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十二原穴十五絡穴八會穴,複雜的經絡圖怎麼更好的掌握學習

針灸學習中經常會用到各種成系統的穴位,包括十二原穴十五絡穴八會穴等各種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驗,怎麼更好的記憶這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呢,我們在學習中可以用歌訣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歌訣隻是記憶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在實踐中不斷的運用,這樣才會記得更加清晰,更加的印象深刻不會忘記。

十五絡穴

絡穴共有十五種,肺缺膀飛心裡通。

任鸠督長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孫公。

大偏小正胃豐隆,肝蠡膽光腎大鐘。

注:肺—列缺,膀胱—飛揚,心—通裡,

任脈—鸠尾,督脈—長強,脾之大—大包,

心包—内關,三焦—外關, 脾—公孫,

大腸—偏曆,小腸—支正,胃—豐隆,

肝—蠡溝,膽—光明,腎—大鐘

十五絡穴,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别出處的穴位。見絡穴條。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部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于鸠尾,督脈絡發于長強,脾之大絡出于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手太陰:列缺

手太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别行,起點處于穴名交列缺。這支絡脈起于腕上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絡脈并行,直入掌内,散入于魚際的邊緣。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可見到手腕上的銳骨部與手掌發熱等證;屬虛的可見到張口呵欠,小便次數過多等證。治療時可取列缺穴。穴在腕上一寸半。本絡脈由此處别作聯絡手陽明經絡。

手厥陰:内關

手心主厥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别行,起點處于穴名叫内關。在腕上二寸處别出,在兩筋之間,順沿着手厥陰本經經脈上行,系于心包絡。如果發生病變,心系的實證為心痛;虛證為項強。治療時可取内關穴。取内關穴時仍當在腕上兩筋之間取之,本絡脈由此處别走聯絡少陽經絡。

督脈:長強

督脈的主要絡脈别行,起點處有穴名叫長強(在尾闾骨端下)。挾膂上行,到項部,散于頭部,再下行當在左右胛處,别行走足太陽經絡,深入貫穿膂内。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症狀為脊柱強而不利俯仰;屬虛的症狀為頭部覺重而顫搖。這種症狀若是挾脊之脈發生變化而起的,在治療時可取長強穴。

八會穴

氣會膻中血膈俞,髒會章門骨大杼。

筋會陽陵脈太淵,腑會中脘髓絕骨。

八脈交會穴

公孫沖脈胃心胸,(脾——公孫——沖脈——胃,心,胸)

内關陰維下總同。(心包——内關——陰維——同上)

後溪督脈内眦頸,(小腸——後溪——督脈——目内眦,項,耳,肩胛)

申脈陽跷絡亦通。(膀胱——申脈——陽跷——同上)

臨泣膽經連帶脈,(膽——足臨泣——帶脈——目外眦,頰,項,耳後)

陽維外眦外關逢。(三焦——外關——陽維——同上)

列缺任脈連肺系,(肺——列缺——任脈——胸,肺,膈,喉嚨)

陰跷照海膈喉嚨。(腎——照海——陰跷——同上)

五輸穴

肺經少商魚際先,太淵經渠尺澤牽。

大腸商陽和二間,三間陽溪曲池見。

胃經厲兌内庭閑,陷谷解溪三裡連。

脾經隐白大都堅,太白商丘陰陵建。

心經少沖少府前 ,神門靈道少海聯。

小腸少澤前谷尖,後溪陽谷小海遷。

膀胱至陰通谷便,束骨昆侖委中點。

腎經湧泉然谷淺,太溪複溜陰谷陷。

心包中沖勞宮殿,大陵間使曲澤戀。

三焦關沖液門面,中渚支溝天井現。

膽經竅陰俠溪邊,臨泣陽輔陽陵辨。

肝經大敦與行間,太沖中封曲泉遣。

注:十二經按流注次序編寫,穴位按井,荥,輸,經,合順序遍寫

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脾章門,大腸天樞焦石門。

心募巨阙包膻中,小腸關元肝期門,

胃募中脘膽日月,膀胱中極腎京門。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

肺經食指連大腸,與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經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腸内眦膀,小趾腎經胸包鑲。

無名三焦外眦膽,大趾接肝回肺鄉。

注:手太陰肺經 >食指端<手陽明大腸經> 鼻翼旁 <足陽明胃經 >足大趾端< 足太陰脾經> 心中< 手少陰心經> 小指端< 手太陽小腸經> 目内眦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小趾端< 足少陰腎經> 胸中< 手厥陰心包經> 無名指端 < 手少陽三焦經> 目外眦< 足少陽膽經 >足大趾< 足厥陰肝經> 肺中 <手太陰肺經>

十二原穴

心神脾白胃沖陽,肝沖腎溪肺太淵。

膽墟包陵焦陽池,膀京大合小腸腕。

注: 肺—太淵,大腸—合谷,心—神門,小腸—腕骨,

脾—太白,胃—沖陽,心包—大陵,三焦—陽池,

肝—太沖,膽—丘墟,腎—太溪,膀胱—京骨

十二原穴是分布在腕踩關節以下的、髒腑經絡之根本——原氣所出止的十二穴位。

十二原穴的臨床療效顯著、較易誘發循經感傳、具有本經代表性,而為曆代針灸臨床醫家和現代針灸實驗工作者所注重,千百年來,有關原穴的文獻資料是十分豐富的。

原穴特點

功效特點:具有未病先防和已病防變兩方面的功效。其未病先防的特點是:特異性的預防本勝本腑的疾患。

位置特點:手不過腕足不過跺處神氣真氣所行之地。

雙向調節性:原穴具有虛可補、實可瀉的雙相調節功能。這種功能不僅原穴有,很多穴位,也具有這種雙相調節性。這表明,雙相調節性,是普遍地存在于各經穴之中的。

我們今天選擇幾個比較重要的穴位說一說不再每個穴位都講,以後在文章中會陸續寫出來的,

膀胱京骨

位置: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布同金門。

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痫證。現多用于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京骨投湧泉是補腎治療過程中效果非常好。

腎經太溪

位置:在足内側,内踝後方,當内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後動、靜脈。分布着小腿内側皮神經,當胫神經經過處。

主治:咽喉幹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在實踐中要自己總結穴位之間的聯系和每個經絡上穴位的重要作用,大家一定要不斷的總結才是金标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