人。1959年時,廟宇失修傾圮,至1966年,殘破的廟宇被整個拆除。目前原廟堂僅剩遺址,新址移到東面不遠處重建。北京仙府,就在原峽口廟堂遺址附近。
北京仙府所在的煙台山,海拔不高,山勢陡峭,也有許多傳說。相傳,此山'煙台'之名,是官方叫法,當是因山颠舊有古烽火台而得名,而此山地處要沖,是沿海地區重要的軍事要地。當地人卻稱呼此山為'圍子山',因為山頂存有一座石頭圍成的寨子,石牆高約兩米,依山勢而建,當地傳說是清兵為剿撚所建,也有傳說是撚軍山寨,為了防禦清兵所建。
'圍子山'一側的深澗,有一個'萬人坑',解放戰争時期,崂山柳溝村的還鄉團,在團首王存儉的帶領下,四處搜捕隐藏的地下黨,随意抓捕當地群衆,抓獲的人都被押赴圍子山頂,殺害後丢到深澗中,由此澗内屍骨如山,久之形成埋屍坑,令人側目。
清代即墨黃氏家族的貢生黃肇颚,在《崂山藝文志》中,提及有一座起仙台,也在此山頂,書中寫道'台圓如突,先九世祖墓在焉'。山頂細看,形态确如書中所描述,隻是沒有任何墓葬标志,或許真有黃氏先人埋葬于此。
據說,仙府的胡三太爺傳說極多,曾經有“辨識精怪,拯救百姓”的善舉,拯救過即墨城的十數萬居民。
這件事,發生在胡三太爺在世的時候。當時,胡三太爺還在流亭教書設館。他的學問極好,知識淵博,村裡人都非常欽服。
有一年,趕上即墨城大旱,多少天滴雨不下,逐漸的連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澆水灌溉。大家逼得沒有法子,就四處掘地找水,河溝、泥塘都挖遍了,居然滴水不見。這時候,城裡有個老人,突然記起在即墨城裡的偏僻角落,有一口古井,不知多少年了,大家聽說,死馬權當活馬醫,就找到古井看看有沒有希望。
來到井邊,見到井口已經被石闆蓋上,生滿了野草,大家一看,全城草木都枯死了,此處野草倒是青翠繁茂,很可能下面有水汽升騰。大家一起用力,把井蓋掀起來,見井中果然有水,井深不可測,陰嗖嗖直冒冷氣,大夥找了個竹竿想探探深淺,卻勾上一道大鐵鍊。大家沒有多想,像拔河一樣就把鐵鎖拽了起來,沒想到,鐵索上拴着個東西,一起就提溜了上來,大家看去,好像是隻猴子。
大家都不認得這是個什麼東西,隻見它坐在井台上,兩個大眼眨巴着,倒不傷人,隻是有一點很奇怪,它從水裡出來,卻通身毛發幹爽,一滴水珠也不挂。大家合計了一下,都不認得,趕緊去請博學的胡峄陽先生過來看看。
胡峄陽氣喘籲籲的被人找來,打眼一看,心裡咯噔一下,闖禍了,怎麼把這個東西給拖上來了。他一句話不說,扭頭就跑。大家都莫名其妙。還是老人有經驗,告訴一個在場的年輕後生,趕緊跟着胡先生,看看他去哪兒了。
後生跟着一路小跑,見胡峄陽回到私塾,跟東家告了病假,說要回流亭老家,學東要支付他的月俸銀子,胡峄陽也來不及拿,向東家借了一匹馬,騎上就走了。學東也莫名其妙,見後面又來了個後生,就問他,胡先生咋回事,後生說,胡先生剛才去城裡一口枯井看怪物來着,看完就跑了。
胡先生一路跑着一路尋思,這個東西叫無支祁,《山海經》上記載,'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它可是淮河水怪,曾經被大禹安排應龍降服,後用鐵鍊鎖住投入水中。天下水路相通,無論何地,此物一旦現世,必有滔天大洪水。
隻不過這是天機,既然無支祁現身,必然是上天的安排。他不能洩露天機,否則必然折壽,重則喪身。但是又不能眼看當地百姓蒙難,思來想去,沒有辦法。他一路思想着,馬的速度就降了下來。此時,他發現身後有個後生跟着,恰巧此時,迎面又來了一個騎着毛驢的婦女,胡先生突然就有了主意。
正當馬和毛驢錯身的時候,胡先生故意一提馬缰繩,向毛驢沖了過去,假裝馬匹失控,口裡喊着'快往西躲躲!'同時有意無意的,回頭朝後生看了一眼。然後縱馬而去,後生追趕不上,就回去了。
回去以後,大家夥就問,胡先生幹嘛去了?後生有些愚笨,隻說胡先生辭館回鄉,一路騎馬狂奔,碰上一個婦人騎驢,差點撞上。老者也猜想不透個中機關,又問,胡先生說了啥沒有,後生說,先生差點撞上毛驢。就說了句'籲~,快往西躲躲',别的無話。大夥一聽,這算什麼?那個老者念叨着這句話,咋麼咋麼滋味,突然一拍大腿,'大夥,趕緊回家收拾東西,往西跑!趕緊的!記得帶雨具!'
大家不懂,但聽老者的話,街坊四鄰互相提醒着,回家備馬套牛,攜家帶口帶着蓑衣、雨傘,趕忙向西邊遷移,西邊是即墨城一塊高地。到了西邊地頭上,大家夥兒還是不明白來幹嘛。直到當天夜裡,即墨城突然暴雨如注,淮涉河(今墨水河)水勢極大,河道沖擊,大水直灌進即墨城裡,房屋倒塌,依稀當年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場景。
大夥有了準備都無大礙,甚至都沒咋淋着身體。當夜,有人仿佛看到有貌似猴子的精怪在城牆上蹦跳戲水,身形輕盈,奔走迅速,發出奇怪的叫聲,它越跳越叫,雨勢越大。這隻猴子就是大夥從井裡掏上來的無支祁。
原來胡三太爺不能洩露天機,隻好用諧音向大家示警,他說的'籲~,快往西躲躲',就是“雨,快往西躲避”的意思。
即墨城百姓獲救,都非常感謝胡三太爺的預言救命之德。即墨經曆了這次大雨,确實緩解了旱情,但是沖毀民房無數,得失之間也不好揣測了。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的所有的故事和靈感都來自小編故鄉,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留言給我。如果對文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也請在下方留言賜教。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