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生姜汁1升,枸杞根汁3升,荊瀝5升,竹瀝5升,酥3升,人參8兩,天門冬8兩,茯苓6兩,栀子仁4兩,大黃4兩。
【制法】後5味為散。先煎地黃等汁成煎,次納散藥攪調。
【功能主治】冷補。補虛,清熱,潤燥,滌痰除風,開通瘀壅。主風熱心煩悶,及脾胃間熱,不下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法律》引作“地黃湯”。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地黃煎用杞根、天冬而兼地黃、乳酥,佐二瀝以潤血燥,栀子、大黃以洩煩熱,人參、茯苓以助祛邪,姜汁以辟痰涎之滞也。
【摘錄】《千金》卷八
242、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汁2升半,生栝樓汁2升半,牛脂3升,蜜半升,黃連(去須)1斤(為細末)。
【制法】上合煎,取5升,不津器收貯。
【功能主治】除熱。主膈消。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熱湯化,通口服,日3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243、地黃湯
【處方】生地黃(洗)1兩,赤茯苓(去皮)1兩,玄參(洗)1兩,石菖蒲1兩,人參(去蘆)1兩,黃耆(去蘆)1兩,遠志(去心,甘草煮)1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腎勞實熱,腹脹耳聾,常夢見大水。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袖珍》卷三引《濟生》
244、地黃湯
【處方】生幹地黃(焙)1兩,柴胡(去苗)1兩,石膏2兩,栀子仁3分,赤小豆(生)3兩,木通(锉)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多笑少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14片,同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245、地黃湯
【處方】生地黃2兩(切),甘草(炙,锉)半兩,大黃半兩,升麻3分,車前子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後,心脾虛熱,舌根腫塞,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下樸消末1錢匕,攪勻。食後溫服,每日3次。先針舌下兩邊出血。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246、地黃湯
【處方】熟幹地黃(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切,焙)1兩,人參3分,柴胡(去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窮3分,肉苁蓉(切,酒洗,焙)1兩,黃耆(锉)1兩,芍藥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産後虛熱不解,煩倦無力,困瘁。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247、地黃湯
【處方】生幹地黃(焙)1兩,地骨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锉)1兩,大黃(濕紙裹煨,锉)1兩,玄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藿香(取葉)1兩,升麻1兩,紫菀(去苗土)1兩,桑根白皮(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肺壅熱,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248、地黃湯
【别名】地黃煎
【處方】生地黃(切)1升,升麻8分,玄參8分,芍藥8分,柴胡8分,麥門冬(去心)8分,貝母6分,竹葉(切)1升,白蜜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肺熱咳嗽.喉有瘡。
【用法用量】地黃煎(《聖濟總錄》卷三十)。
【注意】忌蕪荑、熱面、豬犬肉、油膩。
【摘錄】《外台》卷三引《廣濟方》
249、地黃湯
【處方】生地黃1兩,蔥白5莖,白茅根1兩。
【制法】上切細。
【功能主治】小腸實熱,心中煩悶,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
【摘錄】方出《聖惠》卷四,名見《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250、地黃湯
【處方】白芍1錢,生地黃1錢,當歸身1錢,川芎1線,羌活7分,防風7分,柴胡7分,荊荠穗(炒黑)7分,升麻(炒)7分,甘草7分,黃芩(酒炒)5分,黃連(姜汁炒)5分,黃柏(酒炒)5分,藁本5分,蔓荊子5分,紅花1分,細辛1分。
【功能主治】清熱以清其源。主崩漏初止。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竹林女科》卷一
251、地龍酒
【處方】地龍5條 烏芋20g 白酒100ml
【炮制】将地龍去泥洗淨,與烏芋共絞取汁;與酒勻和倒入鍋中,上火煎數沸,去渣候溫備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痙通絡。主治出疹血熱毒盛,黑陷不起。
【用法用量】1次頓服。
【摘錄】《民間驗方》
252、定喘湯
【别名】千金定喘湯(《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白果21枚(去殼,炒黃色,分破)麻黃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蘇子6克,法制半夏(如無,甘草煎湯,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制法】上藥锉碎。
【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清熱化痰。主風寒外束,痰熱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黃,胸悶氣喘,喉中有哮鳴聲,或有惡寒發熱,舌苔薄黃,脈滑數。現用于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時,徐徐服之。
【注意】新感風寒,無汗而喘,内無痰熱者,或哮喘日久,氣虛脈弱者,均不宜用。白果有小毒,不宜過服和久服。
【備注】方中麻黃宜肺平喘,白果斂肺定喘,一開一收為君;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為臣;桑白皮、黃芩清洩肺熱為佐;甘草調和諸藥,兼以潤肺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洩熱之功。
【摘錄】《扶壽精方》
253、疔癰方
【處方】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2.2g,皂刺12g,乳香9g,沒藥9g,天花粉18g,知母18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活血化瘀,拔毒祛腐,以通絡而消腫。主腦疽,乳癰,多發性疔腫。
【用法用量】按:本方方名,《古今名方》引作“疔癰湯”。
惡寒甚,加荊芥9g、防風9g;發熱甚,加連翹15g。
【注意】妊娠禁用。
【臨床應用】多發性疖病:某男,35歲。患多發性疔病,數月不愈,項部此發彼起,3-4天即有新者興,而原發者仍未稍艾,以至項部包括将愈及新出者不下7-8處,幹痂、膿血、腫塊擠滿全項,頭部仰俯不便,旋轉更難,灼熱疼痛,夜不成寐。曾用多種療法,效果不着。脈弦數,舌苔微黃,全身不适。因思久病入絡,應以疏通經絡,清熱解毒為主。此方(皂刺用6g)治療。服藥一劑,全夜熟睡,幾無痛感,頭部活動自如。原方稍事加減,連服十餘劑而愈。
【摘錄】《臨證錄》
254、滌熱逐瘀湯
【處方】丹參15克,丹皮9克,生地9克,三棱6克,莪術6克,延胡索6克,通草6克,香附6克,通草6克,槟榔6克,大黃3克。
【功能主治】清熱祛瘀,行氣定痛。主濕熱瘀結。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婦科治療學》
255、滌痰丸
【處方】大黃5斤,炒黑醜1斤8兩,黃芩1斤8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藥用百草霜1兩,煅金礞石粉2兩,桃膠2錢化水上衣。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開瘀化痞。主痰火瘀結,氣急瘋痫,濕熱咳嗽,喘滿胸悶,痰涎壅盛,大便燥結。
【用法用量】每服2錢,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256、冬地三黃湯
【處方】麥冬24克 黃連3克 葦根汁100毫升(沖)元參12克 黃柏3克 銀花露100毫升(沖)細生地12克 黃芩3克 生甘草9克
【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清熱瀉火。主陽明溫病,邪熱傷陰,無汗,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以小便得利為度。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257、斷紅腸澼丸
【處方】生地炭6斤,當歸6斤,黃芩6斤,地榆炭5斤4兩,生栀子5斤4兩,生白芍4斤8兩,升麻3兩,炒槐花3斤15兩,側柏炭4斤,烏梅4兩,生阿膠4斤,芥穗4斤,黃連1斤8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3錢重,蠟皮或蠟紙簡封固。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止血。主痔瘡漏瘡,肛門腫痛,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258、兌金丸
【處方】紋軍6錢7分,黃芩3錢4分,黃柏3錢4分,山栀2錢,桔梗2錢7分,黃連2錢7分,甘草2錢7分,麝香1分4厘,梅片3分4厘,膽星7分,竺黃3錢4分,紫菀3錢4分,牛黃1分4厘,全蠍1錢3分4厘。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小丸,滑石粉、青黛、朱砂、京墨、赤金等為衣。
【功能主治】清熱去毒,消炎殺菌。主
【用法用量】每服7厘,白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用,忌食魚腥、油膩、生冷、面、豆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259、對金飲
【處方】黃連 槐花 蒼術各3.6克 甘草 白術 厚樸 枳殼 陳皮 藿香 當歸各3克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涼血止血。主濕熱侵襲大腸,血絡損傷,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丹台玉案》卷四
260、多妙湯
【處方】生地12克,赤芍12克,苦參12克,豨莶草12克,丹皮9克,黃柏9克,知母9克,蒼術9克,地膚子9克,六一散15克。
【功能主治】涼血滋陰,清熱化濕。主血中伏熱,複感風熱,引動伏邪,客于肌表,阻塞經絡,營衛失和,邪聚肌膚,搏結不散。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黃文東方
261、二參三子方
【處方】元參30克,北沙參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黃芪25克,白術25克,女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蒼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夷15克,白芷5克,淮山藥10克,石菖蒲10克,菟絲子15克。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益氣利咽。主陰液虧損,邪毒未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張民慶等:《腫瘤良方大全》
262、二陳湯加味
【處方】清半夏15克,雲茯苓12克,廣陳皮10克,膽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痰結頸部,痰火内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劉露祥方
263、二齒安神湯
【處方】紫貝齒 青龍齒 靈磁石 辰砂 琥珀末 紫丹參 九節菖蒲 仙半夏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鎮驚安神。主婦女情志失調,肝郁化火,經前情緒不甯,坐卧不安,煩躁易怒,甚則怒而發狂,月經量多,口苦唇幹,舌質紅,脈弦數。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貝齒、龍齒鎮驚安神,磁石潛陽納氣,平沖降火,辰砂、琥珀清熱安神,丹參活血調經,菖蒲開竅,半夏祛痰。諸藥合用,共奏清肝鎮驚安神之功。
【摘錄】《裘笑梅婦科經驗》
264、二冬膏
【處方】天冬60g,麥冬60g,瓜蒌仁30g,橘紅15g,蒸百部30g,天竺黃15g,竹茹15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主百日咳。
【用法用量】上藥濃煎3次,去滓取汁,以白蜜90g,白糖(或冰糖)90g收膏。每服1匙,每日3-4次,開水沖服。
【臨床應用】百日咳:徐某,女,8歲。頓咳已月餘,咳甚嘔吐痰涎,口幹渴,舌質紅,脈數。此證寒邪戀肺,日久化熱,津爍為痰,影響及胃,用上方一劑而痊愈。
【摘錄】《千家妙方》
265、二分丸
【處方】蒼術(炒)16兩,荊芥穗16兩,山藥16兩,蜂房(炒)16兩,白蒺藜16兩,馬錢子(炙、去毛)32兩,槐花(炒)8兩,穿山甲(炙)8兩,胡連8兩,刺猬皮(燙)8兩,苦參16兩。
【制法】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細粉4兩為衣,闖亮。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熱毒下注,痔瘡漏瘡,腫痛作癢。
【用法用量】每服5分,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食物。孕婦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266、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湯
【處方】山豆根9-12克,闆藍根15-30克,玄參15-30克,烏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陰。主邪熱羁留上焦,化燥灼傷肺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四川中醫》
267、二黃枯痔釘
【處方】黃柏30克 大黃30克 白及9克
【制法】上三藥,磨成極細粉末。加人适量開水攪勻,在玻璃闆上,用手工搓成頭尖底大釘狀藥條,長約3~4厘米,底面直徑1~2毫米。陰幹裝瓶密封,高壓消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脫落痔核。主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
【用法用量】每痔每次用4~6根,插人痔核内。
【注意】各種急性疾病,嚴重的慢性疾病,肛門直腸腫痛,腹瀉,惡性腫瘤,素有出血患者勿用。
【摘錄】《中醫外科學》
268、耳聾左慈丸
【别名】耳鳴丸、柴磁地黃丸
【處方】熟地4兩,山萸肉(炙)2兩,茯苓1兩5錢,山藥2兩,丹皮1兩5錢,澤瀉1兩5錢,磁石3兩,柴胡1兩1錢。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益氣平肝。主腎水不足,虛火上升,頭眩目暈,耳聾耳鳴。
【用法用量】耳鳴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柴磁地黃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摘錄】《飼鶴亭集方》
269、二妙散
【處方】黃柏(炒)蒼術(米泔浸炒)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腳膝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下部濕瘡;以及濕熱帶下、淋濁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湯加姜汁送服。表實體壯者,加酒少許佐之。
若氣虛者加補氣藥,血虛者加補血藥,痛甚者加生姜汁,熱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270、二妙散
【處方】香薷、扁豆、厚樸、木爪、甘草、香附、陳皮、蒼術、紫蘇。
【功能主治】外感内傷,身熱腹脹。
【摘錄】《李氏醫鑒》卷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