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轉發《廣州日報》的報道,深圳洪湖公園荷花池旁邊的岸邊出現了大量粉紅色的“小花”,湊近一些仔細看,還能看出是一團密密麻麻的小球,就像粉色的桑葚,但專家卻表示,千萬别碰這種東西,這是福壽螺的卵,一隻福壽螺身上的寄生蟲高達3000~6000條!
福壽螺:為何會從美味佳肴走向泛濫?相信很多朋友對福壽螺應該是有些印象,但對于它的真正危害應該是比較模糊了,因為那些可怕的案例都已經發生在幾十年前了,下文來回顧下:
老北京一定知道以前有三大美食,分别是香辣蟹、小龍蝦、福壽螺,這個曾流行了很多年,但現在大家隻對香辣蟹和小龍蝦還有贊不絕口,但福壽螺卻早已消失在曆史塵埃中,因為在2006年時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寄生蟲病案例!
廣州圓線線蟲病:福壽螺背鍋?
2006年6月~8月間,北京有多起市民感染了廣州園線蟲病,2006年8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報道:
一名34歲的男性幹部,5月22日在西城區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和同事食用過涼拌螺肉,5月30日患者感覺雙肩疼痛,頸部僵硬,還以為是着涼了沒在意。随後出現雙側肋部及頸部皮膚感覺異常,有刺痛感,同一天進餐的同事也出現相同症狀。
6月10日,患者頭痛加重,連活動、翻身、走路時都感覺惡心,這才去了醫院。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臨床診斷為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廣州管圓線蟲病)。
前前後後大約有20多名群衆陸續被确診廣州管圓線蟲病,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都曾在西城區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和朝陽區勁松分店食用過涼拌螺肉,北京友誼醫院熱帶病醫學研究所從這兩家酒樓采集的福壽螺樣品中檢測出了廣州管圓線蟲幼蟲。
廣州管圓線蟲病盡管都能治愈,死亡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感染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會遭到線蟲幼蟲損害,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症狀主要表現在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嚴重者可緻癡呆,甚至死亡,因此這種寄生蟲病是比較可怕的。
其實福壽螺的螺肉并不是特别好吃,為何會成為大家餐盤上的美食這是有原因的,在福壽螺出現之前,餐廳用的都是海螺肉生炒,口感相當勁爆,但其售價明顯也更高,因此影響了向大衆推廣,但廚師們發現了一個處理福壽螺肉的竅門,将其急火猛炒、保持爽脆滑嫩的口感,而福壽螺的低價直接将這道美食拉低到了人人都可以嘗試的地步。
而最大的隐患就出在了急火猛炒這個階段,螺肉未熟透,盡管口感更佳但内淡水螺内的寄生蟲卻未殺死,因此食用後轉而寄生人體,變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廣州管圓線蟲病,而為了口感甯願承擔風險的選擇,無論是賣家還是賣家兼而有之,因此到了後來,福壽螺被徹底列入了禁止銷售的行列,當然你要自己抓過來炒着吃,也沒人限制得了你。
我國福壽螺的入侵簡史福壽螺是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外觀與田螺非常相似,有些不一樣的田螺的尾部螺旋比較長,而福壽螺則比較短,但它們個頭更大,最大可達15厘米左右,不過這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大型淡水螺其實并不是本土物種,原産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福壽螺是雜食性物種,主要啃食植物幼苗或者嫩芽,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但其生長速度很快,也曾被人工養殖作為食品或者其他動物的飼料物種,比如我國台灣省就是在1979年左右,美濃在阿根廷華僑引入,目的即使食用,不過因為螺肉口感不佳(煮透)而被棄養。
日本和韓國以及東南亞所遭遇的情況都類似,都經曆了引進和棄養的過程,我國大陸地區則是在1981年由巴西籍華人引入廣東中山市養殖,早期也是作為高蛋白食品,被推廣到了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浙江等地,但最後也遭遇了被棄養、最終成為野外自然繁衍的物種。
由于氣候環境與原産地比較接近,而且也沒有天敵,再加上民衆因為相應不食用的号召,福壽螺在野外如魚得水,其蔓延範圍每年都在擴大,福壽螺的繁殖有一個絕招,它們的卵是産在遠離水源的岸邊或者水草露出水面部分,魚類這些天敵本根無法采食,而水鳥類對這種顔色豔麗的卵也經常敬而遠之。
更麻煩的是福壽螺産卵量很大,每個卵塊小的有幾十粒,多的有幾百粒,而且每隻雌螺每次可以産下6~8個卵塊,每年可産的卵塊高達20~30個,2周即可孵化,孵化後的福壽螺在2月後又可以産卵,所以這個指數級别的增加是非常恐怖的,可能隻有自然環境的容納限制來約束它們。
據浙江農業科學院研究,福壽螺在我國逐漸适應了寒冷的環境,正在逐年向北蔓延,在-3至5℃的低溫環境中仍然可以自然越冬,因此福壽螺不僅在長江以南站穩了腳跟,而且在長江以北也在蔓延。
快速蔓延的福壽螺:究竟該怎麼處理?福壽螺蔓延已成定局,那麼究竟如何防治呢?其實我國很多本土物種都能對福壽螺的蔓延有所遏制,比如鯉魚就能采食未成熟的福壽螺,青魚的咽齒還能直接磨碎發育成熟的福壽螺,而且這兩種魚本身就是本圖魚種,不過也要注意對放樣地的環境影響。
另一個則是大量養鴨,鴨子的采食特征特别是對福壽螺卵效果奇佳,對福壽螺成年體也會構成威脅,但對特大個的福壽螺也是束手無策,另外也可以結合福壽螺的繁殖與産卵特征進行針對性的防治,但這隻能針對性的進行控制,而對于野外開闊地帶防治仍然是一個難題。
深圳洪湖公園的福壽螺,究竟該如何處理?
洪湖公園荷花研發部部長陳巧玲表示,首先遊客不會好奇去捕捉福壽螺和它們的卵,據人民日報的報道,一個福壽螺内可能寄生高達6000條寄生蟲,這種攜帶了寄生蟲的動物把玩後,如果不注意洗手就可能會進入人體,從而引發廣州園線蟲病。
另外陳巧玲也表示,不隻是福壽螺可能出現廣州圓線蟲病,其他淡水螺也可能出現,因此假如要食用螺肉的話必須煮透了才可以食用。
而對于深圳洪湖公園的福壽螺處理方式,陳巧玲則表示四月份到六月份是很适合福壽螺生長繁殖的季節,每到晚上的時候,福壽螺就會到岸邊來産卵。對于如何防治則有幾種處理方法,首先是将卵塊直接清理,或者讓其直接掉水裡無法孵化,另一個則是使用對環境無危害的茶麸進行藥物防治,最後則是深圳洪湖公園原本就是一個濕地公園,水鳥也會采食,基本上還是能保持生态平衡。
延伸閱讀:雲南洱海福壽螺2020年7月1日,作家半夏心繭在微博上發了一條大理洱海遭到福壽螺入侵的微博,引發了全網關注。洱海最早出現福壽螺是在2008年,當時僅在洱源西湖和茈碧湖一帶,由于洱海環境非常适合福壽螺繁殖,到2010年時已經成為洱海最大的惡性入侵物種。
2018年時大理大學的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和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鄧曉玲等對洱海流域湖濱帶福壽螺的聯合調查證明福壽螺已經蔓延全洱海,而且密度已經超過了最初開始泛濫的西湖和茈碧湖。
2020年7月4日,大理市政府宣布消滅福壽螺“人民戰争”自7月4日起全面啟動,2020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一次清除工作;清除範圍包括洱海湖岸沿線,流域内水田、濕地、生态調蓄帶、河道等;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摘除福壽螺卵塊,不使用化學藥劑。
不過生物入侵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入侵物種很少有被控制的,就像小龍蝦這種人見人愛的美食也未能止住蔓延,不過我們仍然希望福壽螺的這場“人民戰争”我們能打赢。
參考:
http://www.gov.cn/gzdt/2006-08/18/content_365750.htm
有話要說...