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之注釋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注】
麻黃本以無汗為目的,今用于汗出而喘者,乃因《氣血水藥征》中以麻黃合杏仁則治疼痛而喘,合桂枝則治惡寒無汗,合石膏則治汗出也雲。由是觀之,本方有麻黃、杏仁、石膏,無桂枝,此所以本方治汗出而喘也。然麻黃與石膏之本方及越婢湯等證之汗與桂枝湯證之自汗全然異趣,乃因伏熱而榨出,富黏稠性,臭氣強。又無大熱雲者,《觀證辨疑》中以為當有大熱而無大熱者也雲雲。《傷寒雜病辨證》中以為有無大熱者,大即大表之大,非大小之大,故謂大表無顯熱,非全無熱之謂也雲雲。故雖有發大熱之資格,但現在于體表無大熱之謂也。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9.5克,杏仁、甘草各5克,石膏20~100克。
上細锉,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先輩之論說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甘草麻黃湯證之咳而煩渴者。」
《方輿輗》本方條曰:「雖用小青龍湯以解表,然喘猶甚者,水熱結也。此時以麻杏甘石為必效之主方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喘咳不止,面目浮腫,咽幹口渴,或胸痛者。兼用南呂丸、姑洗丸。」
哮喘,胸中如火,氣逆涎潮,大息呻吟,聲如拽鋸,鼻流清涕,心下硬塞,巨裡動如奔馬者,宜此方。待痰融聲出之後,以陷胸丸、紫圓之類疏導之。
肺癰,發熱喘咳,脈浮數,臭痰膿血,渴欲飲水者,宜加桔梗,有時以白散攻之。
求真按:「尾台氏為東洞翁間接之門人,亦有濫用峻下劑之癖。是以氏關于兼用方所說,不可悉信。」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麻黃湯裡面之藥,謂汗出而喘為目的也,其熱沉淪于肉裡而熏蒸于上肺部者,以麻、石之力解之,故此方與越婢湯有「下無大熱」之句也。」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之注釋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緻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匮要略》)
譯者按:「原文無尾句,今從唐氏《金匮淺注補正本》加之。」
【注】
一身盡疼者,一身之關節盡痛也。日晡所者,黃昏時也。「發熱」二字在「日晡所」之上者,謂常發熱,然至日暮時更增劇之意也。此下是說明病名與病因。
東洞翁本方定義雲:「治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之不煩渴有水氣者。」然茫然之議論,難以為确據。又當有喘滿之證,然是亦非必有之證,故難為定則也。由餘之實驗,本條明述急性、多發性關節炎之證治。苟存其證,于他病亦可活用之,無待言矣。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9.5克,甘草5克,薏苡仁19克,杏仁5克。
煎法用法同前。
先輩之論說治驗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湯之證,較麻黃加朮湯則濕邪膩滞稍深,故用薏苡等品欤。夫薏苡,《本經》雲治濕痹,《别錄》雲除筋骨中之邪氣,餘曾運用于梅毒及痛痹等。」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孕婦浮腫,喘咳息迫,或身體麻痹或疼痛者。治肺癰初起,惡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腫,濁唾臭痰及胸痛者。當其精氣未脫,兼用白散,蕩滌邪穢,則可平複矣。風濕、痛風,發熱劇痛,關節腫起者,加朮、附有奇效。」
求真按:「有朮、附之證,方可加之,否則不宜加也。」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風濕之流注而痛不解者。蓋風濕尚在皮膚,未至關節,故隻發熱身疼痛,此方能強烈發汗。…又一男子,周身生疣子數百走痛者,與此方而即治。」
求真按:「淺田氏謂本方不治關節痛,非也,不可從之。又此方之治疣,不外薏苡仁之作用,故單用之亦可有效,但其陳久硬固者效少。」
薏苡仁之醫治效用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内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金匮要略》)
方後雲,小便當下血。
求真按:「甲錯者,皮膚如魚鱗之謂。癰膿者,化膿之意。由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治等證觀之,則為此方君藥之薏苡仁,其治甲錯及化膿也明矣。又此方服後尿量增加,則主藥之薏苡仁有利尿作用亦明矣。」
《方機》同方主治曰:「瘡家身甲錯者。」
求真按:「瘡家者,謂有癰腫、疖腫等之皮膚病人也。」
所謂鵝掌風者。
求真按:「鵝掌風者,手掌或足跖甲錯者之病名也。」
《方輿輗》同方條曰:「治白帶不止,脈沉緊者。此本腸癰藥也,餘活用于帶下,間有效驗。」
求真按:「據此說,則薏苡仁能治白帶也明矣。」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者,是為肺癰。(《金匮要略》)
【注】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當以吐膿血臭痰為目的。」
求真按:「薏苡仁為本方之臣藥,則其治膿血臭痰也明矣。」
《證治摘要?肺痿肺癰篇》曰:「桔梗湯加薏苡仁則尤有效。一男兒六歲,患肺癰,吐膿血。與桔梗湯加薏苡及犀角,每日使食薏苡粥及鯉魚脍、幹柿等。十餘日,膿血日減,月餘痊愈。」
肺癰,用薏苡根搗汁,溫熱服之,其效驗最捷,已潰未潰,皆可挽回,諸方所不及也。又雲薏苡為肺癰之專藥,根汁最有效。(明《韓懋醫通》)
《松蔭醫誤》曰:「疣類多出,與薏苡子則有驗。肩臂痛如吹出物然,用之亦有驗雲。」
《本草綱目》曰
薏苡仁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本經》)
除筋骨中之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止消渴,殺蟲。(藏器)
治肺痿、肺氣積之膿血,咳嗽涕唾,上氣。煎服則破毒腫。(甄權)
去幹、濕腳氣,大驗。(孟诜)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濕,…利小便、熱淋。(時珍)
歸納上說,本藥有治甲錯,治膿汁、膿血、白帶,利尿,治疣贅發疹,鎮痛,鎮痙,消炎,解凝諸作用也明矣。餘以之加于葛根湯,治項背筋之痙攣(肩凝);又與朮加于同方,治急、慢之關節痛;同桔梗配用于柴胡劑,療腐敗性支氣管炎及肺壞疽;配用于大黃牡丹皮湯及大黃牡丹皮湯去芒硝、大黃牡丹皮湯去大黃、芒硝以醫魚鱗癬、闌尾炎及淋病。此藥加于豬苓湯及豬苓湯加甘草、豬苓湯加甘草、大黃,治淋病;加于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及其類方桂枝茯苓丸及當歸芍藥散等,治白帶;又單用或配用于諸方,治疣贅,悉收卓效。唯須注意者,薏苡仁之性寒,為利尿藥,又為緩下藥,則于如石膏劑證之組織枯燥者,及屬于下痢陰虛證者,宜禁忌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