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增,男,1924年生,浙江鄞縣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婦科顧問、教授、主任醫師。首批上海市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壹
補中益氣湯
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9克、甘草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當歸9克、陳皮6克。
一方加姜棗。
凡屬胃納正常,苔淨,氣虛血虛,神疲乏力,病後、産後、術後調理,以及氣虛清陽下陷,中氣不足,頭暈眼花,神經衰弱引起的月經不調,量多、量少、日期長,下身墜脹,子宮下墜,膀胱膨出,尿失禁等,此是良方。對病後術後體虛發熱(非感染性),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虛勞虛煩低熱之症亦可以此方治之,甘溫除熱,升陽散火(升麻),解肌清熱(柴胡)。如有濕困納呆,白術改為蒼術(名調中益氣湯)加消導之品如焦楂曲各9克、焦谷麥芽各9克。
貳
膠艾湯(又名芎歸膠艾湯)
阿膠(另烊)9克、艾葉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9克、地黃15克、甘草6克。
月經不調、月經過少後期、月經淋漓、胎漏下血用之均效。
治崩漏出血時可去行血之川芎,用白芍9克、熟地15克或生熟地各15克以加重滋陰作用。
因崩漏常伴有血熱,加黃芩以清血熱其效更好,一名奇效四物湯再加黃芪,攝血效果更佳。
叁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用于婦科手術後便秘腹脹者。王師主張常規術後次日大承氣湯水煎100 ml,肛滴或灌腸,連續二天,每天一次,能盡早恢複腸功能排氣排便。
“子宮内膜異位症”伴有大便不暢,經來腹痛,肛門墜脹等症者,王師用生軍配合理氣活血、化瘀止痛藥物如木香、桃仁、紅花、延胡索等獲效。方中生軍6克後下,煎2分鐘即可。久煎無通腑作用,需與患者強調說明。或用生軍研末2克分2次吞服亦可。有時生軍服後大便仍欠暢,可加用枳殼、木香以助其推動之力,便幹者加火麻仁或芒硝3~6克沖服,仿大承氣湯意。
肆
補陽還五湯
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
在臨床中王師善于開拓創新,使用補養還五湯治療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内分泌紊亂等,療效較好。對盆腔疾患,加用香附、延胡索、牛膝等;仲景桂枝茯芩丸可同用,起到益氣溫經、活血通絡作用,桂枝亦可改用肉桂。
伍
當歸補血湯
黃芪30克、當歸6克。
治療月經不調氣血兩虛者。該方氣血雙補,藥味少而藥量大,藥力專,加姜棗使補而不礙胃。
在本方基礎上加補養肝腎的仙靈脾、菟絲子各15克,定名為“歸芪調經湯”,臨床用于一般虛性閉經,月經後期量少,效果亦佳。
陸
歸脾湯
白術、當歸、茯苓、黃芪、龍眼肉、遠志、酸棗仁、木香、甘草、人參。
對虛性的月經失調、月經偏少,全身性氣血虛以及病後産後手術後的調理都可加減應用。
本方加熟地名黑歸脾湯,能加強補血滋陰作用。
有熱加黃芩、丹皮、焦山栀或生熟地同用,生地有滋陰涼血作用,對有熱大便不暢者更合适,用生熟地量大時需加陳皮、砂仁以防滋膩礙胃。
體虛失眠心悸,月經不調,此方調養甚佳。
柒
少腹逐瘀湯
小茴香1.5克、幹姜3克、延胡索9克、沒藥9克、當歸9克、川芎9克、官桂3克、赤芍9克、生蒲黃9克、五靈脂9克。
王師認為如瘀血引起的痛經、内異症、慢性盆腔炎,以及炎症後遺症疼痛包塊形成,盆腔包塊,隻要無明顯熱證都可用,均有較好的療效。對由于血瘀症引起的習慣性流産亦能起到保胎的作用,但用之較少。
捌
四逆散
柴胡、枳實、白芍、甘草。
王師本着中醫“治病求本,異病同治,辨證論治”的基本思想,在某些以肝氣郁結為主症的婦科疾病中,如子宮内膜異位症、月經過多、婦科手術後盆腔粘連等,靈活運用該方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玖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芩、丹皮、桃仁、赤芍。
此方臨床主要用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以及血瘀而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症。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減應用,如消瘸塊(肌瘤)時加用制川軍、地鼈蟲、桃仁、三棱、莪術、海藻、牡蛎等化瘀軟堅散結之品。
拾
益母勝金丹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茺蔚子、丹參、香附、益母草、白術。
王師認為一般性的月經不調,超前落後,量多量少,均可以本方作為調理方加減應用。
血熱加丹皮、生地;血寒加肉桂;月經後期加艾葉,即艾附暖宮丸方出入。
運用此方亦可增強補血益精種子之效,故治療不孕症有一定療效。
本文摘編自鄭錦、李佶主編《陳氏婦科流派傳承》,特表緻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