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作為皮膚科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易複發等特點,近些年呈現
逐漸增多的流行趨勢。白斑可局限存在,也可泛發全身。白癜風常常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影響自信,降低生活質量。目前現代醫學對于白癜風的病因及發病機制還不明确,屬于易診難治病。随着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中醫中藥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愈後不易複發等優勢逐漸凸顯出來。文章從中醫内治、中醫外治以及綜合治療三個方面,對近五年關于白癜風的中醫藥臨床研究進行了綜述,以期為白癜風的中醫藥治療提供思路和一定的借鑒。
中醫内治法
楊志波運用清熱除濕、涼血祛風法治療進展期白癜風,方用消風散合浮萍丸加減(防風、荊芥、白花蛇舌草、川芎、黃芩、丹參、柴胡、浮萍、栀子、紫河車等);對穩定期白癜風治以養血活血、祛風通絡(柴胡、桂枝、生地黃、紫草、絲瓜絡、防風、荊芥、丹參、紅花、桃仁、紫河車、白花蛇舌草等)。
闵仲生依據補肝益腎、活血祛風之法,總結出補腎活血方(墨旱蓮、補骨脂、桑寄生、菟絲子、獨活、沙苑子、女貞子、紅花、淩霄花、赤芍、白芍、玉竹、熟地黃、功勞葉、白芷、白蒺藜、炙甘草等)治療白癜風。
秦萬章認為補腎活血祛風是白癜風穩定病情、刺激黑素複生的重要治法,常在補腎活血愈白湯(墨旱蓮、菟絲子、刺蒺藜各30g,雞血藤、丹參各20g,白芷、沙苑子、女貞子、補骨脂各15g,赤芍、紅花、川芎各10g)基礎上随證加減。王莒生認為肝腎不足、脾胃虛弱、氣血失和是白癜風的主要病因病機,故臨證時以滋補肝腎、調和氣血、祛風通絡為治則,自拟滋補肝腎方(何首烏、生黃芪、當歸、熟地、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炒白術、茯苓、補骨脂、白蒺藜、女貞子、黑芝麻、川芎、防風、雞血藤、甘草等)為基礎加減治療。
陳明嶺主張對于皮膚病的治療要重視脾胃,對白癜風脾虛寒凝挾瘀證施以五味異功散、當歸四逆湯合白癜風湯(酒女貞子30g,茯苓20g,墨旱蓮、麸炒白術、陳皮、太子參各15g,通草、大棗、生白芍、桂枝、鹽補骨脂、當歸、紅花、防風、白芷各10g,生甘草6g,細辛3g)為基礎方。
李元文基于“毒邪”理論,提出清熱解毒、滋補肝腎法治療白癜風,自拟治白方(黑芝麻、白扁豆、桑椹、靈芝、合歡皮各30g,首烏藤、紫草、墨旱蓮、防風各15g,生黃芪、女貞子、天麻、鈎藤、蒺藜、何首烏、紅花、百合各10g)随證調整。
歐柏生提出對白癜風的治療應以六經辨證為綱,抓主症求方證,臨床中多使用麻黃湯、桂枝湯、當歸四逆湯、小柴胡湯、附子理中丸、烏梅丸等經方。
高陽将64例肝腎虧虛型白癜風患者随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複方甘草酸苷膠囊,實驗組運用烏藜消白湯(白蒺藜30g,菟絲子15g,紅花、黃芪各10g,甘草6g等),兩組持續治療12周,結果顯示對照組有效率為71.9%,明顯低于實驗組96.9%,二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烏藜消白湯治療肝腎虧虛型白癜風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此外,白明等基于數據挖掘分析了白癜風中醫治療的用藥規律,結果顯示中醫治療白癜風多以滋補肝腎、活血化瘀類的中藥為主,以祛風除濕、疏肝理氣類的中藥為輔。
中醫外治法
火針療法是治療白癜風的一種有效方法,一項系統評價顯示火針聯合白癜風常規治療具有更高的療效。
李斌等将57例穩定期局限性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随機分成對照組(28例)和研究組(29例),對照組采用鹵米松乳膏治療,研究組采用火針結合艾灸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3.1%)明顯高于對照組(75%),二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
王禹毅等對 41 例穩定期白癜風患者采用随機自身對照試驗,每位患者選擇 2 塊對稱或 相鄰白斑随機接受火針或他克莫司連續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火針治療組有效率為 82.9%。
戰慧娟将92例穩定期白癜風患者随機分為觀察組47例、對照組45例,觀察組用火針點刺皮損處和足三裡,配合艾灸治療,對照組外塗卡泊三醇軟膏;兩組持續治療12周後,結果顯示觀察組愈顯率74.4%,明顯高于對照組48.9%(P<0.05)。何靜岩對30例白癜風患者采用毫針圍刺皮損邊緣,隔日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總有效率達到96.67%。
鄭耀庭将 60 例白癜風患者随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給予梅花針聯合艾灸,對照組單純外用他克莫司,3個月後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胡靜應用足驷馬穴(分足驷馬上穴、足驷馬中穴、足驷馬下穴左右各3共6穴)微創埋線治療30例白癜風患者,每周埋線1次,雙下肢交替治療,15周治療後的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 93.33%。
車智慧等對有關中藥外用制劑治療白癜風的文獻進行分析,發現最常用的藥物是補益藥和活血祛瘀藥,其中以補骨脂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單味中藥。
周寶寬等選取1例肝郁氣滞、痰瘀互結型白癜風患者,選用自拟疏肝養血消斑湯(何首烏、墨旱蓮、黑芝麻、補骨脂、當歸、菟絲子、狗脊、女貞子各20g,丹參、陳皮、制半夏、佛手、郁金、柴胡、三七各10g,烏梅、甘草各5g,蜈蚣2 條)水煎外洗,每日2~3次,每次20min,連續外洗49d後皮損色素恢複至正常膚色。
張豐川以自拟外用基本方(補骨脂30g,威靈仙10g,細辛6g)為核心治療白癜風,對進展期患者酌加拳參、全蠍、馬齒苋、白花蛇舌草;穩定期患者加人參、生黃芪、荊芥穗、墨旱蓮;複色期患者加丹參、紅花、秦艽、水蛭。
王華柱将 78 例白癜風患者随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塗抹甲氧沙林溶液,每日1次,觀察組塗抹自制中藥方劑(補骨脂、制何首烏、熟地各30g,白術、白芍、當歸、白芷各15g,佩蘭、川芎、丹參、僵蠶各10g,甘草6g),每日2次,用藥1h後,兩組患者日曬用藥部分20min,持續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82.1%,對照組53.9%,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治療法
國醫大師禤國維認為白癜風黑白失調的膚色表現屬于中醫陰陽失調的範疇,臨床上多以黑白配對的方藥進行診治(烏梅、白蒺藜、白術、烏豆衣、白芷、牡丹皮、白鮮皮、黃芪、白芍、補骨脂、生牡蛎、菟絲子、玄參、甘草等),同時外用白蝕酊(菟絲子、桂枝、烏梅等),療效良好。
徐宜厚指出白癜風的治療重點當從肺腎着手,自拟經驗方多子培元方(桑椹子、菟絲子、黑豆各15g,覆盆子、楮實子、巨勝子各12g,金櫻子、沙苑子、枸杞子、山茱萸各10g,韭子、炒蛇床子、五味子各6g,制附子3g,白花蛇1g)治療白癜風,配合外用鳗魚油(活鳗魚1條,洗淨切成1寸小塊,加少許食用油,文火煉制,油慢慢熬出,魚渣漸成焦黃,繼之焦黑,停火,稍冷,油脂傾入容器備用),臨床療效較好。
趙黨生以自拟中藥湯劑白駁丸(生地黃、當歸、白芍、鹽補骨脂、炒蒺藜、荊芥、川芎、雞血藤、何首烏、黃芪、丹參、浮萍、紫草、獨活、白芷、皂角刺、苦參、炒桃仁等)聯合毫火針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療效确切,副作用小。
丁小傑等對50例穩定期白癜風患者采取自身對照原則,口服中藥湯劑疏肝活血方(黃芪、當歸各20g,女貞子、墨旱蓮各15g,功勞葉、補骨脂各12g,制首烏、白蒺藜、赤芍、郁金、川芎、桑枝、紫草、白芷、紅花、桃仁各10g,甘草 6g)的基礎上,在治療區聯合毫火針治療,每周1次;在對照區聯合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每天2次,治療12周後,結果顯示治療區總有效率86%,明顯高于對照區64%,二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
張志禮運用趙炳南經驗方白駁丸加減,輔以自制白癜風酒浸劑(墨旱蓮、補骨脂各15g,紅花、栀子、白芷各10g,共研粗末,用10%百部酒浸泡)外搽,内外合治從而提高治療白癜風的療效。
黃莺認為白癜風的病因包括“風”、“虛”、“瘀”,總結出治療專方淨白飲加減(何首烏、枸杞子各15g,當歸、川芎、補骨脂、刺蒺藜、鈎藤、白芷各10g),配合外洗中藥(菟絲子30g,紫草15g,補骨脂、紅花、白芷各10g,放于烈性白酒中浸泡1周,避光保存),每獲良效。
章緯等以70例進展期白癜風患者為觀察對象,随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對照組運用308準分子光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中藥補烏煎劑(女貞子、菟絲子、丹參、旱蓮草各 15 g,補骨脂、當歸、刺蒺藜、佛手、烏梅、自然銅各10 g),連續治療3個月後,治療組有效率62.8%,高于對照組32.4%,說明補烏煎劑結合308準分子光對進展期的白癜風治療作用。
上一篇
楊公風水全部操作過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