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學基礎理論之五髒一體觀

中醫學,視整個人體為一個有機整體,非常重視它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我們人體的五髒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

  由于人體外在的形體官竅,分别歸屬于以五髒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系統,而這五個生理系統之間又存在着協調統一的關系,因而這些外在形體官竅的功能,不僅與其内在相應的髒腑密切相關,而且與其他髒腑的功能也有聯系。由此可見,人體外在的形體官竅與内在髒腑密切聯系,它們的功能實際上是整體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充分體現了人體内外的整體統一性。

  根據五髒一體觀,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一方面要靠各髒腑正常地發揮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依靠髒腑間,即五個生理系統間的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協調平衡。

 人體的髒腑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協調一緻,共同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因此,人體又是一個以心為主導,各髒腑密切協作的有機整體。心因其藏神而為五髒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能馭氣,氣有推動和調控髒腑功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夠控制和調節全身髒腑經絡形體官竅的功能。諸如心氣推動和調控心髒的搏動以行血,肝氣疏洩以調暢氣機、舒暢情志,肺氣宣降以行呼吸和水液,脾氣運化水谷和統攝血液,腎氣主生殖、司水液代謝和納氣等,都有賴于心神的統一主導。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人體的生命活動正常與否,除心為主導外,還取決于五髒之間的功能是否協調。在完成整體機能方面,五髒之間是密切配合,協調統一的。如血液的循行,雖由心所主,還需要肺、肝、脾等髒的協助。心髒的搏動推動血液運行全身;肺主氣而輔助心運血;肝主疏洩而促進血液的運行;肝主藏血,又能調節循環血量;脾主運化,既為血液生化之源,又能統攝血液運行于脈中。此四髒緊密配合,才能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五髒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調,是維持人體複雜機能的保證。人體的髒腑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協調一緻,共同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因此,人體又是一個以心為主導,各髒腑密切協作的有機整體。心因其藏神而為五髒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能馭氣,氣有推動和調控髒腑功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夠控制和調節全身髒腑經絡形體官竅的功能。諸如心氣推動和調控心髒的搏動以行血,肝氣疏洩以調暢氣機、舒暢情志,肺氣宣降以行呼吸和水液,脾氣運化水谷和統攝血液,腎氣主生殖、司水液代謝和納氣等,都有賴于心神的統一主導。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人體的生命活動正常與否,除心為主導外,還取決于五髒之間的功能是否協調。在完成整體機能方面,五髒之間是密切配合,協調統一的。如血液的循行,雖由心所主,還需要肺、肝、脾等髒的協助。心髒的搏動推動血液運行全身;肺主氣而輔助心運血;肝主疏洩而促進血液的運行;肝主藏血,又能調節循環血量;脾主運化,既為血液生化之源,又能統攝血液運行于脈中。此四髒緊密配合,才能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五髒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調。

《黃帝内經》素問 ● 五髒生成篇第十

心之和、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

簡譯:

心髒的配合者是脈,榮華表現于面部色澤,它的制約者是腎。肺髒的配合者是皮,榮華表現于毛,它的制約者是心。肝髒的配合者是筋,榮華表現于爪甲,它的制約者是肺。脾髒的配合者是肉,榮華表現于唇,它的制約者是肝。腎髒的配合者是骨,榮華表現于發,它的制約者是脾。

所以過食鹹味,則使血脈凝塞不暢,而顔面色澤發生變化。過食苦味,則使皮膚枯槁而毫毛脫落。過食辛味,則使筋脈勁急而爪甲枯幹。過食酸味,則使肌肉粗厚皺縮而口唇掀揭。過食甘味,則使骨骼疼痛而頭發脫落。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損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腎欲得鹹味,這是五味分别與五髒之氣相合的對應關系。

說明《内經》重視脾胃,認識到在腎與後天髒腑的關系中,後天化生的精氣對先天的培育,以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為主。

《黃帝内經》素問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五藏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占死生之早暮也。

簡譯:

五髒疾病的傳變,是受病氣于其所生之髒,傳于其所勝之髒,病氣留舍于生我之髒,死于我所不勝之髒。當病到将要死的時候,必先傳行于相克之髒,病者乃死。這是病氣的逆傳,所以會死亡。例如,肝受病氣于心髒,而又傳行于脾髒,其病氣留舍于腎髒,傳到肺髒而死。心受病氣于脾髒,傳行于肺髒,病氣留舍于肝髒,傳到腎髒而死。脾受氣于肺髒,傳行于腎髒,病氣留舍于心髒,傳到肝髒而死。肺受病氣于腎髒,傳行于肝髒,病氣留舍于脾髒,傳到心髒而死。腎受氣于肝髒,傳行于内髒,病氣留舍于肺髒,傳到脾髒而死。凡此都是病氣之逆傳,所以死。以一日一夜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屬五髒。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