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13年,43歲廚師和女兒一起高考,上同一所大學,後來當上輔導員

2013年6月,湖北武漢的一間閣樓裡,父親正在為女兒收拾第二天高考要帶的東西。

橡皮擦,鉛筆,碳素筆,反反複複檢查好幾遍都帶齊後,他才放心地走到女兒身邊坐下。

看着昏黃燈光下正在挑燈看書的女兒,他猶豫的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關切的說道:“明天考試好好發揮,别緊張,我相信你。”

誰知女兒不領情,極其不耐煩地回複他:“知道了,倒是你,你也好好考,别給我丢臉。”

父親苦澀一笑,第二天将女兒送進考場後,他轉身就坐上了回老家的大巴車。

他也知道高考在即,十月份就是對他這兩年多學習的一個考驗,而目前他學到的所有知識點,卻都來自女兒的課本。

暫且不說闊别學校已經幾十年,加上這些年的精神全都放在培養女兒身上,他也沒有把握,能否在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況下順利通關?

26分引發的矛盾

但高考本就不求盡如人意,隻求無愧我心,所以到時候拼盡全力就行了,至于結果再說吧。

就這樣,父女二人隔着千裡,前後參加了同一年的高考,女兒鄭重寫下自己的名字“蘇曉梅”,父親也一筆一劃寫下“蘇以彬”。

考完試從考場出來,蘇曉梅心裡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下,她剛想和同學去放松一下,就接到父親的電話。

因為高考分為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普通高考是高三學子在六月參加考試,而成人高考則是社會考生在十月參加考試,所以此時蘇以彬還未參加考試。

父親不停唠唠叨叨,一會詢問題目難不難,一會猜測蘇曉梅的成績,擾得蘇曉梅心煩意亂,直接挂斷電話。

其實兩人都心知肚明,這次考試算是撲街了,不是試卷有多難,而是原本成績就不好。

結果不出所料,蘇曉梅隻考了兩百多分,連最低錄取分數線都沒過,看到成績那一刻,她把自己關在房間。

蘇以彬沒有斥責她,他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于是便鼓勵女兒,一起在上網尋找适合的職業學校。

最終選來選去,蘇曉梅被武漢工程科技學院錄取,專業是會計電算化。

而她踏進大學校園沒多久,蘇以彬的成績也下來了,他也沒好到哪裡去,成績僅僅高出女兒26分。

當時蘇以彬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報女兒所在的學校,卻沒想到遭到女兒的極力反對,甚至好幾天父女倆未說過一句話。

蘇曉梅的父母早已因為感情破裂離了婚,所以父女倆的矛盾一直沒人調解。

特别是外界有時候調侃,當爹的沒去教室上課,僅靠那幾本書,成績就比女兒高時,蘇曉梅心裡更是難過。

這不是普通的26分,這是努力的結果被否認,如果分數上了錄取線,這26分還是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就在矛盾一觸即發時,父親打來電話服軟,父女倆相處那麼多年,他明白女兒的心思,女兒在意的不是那點分數。

而是那個調皮的小女孩長大了,想要開始學着獨立,去過不一樣的生活。

男版孟母三遷

從年幼的蘇曉梅在高雄那邊上小學一年級開始,蘇曉斌就一直守在孩子身邊。

當時他的想法是,不能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每天孤孤單單地上學。

我們都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心靈脆弱,看見别人都有父母接送,心裡也會難過,所以蘇以彬就辭職回家,在小學的學校邊開了一個餐館。

女兒放學就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還能為學習節省不少時間,父親閑暇之餘也可以幫忙輔導功課。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餐館僅僅維持了一年,後來蘇曉梅到了二年級就轉校了,轉到了武漢市青少年宮小學。

放心不下的蘇以彬隻能忍痛将店轉手,跟随女兒到那邊的學校外重新開餐館。

新店新氣象,當時做大廚的是蘇以彬未離婚的妻子,而蘇以彬負責做服務員,店裡生意很好,一度忙得暈頭轉向。

但即便如此,蘇以彬還是每天抽空監督女兒學習,輔導作業,以及陪伴孩子一起玩耍。

有時候看着父女倆,妻子都感歎:“再也沒有父親比他做得更稱職的。”

蘇曉梅就這樣無憂無慮地成長着,到了五年級的時候,并不喜歡學習的她看到别的小孩踢足球,目光瞬間被吸引。

見她被迷得走不動道,蘇以彬又給女兒買來足球,每天陪她練習踢球。

其實在以前,蘇以彬對足球是一竅不通的,他連怎麼颠球都不知道,都是慢慢跟着電視裡的視頻學再慢慢教女兒。

後來他覺得孩子喜歡,自己能力又不夠,就給她專門報了興趣班。

很快,蘇曉梅的球技突飛猛漲,沒過多久,她就參與了少年宮舉辦的一場比賽。

至于最終成績如何,大家都記不得了,隻記得她在賽場表現得十分優秀,還被東西吳家山第三中學女子足球隊的教練相中。

教練的熱情邀請證明這個孩子在足球方面十分有天賦,蘇以彬沉思良久,最終關掉餐館,搬到了吳家山中學附近。

而他也同意女兒跳級,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吳家山中學讀初中。

這可把蘇曉梅高興壞了,每天抱着足球不撒手,但當興趣成為任務時,一切似乎都變了味。

每天不停地鍛煉,學習技巧,颠球,讓蘇曉梅痛苦不堪。

加上父親認為孩子既然有天賦,就好好往這方面發展,将來也可以成為一個為國争光的運動員,就每天嚴格要求女兒練習。

慢慢的,蘇曉梅不再喜歡足球,甚至對足球産生了抗拒心理,以緻後來直接放棄這項運動,轉身認真學習文化課。

提不上去的成績愁壞家長

可似乎一切都晚了,孩子從小就不喜歡學習,加上跳過六年級上初中,基礎沒打好,她的文化成績一落千丈。

而當時上初中大部分時間也花在足球上,導緻她根本沒心思學習,所以幾乎每次都是倒數,漸漸地她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蘇以彬看到女兒這樣十分着急,同時他也為女兒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擔憂。

自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他不想女兒重蹈覆轍,便找到孩子的班主任,尋求解決辦法。

其實看得出來,蘇曉梅很聰明,隻要嚴加看管,盯着孩子學習,還是有希望的。

于是為了孩子,蘇以彬就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把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女兒的成績上。

除了每天看着她學習,還要為她額外布置作業,讓她多刷題分析解題思路。

不過似乎一切的辛苦都是白費,即使再怎麼努力,蘇曉梅的成績還是提不上去,反而有倒退的趨勢。

蘇以彬攥着成績單,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女兒馬上要升高二了,眼下就是最重要的時刻,這樣的成績實在讓人擔心。

可是他目前也沒有好的辦法,因為老家那邊有事,他不得不回去解決。

迫于無奈,他隻能暫時放下這邊的事情,叮囑女兒好好學習,随時報備自己的學習進度後,趕緊回了家。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剛回老家沒多久,蘇曉梅就出事了。

老師打來電話,告訴蘇以彬,他的女兒逃課了,而且不止一次。

處理完老家的事情,蘇以彬趕緊在老家的高中學校借來課本,匆匆趕回家中。

他想好了,他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和女兒一起學習。

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因為憑借他那點三腳貓的文化,别說解題了,連看懂一篇文章都成問題。

但他已經下定決心,不管誰來勸阻都被他随便搪塞過去。

而當時蘇曉梅是學文科的,蘇以彬雖然喜歡理科,可為了女兒,還是硬着頭皮每天埋頭苦讀。

好在他身上有些基礎,加上開餐館,接觸的都是學生,才不至于什麼也看不懂。

女兒去上課了,他就一邊炒菜一邊捧着書本死背英語單詞,遇到不會的,就問那些過來就餐的學生。

好幾個高中生熟客看他這樣堅持,受他的感染也開始慢慢認真學習。

隻是可惜的是,高二下學期,女兒的成績依舊沒有起色,蘇以彬決定關掉正紅火的餐館,全身心帶着女兒學習,那些學生也就很少再見到他了。

兒時的遺憾

而陪讀時間久了,蘇曉梅卻愈發不明白,父親在她學習這塊為何會這樣執着?

如果僅僅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出人頭地,也不至于要将餐館關掉,直接斷了收入,依靠那點積蓄而活。

有時候她真想問問原因,可看着父親認真學習的樣子,話到嘴邊最終還是咽了下去。

蘇以彬看女兒這樣,又好氣又好笑,在一個晚上,父女談心,他才把心裡話告訴了女兒。

其實他不光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為了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每天看着别的孩子背着書包去上學,他隻能在地裡幹活,心裡便羨慕到不行。

後來父母也看出他的渴望,咬咬牙,東拼西湊,将他送到學堂念書,那也成為他最快樂的時光。

而對于這個難得的讀書機會,他異常珍惜,日日埋頭苦讀,天不亮就開始看書,晚上還要背完一篇課文才可以睡覺。

他暗暗發誓,将來學有所成一定要報答父母,但很不幸,一個意外突然降臨在這家人身上。

蘇以彬的父親突然去世,家裡頂梁柱倒下,母親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這個家,蘇以彬隻能退學回家,扛起這個重擔。

沒過多久,他就跟随老鄉來到武漢打工,天天頂着烈日,幹着最髒最累的活。

那時他才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就算沒文化,也得掌握一門技藝傍身,這樣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

他孤注一擲,辭掉工地上的工作,來到一家餐館應聘,老闆見他能吃苦,便把他送到後廚學習。

最開始他幹的都是一些雜活,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哪裡,慢慢地就有師傅帶他炒菜烹饪。

其中一個老師傅很嚴厲,但也喜歡他,經常私下将他留下,教他一些在别人那裡學不到的東西。

後來,生活慢慢變好,他也娶妻生子,漸漸忘了自己想要讀書的願望,直到在學校邊開餐館。

每當校園響起郎朗的讀書聲,蘇以彬腦子裡的記憶就會湧現出來,當時他們搖頭晃腦背書的樣子,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不過他也沒想過要重拾課本,畢竟眼下家庭重擔都在身上扛着,他還得為生活而奔波。

但眼下女兒厭學情緒高漲,他看着往屆學子高考盛況,心裡不免感到擔心,索性陪女兒一起學習。

後來得知國家有個好政策,允許社會人才參加高考,他便萌生了和女兒一起參加高考的想法。

43歲父親上大學

雖然最終成績不理想,但好歹他努力過了,隻是現在女兒并不同意上一所大學,他也左右為難。

他也知道女兒的想法,女兒曾向他坦白過,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沒用的人,這些年來父親陪在身邊,生活起居全由父親照顧。

就連洗衣服,都是父親動手,她看着43歲的父親忙裡忙外,為自己操持,她就覺得愧疚。

她想獨立自主,自己多闖蕩一下,學習更多的技巧,将來才能報答家人的付出。

而如果父親繼續呆在身邊,和她一起上大學,那她就永遠學不到東西,所以她才極力反對。

可蘇以彬的想法是,父女倆在一個大學,也能互相有個照應。

就這樣,瞞着孩子,他報了女兒的學校,還選了女兒的專業,結果還真被錄取了,最巧的是,還分在了一個班。

這個結果讓人哭笑不得,不過俨然已成定局,女兒隻能接受。

但蘇以彬那邊卻犯了難,上大學意味着需要在教室上課,他作為一個成年人,還要賺錢養家,根本無法做到脫産在校。

加上年邁的老母親,還有疾病在身,他也無法自私到不管不顧。

後來在家想了好久,他才想到解決的辦法,如果大學這邊可以像高考一樣,在家自己學習,到時候定時再參加考試不就行了嗎?

他告訴女兒:“如果不能這樣,那我隻能退學了。”

蘇曉梅替父親在學校打聽了一下,這樣的确違反相關規定,全日制大學生如果不能上課,必須辦理休學手續,等到休學結束,再到學校上課。

而且還有學校的課程大多是社會實踐課,老師打分是根據學生日常表現來定的,學生不上課,老師怎麼打分?

當上輔導員

蘇以彬聽完,一陣失落湧上心頭,正當他為此苦惱的時候,學校打來電話。

學校那邊被他的精神感動,決定願意免費為他提供宿舍,讓他能夠進校學習。

并且還為他安排了一個輔導員助理的職位,每個月給他1800的工資,讓他保證基礎生活。

而女兒那邊,前妻也承諾會盡量幫扶,每個月的生活費這些,前妻會打給孩子。

問題得到解決,蘇以彬激動的心情難以平複,他終于可以上學了。

隻是父女同在一班的确不妥,他最終選擇轉班,去學習自己較為擅長的營銷策劃專業。

開學第一天,女兒去接的他,當時辦理入學的時候,負責老師看到他還愣了一下,以為他是陪女兒入學,沒想到卻是自己入學。

包括他背着一個包,拿着書本走在校園裡,那些學生還會把他認成老師,經常向他問好。

最搞笑的是,他坐在教室裡,老師和學生滿臉疑惑,老師以為他是某個學生家長,學生以為他是過來聽課的老師,直到大家得知他其實一個學生,才震驚的發出感歎。

自此他也多了一群孩子,同學們都親切的稱他為“爸爸”。

而作為幾乎沒怎麼好好學過英語的蘇以彬,英語也成為他的弱項,每節課上他都聽不懂英語老師說什麼。

為了跟上同學們的步伐,他又開始挑燈夜讀,惡補英語,老師也會在課外對他進行輔導,有空就去蹭英語老師的課。

一個學年下來,他的英語突飛猛進,從上學期的67分,到下個學期就變成了89 分。

還有微積分,在第一個學期他就拿到了全年級第一,線性代數與概率論拿到滿分,英語和會計也是全專業第一。

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學霸,就連他的女兒也被他的精神感染,漸漸愛上學習。

三年專科結束,他又讀了兩年的專升本,甚至還把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接到身邊,一起帶着上大學。

而為了繼續完成學業,他每個假期都會去工地打工,賺取下個學期的學費。

很快,蘇以彬便結束他的大學生活,在學校的引薦下,他破格來到雲南城市職業學院,擔任一名輔導員。

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換,他沒有放棄學習,同樣,他也在為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而努力。

為了讓這些年輕的孩子熱愛學習,他從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故事,他說:“我是一個農民,一個廚子。我43歲考大學,46歲專升本。我用知識改變了命運,你們更是有無限可能。”

現在蘇以彬還是一個老師,我們希望他越來越好,也希望他自帶正能量的故事,能夠影響更多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