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氣血的流注以水流的從小到大作比喻,《靈柩 九針十二原》說:“所出為井(經氣所出,像水的源頭),所溜為荥(經氣所溜,像剛流出的泉水微流),所注為輸(經氣所注,像水流由淺入深),所行為經(經氣所行,像水在通暢的河中流過),所入為合(最後經氣充盛,由此深入,進而彙合于髒腑,恰像百川彙合入海)。”
《難經 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荥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際處,故井穴具有交通陰陽氣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開竅提神,消炎鎮痛之效;各經荥穴均可退熱;輸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體沉重由水濕所緻者;經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六腑病,如嘔吐、洩瀉、頭暈、頭脹,可将上逆之氣向下引。
五腧穴是十二經經氣出入之所,其次序是沖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髒腑有病,都可用五腧穴治療。五腧穴還是子午流注和子母補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配穴法的選穴基礎。
五輸穴的五行:《難經 六十四難》:“陰井木,陽井金,陰荥火,陽荥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
五輸穴表:
六陰經井木 荥火 輸土 經金 合水
六陽經 井金荥水 輸木 經火 合土
肺 金 少商 魚際 太淵 經渠 尺澤
大腸 金 商陽 二間 三間 陽溪 曲池
腎 水 湧泉 然谷 太溪 複溜 陰谷
膀胱 水 至陰 通谷 束骨 昆侖 委中
肝 木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曲泉
膽 木 足竅陰 俠溪 足臨泣 陽輔 陽陵泉
心 火 少沖 少府 神門 靈道 少海
小腸 火 少澤 前谷 後溪 陽谷 小海
脾 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陰陵泉
胃 土 厲兌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裡
心包 火 中沖 勞宮 大陵 間使 曲澤
三焦 相火 關沖 液門 中渚 支溝 天井
十二原穴及十五絡穴表:
經脈 肺 大腸胃脾心小腸 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任督脾
原穴 太淵 合谷 沖陽太白神門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陽池丘墟太沖
絡穴 列缺 偏曆 豐隆公孫通裡支正飛揚 大鐘内關外關光明蠡溝 鸠尾長強大包
“原”即本源,原氣之意。原穴是髒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六陰經以輸為原,六陽經原穴單獨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後;
“絡”即聯絡之意,穴絡脈從經脈分出的部位各有一個腧穴叫絡穴。絡穴具有聯絡表裡兩經的作用。十二經絡穴皆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加之任脈絡穴鸠尾位于腹,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骨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于胸脅,共十五穴,稱“十五絡穴”。
《靈柩 九針十二原》“五髒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原穴既可補虛,又可瀉實,原穴對髒腑疾病有很好療效,可單用,亦可與相表裡的絡穴配用,叫原絡配穴法。因此法是以病經的原穴為主,表裡經的絡穴為客,故又叫主客原絡配穴。
絡穴治療:
1、絡穴主治絡脈病,如手少陰經别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可取通裡穴治療。
2、一絡通二經,即絡穴不僅之本經病,也能治其相表裡經的病症,如手太陰絡穴列缺,即能治肺經之咳、氣踹。又可治大腸經的牙痛、頭項強痛等症;
3、絡穴治療慢性病,特别是髒腑的慢性病,“初病在經,久病在絡”,即指久病不愈時,其病理産物氣血痰濕等常由經入絡,故凡一切内傷疾病或髒腑久病均可取絡穴治療。對于絡脈之實證,用淺刺放血的方法治療。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