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艾灸學習心得筆記9——中風治療

心腦血管病的三級表現就是中風。中風基本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行走不穩,肢體無力麻木或癱瘓;也有把大小便失禁和老年癡呆列為中風範疇的。

導緻中風的原因有多種,但根本病因是氣虛血瘀,即正氣不足,脈絡空虛;氣滞血瘀,脈絡瘀阻;肝腎陰虛,風陽上擾。

喻嘉言說:“風之中人,必從榮衛而入,風入榮衛,則榮脈改微,衛脈改數,引脈以見其人,必血舍空虛,而氣分熱熾,風之由來,匪朝伊夕也。”

中風非一朝一日而速成,治愈也難在很短時間而功成。

對待中風的積極态度應該是,有決心,持之以恒,堅持治療,防止發展,争取康複。

中風從營衛而入,因氣血而成;治療也應從氣血入手,解鈴還須系玲人。

常小榮教授圖一:

艾灸治療中風應采取輕補弱通之法。緩緩而行,不可操之過急。具體穴位有5個:

1、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具有升清降濁,調理氣血之功,是人體保健的第一大穴。人要安,三裡常不幹。

2、百會穴,屬督脈,在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有升陽舉陷,益氣固脫的功能。有百脈之會之說。

3、章門穴,屬肝經,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上曲前臂,用肘尖夾緊兩側肋骨,肘尖正對處。有疏肝健脾,理氣散結的功效。

4、氣海穴,屬任脈,在人體下腹部,前正中線肚臍以下一寸半處。有補元氣,蘊腎氣之功效。

5、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在小腿内側,足内踝上緣四指寬,踝尖正上方胫骨邊緣凹陷中。為脾肝腎三陰經交彙之處,故名。有氣血雙補,陰陽兩調之功效。是婦女保健的常用穴。

五穴相配,補虛不留滞,活血不傷氣,補中有通,通中有補;搭配的十分得體。

本組穴位采取麥粒灸的方法進行,每穴每次3--5壯,10天為一個療程,間隔10天,一月灸2次。

常小榮教授圖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