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專家交流】主題:上海及全國疫情看法
時間:4月8日晩20:00-22:15
要點總結1. 上海疫情形勢:專家預測應該這兩天就會達到高峰(4.10左右),達到高峰後會有一個緩慢下降趨勢,全員清零可能要持續到5月上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都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宣布疫情防控成功的節點。
2. 全國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已經不适用了,未來全國各地隻要出現3例以上都需要采取城區封鎖措施。雖然看上去有些過度,但代價會小很多。
3. 疫苗和藥物: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是極好的,未來繼續推進第三針加強針接種,特别是老年人群體;複必泰疫苗暫時未被批準。藥物主要作為補充手段。
4. 未來放開條件:1)改臨床和公共衛生标準;2)要有疫苗加強針和藥物的支持;3)醫療體系應對要有變化,按照重症肺炎來收治。政策層面對放開已經有很多讨論,目前對于清零的堅持主要是擔心超額死亡的問題。
5. 個人防護建議:1)做核酸要戴N95口罩;2)上下樓盡量不要接觸任何公共設施;3)拆快遞要戴手套,做好消毒;4)勤洗手,手衛生比戴口罩更重要。
會議紀要今天介紹一下目前上海以及全國疫情防疫政策。
今年以來大家都看到了,現在總體來說,上海是最拉垮的一個地方,目前疫情還處在一個上升階段。除上海以外,東北吉林也有相關疫情,今天我注意到宣布吉林市是最初的源頭,因為一所高校發生聚集性病例,吉林市現在控制比較好。接下來主要看省會長春,長春疫情目前是不太樂觀的,疫情已經持續了快一個月,還是不斷出現病例。
一、上海疫情情況及未來走勢
坦率來講,這一波奧密克戎疫情應該是比2020年武漢疫情更嚴重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公開的層面上海仍然是沒有封城,雖然我們事實上是分了浦東和浦西這兩塊地方。因為沒有正式封城,離滬通道一直開放,多方打聽下來,這是北京默許的。由于市内有特殊需求的人可以流動、市外有通行證的人可以流岀,從三月初至今整整一個月,上海不斷外溢出相關疫情,已經波及20多個省。這一點其實不是一個科學的考量了,而是一個從政治層面出發的考量。
目前上海疫情仍然處于爬升階段,我們預測應該這兩天就會達到高峰,也就是8号、9号、10号這三天,達到高峰後會有一個緩慢下降趨勢。科學預測來看,這一波疫情如果要做到全員清零話可能要持續到5月上旬,因為加上今天報告的病例,應該已經有13萬人感染,如果再算上社區層面沒有進行轉運、沒有很好管控的感染者,基本上已經超過15萬,我個人覺得沖上20萬也很有可能。這些病人會慢慢釋放出來,可能要到5月上旬才能清零。如果在這之前我們實施比現行措施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我們預計大概在4月20号左右可以達到全員清零。剛剛我們接到消息,4月10号我們會再進行一輪新的全員核酸檢測,如果此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果比較能夠達到預期,不會再有幾萬管的混管陽性出現,如果沒有這種情況的話,那我們下周開始可能會有部分小區先行解封,就是說長期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陽性病人的小區我們可以考慮先行解封,逐步到街道、鎮,再上升到整個區域。因為繼續這樣下去,社區層面吃不消了,物資保障和物流供應幾乎沒法滿足兩千多萬人的常規需求。
二、接下來上海乃至全國層面可能都會實施更為嚴格的管控措施
主要考量:一是政治層面上的,十月份會有20大,這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我們不希望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再出現一次像上海這樣如此特大型城市需要出現封城的疫情,因為這樣會導緻整個國際輿論影響比較糟糕。二是科學層面上的,如果不采取“共存”那我們必須要實施更嚴格的管控措施,因為奧密克戎無論是何種亞型的傳播能力都非常強,一旦稍有疏忽可能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局勢。其實我們從很多其他地方可以看到,如杭州、成都、陝西等地,陸續傳播鍊已經傳了不少人,接下來會比較麻煩。所以,從科學角度上來說,如果我們真的要防,那我們必須要更嚴格,不能像過去兩年當中上海所謂的精準防控。其實過去絕大多數城市防範得并不是特别嚴格,我們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這段時間會發現很多城市裡面佩戴口罩比例并不是特别高,而且大家佩戴也不規範,并且聚集性活動如娛樂活動、文體活動、會議交流等等非常頻繁。以前的變異株在我們認知範圍内不是接觸一下就感染了,但現在的奧密克戎很可能擦肩就會感染。如果更近距離的接觸,衛生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沒有做好,那麼都會造成大問題。
那麼,我們能采取哪些措施?
1. 核酸篩查,這是一個最底線的手段
我們必須要篩了之後才能發現說哪些人是陽線或者疑似陽性,從而能夠進行隔離管控。在核酸檢測策略上,抗原檢測試劑可能會被應用。現在看來抗原檢測試劑有很多缺陷,比如它的窗口期比較明顯,早期、晩期很多不太能檢測出來,但我們這次在上海相關醫療機構和封閉管控單位當中協助防疫使用了大量的抗原檢測試劑,因為它速度快。如果我們這次結束之後,重新恢複到2020、2021的狀态,那麼可能針對高風險行業人群比如醫療人員、物流人員會采取更頻繁的核酸檢測篩查手段,但對社會上一般人群,可能會考慮采用抗原檢測手段,畢竟它使用方便,有利于快速發現感染者。尤其是像社區中老年人群,他們沒有單位、沒有固定工作,這些人做核酸很麻煩,抗原會相對簡單。
2. 我們可能會實施大規模管控措施,但管控響應阈值可能會下降
如果我們想要快速發現疫情,可能真的會像很多城市一樣,一旦有輸入病例,馬上就采取很嚴格的策略,因為上海已經給了一個很好的反面典型。從科學角度上來說,我個人覺得這可能不能稱為反應過度,因為我親眼在醫療機構當中看過奧密克戎如何在很短兩三天内一傳十幾個人,即使我們在第二天就開始隔離,仍然完全沒有辦法來形成阻斷。但是未來可能需要設定一些阈值,例如,未來如果有一例,開始區域性全員核酸;如果有兩例,開始封控整個街道,不僅是小區;如果有三例,把主要城區病例經過的所有區域封控,這看上去可能還是比較過度,但其實以上海為例,代價會小很多,因為其他城區繼續流動,能夠提供物資後勤保證。不像我們現在,全域封控之後保障很難做到,必須要靠很多兄弟省市。但是,兄弟省市的長途貨車司機到了上海卸貨回去全都陽性,這說明防護肯定沒做好,這種情況很糟糕。接下來支援上海的力量會越來越薄弱,因為他們也需要管控,需要轉運密接、對車輛進行消毒等等系列麻煩問題。順便提供一下信息,現在已經把密接隔離時間從14+7改到10+7,減少4天意味着臨床上的床位周轉率可以提高很多,因為大概累計下來可能有快四十萬人需要被隔離,如果都隔離14天的話真找不到床源了。我個人認為挺好,隔離時間不需要那麼長。之後一些小區的管控也不需要14天,陰性隻要觀察10天就可以解封,這可以方便居民生活,因為保障兩千多萬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說,現在上海絕大多數人家裡,餓死不至于,但沒有太多餘糧。
3. 疫苗接種問題
以香港案例來看,香港之所以一開始疫情出現大量死亡,與他們整體人群尤其是成年人群疫苗接種率偏低有明确關系。香港人群當中的疫苗接種率可能是隻有60%左右,因為香港人普遍不太喜歡我們的滅活疫苗,認為質量有很大問題。當然,我們也承認效果确實很一般,但是60%接種率很容易就會被攻破。更别說絕大多數疫苗其實是沒有辦法來防感染,但是疫苗防重症和防死亡效果是極好的,這個我還是非常相信相關數據的。上海總體接種率比香港高,成年人群大概96-97%,高中生大90%,初中生88%,但3-5歲學齡前兒童不到20%、50-60歲老人不到70%。如果我們像香港一樣完全躺平,疫苗會發揮比較大的作用。但治療重症的ICU資源遠不夠,這會造成ICU資源嚴重擠兌。所以我們的疫苗接種策略尤其是第三針加強針會繼續推進,而且推進目标很明确,不再是一般人群,而是針對老年人,或者說有基礎性疾病中老年人群體。打了兩針還是三針就會對我們的後續結果有比較大的影響。關于疫苗種類,以目前情況,可能四月份國家暫時還不太會批準複必泰疫苗在大陸市場上市。去年3月份,輝瑞已經開始跟上海市政府談,後來國家沒批。如果第三針加強可以接種輝瑞,那麼整體保護效能或者說抗體水平是可以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水平,或者說對中國來說已經足夠了。但如果它确實不批,哪怕打重組蛋白或者繼續還是打滅活,效果其實還是有的,隻不過它達峰水平可能會偏低一些。
4. 新冠藥物問題
在傳染病、流行病學的曆史上,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包括流感、天花在内是因為藥物控制或者阻斷消滅掉的。第一有效的措施還是隔離管控,人和人之間沒有辦法接觸,就沒有辦法傳染。第二有效措施還是靠疫苗,疫苗大規模使用這樣才能阻斷後期零星傳播。目前輝瑞藥物已經在上海公益臨床中心開始使用了,主要針對對象包括普通型患者,其他輕症或者無症狀感染者通常是不需要任何處置。
5. 診斷标準問題
關于輕症和無症狀的診斷,标準已經改到了第九版,但上海最近才開始決定按照CT值診斷,達到35或40以上則可出院。因為我們要把方艙盡可能空出來,還有好幾萬的病人等着進方艙,另外,防控方案也要修改。現在我們将其作為乙類報告傳染病,管理級别很高,每個病人都要報告,但我們對每一個案例都要做流行病學調查,這其實牽扯了防疫機構疾控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大的精力,因為病人已經十幾萬了,每個人都要寫幾頁紙的流調報告,工作量過大。希望将來防控方案可以修改,不需要進行大規模流調,隻報數字,就像絕大多數傳染病一樣。目前我們在建議是否可以不做流調了,或者說隻調查一些聚集性案例,比如說學校、醫院感染。社會面的大規模傳播不予理會,因為絕大多數人沒有症狀,有症狀的人也隻是感冒症狀或者加上肺炎症狀。
更改之後會有一個直接影響,到底輕症和無症狀要不要居家隔離?副總理來過上海之後是要求應轉盡轉、應隔盡隔。不過目前密接隔離已經嚴重滞後,因為沒有隔離酒店了。對于陽性來說,主要靠方艙,按照公開數據方艙最多容納十來萬,接下來如果還有5萬甚至10萬感染者,隻能依靠把此前方艙裡的人清走換新人的辦法。中立來說,居家隔離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居家隔離之後,勢必絕大多數家庭的環境條件沒辦法做到完全分割開,所以他的同住人陽性是遲早的事情,新發統計病例也會不斷增加。另外樓内傳播有很多途徑,防護不好、通風差、口罩防護又不規範。我不确定居家隔離會如何更改,因為針對新冠居家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但可能是一個最優解,可以減緩醫療壓力。目前我認為國家不會很快出台居家隔離政策,我們現在是私下操作,比如說65歲以上、外籍、小朋友、孕産婦、精神病患者基本上不會拉走。接下來居家隔離會被廣泛讨論,讨論基礎是此次疫情大數據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居家陽性沒有及時轉運導緻激發感染。
三、下一次疫情爆發的風險
我們已經有一批人啟動預測和研判下一次疫情風險,我一直是這樣一個觀點,隻要境外航班不停,上海也好,天津也好,二三四線小城市也好,總是會有漏洞鑽進來的,因為它的傳播能力太強了。我們絕大多數隔離酒店在經曆了此次賓館事件後都重新進行評估或改造,保證通風系統良好。馬上要進入夏天,隔離酒店肯定是要開空調的,一開空調排風管是不是會把病毒顆粒、氣溶膠到處傳播,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就算是進行相關改造,我相信絕大多數隔離酒店還是不達标,因為隔離酒店是居住用的,不是隔離用的。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操作規範、衛生素養不足、沒有任何醫學專業背景的,可能就是普通工勤人員等等。新國際方艙上周開了以後已經有醫生和護士感染陽性,主要問題就是設施不達标、人多、工勤人員操作不規範。我們已經發生了多起險情,需要警惕,否則方艙全年更尴尬。下一次肯定會來,就在五月到九月之間,區别在于說它到底來哪個城市?到底能掀起多大的一波疫情?在此情況下,我們還需要繼續研判,在我前面提到的幾個方面政策進行調整,通過可操作性的措施控制住疫情。
交流環節 Q&AQ1:上海這次這麼嚴重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主要原因是什麼?
A1:首先初期研判不到位,很多政治因素的幹擾。1、2月份很多重要會議,當時疫情已經在傳播,但上海作為标杆城市,會議期間不适合采取措施,錯失了關鍵時機。同時一開始希望采取精準防控,但精準防控隻适應社會面感染數量少的情況。當陽性率高的時候精準防控容易誤判,當劃定自以為精準的區域的時候,奧米克隆已經傳播開來,留調已經無法将他們聚合在一起了。第二,核酸檢測層面上,猶豫不決,核酸檢測策略不統一。當上百例的時候未進行大規模全員核酸。從2、3月份不斷進行區域性全員核酸,看上去很好,篩出了很多陽性,但由于這些人不斷活動,導緻人員流動性不斷增加。核酸檢測策略不統一,同時隻是做核酸,未進行居住地區或單位的管控。第三,人員流動性太多。包括本次浦東浦西“鴛鴦鍋”的劃分,還是無法解決流動性問題。人員流動性不下降,核酸檢測的意義就會降低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摸清底數。若社區每次遺漏很多人,就會對後期的結果和研判造成了很大的幹擾,指導意義有限。同時也包括領導層面上政治上的一些考量。
Q2:若在高感染性的情況下,精準防控的有效性就沒有那麼強了,那是否意味着以後在更多數的情況下,三例以上或者有幾例就會出現區域性的封鎖?
A2:應該是這樣的,起碼在決定重新放開前,必須這麼做。否則按照奧米克隆的傳播能力,很難控制。那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更快,甯可錯殺,不能放過。
Q3:之後是否有可能逐漸具備逐步放開的條件?
A3:其實應該是要這麼做的。去年内部研讨會讨論到了這個問題,很多人是想着要逐步放開的。因為不可能老是這樣閉關鎖國,對經濟、政治、外交形勢的影響都不樂觀。但現在我們還有很大的短闆,主要在于抗議兩年以來,除了2020年上半年,醫療救濟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往後一段時間幾乎沒有重症病人。從2020年十月份開始爆發無症狀感染者疫情,最終控制都是通過封掉,而不是通過疫苗、藥物、臨床救治。但到了今年以後就發現這樣的策略代價太大了。
副總理來了之後主要說“應檢盡檢”,但是遇到的問題就是缺人,報告時間越來越向後拖。“應轉盡轉”,救護車也很緊張;“應收盡收”,方艙完全滿員,隻有“應治盡治”我們能做到,因為13萬裡大概12萬是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治療。所以整個應對新冠疫情的救治醫療體系沒有很好整合。若将來放開,輕症和普通無症狀将不收治,逐步放開或者一次性放開,将來若再有發燒還是去發熱門診,确診新冠若沒有臨床症狀還是回家,若症狀比較嚴重,才收治入院。必須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才能說未來的醫療體系做好應對。現在醫療資源的主要集中在,第一是方艙支援,第二是去小區核酸檢測采樣,第三才是保證醫院運作。相較于以前醫療水平受到擠兌。總體來說,第一,嚴格執行國家方案,不能層層加碼,第二,普通型以下的病人不用就醫。唯一補充的就是重症ICU,是我們對于放開比較擔心的,國家人口基數大,現在測算萬分之一的重症,一旦放開對ICU需求就會快速增加,現在我還未發現國家在大量儲備ICU資源。ICU房間容易建,但重症科的醫生還要慢慢培養。
Q4:上海疫情什麼時候會見頂,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才能解封?
A4:拐點之前預測是這兩天,看上去4.9-10會繼續上升,從下周開始數字會逐步下降。如果寬泛一點的話,可能到5.10全員清零。如果控制更嚴格一些,不惜一切代價,後續可以做到4.20清零。但是我們其實現在提的不是全員清零,提的更多的是社會面清零。将有風險的人集中管控,将陽性率較高的樓宇/小區進行管理,好處就是城市社會面上不會再有陽性病例出現了,可以宣布社會面清零,理論上不會傳染給其他人。但這個措施比較極端,有很多國際輿論的壓力,而且人數太多,需要使用很多運力、管理人員。如果精準一些,轉出最嚴重的是可以實現的,但前提是輿情和民衆不反彈。如果不這樣做,社會面清零的時間就會和全員清零的時間比較接近,會繼續往後拖。總結來說,從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都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宣布終于成功的疫情的節點。如果從具體的街道小區範圍來看,估計有可能從下周開始某些模範的小區逐步采取先行解封。但範圍和力度暫時不好說,4.10還要進行4.5之後第二輪全市全員核酸檢測。在這次檢測之後再看結果,若還是上萬管陽性混檢,那麼下周還是不能夠有任何小區解封。
Q5:怎麼看外溢影響,其他地方好像沒有上海這麼嚴重?
A5:外溢分兩方面看:第一,畢竟現在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人畢竟還不是陽性。第二,周圍城市比如江浙就對上海流入人口采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隻要從上海出來隔離14天起,後面7天居家健康觀察。上海這麼嚴重還是之前說的流動性問題,人員流動的太頻繁,人口密度高。尤其上海這次爆發成這樣,如果采用簡單粗暴的防疫方法是最有效的,而我們本來可以探索一個比較好的路徑,結果因為錯誤的判斷了奧米克隆的傳播能力,和帶來的疫情風險,導緻精準防控整個被否決。
Q6: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有可能動态清零的政策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A6:首先改臨床和公共衛生标準。隻要判定為檢測阈值的下限,就認為是陰性的,這會帶來很大的方便。從4.7開始上海已有的方艙進行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值低于35的就可以回家,這樣的好處在于可以騰出很多空間給新的人。第二,流行病學防控的标準也一定要改。如果以後再發現無症狀,就居家管控,或者不再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如果按照普通的流感病毒病原體來判,或許是可行的。但這個步子邁的比較大,科學上沒問題,但還是要看政治上的決心。第三,還是要有疫苗的支持,個人建議還是要進行加強針,但還是要有靠譜的疫苗,比如輝瑞疫苗。或者不排除未來研發更好的。第一要求疫苗效果好,第二接種率高,第三疫苗保護時間問題。現在國産疫苗也好,西方疫苗也好,很難說有一個特别持久的保護作用,考慮像歐洲一些國家出台分層政策,普通人2-3針,老年及醫護人員第四針,不排除未來我們也出台分層政策。再次是藥物的問題。雖然藥物不能真正阻斷或者平息疫情的爆發,但還是很重要的。這會讓患者、家庭、全社會看到希望。然後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應對。一方面是臨床标準的判定會影響醫療資源的擠兌。另一方面要有分級診療措施。大家感染了還是想去大醫院,之後必須有相關政策,比如無症狀堅決不允許收治,甚至普通型病人肺炎指證不明确,也可以通過藥物。我們不是按新冠來收支,是按照重症肺炎來收治,隻要他不出現更重的症狀,那就沒問題。
Q7:放開防控是僅在學術界讨論,還是政策層面已經開始着手做了?
A7:放開肯定是大趨勢,因為封閉對我們的經濟影響打擊太大。從去年下半年,全國各類衛生相關部門都開始咨詢研讨。今年2月,國家層面開始研讨了,其中在上海研讨會上很多觀點與上面我提到的相同。從學術角度上來說,大家認可放開。目前專家對于動态清零的堅持,主要的擔心是一旦放開導緻的超額死亡問題,上海這次封控一塌糊塗,如果全國放開的話,這些問題可能也會發生。如果我們放開的話,重症的數量會大幅上升,這些人不是都能被救活;而且除了這些重症和危重症以外,也不排除有些普通型病人能否得到常規救治。我們目前的政治制度、社會體制、文化傳統是不允許這事情發生的。
Q8:上海發布每天發布的相關風險人群指的是哪些人?
A8:其實就指的是非密接裡面發現的,在全員核酸篩查當中發現,我們希望這個數字越小越好。
Q9:上海現在病例13萬,怎麼确定密接?
A9:密接判定很簡單,同住人、家屬。
Q10:小區放開的前提是不是社會基礎工作人員都沒有陽性才可以?
A10:這一點不好說,還是要看4月10号的第二輪全市核酸篩查的具體結果,如果結果好的話,會開放某些社區先放一部分人出來,當然不會特别多。理論上社會基礎工作人員,比如說公安、物流配送外賣、醫務人員,他們現在核酸做得相當頻繁,但是還是有可能會轉陽的。同時老百姓壓力特别大,出現了反抗呼聲,上海市政府的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因為人口實在太多了。
Q11:上海健康碼一直沒調,為什麼沒有封城,公共交通一直開着?
A11:這是北京允許行為,有政治考量;上海沒有封城,仍然是在做區域的網格化篩查,所以離滬通道一直沒有關閉,有輸出的風險。
Q12:上海方艙醫院的周轉天數大概是五到八天對嗎?
A12:目前上海從進方艙和出方艙的平均住院時間是8~10天。吉林是5~6天,所以我們需要把住院時間往下壓。
Q13:公布數據裡的隔離管控區包括哪些?
A13:隔離管控區主要指密接,不包含次密接。從3月中旬開始,上海疾控已經不判次密接了,因為判不過來了;而且流調也已經不判次密接了,因為理論上來說3月底到4月所有人都管控在家了,不應該有次密接的。
Q14:防控指南的更改和執行?
A14:防控指南理論上還沒有改,隻是在試點。我澄清一下,防控方案還沒有正式文件發下來,我前面說的是防控指南的修改,包括密接的14+7改成10+7,目前都隻是在試點。
Q15:解除隔離的标準到底是按CT40還是35?
A15:要再确認一下,印象裡面是35。
Q16:新冠潛伏期的問題,已經管控了三四周後發現陽性,原因是什麼?
A16:考慮是物傳人。有些封控三個禮拜,發現裡面有陽性,現在唯一能夠解釋的點可能就是物傳人,例如外賣快遞、食堂。但國外總體來說,對于物傳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裡面有一部分應該确實要歸咎于物體表面,理論上來說消毒噴一噴是沒有用的,必須要噴了之後去把它表面擦幹淨。
Q17:據您預測4月中旬可能會到高點對嗎,全員核酸中篩出的數字仍有600+,考慮到上海人口基數大,之後疫情的走勢如何?
A17:目前上海的無症狀數據不可靠,因為這些無症狀到了方艙醫院之後,有一部分人還是會有症狀的,但是後期的數字沒有修訂。吉林的數據中比較極端情況下,大概是1:1有症狀無症狀,但上海數據顯示大約有97%都是無症狀,我個人覺得其實無症狀大概是70%左右。上海基層防控也不到位,模型預測價值不大,樂觀的話,4月中旬會逐步解分。到了下旬可能大部分地方會清零,但是如果社區的防控政策轉運的時間都比較拖延的話,會比較麻煩。
Q18:關于确診的标準,到底是什麼?
A18:目前上海沒有完全統一采用同一種标準在判斷,這也是我們這次醫療應對體系很混亂的一個原因,各個區也不完全一樣。但是他們目前的操作可能就是按照要有肺部影像和影像學診斷,但這個在社區層面做不了。肺部影像嚴重依賴于影像學的檢查,得去定點醫院才能夠做。随着整體的感染者越來越多,這件事情就越來越粗糙。有些方艙都還不具備影像診斷的能力,但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想要去做到的,就是把有肺部影像的肺炎表現的這些人才判為新冠肺炎,其他的人我們連無症狀都不要做。
Q19:每個區的診斷标準都不一緻,為什麼這麼混亂?
A19:防控流程很複雜,導緻漏洞百出:衛生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要包括民政等。由區疾控經過市裡再報到民政,小區管理人員也比較混亂。很多醫療機構級别比較高,也難以指揮。其實這也不是新鮮事,之前西安、石家莊、東北等等都遇見過,每個坑上海都精準踩了進去。這些都不是科學問題,是執行操作問題。
Q20:感覺清零無望?
A20:在疾控内部來說,我們也覺得清零無望,因為絕對數很大的确診是從全員核酸當中篩出來的,這就很麻煩。所以我個人覺得不能因為長期封控階段都是陰性,就貿然開放小區;如果在保證物資的前提下,至少封到4月底。
Q21:最後您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個人防護的建議?
A21:首先,針對奧米克隆希望有條件時候還是戴n95口罩。因為普通外科口罩效果不太好。第二,上下樓盡量不要接觸任何的公共設施,因為物品表面有時候會呈陽性的,而且會持續一小段時間。第三,拆封外面購買的食品,有條件的話戴一層手套,最好是橡膠手套乳膠手套,把外包裝打開之後,把它反過來脫掉,然後一起扔。剩下來的物品用酒精噴一噴,然後拿抹布擦幹淨,抹布也要很好的消毒洗幹淨。然後實在是沒有條件,就反複的多擦拭幾遍,然後洗洗幹淨搓搓幹淨,這個畢竟也是有效的。最後,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手還是要清洗,而且要規範的七步洗手法,手衛生會比規範佩戴口罩防護效果更好一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